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小學教學設計
關注()《小學教學設計》創刊于2000年,由山西教育報刊社主辦。本刊自創辦以來,得到了廣大教研員的大力支持。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廣大教研員的聯系,及時反映或推廣他們的教研心得和教研成果,充分發揮他們引領課改、參與課改、評價課改、建言課改的核心作。
小學教學設計雜志欄目設置
課堂教學設計、語文教例評析、語文一課多式教例、語文、優秀課例片段舉隅、語文新思維作文、語文快樂作文、數學導學設計
小學教學設計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閱讀推薦: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月刊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是與語文課程改革、教材發展、教學實踐同步,著重研究、探討并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專業性雜志,系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刊。主要欄目有:卷首語、名家講壇、熱點討論、課改風景線、教學探索、精品課堂、教材研究、備課之備、讀書吧、比較與借鑒、教師發展、觀點集萃、動態信息等。《小學語文》月刊的讀者對象包括: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研員,其他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者。
小學教學設計最新期刊目錄
全國小學名師發展聯盟倡議書
摘要:<正>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為了使個人變得更出色、團隊變得更強大、學校變得更優秀,加強讀者、作者與編輯之間的情感交流,架起相融共生、抱團成長的橋梁,《小學教學設計》雜志社牽頭成立全國小學名師發展聯盟。全國小學名師發展聯盟是一個群眾性、公益性、專業性的民間團體,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校的快速發展、教師的迅速成長,給全國小學各科教師搭建一個專業引領、交流探討、...
任務驅動下的數學學習任務設計策略————作者:潘慧敏;
摘要:<正>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是當前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任務的設計應當根植于學生的生活和認知經驗,讓他們運用學科特有的概念、思想和工具來完成任務,體現活動導向、問題導向或應用導向,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本能,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任務設計體現活動導向,使數學學習的過程充滿活力和體驗感。對于一些探究性較強、體驗性濃厚的數學課,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具有思維挑戰性的操作任務,讓學生在動...
指向唯一性:基于圖形要素教學的表現性評價設計——以“三角形”單元整體教學為例————作者:章莉;趙韋漫;
摘要:<正>《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倡導基于證據的評價……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方案中明確肯定了表現性評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表現性評價體現學生為中心、指向學習進階,能有效引導教師為理解而教,促進學生有深度地學,讓課堂從“知識疊加”走向“整體建構”,從“機...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新教材“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一)”板塊解讀及教學建議————作者:繆菲菲;梅方玲;嚴慧紅;
摘要:<正>“數與代數”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兩個主題,第四、五單元隸屬于“數與運算”板塊。“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一)”是“數與運算”教學板塊中的教學基石,是形成位值概念的重要階段,“數的認識”是“數的運算”的基礎,“數的運算”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深化對數本質的再認識。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新教材是如何依托《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對“100...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新教材“綜合與實踐”板塊解讀及教學建議————作者:陳文濤;姜雪華;吳希;
摘要:<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指出:“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文以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新教材“綜合與實踐”板塊內容為例,談談新教材是如何落實...
合情推理,讓意義建構更深刻——《年、月、日》典型課例(一)————作者:金雪梅;
摘要:<正>【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70~72頁。【教學過程】一、激活經驗,引入新課1.揭示課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年、月、日”。2.激活經驗。師: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時間單位?生:時、分、秒。師:讓我們坐上時空飛船,一起來回顧時間單位的學習之旅吧。(播放微課視頻,并適時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重視數據分析 發展統計意識——《年、月、日》典型課例(二)————作者:馬雷英;
摘要:<正>【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70~72頁。【教學過程】一、緊貼現實,明晰問題師: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臺下的老師與我們為伴,共同學習,大家高興嗎?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時刻,現在是2024年5月16日8時30分12秒。(板書)師:你在黑板上看到了哪些時間單位?生:年、月、日、時、分、秒。師:哪些單位是已經學過的?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素養立意下的學教轉型——以《年、月、日》教學為例————作者:葉柱;
摘要:<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的頒布及施行,掀起了素養立意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研究熱潮。圍繞11個核心素養詞,教師們研讀概念意義,梳理內涵邊界,力求將“素養立意”轉化為“教學誠意”,促進學生的穩健發展。然而,有兩種現象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目標指向的“機械化”。比如,一提到“圖形與幾何”領域,便認定“空間觀念”是唯一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對其他素養直接無視...
借助轉化思想 發展推理能力——《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教學實踐————作者:張琪;
摘要:<正>【課例背景】《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類、角的分類與度量等相關知識,本節課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個性質。實際上,學生在生活中已經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聽說過甚至已經應用過這個性質,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去驗證它。那本節課如何設計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體會將未...
前置性探究:助力“深度學習”與“高效輸出”——以《數據收集整理》培養“數據意識”的教學實踐為例————作者:肖振漢;陳瑩;
摘要:<正>【課例背景】“數據意識”作為小學階段核心素養中的一個基本表現,強調要讓學生感悟數據的意義和隨機性: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感悟數據蘊含的信息,因此“數據意識”的培養,必須讓學生真正經歷“親近數據”“感悟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和“體會數據價值”等完整過程。而小學數學課程中“數據意識”培養的主要載體在“統計與概率”領域。傳統教學方法對該領域的教學往往只是停...
