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醫雜志》
關注() 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并非《中醫雜志》雜志的官方網站,與《中醫雜志》等同類優秀期刊雜志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負責合作期刊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及稿件特點,可以在數千家期刊中,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發表的正規期刊,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中醫雜志》期刊簡介
《中醫雜志》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級中醫藥學術期刊。1955年創刊,月刊,是我國中醫藥界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具權威和影響的醫藥學術刊物之一,現月發行量近10萬冊,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醫雜志》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其主要讀者為中醫藥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者,也包括中西醫結合醫務人員和中醫藥愛好者。《中醫雜志》通過北京市報刊發行局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海外發行到30余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中醫雜志》獲中國科協科技期刊一等獎,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科技期刊三等獎,北京新聞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協會辦刊條件獎、編輯質量獎、辦刊效益獎。1995年獲首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一等獎。1997年獲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9年獲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一等獎。2000年獲首屆中國期刊獎。2001年獲國家雙獎期刊獎。在2001年中國期刊展中入選國家期刊方陣被特別展示。2007年獲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一等獎。200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2010《中醫雜志》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黨和國家領導人溫家寶、李蒙、許嘉璐等為《中醫雜志》創刊五十周年題詞表示祝賀。
《中醫雜志》2012年第10期目錄
中西醫結合序貫方案治療出血性中風56例療效觀察...............王曉玲;唐勇等
常用中藥使用情況文獻分析............................蔡永敏;王洪久;孫大鵬
二烏溫陽貼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任路輝;王皓光
茵陳蒿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32例.............................桑勉;張鵬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1例..........................黃燕萍
中醫綜合療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療中的應用...........丁沛;劉菊;胡蓆寶;袁紅霞
李鳧堅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經驗.................................王鵬程;李鳧堅
王耀光運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外科疾患經驗.....................郭敏;王耀光
疏肝理氣法防治腫瘤轉移的作用及分子機制探討..............劉瑞;李杰;張玉人
“十八反”藥理毒理研究述評...................................李超;樊巧玲
歷代醫家對情志病的認識.......................................黃濤;陳金亮
對中醫皮膚病學教學的幾點思考.....................徐萍;魏躍鋼;郭順;張恩虎
類風濕關節炎宜慎用免疫促進類中藥...........................黃勝杰;王和鳴
中醫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新時代背景下中醫藥師承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作者:毛超一;閆伊琳;韓哲吉;楊洪軍;
摘要:中醫藥師承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能夠彌補院校教育的不足,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中醫藥教育教學的生動實踐,更是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多元之路。提出中醫藥師承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即充分發揮指導老師和學術繼承人主觀能動性,創新名醫名師學派間聯動的學習模式,向基層輻射開展基于師承教育的醫療服務,多學科交叉、跨學科、現代信息技術與師承教育有機融合,以及常態化、系統化、多元化的理論學習,從而實現新時...
基于微觀病理表型的膝骨關節炎中醫學病名再認識————作者:吳紅飛;崔玉石;高云;張帥;王明遠;張興平;張智龍;
摘要:從膝骨關節炎微觀病理表型分型角度,對中醫古籍中“痹證”相關病名進行闡釋。通過系統梳理中醫古籍中所載著痹、骨痹、筋痹不同病名的病機及臨床表現特征,結合現代膝骨關節炎滑膜炎型、軟骨-半月板型、軟骨下骨型病理分型研究進展,探討中醫傳統病名與現代微觀病理表型的對應關系。提出基于滑膜炎癥病理特征的“著痹”分型、對應軟骨下骨重塑異常的“骨痹”分型、表征軟骨-半月板退變的“筋痹”分型,不僅為傳統中醫辨證提供了微...
中醫藥綠色處方臨床應用問題與解決對策————作者:宋奕珂;卜志軍;馬文欣;劉凱;王禹毅;孫源;沈洋;柳洪奎;劉建平;劉兆蘭;
摘要:綠色處方是一種通過促進體育活動和改善飲食以提升健康的書面處方,具有成本效益高、可實施性強、不良反應少的優勢。中醫藥綠色處方思想來源于傳統中醫理論,如“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的養生觀,調和陰陽五行的運動觀,均衡有節的飲食觀,以及體現治未病、天人合一等中醫核心理念。具體類型包括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傳統運動功法,以及藥膳、藥酒等飲食調養方式。認為中醫藥綠色處方目前存在循證醫學證據不足、患者認知...
