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林業調查規劃》
關注()【雜志簡介】
《林業調查規劃》是由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和西南地區林業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林業科技刊物。本刊以技術性、實用性、創新性為原則,具有較強的指導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是廣大從事林業生產、科研、教學的科技工作者、領導和決策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被全國多家期刊數據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林業核心期刊、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欄目設置】
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國,開辟了森林經理、"3S"技術、森林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生態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營造林技術、種苗建設、森林旅游、園林設計、產業開發、病蟲害防治、社會林業、專家論壇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基于GIS和PCA的植被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王曉寧,盧鵬,甘桂春,WANG Xiaoning,LU Peng,GAN Guichun
基于BP神經網絡的馬尾松樹高曲線模型 徐志揚,XU Zhiyang
基于ArcGIS Engine的林業小班自動編號工具的設計與實現 陸廷開,盧鵬,LU Tingkai,LU Peng
襄陽市魚梁洲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動態變化研究 楊明,李欣,黃桂華,鄭偉,劉勝祥,苗文杰,YANG Ming,LI Xin,HUANG Guihua,ZHENG Wei,LIU Shengxiang,MIAO Wenjie
安寧“5·21”森林火災航空撲救戰例評析 吳昊,陳宏剛,吳衛紅,WU Hao,CHEN Honggang,WU Weihong
曲靖城市空間形態演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明月,代安鋒,熊興軍,MING Yue,DAI Anfeng,XIONG Xingjun
滇牡丹果莢抗氧化活性物質的提取及其結構鑒定 楊敏,施蕊,楊宇明,林向群,王娟,陳忠華,李彪,YANG Min,SHI Rui,YANG Yuming,LIN Xiangqun,WANG Juan,CHEN Zhonghua,LI Biao
試論思茅區生態公益林建設 彭志鳴,PENG Zhiming
法經濟學視野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楊愛華,吳位凡,YANG Aihua,WU Weifan
新疆林業海量影像數據管理系統建設 李毅,彭巖,徐林,金隆,LI Yi,PENG Yan,XU Lin,JIN Long
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土壤水源涵養能力研究 楊帆,肖夢景,杜丹瓊,曾建軍,YANG Fan,XIAO Mengjing,DU Danqiong,ZENG Jianjun
托克托縣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有機碳和碳密度分布 吳秀花,劉清泉,郭永盛,任倩楠,WU Xiuhua,LIU Qingquan,GUO Yongsheng,REN Qingnan
江蘇科技信息雜志投稿:雙壟全膜覆蓋溝播栽培條件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
摘要 雙壟全膜覆蓋溝播栽培條件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先鋒32D22、長城799、鄭單958、先玉335等4個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建議在原州區秋覆膜范圍,雙壟全膜溝播栽培條件下該4個品種與長城706大面積搭配種植,并建議對這4個品種下年作進一步品比鑒定,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玉米,雙壟全膜覆蓋,溝播,品種比較
為了選擇適宜雙壟全膜覆蓋溝播栽條件下種植的玉米新品種,實現良種良法的有效結合,特進行玉米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為原州區大面積推廣該項玉米生產新技術提供玉米新品種支撐,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林業調查規劃最新期刊目錄
體驗式景觀視角下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體育公園設計優化研究————作者:徐婷;穆洪洲;
摘要:以體驗式景觀為視角,圍繞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體育公園的更新設計展開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公園現有狀況,采取措施以提升公園的吸引力、互動性和整體體驗。利用CDTA可視化研究分析,提出相關的體驗式景觀設計策略,包括中心空間打造、方向空間引導、過渡空間優化和區域空間多樣化,為該體育公園的更新設計提供全面而實用的體驗式景觀設計方案,以期在提高公園吸引力的同時,創造更豐富、更愉悅的游園體驗
計劃燒除對云南松純林植物多樣性的影響————作者:閆想想;白萬輝;方向陽;李曉娜;張武;王秋華;
摘要:通過外業調查,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云南松純林中分別設置3個計劃燒除樣地和3個未燒除樣地(對照),9個計劃燒除樣方和9個未燒除樣方,分層測定計劃燒除樣地內的林火烈度等火行為特征。記錄植物種類,測量灌木層和草本層的高度、蓋度,分析其科屬分布特點、相對重要值、物種豐富度、物種均勻度、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和Simpson多樣性指數等。研究結果表明,在短時間內,計劃燒除使得物種數量降低,主...