發展抽象思維 解決“補磚問題”————作者:曹曉玲;
摘要:<正>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補磚問題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的好題目,但學生錯誤率卻非常高。反思中發現往往教學時目的性太強,因急于讓學生找到答案而忽略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和解題能力的形成。重如果再講這個內容,我會這樣設計。一、對比式建立模型1.這兩面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觀察交流中得出兩面墻的大小和每塊磚的大小相同;雖然每一行的磚的排列方式不同,但數量相同。在比較中初步感受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憑借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量感————作者:艾麗娟;
摘要:<正>如何在“克與千克”這一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量感呢?可以這樣做。一、調查型作業,初步感知“量”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商品的質量,課前設計這樣的調查型作業,通過調查幫助學生建立量感的表象。1.在家里或者超市里找一找以“克”和“千克”為單位的物品,并掂一掂。2.將你找到的物品記錄在《任務單》上,和你的家人說一說你掂完之后的感受。3.說一說,你知道哪些質量單位
借助色條圖建立“年月日”的時間量感————作者:章麗娜;
摘要:<正>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么做能將時間可視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時間量感,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活動。一、搭建橋梁,初步感知1.喚醒經驗:除了“時、分、秒”你還知道哪些時間單位。“日”是什么單位?一日有多長呢?24小時到底有多長呢?請舉例說明。2.建立表象:動態演示時針24小時的運動軌跡,并展開連成一條直直的長條
如何讓學生理解不同進制計數法的概念————作者:沈強;
摘要:<正>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十進制計數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五進制計數法,進一步認識位值概念,應用進位制。一、圈畫表示,認識五進制計數法的概念1.出示圖片,提出疑惑。出示圖片并思考:這兩個數為什么會相等?預設學生猜測左邊表示31個橘子,右邊表示16個蘋果,質量相等。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這兩個數的實際數量是相等的,只是表示方式不同,16采用的是十進制計數法,而31則是五進制計數法
借助數線理解真假分數的意義————作者:鄭雪芬;
摘要:<正>怎樣借助數線理解假分數的意義,建立真假分數之間的聯系?教學中可以這樣做。一、借助數線,經歷假分數產生的過程1.呈現情境,喚醒經驗。情境:把5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張餅?用1個圓表示1張餅,圈一圈或畫一畫,表示出分的過程和分的結果
在實踐與探索中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作者:楊建明;
摘要:<正>怎樣更加生動、深刻地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呢?我們可以這樣做。一、豐富實驗,多維表征,生動理解公式1.浸水實驗。問題1:將等底等高的實心圓柱、圓錐分別浸沒在水槽中,記錄水上升的高度,有什么發現?學生開始分組做實驗,記錄數據,整理數據對比分析,教師巡視,搜集學生實驗數據
基于方法 有效活動 培養數感——《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學設計研究————作者:沈偉燕;
摘要:<正>“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內容,它是多位數比較大小的起始課,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十進制和位值原則,為后續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打好基礎。本文先對三版新教材進行比較,再給出優化的教學設計。一、教材對比分析本文選取了人教版、北師大版和青島版的新教材,比較其編寫上的異同,挖掘各版教材的優點。經過比較后發現,這三版教材有以下相同點和不同點
圖式表征數量關系 注重表述提升素養——《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教學設計研究————作者:忻菁;
摘要:<正>“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數的大小關系,經歷選擇方法的過程,表述排序方法的操作過程,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大小程度,體會大小關系的傳遞性,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和數感,為后續學習“比多少”做鋪墊。本文對三版新教材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尋找出共性,優化教學設計,為教學實踐提供啟示與方向
聚焦位值有序探索 圖式表征揭示規律——《擺一擺,想一想》教學設計研究————作者:鄭若城;
摘要:<正>“擺一擺,想一想”是教學讓學生“用若干個圓片擺兩位數,尋找規律”。通過“擺一擺,想一想”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十進制和位值制原則,發展數感和推理意識。一、教材對比分析“擺一擺,想一想”是人教版教材在“綜合與實踐”中編排的內容。比較人教版2013年版(2022年換插圖版)和2024年版教材后發現,兩版教材沒有明顯差異,均體現如下兩個主要特點
強化知識關聯 巧設新穎活動 促進素養發展——《“100以內數的認識”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研究————作者:何潔;
摘要:<正>“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整理和復習課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系統地回顧和梳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是下一階段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本文在比較兩版新教材的基礎上,給出優化的教學設計。一、教材比較分析本文選取了人教版和北師大版新教材進行比較,發現兩版教材有以下主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一)相同點1.“以題點知”,借助典型習題復習單元主要知識。2.設置適當的問題,安排畫、寫等操作活動,引導學...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