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婦女研究論叢》
關注()【雜志簡介】
《婦女研究論叢》創刊于1992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刊物。是婦女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刊物,成為婦女學苑的一個不可多得至誠好友。在《論叢》創刊之際,陳慕華和雷潔瓊同志為本刊欣然題詞:“婦女事業的進步需要科學理論做指導”,“研究婦女理論,推進婦女運動”。本刊的辦刊宗旨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指導,立足中國國情,運用多科的知識和方法,多層次、多角度探討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婦女解放和發展面臨的重要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推進婦女事業的發展。它一貫奉行“雙百方針”,提倡解放思想,鼓勵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與探索。在林林總總的婦性刊物之中,它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學術底蘊吸引一大批關心婦女發展、熱衷于性別平等的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以及國外學者。
《論叢》是應婦女事業發展之需和婦女理論研究發展的呼喚而面世的。它走出的每一步都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每一個婦女運動中的重大事業和每一個時期婦女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都會《論叢》中有所反映。它反映現實,但不句泥于現實,理論上的前瞻性也是一貫的追求。通過對國內外富有創造性的學術觀點的推介,《論叢》已被置于婦女研究的前沿地帶。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設有:理論探索與爭鳴、調查與思考、現實問題研究、熱點問題討論、歷史與文化、國外婦女研究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中國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實踐再思考——兼論美國冷戰思潮、自由/本質女性主義對社會主義婦女研究的持續影響 王玲珍,肖畫,WANG Ling-zhen,XIAO Hua
什么樣的男人做家務——情感表達、經濟依賴或平等性別觀念? 劉愛玉,莊家熾,周揚,LIU Ai-yu,ZHUAN Jia-chi,ZHOU Yang
性別觀念變遷的多視角考量:以“男主外,女主內”為例 賈云竹,馬冬玲,JIA Yun-zhu,MA Dong-ling
嫖宿幼女罪立法缺陷之多重視角檢審 林建軍,LIN Jian-jun
對幼女性法益的法律保障研究 王世洲,WANG Shi-zhou
中國同意年齡法的缺陷與完善——保護兒童特別是女童免于性侵害的視角 趙合俊,ZHAO He-jun
樹立尊重女性的先進性別文化觀念 王衛國
媒介話語傳播與內容監管——從春晚小品看男女平等價值觀的傳播 劉利群,王琴
話語競爭與性別平等理念的傳播 佟新
引導監督示范——主流媒體在男女平等價值觀傳播中的職責定位 馬焱
社交公開、男女同校與師生戀:1924年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情書事件 周寧,ZHOU Ning
流行育兒雜志中的母職再現 陶艷蘭,TAO Yan-lan
歐美三國的成功經驗:男性結扎如何成為普遍的自愿選擇 王向賢,WANG Xiang-xian
超老齡社會中的日本女性再就業問題 崔迎春,CUI Ying-chun
二十年的成績與挑戰——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59屆會議觀察與總結 李英桃
從婦女史到婦女/性別史——新世紀婦女史學科的新發展 高世瑜,GAO Shi-yu
法制建設之中的性別意識與進路:對首屆湖北高校性別平等論壇會議的評析與展望 薛惠,段凡
湖南師范大學雜志社投稿:清末貴州社會轉型世風世相
清末的貴州社會,保守與進步并存。漫步貴陽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在傳統中國民居中夾雜著教堂與洋房;店鋪林立的商業區,不時出現電報局、郵政所、照相館、眼鏡店與西式診所的身影;街上來往的行人中,除了身穿長袍大褂的漢人,土布苗仲服裝的少數民族,還有身著西裝洋服的外國人與傳教士;新軍的制服更為搶眼,與長衫大褂的民眾形成鮮明的對照。他們制帽后拖著的長長發辮,令人看后忍禁不俊……
青年涉獵西學,尤愛體育、音樂;婦女追隨時尚,熱議 “天足”、留洋;茶館里聽客滿座,說書人大談劍仙俠客;老百姓飽嘗生活艱辛,企盼圣主明君;商賈們慘淡經營,夢想時來運轉;士紳們奢談政治,爭議立憲、共和;當官的坐困頹局,心憂著革命潮起……
婦女研究論叢最新期刊目錄
何去何從:性別視角下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流動————作者:王雪;王晶;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關注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發展對于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至關重要。本文基于2020-2021年東部兩地區養老機構護理員的調查數據,從性別、年齡等視角考察了護理員的職業流動與制度、家庭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首先,護理員群體的入職高峰期處于法定退休年齡區間,從生產勞動領域轉向再生產勞動領域成為退休年齡女性尋求職業生涯延續的一種新路徑;其次,護理員職業顯著提高了傳統非職業女性的經濟收入和...
