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CT和MRI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CT和MRI雜志》是2003年3月國家科學技術部和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復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高級科學技術學術期刊。該雜志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深圳臨床醫學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承辦。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普及與提高并重的方針,反映我國CT和MRI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讀者和作者對象主要是從事CT和MRI診斷醫師、臨床醫師、各級醫學生、科研和教學等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論著、實驗研究、技術交流、論著摘要、經驗介紹、講座、綜述、病例報告、會議(座談)紀要、相關設備及運用、臨床病理(病例)討論、讀片指南、國內外學術動態、國外文獻介紹、醫學見聞以及。國內外相關的會議、講座、學習班、書評信息、專家介紹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眼眶肌錐外間隙腫瘤MR影像學分析 李雋,許永華,徐林,唐作華,朱勇,張一芳
腦血管疾病CT與MRI診斷的比較研究 聶中,王健,NIE Zhong,WANG Jian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診斷、鑒別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儲佺兵,胡中華,解淵,苑瑞敏,陳廣生,倪昌健,張晗,孔曉健
中樞神經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及病理分析 鄭紅偉,祁佩紅,薛鵬,陳勇,漆劍頻,胡道予,關鍵
PC-MRI對三腦室底造瘺術后腦脊液循環的研究 方翠敬,雷益,林帆,FANG Cui-jin,LEI Yi,LIN Fan
T3-T4N0N3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療分層療效分析 李工,孔怡琳,詹文婷,薛曉光,鄭劍霄,高蕾,郭偉偉,邱圣紅
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 涂富蓮,TU Fu-lian
TIA患者頸內動脈虹吸部鈣化與頸動脈分叉處狹窄的關系研究 劉碧英,鄭永豫,陳光輝,嚴金柱,張國來,曹代榮,游瑞雄,劉穎,佘德君
全身18F-FDG PET-CT顯像在甲狀腺疾病檢測的價值 趙偉,楊志,王雪鵑,陳菩蕓,范洋,趙起超,王風
乳頭狀甲狀腺癌的CT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 陳傳新,胡春洪,馬巖,趙偉志,CHEN Chuan-xin,HU Chun-hong,MA Yan,Zhao Zhi-wei
128排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評估的價值研究 孔維芳,KONG Wei-fang
肺纖維化的CT和MRI診斷價值 陳學武,李立峰,曹軍林,CHEN Xue-wu,LI Li-feng,CAO Jun-lin
肺結核瘤MRI與CT檢查的對比研究分析 謝瑞峰,宋冬喜,王琰琦,胡延濤
DCE-MRI結合DWI對乳腺NMLE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 徐茂林,謝東,康巍,金觀橋,蘇丹柯,李芳,趙陽,陽君,左陽,張衛
康復醫學論文:運動對藥物治療白癜風患者血漿及組織液內皮素—1的影響
摘要:為探討不同強度的運動結合藥物治療對白癜風患者皮損區面積,以及血漿和組織液內皮素-1(ET-1)含量的影響,選取白癜風患者45例隨機分成3組:安靜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中等強度運動組(中等強度運動+藥物治療)、大強度運動組(大強度運動+藥物治療),每組15例。中等強度運動組采取跑步運動,運動強度維持在心率120~140次/min,每次1h;大強度運動組采取跳繩運動,心率為160~170次/min,1d累計1h。每周運動5d,共進行16周的運動。16周運動干預前后,采取患者血液及組織液,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ET-1質量濃度。通過對血漿微量元素的檢測判斷銅離子的變化;通過肢端血管微循環檢測血管側枝及管徑的變化。結果發現:1)運動使血漿、組織液ET-1質量濃度明顯增加,其中以大強度運動組增加最為顯著;2)16周運動前后,安靜對照組與兩個運動強度組的血銅離子均增加,安靜對照組增加顯著,而運動組只是出現微量增加;3)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增加了患者血管側枝及管徑,促進了血液循環;4)實驗后3組患者皮損區縮小與實驗前有顯著差異,實驗后3組之間皮損區縮小面積差異沒有顯著性,但運動組比安靜對照組縮小面積大。結果說明,運動可作為白癜風患者的輔助治療手段,其中以大強度運動效果較佳。
關鍵詞:康復醫學論文,運動醫學,白癜風,內皮素-1,運動輔助治療