徐景藩運用紫蘇治療脾胃病經驗————作者:劉奕序;余燁清;虎蘭蘭;陸為民;
摘要:總結徐景藩教授運用紫蘇治療脾胃病的臨證經驗。根據疾病特點選用紫蘇不同部位,認為紫蘇葉功善輕宣發散、疏理氣機,善治外感又可行內傷郁滯,痞滿嘔吐用之有良效;紫蘇梗功善寬胸利膈、順氣暢中、通行十二經,可治氣滯諸癥,尤適于咽喉、食管、胃等部位痞脹之癥;紫蘇子功善降氣消痰、潤腸通便,可運用于痰氣互結之病癥,并肺腸合治,治療長期便秘者。臨床常用黃連-紫蘇葉辛開苦降,宣通氣機,治療嘔惡不止;香附-紫蘇梗理氣寬中...
王建民從“甘守津還”論治瀉藥性結腸經驗————作者:張思源;李明;唐昆;唐冉;張月月;趙悅;王建民;
摘要:總結王建民教授從“甘守津還”論治瀉藥性結腸經驗。認為瀉藥性結腸病機關鍵為津傷腸燥,包括脾土之陰耗傷,津液化生乏源;腎中水火不濟,津液布聚失常;肺肝之氣閉郁,津液流轉無力。治療上以“甘守津還”為原則,用藥以甘味為主,佐酸、淡、辛之味,臨證自擬理脾生津湯、溫腎潤腸湯、開肺順腸湯、柔肝通便湯等基本方。以奏甘淡理脾陰,復氣生津;甘溫益水火,化氣布津;辛甘開肺郁,降氣流津;酸甘柔肝體,行氣轉津之功
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虛氣留滯病機演變與分度論治————作者:龍靜;賴恒周;黃文博;喻鳳;蔣義芳;代卓伶;肖沖;由鳳鳴;
摘要:“虛氣留滯”原指元氣虧損,氣化障礙,發生積滯的病理表現。在腫瘤周期性化療模式下,骨髓抑制歷經因虛漸滯,虛滯相繼加重的病理進程。認為骨髓抑制從輕度向重度的時序性病機演變契合“虛氣留滯”動態辨治體系,“虛氣”即氣血、精髓漸進虧耗,“留滯”即痰濁、瘀血相繼盤踞,“虛氣”與“留滯”互為因果,形成因虛留滯、滯更傷正的惡性循環。輕度骨髓抑制階段,化療藥毒初入,蘊結骨髓,以氣耗血虛陰損,痰濕濁邪留滯為漸。重度骨...
從“腎主水”和膠質淋巴系統的關系探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辨治————作者:陳森林;陳雨;鄒愉龍;王志晨;陳耿釗;朱倩泓;黃賽娥;
摘要:從膠質淋巴系統與血管性認知障礙(VCI)核心病機水濕、痰濁、瘀血的內在關系出發,探討VCI的臨床辨治思路。“腎主水”功能異常引起的水濕、痰濁、瘀血是VCI發生、發展的關鍵病機。膠質淋巴系統參與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腦脊液循環,其功能障礙可導致大腦內可溶性代謝產物的清除率下降,而這些代謝廢物是VCI發生進展的重要原因。認為“腎主水”與膠質淋巴系統功能相關,腦絡與膠質淋巴系統結構相關,應用補腎化痰、活血通絡...
疏肝健脾顆粒聯合除濕止癢軟膏治療特應性皮炎合并睡眠障礙肝郁脾虛證的隨機對照試驗————作者:李丹陽;尹強;朱澤兵;段行武;趙久麗;
摘要:目的 觀察疏肝健脾顆粒口服聯合除濕止癢軟膏外用治療特應性皮炎合并睡眠障礙肝郁脾虛證患者的療效,并探討可能作用機制。方法 將66例特應性皮炎合并睡眠障礙肝郁脾虛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33例。兩組均給予除濕止癢軟膏外用,治療組再予疏肝健脾顆粒口服,每日1劑;對照組再予鹽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日10 mg,睡前服用。兩組均治療4周。治療結束后統計特應性皮炎臨床療效,并分別于治療前后記錄兩組患者特應...