“漂”在異鄉:女性隨遷老人由鄉入城的空間實踐與角色困境————作者:梁麗霞;黃燕;
摘要:女性隨遷老人作為同時受制于年齡歧視與性別規訓的雙重弱勢群體,其“鄉—城”流動軌跡呈現出獨特的生命歷程特征。本文基于對13位女性隨遷老人的半結構化訪談,系統考察女性隨遷老人由鄉入城的空間實踐及其面臨的角色困境。本文發現,女性隨遷老人的空間流動本質上構成身體政治的實踐場域,實現了身體從穩定空間到流動空間、從在場空間到缺場空間、從私人空間到公共空間的多重轉換。這種空間異化過程進而催生三重角色困境:女性隨...
“舊人”如何通往“新事”——婚姻家庭敘事的中老年婦女形象及其革命潛能————作者:王琳;
摘要:在20世紀中國的青年政治話語影響下,鄉村中老年婦女通常被表述為封建守舊者,其多元生命經驗與革命潛能易遭到遮蔽。本文聚焦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人民文藝婚姻家庭敘事中這一群體的多重面貌:趙樹理筆下的鄉村中老年婦女,既是反封建的批評對象,又承載著鄉土世界的生活實感;滬劇電影《羅漢錢》對《登記》的媒介改編,以“小飛蛾”在鄉村空間的主體言說與情感召喚來推動“移風易俗”;新中國《婚姻法》宣傳片則通過母愛政治重塑鄉...
《婦女研究論叢》投稿指南
摘要:<正>《婦女研究論叢》是中國婦女研究會會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由中國婦女研究會和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聯合主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為專業性中文學術期刊(雙月刊),刊登與婦女/性別研究相關的學術成果,主要欄目有: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法律與政策研究、婦運觀察與歷史研究、文學·文化·傳播、國外婦女/性別研究、青年論壇、研究動態與信息、圖書評介,熱忱歡迎海內外學者投稿。1.本刊僅刊登首發稿(翻譯稿件除...
彈性關系的搭建:大別山區家庭茶園女性采茶傭工關系研究————作者:李潔;李舒敏;
摘要:傳統上以男性為經營主體、通過家庭性別分工合作得以實現的家庭茶園管理模式,在市場化、精品化和規模化經營的影響下,正日益轉變為以家庭女性成員為經營主體并通過擴展的鄉村關系紐帶形成的女性傭工關系網絡模式。通過對同為“留守婦女”身份的理解和共情,以及在合作勞動、同吃同住、日常往來和情感聯結中形成的關系實踐,女性雇主、“中間人”和雇工之間在既有的鄉村社會倫理規范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相對平等、靈活和多元的彈性傭...
穿內衣之“痛”:都市青年女性的具身認知與性別困境————作者:張慧;習淑敏;
摘要:本文以“不舒服的內衣”所引發的身體痛苦和糾結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借助具身認知的理論視角,試圖展示在日益增多的女性主義討論的影響下都市青年女性身體如何首當其沖地承載了巨大社會觀念變動中的性別沖突和矛盾。無論是“另類”內衣實踐、應該展示還是掩飾胸部的情境性選擇,抑或該不該穿內衣的困惑,女性身體集合了相互沖突甚至互不相讓的性別觀念。本文分析了這種性別困境如何通過具身認知成為都市青年女性的穿內衣之“痛”
正當性偏見:女性社區參與中的性別化實踐————作者:張易為;彭善民;
摘要:基層治理空間中開展的性別平等實踐是推動女性公共參與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一個地區婦聯項目的四年運作經驗為例,反思基層婦聯在社區開展性別平等實踐的階段性成效。在婦女議事會的實踐中,具有性別偏見的文化規范替代性別平等的實踐原則,被運用于塑造女性在社區中的公共參與路徑。經由日常事件治理、柔性治理創新、再造公私邊界三種性別化實踐,女性在公共參與范圍、參與事務類型與參與角色方面受到限制。上述現象源于制度與性別的...