白癜風又稱白斑病,是一種常見的色素缺失性皮膚病,全球患病率約為0.1%~2.0%,并且本病易診難治,目前以自身皮膚移植治療效果最佳,但因個人因素結果也不盡相同,恢復率在85%左右[1]。自1997年Misery[2]提出“神經-免疫-皮膚網絡”理論之后,經過多年的研究,學者們在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機制、細胞因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發現神經遞質神經肽Y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免疫T細胞CD4+與CD8+,以及細胞因子中的ET-1(內皮素-1)等對白癜風的發病有直接的影響,其中以ET-1的影響最為顯著。
中國CT和MRI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急性缺血性卒中核心CT灌注參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作者:任麗麗;王磊;
摘要:目的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EVT)前靜脈溶栓(IVT)可引起腦出血,因而可評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核心CT灌注參數可指導治療及預后。方法建腦白質CT參數模型(WML),并用醫院收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驗證,根據改良的Rankin分級(MRS)將DL-WML和WM L-FAZ與癥狀性腦出血(SICH)和90天的功能結果相關聯,回歸模型采用共同優勢比(COR/ACOR)評價。結果 總共分析516例患...
基于擴散譜成像探究T2DM胼胝體微結構改變與腸道菌群之間的關系————作者:汪旭洋;許珊;楊東;伍建林;
摘要:目的 基于擴散譜成像探究T2DM患者胼胝體體部白質微結構改變與腸道菌群之間的關系。方法招募34名T2DM患者及年齡、性別相匹配的2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所有受試者的DSI圖像,通過DSIstudio軟件進行Q空間微分同構重建并對胼胝體體部進行確定性纖維追蹤獲得相應擴散參數,分析T2DM與HC組受試者胼胝體體部擴散磁共振參數的差異。同時,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所有被試優勢菌群的豐度數據,并比較種水平上優勢...
頭顱MRI聯合血清S-100蛋白、NSE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腦損傷診斷價值————作者:王衛國;謝蒙萌;張蘭芳;楊曉宇;郭振;
摘要:目的 研究頭顱磁共振成像(M RI)聯合血清S-100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腦損傷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醫院在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間收治的9 7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行MRI檢查及血清S-100蛋白、NSE檢測,對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有無并發腦損傷分為發生組(n=23)和未發生組(n=7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
MRI平掃聯合增強掃描對腦膜瘤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作者:賀君;代瑜;王康;劉虹;賴遠梅;張晗;
摘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成像(MRI)平掃聯合增強掃描對腦膜瘤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腦膜瘤患者,均接受T1WI、T2WI序列平掃和T1WI增強掃描。分析90例腦膜瘤患者手術病理情況;比較不同病理亞型腦膜瘤患者的MRI平掃和增強掃描的T1WI、T2WI信號及強化特征;比較MRI平掃聯合增強掃描對腦膜瘤病灶的檢出率與手術病理結果;分析腦膜瘤患者典型病例的...
基于增強T1WI的直方圖分析在區分促性腺激素性和非促性腺激素性垂體大腺瘤的鑒別診斷價值————作者:王煒;劉馨遙;申雨;余璇;白巖;王梅云;
摘要:目的 探討CE-T1WI直方圖分析在區分促性腺和非促性腺激素性垂體大腺瘤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68例垂體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病理分為30例促性腺和38例非促性腺。采用3Dslicer勾畫感興趣區,并提取8個直方圖參數Perc.10%、Perc.90%、峰度、平均值、中位數、最大值、最小值、偏度,并聯合有統計學意義的參數制定總參數模型進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
MRI動脈自旋標記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測量靜息腦血流動力學的研究————作者:黃偉;范斌;李倩楠;尹安;王禮星;袁超;
摘要:目的 評估MRI動脈自旋標記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測量靜息腦血流動力學價值。方法 35名健康志愿者(青年組20人,老年組15人)完成兩次實驗(TCD/MRI)。評估了成像方式內和成像方式之間的老化和健康影響。結果 與年輕受試者相比,老年受試者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MCAV,TCD)降低,通過時間(MRI)減慢(P<0.05)。年輕組的灰質腦血流灌注(MRI)高于老年組,但差異不顯著(P=0.13)。年輕組...
