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水土保持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水土保持研究》為惟一刊登水土保持專輯文章學報級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惟一和臺灣合辦的科技期刊,被國內多種數據庫收錄,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系統性強,每期50萬字以上,公開發行,從2005年改為雙月刊。
本刊秉承以人為本、民主辦刊、開放辦刊的理念,實行以學術價值為唯一標準的合乎國際學術期刊慣例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陜西省優秀期刊一等獎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土壤侵蝕、土壤資源、土地利用、西部大開發、全國生態環境整治方面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基于137Cs示蹤的南方紅壤丘陵區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侵蝕效應 王曉燕,李忠武,修成賢
2.黃土丘陵區不同農田類型土壤抗蝕性分異研究 馬海龍,金曉琴,劉國彬,薛萐
3.丹江鸚鵡溝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屬性剖面分布研究 徐國策,李占斌,王利軍,張鐵鋼,黃萍萍
4.共和盆地塔拉灘土壤侵蝕潛在危險度評價 郭麗霞,沙占江,陶炳德,郭麗紅,張娟
5.荒漠草原區不同年限檸條林表層土壤碳分布及影響因素 劉任濤,朱凡
6.基于RBF神經網絡的土壤侵蝕預測模型研究 伊燕平,盧文喜,許曉鴻,洪德法
7.晉西黃土區蘋果—農作物間作土壤水分研究 田陽,周玉喜,云雷,畢華興,高路博,李璐,申明
8.閩西典型紅壤區降雨侵蝕力變化特征研究 高翠,查軒,黃少燕
9.駱馬湖濱岸帶4種植物氮磷與土壤氮磷含量關系 張翠英,徐德蘭,萬蕾,韓寶平,閆姍
10.艾比湖主要補給河流下游河岸帶土壤養分特征 王勇輝,陳升,焦黎
11.1986-2006年桂林市區景觀格局演變分析 胡金龍,周志翔,王金葉,李海防,王永健
12.北京密云水庫上游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 姚安坤,張志強,郭軍庭,王盛萍
13.凋落物和積雪覆蓋對低溫季節西南亞高山森林表層土壤脲酶動態的影響 馬麗紅,黃雪菊,秦紀洪,孫輝,李沙
14.土壤堿解氮空間變異與合理采樣點數量研究 張忠啟,于法展,李保杰
15.典型草原地區蒸散發研究與分析 王軍,李和平,鹿海員,賈金良
16.近40年來五陵原土地利用變化研究 龐小笑,封建民,李曉華,桑廣書
17.中全新世至西漢時期沁河下游環境變遷淺析 許俊杰,莫多聞,周昆叔,王會波
代發職稱論文范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提要] 本文分析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基本特征,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需求類型以及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原因,提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信息服務,服務策略
隨著廣大農民科技意識的逐步增強,為鄉村農戶提供致富的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應是當今縣區圖書館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而加快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并讓廣大農民所掌握是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石。為此,縣區圖書館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工作,可以說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農業科研項目研究者與成果轉化的推廣應用者之間的橋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是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擴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現代縣區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深化與轉變,如何配合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部門,將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到農村中去,是我們要在逐步的深入農村的信息服務工作中進行不斷摸索的問題。
水土保持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林下三七種植對林地土壤抗沖抗蝕性影響————作者:劉方嚴;黎建強;楊舒媛;劉艷嬌;晏慧穎;趙思倩;
摘要:[目的]揭示林下三七種植對林地土壤抗沖抗蝕性的影響,為林下種植的水土流失防治和可持續經營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林下三七種植地和林地為研究對象,采用原狀土水槽沖刷法和靜水崩解法測定土壤抗沖和抗蝕性,同時測定土壤性質,探究林下三七種植對林地土壤抗沖抗蝕性的影響。[結果]林下三七種植地壟上的土壤抗沖系數顯著低于自然林地(p<0.05),林下三七種植地壟上和壟下的土壤抗沖系數分別是自然林地的48.54%...
