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是我校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主要刊登農學、園藝、植保、牧醫、機電、食品科學、服裝、化工和哲學、政治、法律、經濟、體育、語言、文學、藝術、圖書、情報、管理等方面的論文。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河南職技師院學報;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科版)》現用刊名《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獲獎情況: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河南省教委優秀期刊、農業部進步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生物技術、農學農藝、畜牧獸醫、園林園藝、食品化工、工程技術、體育科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研究經濟增長資產投資 王榮森,吳 濤 1-6
2 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 員金松 7-10
3 新型城鎮化對房地產價格影響程度的實證研究 程利敏 11-14
4 鄭州城市創意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鄭彥松,高長春 15-18
5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章 泉,李 華 19-21
6 高校后勤審計重點及方法研究 邵亞勇,來志強 22-24
7 論高校實施網上預約報銷系統的利弊 何利英 25-26
8 新營銷時代背景下企業客戶接觸點管理研究 徐曉颯 27-29
9 學術資本主義在中國興起的原因及風險規避 張 翼 30-33
10 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及闡釋 張澤民 34-36
11 抗戰時期中共與民眾團體關系的調整與成效 張 帆 37-40
12 韓非的法治思想對當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啟示 藍小燕 41-43
13 關于哲學大眾化的幾點思考 李成實 44-47
14 轉型期我國關系網絡社會生態辨析 王崇杰 48-51
15 河北紅色文化產業: 科學發展與資源創新 樊東寧,趙 薇 52-54
16 《元曲選.合同文字》賓白助詞“的”個案研究 胡振遠 55-59
17 從審美直覺到審美距離——————朱光潛審美經驗論的邏輯框架 裴 萱,唐藝嘉 60-64
18 《談藝錄》與《宋詩選注》對陸游評價之對比 李繼華 65-69
19 義山詩與正中詞心緒之比較論 李慶龍 70-73
20 《麗姬婭》預設藝術效果分析 肖燕姣 74-76
21 “非如此不可嗎?”———《子夜》中“吳老太爺之死”新論 許嫩紅 77-80
農業經濟雜志征稿范文: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同構及其對策分析
摘 要:從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現狀出發,應用產業結構相似系數法和Krugman結構差異度指數法對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同構現象進行研究,分析了其產業結構同構原因,并提出了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山東省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產量和產值都穩步上升,擴大了我國的農業經濟,同時也出現了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農產品過剩等現象,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增加值在我國長期穩居第一,主要農產品如糧食、棉花、油料、肉類、水產品等都位居前列,表現得更為嚴重。該現象也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物流渠道不暢、產銷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引起,鮮有學者從產業結構同構角度進行考慮。立足于此,從農業角度研究山東省產業結構是否存在同構現象,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測算與分析,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進而提出符合實際的對策建議,這不僅為產業結構的研究拓寬了視角,也對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數智時代“低欲望”青年的生成機理與應對策略————作者:同雪莉;楊靖埡;吳玉榮;
摘要:從“喪”“廢”“佛系”“躺平”“擺爛”,到如今出現的新型社交面具“淡淡綜合征”等網絡話語,不斷表達著青年“低欲望”的社會現實。“低欲望”青年深嵌于社會身份的結構性困境,又再嵌于對抗僵化社會范式的“重塑自我”。通過對20名“低欲望”青年進行深度訪談發現,青年“低欲望”現象可劃分為“極簡主義者”“被動緊縮型”和“從眾無意識型”三種類型,其形成源于消費主義引誘下的主體省思、發展通道受阻下的奮斗無望以及媒...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輔導員工作策略研究————作者:呂萍;張相學;
摘要:為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輔導員事務性任務與復雜性教育情境中的適配效能,通過對13名高校輔導員進行深度訪談及ChatGPT測試后發現,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輔導員事務性任務中表現出顯著的效率賦能,但也存在明顯局限,如在價值導向性任務中呈現出內容中立甚至偏離,在高情感需求中因敏感性不足而難以達成深度共情與動態應對等。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上述機遇與挑戰,輔導員應秉持技術賦能與人本關懷動態平衡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底層邏輯、表層樣態和實現路徑————作者:譚天;王潔;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超越傳統性能的智能表現,開啟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格局,引發了教育系統及其子系統的連鎖反應。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由弱到強至超”的智能迭代邏輯、“從一到二至三”的知識生產邏輯、“經供到中至需”的人機交互邏輯、“自點到線至網”的場域延伸邏輯,昭示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優勢和趨勢,構筑了其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底層邏輯。沿著這四重邏輯脈絡,融通“人師+機師”的雙師教育結構、接續“產...