基于MRI評價帕金森患者腦灰質體積變化及其認知功能的關系————作者:智文虹;姚惠敏;李再利;黃亞勇;劉志廣;
摘要: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評價帕金森病(PD)患者腦灰質體積(GMV)變化及其認知功能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PD患者,根據中文版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結果,77例患者納入分為PD認知障礙(PD-CI)組,61例患者納入PD認知正常(PDNC)組,另外選取同時期至我院行體檢的5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三組患者均行頭部MRI檢查,比較...
增強CT征象和CT值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及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作者:余金超;趙衛燕;王麗麗;
摘要:目的 探討增強CT征象和CT值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并分析其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納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就診的80例甲狀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接受增強CT掃描檢查,以手術后組織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增強CT掃描檢查結果與金標準的一致性。80例甲狀腺癌患者共91個病灶,統計病灶淋巴結轉移情況,將其分為轉移組(44個)與未轉移組(47個),對比兩組增強C...
基于列線圖CT影像及臨床特征預測肺腺癌EGFR突變狀態————作者:韓鵬;陳芬芬;錢運紅;呂夢宇;趙大海;趙紅;
摘要:目的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識別對于肺腺癌(LUAD)患者的治療決策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構建一種方便、快捷、非侵入性的列線圖預測模型,預測肺腺癌患者EGFR的突變狀態,實現個體化分子靶向治療。方法 收集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從2018年5月到2022年11月期間的223例肺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發生EGFR突變將病人分為EGFR突變組和EGFR野生組,對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和臨...
同時多原發肺腺癌與肺腺癌伴肺內轉移CT鑒別診斷及臨床預后評估————作者:寇介麗;劉娜;楊楓;劉桃桃;李丹萍;韓君蕊;楊立洲;
摘要:目的 分析CT對同時多原發肺腺癌(MPLAs)與肺腺癌伴肺內轉移(IPMs)鑒別診斷及臨床預后評估價值。方法 選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行外科手術治療的多發性肺腺癌患者,根據組織學評估標準將入組患者分為原發組(MP LAs患者,n=64)和轉移組(IPMs患者,n=39),比較兩組影像配對類型,分析兩組主病灶和伴隨病灶的CT表現(大小、磨玻璃成分、形態、分葉、邊界、毛刺...
基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軟件評估胸部CT肺結節檢出及良惡性診斷的價值研究————作者:靳強;高俊萍;王歡;江濤;孫紅紅;趙麗;
摘要:目的 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AI)軟件在胸部CT肺結節檢出及良惡性診斷的價值研究,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接受胸部CT檢查并進行病理確診的肺結節患者183例的臨床資料,共檢出肺結節271個,其中良性肺結節165個,惡性肺結節106個,對比基于深度學習AI軟件與影像學醫師對肺結節良惡性診斷結果及ROC曲線。結果 基于深度學AI軟件診斷與影像...
肺磨玻璃結節患者病理分型與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相關性研究————作者:葉遠花;程茂軍;劉振;
摘要:目的 探究肺磨玻璃結節患者病理分型與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相關性。方法 選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肺磨玻璃結節患者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研究,按病理結果分為浸潤前病變26例、浸潤性病變56例(微浸潤腺癌22例、浸潤性腺癌34例),比較各組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的差異,分析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診斷肺磨玻璃結節發生浸潤前病變、浸潤性腺癌的價值。結果 兩組年齡、性別、密度、空泡征、空氣...
基于薄層增強CT圖像探究影像組學在肺結節良惡性診斷價值————作者:沈天賜;宋鑫洋;胡翔宇;郭建峰;楊峰;
摘要:目的 基于臨床及薄層增強CT影像組學構建聯合模型,評估其預測診斷肺結節患者良惡性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16例(良性52例,惡性64例)經病理證實的肺結節患者,將患者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按照7:3的比例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沿結節邊緣逐層提取每位患者薄層增強(動脈期及靜脈期)圖像肺結節區域的感興趣區(regions of interest,ROI)采用3Dslicer軟件提取影像組學紋理特征,使用L...
