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漢字文化》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漢字文化》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漢字文化》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漢字文化》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研究漢語漢字文化,探討漢語教學,并對漢語文與其他語文作比較研究。讀者對象為語言文字研究人員、高等院校語文專業師生及中小學語文教師等。有英文目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2014年02期目錄參考:
1 兩岸閩南話詞匯異同問題探索 林連通 11-16
2 “只好”用法三題 王天佑 17-21
3 詞典中詞的語義分析 王 立 22-24
4 《醒世姻緣傳》六則方言詞再考釋 董淑慧 25-28
5 黑龍江站話中 kè( 去 ) 的來源 楊松檸 李冬梅 29-32
6 贛語湖南攸縣方言“過”字的兩種用法 劉 斌 33-37
7 “推動漢語言文字走向世界”大論壇將于北京語言大學舉行 37
8 《元韻譜》與《西儒耳目資》《等韻圖經》音系比較研究 汪銀鋒 38-41
9 論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合流為北京話ts、ts、s的合流方式 馮 蒸 42-46
10 三論甲骨卜辭的命辭 巫稱喜 47-49
11 《周易》晉卦“康侯”辨正 邱 崇 50-51+54
12 “必以情”探析 張志華 52-54
13 說“阬閬” 方 勇 55-56
14 釋“斬” 李曉光 高 龍 57-58
15 釋“貽” 陳勤香 58-60
16 再說“功夫茶”和“工夫茶” 黃啟慶 楊 潔 61-62
摘 要:在高校聲樂的教學中,人們往往只重視各種歌唱技巧,而忽視了歌唱者的心理對聲樂演唱和教學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探討歌唱心理的作用、構成和影響因素,為加強高校聲樂教學對歌唱者心理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電化教育研究,歌唱心理,聲樂教學,培養研究
一、歌唱心理之于聲樂表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提出:“在歌唱中,心理要素處于主動的、主導的首要地位,其他有關歌唱發聲的生理要素都是被動的從屬地位。”心理因素一直貫穿歌唱者的學習和表演過程的始終,歌唱心理的好壞甚至直接決定著歌唱活動的成敗。
漢字文化最新期刊目錄
大連地名文化研究————作者:崔露文;焦新竹;
摘要:地名不僅是反映地理實體特征的信息標識,還是歷史傳承的載體,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大連地名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城鎮、廣場、街道、山川溝壑等地名用字,從形、音、義、用入手,對大連地名的構詞用字進行全面描寫,剖析地名語言的共性與差異特征,分析地名命名理據,探究內在的文化內涵,同時分析影響大連地名命名的地理和人文因素。對大連地名進行系統研究,既可以促進地名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又可以為地名規范化...
“詞類活用”的存在基礎與矛盾質疑————作者:楊濟遠;
摘要:“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研究中比較普遍的現象,長期以來受到眾多學者的討論研究,贊成者有之,否定者數目亦繁,始終未能蓋棺論定。從馬建忠引進西方語法學觀念,到陳承澤最早提出“詞類活用”開始至今,“詞類活用”這一獨具漢語特色的語言現象已在學界有相當的存在基礎。本文在厘清基礎之上,突破西方語法學的束縛,針對該說本身同語言規律的矛盾點進行分析,用綜合視角指出其缺乏科學性所在,力爭為構建具有漢語言特色的語法闡釋體...
“區區”的意外與反意外功能研究————作者:肖馨宇;
摘要:意外范疇標記的是句中讓說話人意外的信息,即在說話人的預期之外;反意外范疇則指說話人不意外,并且試圖降低聽話人的意外感等。本文以“區區”為研究對象,從意外與反意外范疇的角度論證了其作為語法標記的作用。“區區”句的語義能夠體現意外與反意外,多出現在對比語境中,是說話人主觀看法的體現,與現實狀況無關。所屬范疇不同,說話人的評價態度也不同,但都包括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當“區區”句表現為意外語氣,評價他方時...