“上海姑娘”的難題:社會主義新人何以可能?——以電影《上海姑娘》為中心的討論————作者:錢思衡;
摘要:影片《上海姑娘》通過塑造技術員白玫這一典型形象,呈現出20世紀50年代建構社會主義新人的嘗試。白玫的三重身份特質——知識分子與體力勞動者的身份張力、技術女性對愛情敘事的重構、上海都市符號與工地勞動空間的互文性并置,揭示出社會主義新人主體性生成的內在矛盾。在美學層面,影片試圖在勞動倫理的限制下展示上海摩登,并進行了散文詩風格的探索。在情感政治層面,白玫與陸野的愛情故事展現出個體情感被納入集體主義規訓...
“公私二重性”與家政服務職業道德的四重張力————作者:蘇熠慧;
摘要:本文從性別視角引入“公私二重性”框架,分析國家、企業、客戶和家政服務員等不同主體共同建構的職業道德話語特征及其內部張力。研究發現,不同主體對家政服務職業道德的認知存在“公私二重性”的共性,具體體現為這些主體既強調“公共品格”也強調“私人特質”,既重視“公共知識/技能”也重視“私人情感”,既追求“公共利益”也訴諸“私人利益”。不同主體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在某些維度上存在差異,由此形成了家政服務職業道德的...
性別、照料與中國家庭財產繼承——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的分析————作者:宋月萍;劉志強;唐語新;
摘要:兒子繼承家庭財產同時承擔父母養老責任是中國傳統父權家庭的重要特征。本文從女兒養老模式日漸興起的現實出發,探討當前中國家庭財產繼承的性別差異,并特別關注子女照料支持的作用。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家庭財產繼承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兒獲得的家庭財產顯著更少,在農村家庭中尤為如此。為父母提供照料支持的確有助于兒子獲得更多份額的房產,但這種正向影響在女兒中并不存在。相比于其他財產,房產...
自我戀愛:乙女游戲中的新型愛情敘事和親密關系轉型————作者:沈奕斐;寧雅昕;
摘要:在數字娛樂時代,作為一種面向女性玩家的戀愛模擬游戲,乙女游戲已成為當代年輕女性探索與實踐情感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文本分析、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探討乙女游戲如何通過高度互動性與個性化定制構建以“自我戀愛”為特征的親密關系。“自我戀愛”不是一種虛擬感情,也不是一種“擬社會關系”,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這種自我戀愛以消費為基礎,強調正向反饋、平等自由和自我發展,充分發揮主動性和主導性,通過多重的互動重塑性...
“新計劃生育”:“虎撲”平臺城市男性生育話題中的“錢與能力”————作者:申琦;蔡耀輝;
摘要:本文運用大數據分析法對“虎撲”平臺上城市男性關于生育話題的94528條貼文進行分析后發現,城市男性的生育話題主要集中在家庭成本與負擔、彩禮與生育補償、生育能力與年齡、生育政治與政策、生育補貼與權益五方面,呈現出一種“規劃+計算”的“新計劃生育”觀。他們基于家庭承載能力,全面權衡生育問題,特別關注經濟因素和女性生育能力。這種觀念的出現,本質上是城市男性對待未來的避險行為,旨在保全家庭以對抗社會不確定...
以“綠色”為業:環保女性的自然觀念與自我重塑————作者:張劼穎;馮一迪;
摘要:在環保公益組織中,常常可見婦女廣泛、活躍的參與。本文嘗試以當代中國女性的現實經驗和多元實踐進入“婦女與自然”這一議題的研究中。本研究聚焦從事環保工作的女性,檢視女性為何從事環保工作,在其觀念世界與工作實踐中“生態自然”與“女性自我”是如何相互交織、共同建構的。研究發現,從業女性對于職業價值感、意義感的期待,以及對于綠色價值和公益的追求,共同驅動著她們從事環保活動,并構成持續行動的動力。組織資源、收...