2000年以來黃河中游地區土地利用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分異特征————作者:牛璐;向燕蕓;張齊飛;趙嘉瑜;魏煜欣;
摘要:[目的]探究黃河中游地區2000年以來土地利用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時空分異特征,可為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制定差異化的生態保護策略提供理論參考。[方法]利用2000—2023年的土地利用數據,采用多維度分析方法,整合土地利用動態變化與空間轉移矩陣,運用價值當量評估體系對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量化,借助生態貢獻率和敏感性指數探析不同土地利用類型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結果](1) 200...
黃河流域1960—2022年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特征————作者:廉陸鷂;楊茹珍;劉原峰;蘇鵬海;
摘要:[目的]研究黃河流域侵蝕性降雨及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特征,探索適合估算黃河流域及流域各區域年降雨侵蝕力的簡易計算方程,為流域降雨侵蝕風險管控提供支撐。[方法]基于黃河流域54個氣象站點1960—2022年降雨數據,通過M-K非參數檢驗、回歸、相關等分析方法研究流域非侵蝕性及侵蝕性降雨特征、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探索流域降雨侵蝕力簡易計算方程。[結果] 1960—2022年黃河流域非侵蝕性降雨量和頻率呈...
基于無人機影像和三維曲面模擬的淤地壩泥沙量估算————作者:張晨;常瀟笛;趙建林;汪珍亮;楊節;
摘要:[目的]淤地壩是黃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準確估算淤地壩淤積泥沙量對科學評價其水土保持效益和動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種基于無人機高清影像和三維曲面重構技術的淤地壩泥沙估算方法,首先以韭園溝小流域為例,基于無人機影像提取淤地壩地形曲面模型并隨機選取30個空溝建立虛擬壩;在此基礎上,采用二階多項式、三階多項式、平滑樣條及二項指數4種方法模擬虛擬壩的縱向溝谷線和橫向溝坡線特征并...
衡邵干旱走廊“水-能-糧-生”系統仿真及優化研究————作者:覃湘;周浩;楊揚;
摘要:[目的]系統揭示典型干旱區自然資源要素系統的演化規律,確定最優發展方案,可為統籌自然資源開發與緩解生態壓力提供支持。[方法]以湖南省衡邵干旱走廊為例,在多年社會經濟統計年鑒、水資源公報等資料基礎上,明晰當地水、能源、糧食等資源利用狀況,采用系統動力學模型(SD)并設計不同發展情景,實現“水-能-糧-生”系統紐帶關系(WEFE Nexus)的仿真模擬及優化,進而提出未來發展路徑。[結果](1)自20...
寧夏固原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影響分析————作者:韓建純;李鵬;黃佳慧;張國軍;馬文濤;蘇利平;
摘要:[目的]生態環境質量的好壞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判別標準,探索生態環境變化的驅動因素,具有重要社會意義。[方法]聚焦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基于2000年、2008年、201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ETM數據,運用遙感生態指數(RSEI)模型和空間自相關分析,探討了生態環境質量與土地利用變化的關系。[結果](1)固原市東部主要為草地,西部主要為耕地,整體土地利用程度較低,平均...
基于LUCC的河南省碳儲量時空演變與驅動因素分析————作者:孫嚴超;王偉業;劉道壘;蔡俊;
摘要:[目的]探究生態系統碳儲量時空演變特征,為優化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和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依據。[方法]基于InVEST和PLUS模型評估了河南省土地利用變化與碳儲量時間演變的關系,并采用脆弱性、相關性和地理探測器等分析了碳儲量時空分異特征及驅動因素。[結果](1) 199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和林地為主,占總面積的80%左右,其間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呈退化趨勢,建設用地新增5 807.59...
