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人口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人口學會會刊《人口研究》是我國最早創辦的綜合性人口學專業雜志,國家一級人口學核心期刊。自1977年創刊以來,已出版了29卷共155期,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本刊旨在傳播新的研究成果,介紹新的信息和分析方法,反映學術界和實際部門的新動態,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為解決我國現實人口問題,為人口科學的發展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服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人口與發展論壇、人口調查與分析、人口流遷、人口與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研究、老齡問題研究、人口與社會醫學、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中國高齡人口死亡率的動態演變——基于年份、城鎮鄉、性別的分層建模視角 段白鴿;石磊; 3-18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兒童的兄弟姐妹數、教育資源獲得與學業成績 張月云;謝宇; 19-34
3 中國出生性別比的新變化及其思考 石雅茗;劉爽; 35-48
4 中國流動人口的選擇:為何北上廣如此受青睞?——基于個體成本收益分析 童玉芬;王瑩瑩; 49-56
5 流動人口對城市的經濟貢獻剖析:以上海為例 張力; 57-65
6 稟賦異質、偏好集成與農民工居住的穩定性分析 王春蕊;楊江瀾;劉家強; 66-77
7 新疆主要民族空間分布格局演變——基于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 李松;張凌云;劉洋;綦群高; 78-86
8 老齡化、健康支出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證據 何凌霄;南永清;張忠根; 87-101
9 城-城流動人口養老保險參保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的分析 石人炳;陳寧; 102-112
10 《人口研究》雜志投稿須知 113
職稱論文投稿:西方哲學史中的非理性主義和理性主義探究
摘 要:在西方哲學兩千多年的發展史中,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是其中兩大對立思潮。理性主義在古希臘的時候便已經得到了比較全面的發展,直到19世紀50年代末以后的非理性主義的興起,使得理性主義逐漸走向了衰落。文章就西方哲學史中的非理性主義和理性主義進行了詳細的探究,以期為西方哲學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西方哲學史,非理性主義,理性主義
縱觀西方哲學的發展史,從古希臘哲學時期到德國古典哲學時期,理性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與進步,直到19世紀的下半葉開始,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對理性主義進行了反駁。并由著名的哲學家薩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繼承和發揚。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后現代主義運動對傳統理性主義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雖然后現代主義是對非理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義走得更遠,對于理性主義的批判更加激烈。由理性主義到現代非理性主義再到后來的后現代非理性主義的演變,必然有其內在的邏輯聯系性,但是它們在認識論、價值觀、本體論以及人性論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觀點。故而,尋求西方哲學史中非理性主義和理性主義,并進行探究顯得尤為重要。
人口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代際關系對中老年人互聯網安全意識和行為的影響————作者:靳永愛;劉禹宏;夏方舟;
摘要:隨著互聯網在中老年群體中快速普及,中老年人安全上網成為數字時代的重要課題�;谥袊夏耆后w數字鴻溝與數字融入調查的研究發現,與子女關系親密程度更高的中老年人具有更高的互聯網安全意識和更安全的上網行為;數字反哺和主觀幸福感在代際關系親密程度與中老年人互聯網安全意識和行為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中老年人跟子女的關系越親密,就越有可能從子女處接觸到防范網絡風險的信息和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進而越有助于提升互聯...
《人口研究》投稿須知(2025)
摘要:<正>本刊熱忱歡迎廣大學者踴躍投稿,來稿以15000字以內為宜,要求內容新穎、論點清晰、論據充分、文字凝練、數據可靠。投稿具體規范如下:(1)來稿請附中英文內容摘要(中文摘要控制在300字左右)、關鍵詞和作者簡介。內容摘要以第三人稱書寫,需準確凝練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結論、創新性和意義;關鍵詞以3~5個為宜;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稱、郵箱地址。(2)文章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
人口規模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在影響————作者:黃青;謝宇;
摘要: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演進,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研究發現,與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創新主要依賴實驗和物理模型不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高度依賴數據驅動;大規模人口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數據資源供給、技術開發的成本優化以及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加速等方面;作為全球人口大國,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領域展現出獨特的競...
