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幼兒教育
關注()《幼兒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旬刊)1982年創刊,是幼教普及性刊物。普及幼教科學理論,總結幼教先進經驗,宣傳幼兒教育方面的優秀典型。本刊是面向廣大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園家長的幼教專業類雜志。創刊20多年來,一直在讀者中享受較高聲譽。讀者群定位:本刊是面對廣大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幼教專業類雜志。
《幼兒教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幼兒教育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知網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04年連續4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
2、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3、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4、幼兒教育雜志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幼兒教育欄目設置
特稿、研究與探索、活動設計、行政管理、育苗人、家庭、教育、慶六一活動專輯、中國委員會專版、教育經驗、東西南北中、教材推薦、教育文摘。
閱讀推薦:兒童發展研究
《兒童發展研究》 福建省幼教期刊,2006年創刊,中文,16開,出版地:福建省泉州市,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幼兒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他就是那樣的”————作者:歐陽新梅;
摘要:<正>中班自主游戲時間,曉曉獨自在“小超市”游戲區擺弄各種“貨品”。在相鄰的益智區,明明和天天正聚精會神地下著五子棋。過了一會兒,曉曉走出“小超市”,走到天天身旁,突然伸出手把天天的棋子搞亂,然后立刻跑掉了。天天什么都沒有說,也沒有去追曉曉,只是把亂了的棋子重新擺好,繼續下棋,就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站在一旁,看到了整個過程。我注意到曉曉的面容特征,意識到他是一名唐氏綜合征患兒。患有唐氏綜合...
發現童年的意義——杭州市西湖區整體持續提升保教質量的探索————作者:沈穎潔;
摘要:<正>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杭州市西湖區的學前教育改革踏上了新征程。西湖幼教人以對兒童生命質量的關切為基點,發現童年對兒童當下及未來的意義,進而通過“活動樣態變革、學教方式轉型、教研系統重構、評估過程創新”四大舉措,努力將應然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實然的教育生活,讓充實且有意義的童年生活成為幼兒園每一天的自然常態,實現區域內每一所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整體、全面提升
與兒童一起構建有意義的環境————作者:程潔;
摘要:<正>自從開啟以“發現兒童”為主題的區域研修行動,我們從“以教定學”走向“以學定教”,從過去僅關注有形的課程到如今關注無形生活中的大課程,為兒童構建“自然舒暢、寓教無痕”的在園生活。隨著學教理念的轉變和活動樣態的變革,我們愈發認識到,班級是兒童在園非常重要的生活場域,班級環境影響著兒童在園的生活品質。那么,班級環境要如何呼應兒童的學習需要,支持兒童持續進行探究和學習呢?我們嘗試在空間布局、資源提供...
轉變學教關系,支持兒童有意義的學習————作者:黃雯君;
摘要:<正>西湖區以“發現兒童”為主題的區域研修行動推動著各幼兒園研究兒童、支持兒童發展的實踐。3—6歲兒童的學習是在生活和游戲中展開的,注重真實體驗和主動參與,也更需要教師的有效支持。我們通過轉變學教關系來回應和支持兒童有意義的學習。我們強調師幼相伴相隨,共同經歷學習的過程,教師時而在前,時而在后,呼應兒童的學習方式和節奏,以更為內隱的支持系統,差異化的“在場”方式,實現對兒童的回應性支持,促進兒童積...
為教師開展反思性實踐搭建行動支架————作者:孫蘭飛;
摘要:<正>在探索活動樣態變革、學教方式轉型時,我們鼓勵教師開展反思性實踐。反思性實踐強調基于行動的反思與支持,教師需改變一直以來強調管理意愿與教育意圖的高結構、高預設的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那么,如何支持教師開展反思性實踐?我們進行了以下兩方面的思考。第一,開展反思性實踐意味著教師須從原來僅關注如何教,轉為關注兒童如何學,因此,原來為教師撰寫各種計劃所設計的表單工具已不匹配教師當前開展反思性實...
共創有意義的童年生活
摘要:<正>高質量的童年生活,是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我們西湖區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依歸,在多種樣態的活動中,充分延展幼兒的學習歷程,與幼兒共同創造有意義的童年生活。車輛限行的秘密文鼎苑幼兒園/陳赟2023年,全杭州都沉浸在迎接亞運會、亞殘運會的氛圍中。一天晨間活動時,我聽到孩子們在討論“限行”的話題。希希說:“限行了,我媽媽不能開車了。”我問道:“你們知道什么是限行嗎?”航航說:“限行就是不是...
教育智慧:探索原諒與和解的藝術————作者:單翠萍;馮江英;
摘要:<正>面對幼兒發出的靈魂拷問“我一定要原諒他嗎”,我們不僅要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復雜情感與認知沖突,也要運用教育智慧,在尊重個體權利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寬容之心。一、傾聽情感訴求,接納“不原諒”幼兒質疑“我一定要原諒他嗎”,實際上是在表達一種情感困惑和自我保護需求。幼兒的情緒情感尚未發育成熟,他們難以立即消化由同伴沖突帶來的憤怒、失望等負面情緒,甚至會放大某些沖突和傷害。因此,他們可能...
從形式和解到真實成長————作者:聞文;
摘要:<正>案例中,發生沖突的雙方都感到委屈,難以釋懷,表現出情緒與認知的不同步。對于恒恒來說,他是打人了,但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有理由的,因為他的作品被破壞了,他感到被冒犯了。他之所以會道歉,更多的是基于教師平日里設定的一條“高壓線”:不能使用暴力。“破壞他人作品”與“使用暴力”相比,似乎前者犯的錯更輕一點,所以他道歉了。但這個道歉是百分百出自真心嗎?明顯不是,其中摻雜著委屈和不甘
教師不是“法官”————作者:李瑋;
摘要:<正>在處理幼兒之間的沖突時,我們往往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自認為是“法官”,去裁決誰對誰錯。然而,幼兒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沖突背后往往隱藏著復雜的情感和需求。這種“法官”式的處理方式,不僅忽視了沖突的本質,而且剝奪了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司法體系中的法官是依據法律條文做出公正裁決,其權威性對于維護法律尊嚴至關重要。然而,幼兒之間的沖突多源于雙方對事物的不同理解與個性碰撞,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幼兒...