基于三生空間的村域碳排放與農戶福祉的耦合關系研究————作者:陸文婧;陳海;梁小英;楊苗苗;馬羽赫;趙如君;
摘要:[目的]探討碳排放與福祉之間的空間耦合特征及相對發展水平差異,對于科學合理地制定生態脆弱區碳減排政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方法]以陜西省米脂縣石溝鎮為案例地,構建村域三生空間碳排放指標體系,在整合客觀、主觀和關系3個福祉維度的基礎之上,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碳排放與農戶福祉的空間耦合特征,基于相對發展度模型探討二者之間的相對發展水平差異。[結果](1)整體碳排放以中碳排放的村莊為主。生活碳排...
區域發展下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間沖突演化及預警研究——以成渝城市群為例————作者:劉家莉;朱喜鋼;吳雅;
摘要:[目的]準確識別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間沖突的演化趨勢,并基于科學預測模型開展沖突風險監測與預警研究,為協調有限國土空間與區域經濟建設需求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依托景觀生態學理論,定量分析2011—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間沖突演化特征。利用PLUS模型模擬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間分布情況,以驗證模型的預測精度。設定不同發展情景,預測2030年成渝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空間沖突狀態,識別區域內重度及不穩...
農地流轉對農戶生計脆弱性的影響——基于CFPS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庫————作者:李全;肖軼;
摘要:[目的]探討農地流轉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農戶生計脆弱性的影響及其差異,為優化農地流轉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基于2020年CFPS中國追蹤調查數據庫,采用logit回歸、分位數回歸等方法,對農地流轉與農戶生計脆弱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1)農地轉出會降低農戶生計脆弱性;(2)農地轉入會提高農戶生計脆弱性,但這種關系受到地區差異以及農戶脆弱性水平的影響;(3)農地轉出和轉入規模的增加...
縣級尺度下重慶市碳收支時空分異及碳綜合補償分區————作者:陳芳焱;周啟剛;夏玉松;張曉媛;姚轉花;
摘要:[目的]探究縣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確不同分區碳補償策略,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準的縣域補償機制提供參考,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法]以重慶市38個區縣為研究區域,依托長時間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統計和社會經濟數據,采用碳收支核算體系和基尼系數分析碳收支時空動態及平衡關系特征,運用比較優勢指數和三維魔方法建立碳綜合補償分區方案。[結果](1) 2000—2020年,碳收支上升,分布格局穩定。碳...
張承地區植被覆蓋時空變化及其驅動因素綜合分析————作者:李晴;金曉媚;鄭金濤;朗捷;殷秀蘭;
摘要:[目的]監測張承地區近年來植被覆蓋動態變化,闡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植被覆蓋變化的影響機制,以期為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方法]基于MODIS-NDVI數據,采用Sen+Mann-Kendall趨勢檢驗方法,分析了張承地區2001—2022年植被覆蓋時空分布規律及趨勢變化,利用相關分析、偏相關分析和地理探測器等方法,對影響NDVI的自然和人為因子進行了相關性及驅動力分析。[...
太湖流域鄉村聚落百年格局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以浙江省湖州市為例————作者:樓雨晨;黃璐;李昂;馮天;王珂;
摘要:[目的]促進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為太湖流域鄉村聚落的空間格局優化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太湖流域代表性城市浙江省湖州市為例,基于歷史地圖和土地利用數據庫等多源數據,結合空間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測器模型,分析了1910年代至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鄉村聚落格局的演變軌跡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結果](1)湖州市鄉村聚落具有顯著的空間分異性,東部平原水鄉地區的鄉村聚落密度明顯高于西部山地丘陵區。...
中國植被覆蓋對極端氣候的響應————作者:楊書鑒;牛健植;苗禹博;王迪;楊濤;趙春光;毛振華;郭躍;
摘要:[目的]探究中國植被覆蓋對極端氣候的響應,分析極端氣候對植被變化的時滯和累積效應,為制訂可持續的植被恢復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基于高分辨率ERA5數據和GIMMS-3g NDVI數據,運用趨勢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22年中國植被覆蓋度(FVC)和極端氣候指數(ECI)時空變化特征,探明了時滯和累積效應下的中國植被覆蓋度變化對極端氣候的響應。[結果](1)中國FVC空間上呈東高...
