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現代中小學教育》
關注()收錄情況
《現代中小學教育》為教育類核心期刊、北方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期刊網”。
編委組成
該刊由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盛連喜教授任主編;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馬云鵬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桂林教授任副主編;張捷編審任常務主編。
辦刊宗旨
該刊始終以刊物質量為中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出版方針,緊緊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教育熱點、重點、難點展開報道。以提高中小學教師和基礎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促進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繁榮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為宗旨。牢固地樹立起“出精品,創名刊”意識,確立了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刊方略,形成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辦刊新局面。
該刊物堅持前瞻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學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現實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及時捕捉“新、奇、特”的思想與研究,注重信息的時效性、快捷性。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與特色,風格即立足基礎教育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既有學術理論深度,又有實用性。特色就是探討理論,反映最新政策導向、理論前沿;側重教學,指導教研;透視熱點,關注教改新動向;突出應用性,操作可行。
讀者對象
該刊以廣大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科研人員為主要讀者群。
主要欄目
設置突出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刊物的指導性、應用性,重點反映地方教育特色,專欄刊發地方教育科研成果,宣傳報道地方教育動態。開設有教育改革、德育探索、課堂教學理論與實驗、教學論壇、新課程研究、課程資源開發、校本教研、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方式與教學藝術、學法指導、教材分析、各科教學疑難解析、教學設計、教案集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與評價、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調查、現代教育技術、外教動態、班級管理、課題之窗、特色學校介紹等欄目。
發行情況
刊物組建了具有高素質、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的作者隊伍,目前,訂戶已經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得到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與稱贊。
獲獎情況
作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宣傳陣地,在傳播、介紹先進經驗,宣傳最新學術動態,推進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刊物曾被教育部確定為《中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信息網》首批上網刊物,成為國內基礎教育理論方面的重要期刊。刊物有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文摘周報》等文摘刊物轉載,其中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轉載量始終位居教育科學類期刊前列。刊物已連續兩屆被評為吉林省一級期刊,并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后撤點并校時代”鄉村學校的文化使命及其實現路徑 郭文良
新型城鎮化下的農村教育:“干涸”、“貧血”及“缺土” 官愛蘭,周麗萍
新疆雙語學生跨文化適應及其評價 杜文軍,康陽陽
大學與中小學合作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薛正斌
論家庭文化資本對子女教育的影響及其回應 楊瓊
主線教學場效應的營造方式 鄭春
同學共生:教師在“活動導學”中的應然抉擇 張建國
論有效的學生研究 袁穎,黎聚才
希爾伯特·邁爾的優質課堂觀及啟示 丁彥華
聊讀:讓兒童“在場” 朱明海,許志君
依托結構導圖 助力布局謀篇 王亞
閱讀與寫作的交融性及其教學策略 楊巍,黃薇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 薛海蓮
文化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沈素英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 李繼,劉坤贊
科學概念思維:小學科學課探究的內涵 張玉平
小學科學“概念建構課”課型解析 夏敏軍
教學與研究雜志投稿: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有效
前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現代中小學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作者:嚴雪珂;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行了全面戰略部署,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改革發展的全新課題。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厘清邏輯起點,人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理論是融入核心和內在邏輯;其次闡述時代意蘊,在立德樹人、教育創新、實踐導向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重要意義;最后探索具體策略,以全面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革新和實踐指向,實現思政教育的內涵式躍...