MSCTPA評估急性肺栓塞嚴重程度及預后的價值分析————作者:薛雅東;劉健;王漢卿;田佳明;徐鵬;
摘要:目的 分析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MSCTPA)對急性肺栓塞(APE)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醫院收治的APE患者203例,均行MSCTPA檢查,根據肺栓塞嚴重指數(P ESI)將患者分為高危組(n=51)及低危組(n=152),另外依據住院期間預后情況將患者分為生存組(n=35)及死亡組(n=168),對比高危組及低危組右心室短軸最大徑(RVMAS...
FAI及CT-FFR聯合Gensini評分對ACS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MACE發生的預測價值————作者:黃心怡;楊旭東;石士奎;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獲得的冠周脂肪衰減指數(FAI)、CT血流儲備分數(CT-FFR)聯合Gensini評分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ACS)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發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預測價值。方法 選取PCI前經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CTA)及冠脈造影檢查的急性冠脈綜合征1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發生MACE,分為MACE發生組(n=6)和MACE未...
基于CMR-FT的應變技術評估心肌淀粉樣變患者左心室應變特征————作者:游弋;蘇春艷;楊智;付兵;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CMR-FT的應變技術在評估CA患者心肌功能及受累情況中的價值。方法 對33例心肌淀粉樣變患者(CA組)、30例肥心病患者(HCM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行3.0T心臟磁共振檢查,采用C M R-FT技術測得左心室整體及各節段3D徑向應變(RS)、周向應變(CS)、縱向變(LS)值及相應的峰值收縮期應變率(PSSR)、峰值舒展期應變率(PDSR),分析各參數的組間差異。以LV...
三種不同指數模型預測乳腺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陽性狀態:一項基于IVIM的研究————作者:蔡康杰;李海歌;朱建國;郭浩東;黃澤波;梁童;袁曉凡;賈子涵;
摘要:目的 探討并比較單指數模型、雙指數模型、拉伸指數模型定量參數對乳腺癌HER2陽性狀態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67例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及臨床資料。在病灶表觀擴散系數(ADC)圖像勾畫感興趣區(ROI),并對照擴散加權成像(DWI)圖像修正ROI,記錄病灶的表觀擴散系數(ADC)、偽擴散系數(ADCfast)、真實擴散系數(ADCslow)、灌...
能譜純化超低劑量胸部CT掃描在兒童檢查中的輻射劑量與圖像質量研究————作者:楊景勇;鄧小飛;郗艷;舒政;
摘要:目的 評估能譜純化(Sn)超低劑量胸部CT在兒童檢查中的輻射劑量與圖像質量。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間因懷疑肺炎而進行胸部CT掃描的兒童患者,第1組管電壓70kV共9例,第2組Sn100kV共21例,第3組100kV共19例,第4組110kV共13例,第5組120kV共7例。客觀評估包括噪聲(SD脂肪)、信噪比(SNR)和對比噪聲比(CNR),主觀評價使用L...
基于Gd-EOB-DTPA增強MRI的影像組學預測肝細胞肝癌術后早期復發————作者:毛應凡;李海歌;
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Gd-EOB-DTPA增強MRI的影像組學在預測肝細胞肝癌(HCC)術后早期復發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性切除術且經病理證實為HCC的患者共91名。在動脈期及肝膽期圖像上手動分割腫瘤VOI,共提取246個組學特征。使用LAASO回歸對組學特征進行降維和篩選,并建立影像組學模型(支持向量機)模型。對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分別建立臨床病理模型(邏輯回歸模型)和綜合模型(邏...
MSCT灌注成像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級及介入治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作者:李露;李洪強;孟靜;李曉芳;吳灃;張雪松;
摘要: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灌注成像在原發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分級及介入治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灌注掃描,根據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將患者分為A組(n=63)和B組(n=23),比較兩組MSCT灌注掃描參數[肝血流量HBF)、達峰時間(TTP)、肝動脈灌注量(HAP...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