干旱事件影響下云貴高原植被指數時空變化及其恢復潛力評估————作者:丁劍宏;江曦;孫瓏;史尚渝;戈文艷;韓劍橋;
摘要:[目的]探究云貴高原植被在極端干旱事件下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未來恢復潛力,并探討云貴高原植被的干旱適應機制和恢復能力,進而為該地區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和恢復策略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方法]綜合采用自適應帕默爾干旱指數(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結合增強型植被指數(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西漢水流域降水時空變化特征及區域差異研究————作者:高國琰;孫棟元;陳學林;王興繁;武蘭珍;馬亞麗;舒和平;崔艷強;
摘要:[目的]探究降水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分布,為西漢水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氣候變化應對提供理論支持。[方法]以西漢水流域1976—2022年逐月實測降水數據作為基礎資料,采用基尼系數、洛倫茲不對稱系數、ITA創新趨勢法、pettitt檢驗法、經驗正交函數(EOF)法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量年內分配特征、年際趨勢性、突變性、持續性和周期性以及時空演變特征。[結果](1)西漢水流域降水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呈夏豐...
黃河三角洲植被覆蓋度與生態需水量研究————作者:田蕓;吉祖穩;王黨偉;謝益芹;
摘要:[目的]探究黃河三角洲地區濕地生態的時空動態變化以及水量需求,闡明植被覆蓋度對生態補水的響應機制,進而為黃河三角洲地區生態保護提供依據。[方法]基于2000—2022年黃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和植被歸一化指數(NDVI)數據,通過像元二分法計算植被覆蓋度,采用slope趨勢分析等方法,明確黃河三角洲植被覆蓋度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對生態補水量的響應,基于功能設定法及面積定額法對黃河三角洲的生態需水量進行估...
黃土高原典型礦區生態脆弱性時空特征與驅動分析————作者:劉健松;蔡音飛;王雅茹;胡海峰;李曉靜;
摘要:[目的]揭示礦區生態脆弱性時空特征和驅動因子,為礦區環保政策制定、生態修復規劃提供科學參考。[方法]以半干旱黃土高原典型礦區西山煤田為研究區,將采煤影響作為分區依據并量化為評價指標,利用綜合指數法、地理探測器、中介效應模型進行生態脆弱性的時空特征及直接和間接驅動分析。[結果](1)研究時段內,生態脆弱性先降后增,標準化生態脆弱性指數(SEVI)由0.375 4先降至0.326 0,隨后增至0.33...
“雙碳”背景下關中平原城市群生態福利績效的時空演變及提升路徑研究————作者:邊靚;盧鐵英;沈文昕;周浩;
摘要:[目的]探究關中平原城市群生態福利績效的動態變化與空間差異,以期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民生福祉提升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方法]運用兩階段Super-NSBM模型對2011—2021年關中平原城市群生態福利績效進行測算,并結合核密度和空間插值法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分析了生態福利績效的變化趨勢,采用模糊集定性分析方法(fsQCA)研究其提升路徑。[結果](1)關中平原城市群內部城市的生態福利績效水平存在...
貴州省碳源碳匯時空演變與影響因素研究————作者:賀祥;楊層;安小敏;李敏;江波;
摘要:[目的]探究區縣碳排放速率與碳匯能力的發展變化趨勢,為縣域制定增匯減碳具體措施與政策提供科學支撐。[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2排放量與土地利用數據等核算碳源碳匯量,運用碳排放生態承載系數、基尼系數和地理探測器等,分析了2005—2020年貴州省縣域碳源碳匯時空變化與影響因素。[結果](1)貴州省各區縣化石燃料碳排放呈快速增長,空間分異顯著;各區縣耕地碳排放量呈降低變化,碳匯量呈增長趨勢,空間分異較低...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