高校網絡育人中多元主體協同困境及破解策略——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作者:康民軍;曹海飛;肖宏宇;
摘要: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推動高校育人模式變革,網絡育人成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方式。然而,高校網絡育人實踐常面臨資源協同分散、主體協同不足及技術協同受限的困境,難以充分發揮網絡育人作用。因此,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聚焦高校網絡育人協同機制,深入分析各行動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及作用機理,從結構調試、情景重構、主體協同三重維度優化,并通過破除資源協同壁壘、重塑技術協同生態、激活主體協同網絡等措施,可以有...
數字化轉型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及路徑————作者:劉杜娟;楊曉宏;袁夢霞;
摘要: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賽道的重要突破口,厘清數字化轉型如何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為切入點,系統梳理數字化轉型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賦能機理,即以“新”驅動,引入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以“數”貫通,聚焦數字技術、數據資源等數字化要素推動教育變革;以“用”促變,落實教育數字化應用;以“融”創新,推動人機融合創新教育模式;以“智”領跑,實現智慧教學、學習與管理;以“勢...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模式研究————作者:王鑫宏;王政炎;
摘要:作為落實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思政課,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之中是必行之舉。紅色文化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模式,能夠增強《綱要》課教學的政治高度、歷史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溫度。在融入的過程中,需突出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目標的導向性,注重紅色文化資源說理價值的典型性,提升紅色文化資源內容特征的鮮活性,加強紅色文化資源類型特征的多元性,側重紅色文化資源分布特征的地域性。在此基礎上,將紅色文化資源與《中國...
論高校思政課教學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作者:陳仕偉;
摘要: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就必須從理論與現實、滿足需求與具體行動、校內思政小課堂與校外社會大課堂、學校思政教育與社會終身教育等的有機統一中把握其中的科學內涵。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分析,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哲學基礎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就必須堅決避免重理論性輕實踐性、重實踐性輕理論性和既輕理論性也輕實踐性等三種偏向行為,在“相統一...
明清徽商家風的發展脈絡、內涵要義與當代價值————作者:張珂;王艷;
摘要:明清徽商家風歷經成商幫、系家庭、續家風的發展,蘊含著崇德與節義的修身之風、和睦與孝義的齊家之風、誠信與正義的交友之風及行善與忠義的濟世之風等多重內涵。其不僅以獨到的商業智慧贏得了商界的廣泛贊譽,更以深厚的家風底蘊為后世樹立了典范。鑒于此,重新探索與挖掘明清徽商家風的當代價值,對共筑社會公德之基石、引領職業道德之新風、樹立家庭美德之典范及塑造個人品德之風范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日本中小學食育發展歷程與實踐經驗————作者:張冬冬;
摘要:食育是以飲食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學校食育承載著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習慣、增強中小學生體質、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等多重價值期待。日本將食育作為基本國策,并視其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經歷了重視食育文化、強調食育育人到貫徹食育立國的發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日本學校食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構建了以學校營養教師為實施主體,以健康飲食、飲食文化、校內外協同等為育人內容,評價體系健全的食育機制,對我國的食育工作...
幼兒園教師付出—回報失衡感表征、行為選擇及平衡重構——基于SSO因果模型————作者:李楊;賀敬雯;
摘要:為探究幼兒園教師付出—回報失衡感的產生原因、類型與失衡后的行為選擇,基于扎根理論,以14位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并結合SSO因果模型構建幼兒園教師付出—回報失衡感框架。結果表明,幼兒園教師付出—回報失衡感具有多重性和層次性,其失衡感可分為物質回報失衡、情感回報失衡、職業穩定回報失衡三類。其中,由工作負擔加劇、組織分配不均觸發的幼兒園教師物質回報失衡是首要“著力點”,由人際關系緊張、家長理解偏頗構成...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批判及當代啟示————作者:閆力;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批判呈現出“資本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批判”的邏輯脈絡,為我們直觀認識資本主義現代性過程中的非正義性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失衡現象和資本主義“人類中心主義”工業文明價值觀的批判,構成了其關于資本主義現代性批判的主要內容。因此,應深刻把握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現代...