照料視角下的都市家庭環境行動——基于北京和上海40位女性的深度訪談————作者:劉齊;Alison Leigh Browne;
摘要:本文關注都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親環境行動。以中國都市女性的日常照料實踐為抓手,本文試圖理解日常的、非正式的家庭環境行動,探尋女性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環保能動性。通過分析生活在上海和北京的40名22-70歲女性的深度訪談資料,本文發現,女性主導的城市家庭日常照料具有豐富的環境意涵,主要包括感知環境風險、應對環境污染、適應環境變化、學習環境知識和踐行環境保護。家庭日常照料的環境意涵折射出一個觀點多元、積...
“般配的愛情”:城市男性對于婚姻意義的體認與重構————作者:杜平;
摘要:個體婚姻歷程中婚姻意義的改變對于理解婚姻制度的社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為婚姻主體之一的男性群體卻鮮少得到學術觀照,本文旨在通過城市男性的婚姻實踐探究他們對于婚姻意義的體認與重構。基于質性資料的分析發現,對城市男性而言,婚姻依然是一種默認的生活選項,規范性意義在婚姻締結階段占據主導。他們發展出“般配的愛情”,以實現外在關系適配與內在情感契合的協調。伴隨婚姻在現實生活中的上演,面對結構性壓力和關...
“安全分娩”:云南阿卡人的孕產實踐、生育禮俗及其當代變遷————作者:王瑞靜;
摘要:本文考察中國西南邊境農村地區阿卡孕產婦從在家分娩到住院分娩的轉變過程,從文化內部視角探討她們將生育禮俗與醫療秩序統合起來保障婦幼安全的方式。阿卡女性遵從地方政府住院分娩的要求,將身體空間交給醫生主導,同時繼續踐行自己所重視的生育禮俗,以應對文化所界定的那些超越身體、關聯社會—宇宙秩序的分娩危險。這些措施不會干擾醫療秩序,也不被醫生覺察,是以與后者和諧共存。本文豐富了對分娩安全的多重理解,揭示出理念...
夫妻一方放棄繼承的認定及效果——評《婚姻家庭編解釋(二)》第11條————作者:繆宇;
摘要:<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家庭編解釋(二)》]第11條規定了夫妻一方放棄繼承的效力。據此,夫妻一方放棄繼承無須獲得配偶同意即可生效,但放棄繼承導致夫妻一方不能履行法定扶養義務的,放棄繼承行為無效。這為長期以來司法實踐中夫妻一方放棄繼承是否有效之爭畫上了句號,值得肯定
離婚協議約定給予子女財產條款的效力——《婚姻家庭編解釋(二)》第20條解釋論————作者:王中昊;葉名怡;
摘要:<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家庭編解釋(二)》]第20條首次對夫妻離婚協議中約定財產給予子女作出規定,該條項下的四款內容分別禁止離婚一方單獨行使任意撤銷權、肯定財產給予子女約定的債權效力、明確協議中明確約定子女可以直接主張權利的利他合同性質以及設置財產給予子女約定因意思表示瑕疵的撤銷條件
退休女性如何成為環境治理的主體——基于浙南“南塘大媽護河隊”河道管護實踐的考察————作者:陳濤;林笑笑;
摘要:女性是環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主體。在現有治理結構下,女性的環保行動總體上被描繪為私人領域的利益表達,呈現出依附式、事件型和工具性特征。基于退休女性自組織的河道管護實踐,本文旨在探討環境治理中女性主體性塑造的內外動因,并嘗試回答她們內生動力何以激活與何以持續的問題。研究表明,基于“為了后代”的生存焦慮、強調“我們”的性別意識和“老有所為”的價值追求,是退休女性環保實踐的發端動力。在借助制度機會、因應國...
延安時期女性寫作與革命話語的同構性——以丁玲延安前后期的轉變為線索————作者:劉卓;
摘要:丁玲于延安時期的寫作呈現出明顯的前后期轉折。從文學史研究的視角看,這一變化被闡釋為從個人到群眾的變化;從性別研究的視角看,這一轉折蘊含著“新女性”與革命進程之間的緊張關系。這兩種闡釋思路分享著一個隱含的共識,即“五四丁玲”與“延安丁玲”的靜態對立。從起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文藝大眾化”脈絡來看,丁玲延安前期小說創作“性別”議題的出現,與其靜態地歸因于其個人的境遇和意識狀態,或者歸因于外在規訓與自...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