論“新東北文學”的困境敘事與審美追求——以《平原上的摩西》為例————作者:鄒藝凡;
摘要:“新東北文學”作為近期興起的具有特殊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學話題,在創作特色和敘事方式上都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相較于“東北作家群”時期對于地方特色以及風俗習慣的描寫,“新東北文學”作家更傾向于描寫90年代下崗潮時期的工人困境。“新東北文學”在繼承傳統現代主義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困境敘事與審美追求,本文將以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為例,深入探尋實際文本與二者之間的關系
從邊塞詩看高適對陳子昂詩歌理論的繼承與發展————作者:胡文萱;
摘要:陳子昂是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其詩論和創作影響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詩人,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高適便是其中之一。從邊塞詩創作來看,高適在詩歌的創作理念、現實主義的創作實踐以及詩歌的整體風格上對陳子昂有所繼承。同時,在語言、表現手法以及詩歌的藝術成就層面在繼承了陳子昂詩歌理論的基礎之上,又實現了自己的進一步發展與成熟
文言詞匯知識庫在古文教學中的建構與應用————作者:劉雪揚;
摘要:教育信息化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五年制高職語文文言詞匯教學需要建設教學資源,更新教學方式。基于文言詞匯學習現狀、語文教材和《語文課程標準》,建構起文言詞匯知識庫——以教材中古文篇目構成詞匯為基本單位,涵蓋詞匯的語音、語義、文化和語法信息的系統完整的電子數據庫。應用該知識庫形成了“導-用-學-評-理”教學模式,能達成文言詞匯教學目標,為文言詞匯教學提供經驗
范兆虞詩歌研究————作者:馬記東;
摘要:范兆虞,南通范氏詩文世家第六代詩人。其詩存世88首,題材豐富,涉及寫景紀行、酬唱贈答、悼亡懷人、記事感懷等多個方面,在藝術上匠心獨運,風格多樣。本文通過對其所傳詩歌的研究,窺知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內蘊
《創造》中“三一律”結構與意識流手法的運用——茅盾短篇小說的創作藝術————作者:周婧怡;
摘要:茅盾的短篇小說《創造》通過“三一律”結構模式和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展現了主人公君實與嫻嫻之間的思想分歧和矛盾。小說將故事限定在單一場景和緊湊的時間內,通過對話和內心活動揭示君實對理想伴侶的追求與破滅。小說融入意識流技巧在現實世界的表層結構外,構建君實深層的心理世界,豐富了人物形象,并深化小說的主題,體現茅盾對個體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的深刻洞察
《山海經》中的昆侖意象及其文化內涵研究————作者:朱致緯;
摘要:“昆侖山”長期處于神話研究與地理研究的交界地帶,而《山海經》中的昆侖意象則較為全面地展現了這座神山的文化風貌。《山海經》中的昆侖神話體系奠定了昆侖山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地位,神話的加持也使得昆侖山在書中的意象具有了復雜的文化內涵,它不僅代表了傳統文化中的山川崇拜思想,也暗含著中國古代玄妙的空間觀念,解讀《山海經》中的昆侖意象,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及其思想源流
國際中文教育視域下重陽節教學策略探究————作者:潘瑞花 ;胡寶慧;
摘要: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當下,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社會和諧及民族團結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重陽節更是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與傳統共性,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蘊含著尊老敬老、感恩回報等傳統美德。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積極傳播重陽節文化,有助于世界人民深入理解其豐富內涵,增強文化交流與互鑒。本文將文化教學與語言知識教學緊密結合,探討國際中文課堂教學中重陽節的具體教學思...