2型糖尿病并發心力衰竭不同風險人群中醫證素的分布——基于列線圖模型和因子分析的回顧性研究————作者:李婷婷;嚴志鵬;范雅潔;李文秀;尚文鈺;梁泳春;左一鳴;康宇心;朱波宇;張軍平;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發心力衰竭不同風險人群中醫證素分布的特征。方法 回顧性收集6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Lasso-多因素Logistic回歸構建臨床預測列線圖模型。將其中441例非心力衰竭患者根據中位風險評分分為2型糖尿病并發心力衰竭低風險組325例和高風險組116例。采集兩組的中醫四診信息,基于因子分析歸納出不同風險人群的中醫證素分布情況。結果 Lasso-多因素Logistic...
惡性腫瘤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患者中醫證素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一項傾向性評分匹配的回顧性研究————作者:王溪月;盧雯平;卓至麗;
摘要:目的 分析惡性腫瘤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irAEs)患者的中醫證素分布情況,并探討irAEs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收集接受程序性死亡受體1 (PD-1)抑制劑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腫瘤病史、免疫治療時間、是否發生irAEs、irAEs類型及分級(G1—G5)和中醫四診信息。依據是否發生irAEs分為發生組和未發生組,采用傾向性評分匹配功能以1∶2匹配使兩組基線信息均衡...
理肺消積丸對肺癌模型小鼠腫瘤組織Warburg效應及USP47/BACH1通路的影響————作者:劉素曉;趙瑞麗;谷雨;丁錦泵;陳悅冰;馮素香;李素云;李亞;
摘要:目的 基于Warburg效應及USP47/BACH1通路探討理肺消積丸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可能作用機制。方法 50只C57BL/6小鼠隨機分為模型組、理肺消積組、抑制劑組、理肺消積+抑制劑組、順鉑組,每組10只。各組小鼠采用皮下接種Lewis細胞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接種次日開始模型組小鼠每天給予0.2 ml生理鹽水灌胃,理肺消積組每天給予理肺消積丸溶液240 mg/(kg·d)灌胃,抑制劑組每天給予P...
養心通脈方不同時間干預對早發冠心病血瘀證模型大鼠DNA甲基化的影響————作者:陳杏;于子璇;張書萌;劉燕娟;鄧雙有;王瑩;陳伶利;李杰;
摘要:目的 觀察養心通脈方子午流注法干預對早發冠心病(PCHD)血瘀證模型大鼠的效果,并從DNA甲基化差異基因表達角度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 1)設空白組、造模組、養心通脈方組SD大鼠各3只,造模組、養心通脈方組大鼠以高脂飼料持續飼養+維生素D3灌胃+鹽酸異丙腎上腺素皮下注射方法構建PCHD血瘀證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養心通脈方組大鼠以養心通脈方溶液18 g/(kg·d)灌胃,空白組和造模組大鼠以0.9%氯...
從心論治復發性阿弗他潰瘍————作者:任夢帆;張乃霖;王若菡;孫夢倩;陳蘋蘋;曹樺;劉啟泉;
摘要:根據“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理論,提出從心論治復發性阿弗他潰瘍。認為心經火熾、火盛肉腐為本病核心病機,心火亢盛為發病關鍵,心陰虧虛、心絡瘀阻、心神失養為重要因素。臨證以自擬清心愈瘡方為基礎方,同時兼顧養心陰、通心絡、寧心神,靈活配伍自擬育陰方、活血方、郁安方進行隨證加減
從“四維樞土”氣化模式分期辨治重癥肌無力————作者:黃天奇;黃順寧;張麗萍;裘昌林;馬睿杰;何克林;裘輝;
摘要:“四維樞土”氣化模式的內涵為“中焦土氣斡旋,左輪水木升發,右輪火金斂降”的陰陽氣機升降模式。基于此思路,認為重癥肌無力起于中氣虧虛、樞土失運;中氣斡旋失司,導致水寒木郁、清陽不升是本病進展的中間環節;肺金不斂、大氣下陷為本病遷延的終末結局。治療應根據人體氣機運行規律,初始期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方培土固本、健運中氣,進展期配伍淫羊藿、巴戟天等藥物暖水疏木、升陽益氣,終末期合用四逆湯斂金固脫、大補元氣。...