土壤中磷、氮、鉀耦合對銀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作者:王霞霞;何真;
摘要:為探究肥料中磷、氮、鉀三要素的耦合對銀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在呂梁大道的銀杏樹生長環境中,通過土壤調查和試驗設計,選定土壤質量最佳的區域,將其挖回溫室,選擇相同生長狀態的5 a銀杏實生苗,采用回歸正交設計,調配不同含量的磷肥、氮肥、鉀肥,并測量銀杏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實驗結果表明,磷肥與氮肥、磷肥與鉀肥的聯合施用對銀杏還原性糖含量具有顯著正向效應,而獨立施用磷肥、氮肥、鉀肥可溶性糖的影響較為有限;...
基于社會公平視角的廣州城市公園綠地可達性研究————作者:黃于洋;張媛媛;蔡健婷;
摘要:城市公園綠地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公共設施,其空間分布合理性關乎社會公平與資源共享。基于社會公平視角,以廣州城市公園綠地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改進高斯兩步移動搜尋法對商品房、城中村及保障房的公園綠地可達狀況進行分類分析。結果表明,廣州市商品房公園綠地整體可達性低,可達性較高區域集中于廣州市外圍;城中村公園綠地可達性優于商品房,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可達性優于外圍城區;保障房公園綠地可達性差異懸殊,其中人才...
基于街景數據的平遙古城歷史街區視覺景觀質量評價與優化研究————作者:秦子超;付胤胤;閆曉華;
摘要:歷史街區因其綜合的多元屬性而被視為城市空間的獨特組成部分,針對歷史街區視覺景觀評價研究尚不完善,缺乏科學定量的評價方法。以平遙古城為研究對象,將自攝圖像集作為圖像深度學習載體,運用圖像語義分割技術得到各客觀視覺要素占比,構建歷史街區視覺景觀質量評價體系,采用AHP-CRITIC法確定權重;利用ArcGIS和SPSS軟件,采用自然斷點法、相關性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平遙古城歷史街區視覺質量...
游客記憶視角的雁蕩山風景名勝區景觀關注度及形象感知————作者:張晨;陳楚文;
摘要:游客記憶是游客對風景區景觀和整體形象的直觀感受,而網絡游記更是承載游客對風景區評價的重要載體。通過采集攜程網、大眾點評、馬蜂窩、去哪兒網上關于雁蕩山風景名勝區3個片區共計7 082篇游記數據,從游客記憶視角對雁蕩山風景名勝區的景觀關注數量、關注類型以及各片區整體形象感知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在游客情感方面,游客對3個片區主要表現均為積極情緒,主要表達在景區內的自然人文風光方面; 3個片區中游客的...
基于生態敏感性評價的平陸運河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研究————作者:崔勇;凌遠勝;張慶泰;門媛媛;楊范藝;曾嶸;
摘要:以平陸運河流域為研究對象,采用ArcGIS和AHP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生態敏感性評價,探究其生態敏感性分布特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內生態敏感性大體呈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極度敏感區和高度敏感區處于塔尖,分別占4.43%和6.39%;9個單項影響因子生態敏感性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景源分布、土地利用類型、高程、地表水系、道路交通、坡度、人口分布、坡向;依據生態敏...
