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兒童與健康
關注()《兒童與健康》(月刊)是科普性刊物。雜志是適合于0~6歲兒童的教育、保育和智力開發的科普類雜志。以“為兒童身體一心理-社會適應全方位健康服務”為宗旨,介紹優生、優育、優教等育兒的知識和經驗。本刊是《兒童與健康》——媽媽寶寶之友雜志的電子版。
《兒童與健康》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兒童與健康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兒童與健康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兒童與健康雜志社簡介
1、投稿時請將稿件電子版(以WORD形式)發送至本刊投稿郵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電子郵箱、樣刊投遞地址和郵政編碼,如需署筆名請注明;并提供作者簡介、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內容,具體規范要求如下。
2、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任選)。
3、中文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
4、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初版日期(版次).
(4)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本刊已被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6、對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電子郵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訴作者,請及時查收電子郵箱;對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對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采用的稿件,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作必要的修改、刪節或摘編,如不同意請說明。
閱讀推薦:少年兒童研究
《少年兒童研究》國家級兒童教育雜志,創刊于1988年,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主辦的國家級教育刊物。她以“父母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為辦刊宗旨,以6-14兒童的父母及兒童工作者為服務對象。
兒童與健康最新期刊目錄
兒童骨折后的居家護理要點————作者:金薇;
摘要:<正>如何判斷血液循環情況輕輕按壓患肢手指(或足趾)的指腹或甲床,隨后放松。若觀察到受壓部位由蒼白迅速恢復為粉紅色,這一過程少于2秒,則表明患肢血液循環狀況良好;若發現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現溫度降低、感覺麻木、顏色蒼白甚至發紺等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聯系專業的骨科醫師進行診治處理,以防止可能出現的肢體壞死或缺血性攣縮等嚴重并發癥
發育遲緩兒童的個別化融合教育策略————作者:侯宇泉;
摘要:<正>《“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強調“積極發展學前特殊教育”。為了高質量地實施學前特殊教育,幫助特殊兒童融入集體生活,并實現融合教育的目標,采取“因材施教”“個別化教育”的策略對于幼兒園來說勢在必行。因此,掌握特殊幼兒的發展特點與需求,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為他們提供康復教育支持,成為幼兒園融合教育的重要支持手段
巧講評:幼兒角色游戲的講評策略————作者:徐玉蘭;
摘要:<正>《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著名教育家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曾言:“培養未來的活動家,就從游戲開始。”眾所周知,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之一,同時也是幼兒階段極具典型性和特有性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種角色,模仿各種活動和他人的語言,并利用各種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積累的經驗,進行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動
觀察:幼兒園自然評價的推動力量————作者:傅慧平;
摘要:<正>觀察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力量,一種伴隨教學改革與課程實施全過程的推動力量。《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在評估方式中明確指出,園所內部要“注重過程評估”“強化自我評估”,并“聚焦班級觀察”。幼兒園內部評估多采用自然評價方法,其中“觀察”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一種評價方式。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園所管理者應通過不少于半日的連續自然觀察,了解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從而準確判斷...
“5E”模式:讓幼兒的科學探究與學習自然發生————作者:梁珊;
摘要:<正>教育模式的革新是確保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教學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完成從重視知識傳授向培養幼兒核心素養的轉變。在傳統的幼兒園科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存在過分強調知識灌輸而忽視能力培養,以及重視講解而輕視探究的問題。鑒于此,一種旨在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5E”教學模式備受矚目。“5E”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國生物學課程的研究,它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幼兒內在的探索欲望...
從生發到生長:幼兒園種植課程的實踐————作者:許彩云;
摘要:<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一理念引領著幼兒園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化。從生發到生長,幼兒園的種植課程經歷了從理念到行動的巨大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基于兒童本位的種植活動逐漸興起。該活動以兒童的成長需求為價值導向,充分尊重并遵循幼兒的自然天性,旨在為幼兒提供一個自主成長的平臺
復盤:用游戲回想助幼兒深度學習————作者:鄭和;
摘要:<正>游戲回想,作為游戲結束后幼兒進行交流分享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幼兒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幫助幼兒回顧游戲過程、梳理經驗、發現問題,還能引導幼兒反思方法、提升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本文致力于探尋游戲回想的“多元表征”策略,借助“冷思考”有效“降溫”,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游戲回想環節,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中班幼兒測量行動的實踐研究——以“玉米到底有多高”為例————作者:翁麗玲;姚曉燕;
摘要:<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對中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有明確的規定:“利用和創設各種條件鼓勵幼兒通過測量發現和比較物體的異同和發展變化;引導幼兒學習用多種方法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記錄、統計和自然測量。”筆者將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聚焦“玉米到底有多高?”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探究如何運用自然物進行測量活動的策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測量概念
種植“打底”,“點亮”思維——依托種植活動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的策略————作者:孫亞娜;
摘要:<正>愛因斯坦認為:“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畫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和主導力量。創新思維作為實現創新的關鍵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中明確指出:“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這一要求的指引下,實施創新教育成為了時代發展賦予...