試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作者:楊冬梅;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詞匯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基于漢語詞匯自身特點和其重要的地位出發,淺析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以及一些實際操練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地指導實踐
對外漢語寫作教學和口語教學的關系與啟示————作者:司光鳳;
摘要:寫作教學和口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培養學習者的輸出能力,但是寫作教學注重書面語,口語教學注重口語,兩者各有差異。我們分析了兩者自身的特點,發現他們是統一對立的關系,相互促進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基于此,我們認為教材編寫者可以增加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應詞表;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普及書面語和口語區別,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語體意識;學生要注重積累,寫作完成之后多向老師同學請...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漢俄“水/Вода”的概念隱喻對比研究————作者:閆歡歡;
摘要:隱喻是通過一類事物來理解另一類事物的思維現象,是一種認知方式。水是自然界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元素。基于水的特殊地位,使得人類對水有著豐富的認知積累,漢俄語中均有大量與水相關的隱喻。文章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出發,對漢俄語中“水/вода”的隱喻投射進行對比研究,旨在揭示漢俄兩民族認知方式的異同
范小青短篇小說中的蘇州文化書寫————作者:任星潼 ;郭勇;
摘要:范小青作為新世紀典型的“蘇式”女作家一直在關注蘇州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不同于老舍筆下的“京味”,也不同于王安憶筆下的“上海風”,范小青筆下的蘇州是活靈活現的,具有獨特的江南韻味。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范小青用她充滿人道主義的筆墨描摹著蘇州風味,同時也在關注著處于現代文明中的城市人的日常與情感。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范小青筆下的短篇小說,挖掘蘇州城的獨特江南景觀,探索蘇州城市人民生活感情以及蘇州城市描寫的價...
委婉語漢英對比——以《紅樓夢》譯本中委婉語的翻譯為例————作者:郭麗;
摘要:本文以《紅樓夢》英譯本中的委婉語翻譯為研究對象,從語言學和翻譯學的角度探討中英委婉語的異同,分析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的翻譯策略及其效果。研究發現,《紅樓夢》中的委婉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語言特點,其英譯過程涉及語言轉換和文化轉譯兩個層面。通過對比分析,本文歸納出直譯、意譯、補償等主要的翻譯策略,并探討了這些策略在傳達原文委婉含義方面的優劣。研究結果表明,成功的委婉語翻譯需要譯者在保持原文委婉...
淺析《圍城》漢英翻譯中的文化負載詞與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作者:廖鈺惠;
摘要:文化負載詞在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準確的翻譯不僅有助于保持原作的文化韻味,還有助于目標語言讀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賞源文化。而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元素,因此,《圍城》中文化負載詞的精準翻譯對于推廣中國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圍城》英譯本中典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實例進行分析,探討了翻譯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及采用的不同翻譯策略...
近十年賈平凹散文研究綜述————作者:寇澤玉 ;廖冰凌;
摘要: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代表人物,其散文在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本文梳理了近十年(2015-2024)以來關于賈平凹散文研究的相關成果,從散文觀、藝術風格、題材類型、單篇作品研究四方面綜合分析賈平凹散文的研究現狀與研究趨勢
漢英文學翻譯中隱喻動詞的使用研究————作者:馮美玲;
摘要:將隱喻動詞應用到漢英文學翻譯中,能夠使所譯文學作品的描述更加引人入勝、富有內涵,加深讀者的印象。因此,翻譯工作者要主動對隱喻動詞進行研究并合理地進行應用。本文從隱喻動詞的作用、使用原則、使用措施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漢英文學翻譯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國內外微認證研究的系統性文獻綜述————作者:鄒孜;
摘要:作為一種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學習與評估體系,微認證被認為是鑒定與提升學習者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系統性文獻綜述的方法,從微認證與教學整合、微認證設計方案、微認證應用途徑及微認證應用成效四個方面建構文獻分析框架,對國內外教育領域微認證應用的52篇文獻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論:微認證較少發揮其學習支持作用;微認證在能力分解方面的學理性建構不足;微認證在任務設計方面離境化嚴重;微認證在評價規則...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推進————作者:胡春晚;
摘要:《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定義為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本文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的教學推進,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的策略。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始終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