國有林場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屬國有林場為例————作者:劉娟;馬裕霞;姚能昌;徐昀;邢曉琳;楊倩;
摘要:以保山市屬國有林場為例,對林場森林生態產品進行分類,并分別提出相應的價值實現模式。結果表明,保山市屬國有林場森林生態產品類型豐富,按服務功能不同,分為調節服務類、物質供給類和生態文化類產品;森林生態產品的類型不同,價值實現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節服務類產品價值實現模式主要包括森林生態保護縱向補償、橫向補償、林業碳匯,物質供給類產品和生態文化服務類產品主要通過生態產業化經營實現價值;保山市屬國有林場公...
森林景區內藍綠灰空間聲景觀特征研究——以梅嶺國家森林公園洪崖丹井景區為例————作者:許志峰;鄭育桃;艾天成;陳飛平;李華;
摘要:以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洪崖丹井景區為例,探究森林景區內藍綠灰空間的聲景特征及差異性。通過實地調查獲取測量數據,利用IDW法繪制聲景地圖,通過R語言對樣本空間的音頻進行分析得出PSD值、NDSI值、ACI值。對等效聲壓級與聲景指數進行KruskalWallis非參數檢驗,驗證相關性并分析造成其聲景差異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洪崖丹井景區內等效聲壓級(Leq):藍色空間>灰色空間>綠色空間;平均功率...
基于城鄉綠化樹種選擇的棗莊市古樹資源多樣性特征研究————作者:王榮芬;劉偉;申國勝;
摘要:為探索古樹資源在城鄉綠化樹種選擇方面的應用,以2022年棗莊市古樹資源為研究對象,從樹種、生長狀況、分布、綠化價值等方面,深入分析棗莊市古樹資源多樣性特征。結果表明,棗莊市共有古樹585株,隸屬于19科35屬40種,其中散生古樹279株,古樹群3個共306株;一級、二級、三級古樹分別占比6.32%、27.01%、66.67%;82.39%古樹為正常株;51.62%古樹分布在景區,45.13%古樹分...
基于地徑的云杉胸徑與材積預測模型的構建研究————作者:劉鵬程;李敏敏;劉娟;周丹;施德山;李迎美;
摘要:分析采集于云南省麗江、香格里拉和德欽縣(市)的150株云杉樣木數據,采用平均斷面積區分求積法計算樣木材積,使用DPS軟件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云杉胸徑一元材積模型、地徑一元材積模型和地徑一元胸徑模型,采用誤差變量聯立方程組方法建立一元回歸材積模型。結果表明,云杉地徑與胸徑密切相關,其回歸模型的確定系數R2為0.99;地徑一元材積模型的預估精度(R2=0.76)...
基于SLP的綠化博覽會展園功能區布局優化設計方法————作者:施皓;
摘要:展園功能區的布局是綠化博覽會服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但布局過程易受自然條件、展園性質等問題的影響。為了優化布局效果,提出基于SLP的綠化博覽會展園功能區布局優化設計方法。采用兩步移動搜索算法計算功能區的供給能力,并根據供給能力分析目前綠化博覽會展園功能區的布局;采用SLP分析各功能區的綜合關系,并構建布局優化目標函數;采用微遺傳算法對目標函數求解,輸出最佳布局方案,完成綠化博覽會展園功能區布局優...
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4種常見獸類生境適宜性研究————作者:劉薛杰;謝純;林一煥;張姣;廖吉祥;趙晴;
摘要:采用紅外相機監測到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內4種常見獸類,分別為野豬、豹貓、花面貍和鼬獾,使用MaxEnt模型對其生境適宜性狀況進行分析預測。結果表明,MaxEnt模型對野豬、豹貓、花面貍的預測結果可信度較高,對鼬獾的預測可信度尚可。海拔是影響野豬、豹貓、花面貍分布的最關鍵因子,其次是距居民區距離;距河流距離是影響鼬獾分布最主要關鍵因子,其次是海拔。野豬、豹貓、花面貍和鼬獾在保護區內的適宜生境位于坪山...