中國共產黨團結奮斗精神價值意蘊的三重向度————作者:張鵬虎;
摘要:團結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改造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顯著精神標識。在理論向度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奮斗精神是“兩個結合”思想的創新碩果;在歷史向度上,團結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四個偉大成就”的制勝之道;在實踐向度上,團結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力量源泉。弘揚團結奮斗精神對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邏輯必然、核心意蘊與實踐路徑————作者:李曼玉;朱宗友;
摘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僅是理論創新的必然結果,也是歷史演進的客觀要求,更是應對現實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核心意蘊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的全面綠色低碳化變革、資源利用的全面節約集約市場化轉向、生產消費系統的全面超循環鏈接三個方面。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學理論,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應堅持局部和整體的統一,聚焦重點領域促進全面轉型;堅持生產與流通、消費的統一,...
數字技術賦能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邏輯理路與實現路徑————作者:姜匯泳;
摘要:文化數字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數字技術賦能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能有效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質升級,促進數字文化成果全民共創共享,提升數字時代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數字技術賦能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邏輯理路是,培育復合型創新型的數字化人才、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精準把握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等,以實現其作用效應。因此,應建立完善的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健全高效的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構建有效的文化數字化傳...
智能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現實問題與路徑研究————作者:祝新宇;
摘要: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與飛速革新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產生“智媒化”轉變,展現出人機關聯化、推送精準化、參與個性化、信息數據化等新特征,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深度賦能。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現實問題,具體表現為“同質化內容”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感召力,“信息繭房”降低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凝聚力,“人人皆媒”解構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引領力,“流量至上”削弱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影響力。因此,應堅持以主流媒體為主導,...
ESG表現對企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基于高科技行業的經驗證據————作者:馬儒慧;陳飛揚;
摘要:實體經濟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探究企業ESG表現對企業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機制,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引導實體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2012—2022年中國A股高科技行業上市公司年度面板數據,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驗證ESG表現與高科技行業上市公司金融資產配置的關系。結果顯示:高科技行業上市公司ESG表現與金融資產配置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且高科技行業上市公司金融資產配置存在明顯的...
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西部地區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唐仁意;侯震梅;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挑戰。基于2006—2021年西部地區11個省(市、區)的數據,采用空間計量模型分析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顯著的空間效應,提高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能夠顯著縮小本地及周邊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分析其作用機制發現,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能夠促進勞動力...
從儀式到文本:文化記憶與其真實性的關聯————作者:尤明慧;武思雯;
摘要:文化是與特定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社會活動相互觀照而形成的,與地方族群的歷史、生活、習俗和價值觀,尤其是精神生命和情感記憶緊密聯系。文化凝聚的歷史記憶是由特定共同體集體創造、集體傳承和集體分享的集體性記憶,并以儀式和文本的方式實現代際傳遞。伴隨著儀式向文本的過渡,文字取代身體敘事成為存儲和傳承記憶的媒介,但這加劇了人們對文本的依賴,尤其是在現代多樣化的文化傳遞媒質、記憶手段和法則的背景下,也導致文...
中國現當代小說中文化負載詞英譯的概念整合模式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蓮》葛氏譯文為例————作者:呂雯霞;
摘要: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略背景下,中國現當代小說的英譯研究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以劉震云小說《我不是潘金蓮》文化負載詞英譯為研究對象,運用新型概念整合模式,研究發現,《我不是潘金蓮》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動態且完整地示例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認知機制,也解釋了譯者的翻譯策略選擇和風格差異:葛氏根據“源語輸入空間”的權重大小采用多種策略對原文中特定文化元素進行文化補償或文化過濾,可較好地再現了原作的文化精神;依...
留守兒童罪錯行為應對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優化————作者:王靜然;
摘要:留守兒童罪錯行為的應對機制應構建于罪錯發生機理和懲教資源現狀,以罪錯承擔為基礎,以矯治教育為導向。針對理論研究和實踐運行中罪錯應對的懲教偏向性問題,應基于行為歸因理論,樹立“以教為基、教懲并重”理念,在罪錯承擔上確立司法化及類司法化追責機制;為補足留守兒童家庭管教的不足和學校管教的乏力,應通過“國家政策鼓勵,地方財政支持,基層后續供給,社會積極參與”的模式,明確家庭社會工作服務的罪錯管教功能;基于...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