關注情感,提升能力————作者:韋琴芳;
摘要:<正>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思考,我認為教師在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回溯過程、分析原因,更要喚起同理心,引發情感共鳴案例中,面對幼兒之間發生的矛盾,教師的調解遵循“幫助分析原因—引導相互道歉”的流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幼兒分析自己的不當行為,但忽略了對幼兒同理心的喚醒,沒有引導幼兒去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給別人帶來的不便以及不良的情緒體驗。比如,在處理琪琪和兜兜的矛盾時,只詢...
“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再識別和積極應對————作者:尚紅艷;傅萸;
摘要:<正>入園初期,小班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容易因生活習慣適應、環境改變及與家中依戀對象分離而普遍產生分離焦慮。如何準確識別并積極應對幼兒分離焦慮?如何根據不同幼兒的需要提供相應的支持?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幼兒入園之際,我們回應教師的問題和需要,開展系列教研,幫助教師科學認識幼兒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及其蘊含的發展契機,支持他們用適宜的方式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從“我”到“我們”:把握入園初期的社會情感學習機會————作者:葉小紅;
摘要:<正>蘇州高新區的教研案例敏感地抓住小班幼兒入園初期這一時間節點,抽絲剝繭地探索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有效策略。與以往單次教研不同的是,本案例以系列教研推動教師通過“識別—應對—思考—實踐”持續地反思與行動。教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回顧、討論與反思教師以往應對幼兒分離焦慮的常規做法,分析和梳理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以及教師在實踐中面臨的挑戰;第二階段,基于教師在幼兒入園第一周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分...
新園長平穩過渡四部曲————作者:吳邵萍;
摘要:<正>在幼兒園的發展歷程中,園長的新舊更替無疑是一場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接力賽。新園長的到來,不只是管理人員的變動,更有可能是幼兒園發展方向與前景的轉折。無論是外部調任還是內部晉升的新園長,都面臨熟悉新環境、融入新團隊、擔當新角色的挑戰。他們不僅要傳承幼兒園的既有成果,還要在此基礎上為幼兒園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領幼兒園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然而,新園長在接力中常常遇到理念沖突、團隊磨合難、工作受阻等問題...
從教育資源的視野看日本科技館——名古屋科學博物館考察見聞————作者:呂怡睿;張斌;
摘要:<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普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各類科學教育資源,創新科學教育方式,提升公眾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成為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日本在科學...
咕咚來了(中班)————作者:應彩云;葉詩吟;
摘要:<正>設計思路:《咕咚來了》是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講述了一群動物盲目從眾,把木瓜掉進水里發出的“咕咚”聲當作怪物的情節,傳遞了“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該故事的情節和角色的語言都是重復的,適合中班幼兒模仿。串聯整個故事的核心句“咕咚來了,快逃啊”雖然簡單,但能吸引幼兒探究“咕咚”的真相,充滿了樂趣。教師依據該故事的角色、語言以及情節,設計了本次活動,著眼于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提高他...
大蒜頭的秘密(中班)————作者:任嘉威;林靜羽;
摘要:<正>設計思路:春季是流感高發期,幼兒園餐食中會適量添加大蒜頭。為了讓幼兒接受大蒜頭,廚師將蒜變出了各種花樣,但仍有部分幼兒不愿意吃蒜。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決定帶領幼兒了解大蒜頭,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大蒜頭的內外部特征,體驗發現的樂趣,從而推動幼兒接受大蒜頭,甚至喜歡吃大蒜頭
小人國 大世界(大班)————作者:俞銘芳;
摘要:<正>設計思路:大班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觀察、探索周圍世界。他們喜歡趴在地上觀察小螞蟻,喜歡仰起頭看小鳥飛過……為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熱情,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我變小后看世界的視角”,引導幼兒感受“小人國”視角中的“大世界”。基于此,本活動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層層遞進的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運用電影《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的片段,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人...
基于兒童需要 支持兒童學習————作者:王藝澄;
摘要:<正>當教育回歸本質,關注兒童需要就成為支持兒童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教育實踐的路上,我們倡導既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也關注教師的有效引領;既關注環境對兒童的潛在影響,也關注兒童個性化的表達與表征。然而,把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行為中時總是存在很大差異。為此,我們建立常態化自我評估機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并結合課程實踐開展了有意義的探索
“千年下水道”的秘密————作者:陳雪晴;
摘要:<正>教育部頒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提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結合時代要求,銜接古今,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我園近年來與南京市六朝博物館聯合開展“尋美六朝”博物館課程活動,在選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時嘗試貫徹這一原則。南京市六朝博物館是展示六朝時期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里面展示了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陶俑、青瓷器等珍貴文...
全接納 真共情——在傾聽故事支持下看見的“變”————作者:沈鐵軍;
摘要:<正>2022年,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教師如何開展有效的師幼互動指明了方向,但教師對于“一對一傾聽”的價值與意義的認識還比較欠缺。在一次縣域教研活動中,教師們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有教師問:“怎么理解‘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當孩子的表達斷斷續續時,教師可以幫助梳理嗎?”也有教師問:“當孩子說了很多內容時,教師都要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嗎?”“當孩子說得天馬行空,似乎與當下的...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