游戲計劃書在幼兒戶外游戲中的運用——以趣玩小山坡游戲計劃書為例————作者:陸云嬌;
摘要:<正>我園幼兒在進行山坡游戲時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幼兒能夠詳細、具體、全面地制訂游戲計劃書,并依據計劃有序地規劃及開展游戲,展現出較高的游戲水平;少部分幼兒的游戲計劃書則較為簡單,內容單一,游戲目的不明確,即便有教師和同伴的引導,也容易出現偏離計劃的情況。這種個體差異很大程度上源于幼兒對制訂游戲計劃書及其使用的理解存在偏差。針對此問題,我們借助“趣玩小山坡”的戶外游戲,與大班幼兒共同制訂、...
園本種植活動的實踐探索————作者:徐之虎;
摘要:<正>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為了使幼兒能夠親近自然,觀察植物的生長與變化,并從自然中積累生活的經驗和技能,近年來,我園結合自身在園所種植活動中的實踐探索,致力于將種植場地從單純的觀賞園轉變為快樂的學習場。我們注意到,教師在種植活動中的課程意識逐漸增強,園本教研的導向性也日益明顯。我們從活動的科學性、綜合性以及育人價值出發,詳細闡述了開展園本種植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加深了對虞永平教授“全...
巧借單項深度法建構班本課程————作者:王陳希;
摘要:<正>班本課程該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實施?筆者認為,在實施班本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美國高瞻課程的“單項深度法”,該方法鼓勵幼兒對某一種特定媒介或某一類媒介進行深入且持續的探索,通過不斷的發現與深化,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該方法的實踐精髓在于“引入—拓展—創作—反思”這一循環流程。本文以中班班本課程“花花世界里的我們”為例,闡述單項深度法在班本課程中的具體實踐路徑及應用策略。“花花世界里的我們”班...
兒童本位下的支持性環境創設————作者:朱恬恬;
摘要:<正>一兒童本位下支持性環境創設的理念認同以幼兒需求為本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核心原則。兒童本位下的支持性環境創設中,教師應從幼兒的活動需求出發,深入挖掘幼兒的需求和興趣:充分尊重幼兒,鼓勵他們以談話、畫畫、攝影和建構等多種方式參與環境創設過程;傾聽幼兒對幼兒園、班級當前環境創設的意見,探索幼兒心目中的幼兒園環境是什么樣子;讓幼兒全面參與幼兒園環境的規劃和設計,確保環境真正符合幼兒的需求和活動特點
傾聽兒童“告狀”行為背后的聲音————作者:譚平;李永佳;
摘要:<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把目光放在幼兒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動作發展的培養上,而且要高度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在幼兒時期,告狀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現象。面對幼兒園內頻發的“告狀”事件,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和處理,才能聽懂兒童“告狀”行為背后的聲音,從行為和心理兩個層面給予幼兒全面的支持與引導呢
追隨興趣讓2~3歲幼兒快樂歌唱————作者:閔蒞夏;
摘要:<正>歌唱是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歌聲、豐富的情感體驗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2~3歲的幼兒對音樂的反應往往呈現出整體性、綜合性和外顯性的特征,他們傾向于通過模仿聲音和舞動肢體來傳達對音樂的感知和學習。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熱衷于模仿周圍的聲音和成年人的行為,其“復制”歌曲的能力發展迅速。當2~3歲幼兒初入園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集體生活,他們往往會出現分離焦慮。在緩解幼兒焦慮情緒的過...
師幼共同改造大班“讀寫區”初體驗————作者:孫成麗;
摘要:<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也強調,“教師應支持幼兒參與一日生活中與自己有關的決策。”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我們愈發意識到,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亟需改變。幼兒應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主動獲取有益的發展經驗,實現自主學習與成長。幼兒是...
“雙向連通”讓幼小銜接落地生根————作者:孔繁如;車香花;
摘要:<正>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使幼小之間的坡度變緩,必須加強兩個學段之間教育的關聯性和連續性,同時改變幼兒園向小學靠攏或小學向幼兒園靠攏的單項思考邏輯。這是從國家層面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根源的判斷與把握,明確將雙向銜接作為行動綱領與指南,要求從國家到省市,再到幼兒園與小學,層層落實,扎實推進。幼兒園及小學據此文件精...
“幼本意識”下一對一傾聽的思與行————作者:周鵬;徐煒;
摘要:<正>《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中指出,要提升教師的觀察與傾聽能力,并強調了一對一傾聽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價值。一對一傾聽是教師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當前的一對一傾聽實踐中,筆者觀察到了一些問題,如教師傾聽流于表面、記錄方法單一且效率低下以及缺乏深度思考等。鑒于此,本文基于以幼兒為本的意識(簡稱幼本意識),從聽、記、思三個維度出發,旨在建構一對一傾聽的新模式...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如何落實?
摘要:<正>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學前教育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引發廣泛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為何作出這一部署?事實上,今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就明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規定,“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
以游戲分享為契機,助推幼兒語言發展————作者:潘云霞;
摘要:<正>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中不斷發展起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建議幼兒教師“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幼兒交談。如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詢問和聽取他對自己事情的意見等。”游戲分享是幼兒園每天都會組織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梳理語言、講述游戲活動,交流自己在游戲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評價自己的游戲行為。游戲是自由自主的,游戲分享的...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