黃河小浪底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時空動態及權衡關系研究————作者:徐博倫;張繁順;范學琴;
摘要:小浪底是國家級水利工程樞紐風景區,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對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定量評估及分析內在的權衡與協同關系,對于黃河流域中下游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2000—2020年3期Landsat系列遙感影像為基礎數據,對其土地利用進行重分類,基于InVEST模型對庫區水源供給、土壤保持、碳儲量、生境質量4個生態服務功能的時空動態及權衡關系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內的主...
基于紅外相機技術的斑頭鵂鹠繁殖行為監測————作者:甘忠莉;王波;孫萍;許學東;李俊松;
摘要:2021年3月21日—2022年6月15日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侖子保護區西片周邊橡膠林內,采用紅外相機技術監測到斑頭鵂鹠的繁殖行為2次,共收集有效視頻6 217個,其中孵化視頻4 050個,育雛視頻2 167個。監測結果顯示,斑頭鵂鹠兩次窩卵數均為3枚,每隔1 d產卵1枚,孵卵期為31 d。產卵期間親鳥不連續孵卵,產卵結束后由親鳥孵卵。繁殖期間,親鳥在巢、雙親鳥同時離巢時間分別占繁殖期的9...
云南省草原資源分布研究————作者:劉金鳳;任曉東;饒昕;丁福紅;陳斌;唐麗芳;吳鵬;
摘要:以云南省草原基況監測成果、2022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草原樣地數據和國土三調數據為基礎,對云南省現狀草原類型、功能、利用方式、主要優勢草種、生物量等因子進行分析評價。結果表明,全省現狀草原共涉及9個草原類型,總面積130.92萬hm2,其中山地草甸面積最大,占比38.42%;主要功能用途為綜合功能用途的草原面積占比達76.06%;利用方式中面積最大的固土固沙草原面積占比為32....
通遼市典型人工林碳密度研究————作者:陳萌;岳永杰;文明;趙愷;馮悅;姚湘;
摘要:通過對通遼市典型人工林進行野外調查,獲得通遼市典型人工林的生物量數據,并對碳密度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3個樹種混交的林分結構能提高林分結構的復雜程度,林分在垂直結構中的空間利用性使得固碳能力得到提升,且樹種復雜的林型在土壤固碳方面具有積極效果。人工純林和混交林的碳密度分別為42.73~107.73 t/hm2、48.49~182.06 t/hm2...
不同因素對紅錐扦插效果的影響————作者:黃龍杰;
摘要:為提高紅錐扦插苗木成活率,滿足生產上對優良苗木的需求,開展不同扦插時間、苗床基質、植物生長調節劑濃度、穗條類型和移袋時期的扦插育苗試驗。結果表明,利用紅錐優良材料營建矮干采穗圃,培育半木質化、基徑粗度0.21~0.40 cm的健壯穗條,采用紅心土80%、細河沙20%的基質,ABT6號生根粉濃度300 mg·L-1處理穗條1~2 h,于1月中旬—5月中旬進行扦插,扦插苗齡為5個...
基于AHP的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校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作者:穆群會;蔣南;
摘要:以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校園植物景觀為研究對象,以植物生態、美學、功能、文化效益為準則層構建植物景觀評價體系,通過層次分析法賦權得出綜合評價結果,并根據結果提出景觀營建對策。結果表明,校園有61科84屬90種植物,喬灌常綠落葉植物數量比為11∶4;生態效應準則層權重值最高,對應指標層植物物種多樣性權重值最高,其他準則層對應的指標層較高權重值的分別有與周圍要素協調性,植物配置藝術及空間多樣性,舒適安全性,...
森林土壤固碳及人工調控增匯探究————作者:萬合鋒;蔣娟;牟桂婷;龍云川;王晶;
摘要:對森林土壤有機碳的碳匯功能、碳組分以及在森林生態系統碳匯中的重要作用進行綜合評述,梳理影響土壤碳儲量的主要因素,探討影響土壤固碳能力的主控因子和關聯因子。聚焦人工調控措施以提升活性組分有機碳儲量,促進穩定性有機碳轉化和固定,發掘土壤固碳增匯潛力,可為林業碳匯發展和人工調控增匯提供參考依據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