以“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作者:張召永;尹晶;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未來五年中國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任務、路線圖與前景。改革創新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基礎教育改革創新,實現思想政治課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思政課教學要在課程內容上實現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向教學內容創新轉變;在育人指向上實現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價值體系轉變;在教學方式上實現從被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三個導向”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啟示————作者:高千卉;解慶福;曹恒;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對新時代建設高質量思政課有著重大指導意義。思政課教學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特別是要關注思政課教學中的卡點堵點問題、難點痛點問題和焦點熱點問題,遵循學生身心特點,對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思政課教學目標。根據不同教學目標嚴抓落實,督促檢查以及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最終培育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差異教學在高中思政課的應用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作者:李恒;徐劍雄;
摘要:差異教學是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理念,它在高中思政課中的應用不僅是教育理論研究的重點,也是教學實踐的主要內容,對于實現課堂有效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有著積極作用。然而,掣肘于傳統教學觀念與模式,差異教學在高中思政課中的落實尚未取得理想成果。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政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采取提前檢測與持續評估、分級設置挑戰性學習目標、平衡學生選擇和教師引導等策略優化該理念的落實運用
小學語文閱讀“整體感知”教學實施策略芻議————作者:寧先達;
摘要:“整體感知”是在感知過程中把一個客觀對象當作一個整體看待,高效運用閱讀“整體感知”這一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閱讀學習品質大有裨益。然而,當前閱讀教學實踐中常見將課文初讀視為“整體感知”,名不副實;將暢談感受視為“整體感知”,信馬由韁;將重點品析視為“整體感知”,雜亂肢解等問題。建議在“整體感知”閱讀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案例,采用“題目解析法”“問題指引法”“關鍵句分析法”“線索串聯法”“內容復述法...
思政視域下高中化學科技主題活動研究————作者:邢慶俐;包宏升;
摘要:以思政視域下的高中化學科技主題活動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在化學科技主題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科學視野和社會責任。通過分析新版高中化學教材欄目與基于傳統文化、地域特色、學科交叉的高中化學思政教學,探索思政視域下化學科技主題活動的基本模式、項目籌建、創新育人、實施策略,建構高中化學與思政、科技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思政與科技主題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初中科學探究中切入表現性評價的八個角度——以“鹽酸與碳酸鈉的反應”一課為例————作者:孫華君;張華琴;
摘要: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初中科學探究中開展表現性評價,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已經具備的科學素養和今后需要發展的方向。以鹽酸與碳酸鈉反應過程的探究為例,從“觀察和實驗”“問題的提出”“科學思維過程”“數據收集與分析”“溝通和合作”“批判性思維”“探索與創新”“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八個角度進行一體化嘗試,體現表現性評價在初中科學探究中的實踐
小學網絡安全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作者:王婷;孫夕函;田夏彪;
摘要: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小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隱患,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從實踐成效來看,目前小學網絡安全教育存在諸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課程體系尚未完善、教師缺乏職業培訓、教學缺乏多樣性與針對性等問題。為此,要提高小學網絡安全教育的質量,應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健全網絡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豐富教育形式、倡導家校社協同育人,提升小學生網絡安全素養,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多學科探究性學習活動內涵與特征————作者:崔超;
摘要:小學多學科探究性學習活動作為矯正學科課程過度分化的一種課程設計方式,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可行路徑。多學科探究學習活動具有整體性、螺旋性、獨立性特點,其核心特征包含“主題情境式”活動構建、“學習進階”學習內容構建、“探究性”學習方式構建、“核心素養提升”學習評價構建四個方面
初中科學教學中項目化學習的“五維”鏈接路徑————作者:周建秋;
摘要:項目化學習是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設計驅動性的問題、活動或任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形成學習成果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施項目化學習時,教師應鏈接教材,在教材中對接項目化學習內容;鏈接基礎課,在基礎課中實施項目化學習;鏈接拓展課,在拓展課中實施項目化學習;鏈接單元復習課,在單元整體教學實施項目化學習;鏈接課外作業,在實踐活動中開展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音樂學科大單元教學的策略研究————作者:王歡;沈鑫;
摘要:“雙新”背景下的音樂學科大單元教學是追求理解、學以致用、以用帶教的教學。教師應以“素養導向、理解為先”為原則,基于新“五觀”運用“四體融合”實施策略,抽絲成線、擰線成繩,制定大觀念統領的目標連續體;錨定目標、多方取證,設計任務驅動的評價連續體;尋點成串、三問一體,構建深度參與的活動連續體;一以貫之、各有側重,營造模擬生活的情境連續體。使學習從積累專家結論轉向培養專家思維,用大單元教學引領課堂轉型,...