運用扶陽法辨治肺結節病————作者:梁艷霞;王冰;李廣森;蘇文文;劉峰谷;張教強;邢鴻飛;樊茂蓉;
摘要:肺結節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免疫系統疾病。以扶陽法為指導,認為坎離不濟、相火妄動為肺結節病的根本病機;中土失溫、釀生痰瘀是肺結節病的重要病機;感受邪毒是肺結節病的發病誘因。治療時著眼于潛陽攝納、引火歸元,同時溫陽益腎、培土生金,亦要注重通陽化濁、祛痰行瘀
臟竅整體觀在耳鼻咽喉疾病診療中的應用————作者:熊娟;李玲瓏;張鋒;毛得宏;
摘要:以臟竅理論為框架,深入闡述臟竅整體觀的內涵與表述方式。從“臟竅一體觀、七竅一體觀”兩個維度進行闡釋,結合耳鼻咽喉疾病闡明以“以竅候臟、全面診斷”為核心的特征診療思路。同時探討從臟治竅、臟竅并治、竅道外治的耳鼻咽喉官竅疾病特色治療思路,為其臨床診療提供多維度思維方法與實踐路徑
膿毒癥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25)————作者:李建生;馮貞貞;雷斯媛;
摘要:膿毒癥具有發病機制復雜、病情進展迅速、臨床治療難度較大的特點,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一定優勢。目前尚乏統一、客觀的證候診斷標準,影響臨床準確辨證治療。因此,依據證候診斷標準建立的思路與方法,圍繞病證結合模式下證候診斷標準建立的關鍵環節,研制了《膿毒癥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25)》,以適用于膿毒癥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
基于機器學習Voting集成算法的慢性咳嗽中醫證候診斷模型構建————作者:白逸晨;秦蘇楊;周崇云;史利卿;季坤;張楚楚;李盼飛;崔唐明;李海燕;
摘要:目的 探索慢性咳嗽中醫證候診斷機器學習模型的構建及采用Voting集成算法進行優化的方法。方法 回顧性收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科921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例資料,通過標準化處理提取84項臨床特征,進行中醫證候類型判定。篩選例數>50的證候類型所屬病例數據形成慢性咳嗽中醫證候診斷專病數據集。采用合成少數類過采樣技術(SMOTE)平衡數據后,構建Logistic回歸(LR)、決策樹(DT)、...
推拿臨床試驗中安慰推拿手法的現狀和設計思路————作者:王金貴;張海寧;范順;李玉生;王泓毅;包安;張瑋;李華南;
摘要:推拿臨床試驗中對照的合理設置是驗證推拿療法有效性的基礎。梳理當前推拿臨床試驗中安慰推拿手法的研究現狀,指出推拿臨床試驗中安慰推拿設置的必要性,分析安慰推拿手法設置的難點,認為安慰推拿尚存在安慰效應的影響、推拿手法多樣化但缺乏標準化、公眾對推拿認知度較高而實施盲法較困難等問題。總結脊柱整復手法、穴位按摩、小兒推拿三種類型推拿臨床試驗中安慰手法的研究設計,提出控制安慰效應、制定安慰推拿手法操作標準、確...
中醫狀態學視域下對癥治療的運用思路————作者:陳斌斌;王洋;唐文;喬世杰;賴長沙;李燦東;
摘要:對癥治療在臨床治療中雖被廣泛運用,然而其卻常常被視為比較低級的治療手段。基于中醫狀態學,橫向整合宏觀、中觀、微觀表征參數,縱向覆蓋“未病-欲病-已病-病后”狀態的全生命周期,多維度重構“癥”的認知體系。據此提出對癥治療在不同狀態階段的運用思路:未病狀態實施預防干預,欲病狀態強化病勢截斷,已病狀態推進動態調治,病后狀態注重功能重塑的階段化診療策略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