兒童模仿學習的理性省察與實踐理路————作者:柴軍應;張明麗;
摘要:模仿學習是兒童不可或缺的學習方式。然而,由于人們誤解模仿內涵致使模仿學習遭到了污名化,被貼上了“機械模仿”“被動模仿”或“低劣模仿”等修辭化的貶義標簽,以致人們輕視了模仿學習在兒童生活和教育中的應用。事實上,模仿作為一種通過觀察而進行效仿的過程或活動,并不是簡單地、呆板地和機械地對原型進行復制,其過程中飽含著模仿主體的感悟、體驗和變通,具有創造的韻味。兒童模仿學習是兒童通過觀察原型獲得相應的表象,...
率性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小學音樂課教學實踐————作者:郝志博;
摘要:小學音樂課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促進學生審美情感培養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新時期,小學音樂課教學面臨新的挑戰,率性教學理念的提出為小學音樂課教學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提供了可能。率性教學有助于彌補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差異,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將小學音樂課堂交還給學生。小學音樂課教師應轉變教學視野,實現有根源的教學;轉變教學方法,實現有過程的教學;轉變教...
新時代中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作者:李永團;梁蓉君;劉波;劉艷麗;
摘要:師德是評判教師專業成長的首要標準,師德建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核心議題。目前,新時代中學教師師德內涵存在神化的師德要求與自然人的正常行為尷尬、高質量的師能訴求與卑微清貧的待遇尷尬、無限連帶責任要求與有限地位能力的矛盾;師德養成存在異化的教師節與路徑的粗放化、日常專業生活的師德漠視化、師德失范存在處理程序與結果的隨意化、評判法理依據與行政主體混淆化等問題。針對以上困境,可以從科學設定師德目標與建設路徑的...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視域下初高中思政課教學銜接的困境與突破————作者:趙宇;楊謙謙;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承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視域下,初高中兩個學段的思政課教學銜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初高中思政課教學銜接還存在著教材內容缺乏銜接性與層次性、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創新不足、教師專業素養與銜接意識有待提升、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亟待完善等問題,需積極探尋初高中思政課銜接的優化路徑,促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統籌學段銜接,優化教材內容;統籌教學方式,更...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鐵及其化合物”為例————作者:郭文靜;蔡永青;達胡白乙拉;
摘要:課程思政既是中國基礎教育固有的內在要求,更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立德樹人使命的必然要求。基于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挖掘高中化學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設計協同育人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實現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有機融合。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將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以及轉化原理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利用價—類二維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面臨相關問題時可以從化學的視角解...
新時代教師德性的內涵、價值及培育原則————作者:孫珊珊;王世鐸;
摘要:教師德性的內涵要素包括教師關懷、教師公正、教師責任、教師良心四種道德品質。教師德性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勝任教師角色,助力學生良性社會化。教師德性的本體價值在于引領教師健康生長,其工具價值在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教育行業和社會正向發展。新時代教師良好德性的培育要遵循漸進發展原則、群體生發原則、綜合共生原則和自我省察原則
柘里有福:柘榮“福”文化剪紙藝術在語文教育中的融合路徑研究————作者:廖鐘源;林曉紅;
摘要:柘榮剪紙藝術是福建閩東地區的文化瑰寶。在一千多年的發展演變中,柘榮剪紙逐步形成個性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柘榮“福”文化剪紙藝術與語文教育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提出整合多方資源,優化師資隊伍;挖掘文化內涵,創設教學情境;組織課堂體驗,培養審美情趣;豐富實施形式,提高課程品質的建議。以期不斷加強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中的機械趨同心理————作者:李志松;郝春東;
摘要: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在生理和心理上走向成熟并向成年期過渡的關鍵時期,也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思想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隨著社交媒體的普遍使用,部分青少年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來獲取歸屬感與安全感,便產生了機械趨同的心理。究其原因,既受到青少年群體自我意識混亂及人格形成的影響,亦有自媒體時代下“信息繭房”效應及“泛娛樂化”現象等多重因素的阻礙。基于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論,對...
地方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賦能高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作者:方寧;陳宇博;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對新時代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提出新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的關鍵課程,是新時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以地方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賦能高中思政課教學,能夠延伸德育廣度、拓展課程厚度、提升素養高度。在“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教師應把握“課...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