國際產業分工中人口規模回旋空間的存在性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作者:王金營;張進;
摘要:通過文獻析出闡明人口規模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作用機理,繼而基于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數據,檢驗各國(或地區)人口規模對其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影響。研究發現:人口規模對國際產業分工參與度、依存度和競爭力均具有顯著影響,表明人口規模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存在回旋空間效應;人口規模較大的國家(或地區)對國際產業分工的依賴程度較低但競爭力更強,人口規模較小的國家(或地區)則更加依賴國際產業分工。推及中國,面對人...
中國人口普查初婚數據質量評估與調整————作者:楊柳清;果臻;彭媛;
摘要: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檢驗初婚數據的準確性,進行數據調整,并揭示其對初婚狀況分析的影響。研究發現,普查統計的歷年初婚人數變動趨勢與民政部門初婚登記數據基本相符,但自2010年起,普查數據整體低于民政數據。通過普查數據內部比較發現,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1980~2010年初婚人數存在一定差異,其中,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2010年全國男性和女性初婚人數分別是第六次全國人口...
學習是最好的養老:老齡社會背景下老年學習服務體系建構————作者:吳玉韶;李晶;
摘要:中國的老年教育發端于老干部大學,其后作為老齡事業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和終身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迅速發展,但長期存在結構失衡和供給不足問題。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老年人學習需求不斷提升,如何推進既能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又適應老齡社會發展的老年教育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老年人學習既是權利也是責任,符合個人和社會的共同利益。構建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老年學習服務體系是擴大老...
鄉城流動如何影響勞動者的主觀福祉?——基于CFPS多期縱向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葉安琪;李適源;任強;
摘要:在“大流動、大遷徙”的時代背景下,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2~2018年的多期數據,采用縱向設計思路,將傾向得分匹配與加權最小二乘回歸相結合,考察鄉城流動對勞動者主觀福祉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鄉城流動存在正向選擇效應,鄉城流動人口在流動發生前就表現出明顯的社會經濟特征優勢;鄉城流動對勞動者的生活滿意度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社會心理、家庭關系以及工作環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
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人口研究重要使命及人口工作優先任務————作者:謝東虹;段成榮;
摘要:新時代以來,中國人口國情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人口總量持續減少、年齡結構加速老化、人口素質穩步提升、區域人口增減分化愈加明顯以及民族間互動顯著增強等趨勢性特征,給人口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口研究需要實現從“解題破題”到“學科筑基”的跨越,并最終推動“治理升級”�;貞獣r代命題、建構中國自主的人口學知識體系、推進中國特色的人口治理思路創新和治理體系轉變,成為新時代人口研究的重要使命。為此,人口工作需緊跟...
互聯網使用行為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及社會關系的中介作用————作者:劉濤;高會智;王怡然;
摘要:在信息化與老齡化并存的新時代,互聯網使用成為影響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國老年群體數字鴻溝與數字融入調查數據,從是否使用互聯網、互聯網使用時長、互聯網使用類型3個方面考察互聯網使用行為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的機制及年齡異質性。研究發現,使用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抑郁風險,社會關系的拓展起到中介作用;互聯網使用時長增加也會通過社會關系的拓展而產生積極的健康效應;互聯網使用類型為視頻娛...
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探究————作者:穆懷中;張獻政;
摘要:在中國式現代化與快速的人口老齡化相重合的背景下,中國面臨著經濟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的科學選擇�;�2013~2022年省級面板數據,分析人口老齡化與養老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會抑制經濟增長,養老產業發展則有利于經濟增長。機制分析表明,養老產業發展在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中起到重要調節作用,其會顯著削弱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向影響。異質性分析發現,人口老齡化、...
中國人口遷移流動的口徑、強度與年齡模式————作者:丁金宏;黃小麗;韓予璐;陳益豪;
摘要:根據中國人口普查中現住地、出生地、5年前常住地和戶口登記地等多維地理信息的交叉組合,將人口遷移流動分為長期、短期、直接、循環遷移流動及名義流動等類別,并借助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宏觀和微觀數據核算了中國各類省際遷移流動的規模和強度,發現不同類型的遷移流動折射出不同的出發地文化粘性、目的地經濟拉力以及遷移過程的制度阻力。為避免術語歧義,建議以區際遷移、區內遷移和跨區遷移規范表達本級、向下兼容和...
中國單人戶分布格局時空演變的三大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李婷;華杰;段成榮;
摘要:探索單人戶分布格局的時空演變對理解中國家庭轉型有重要意義�;�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抽樣數據,描繪近20年間中國單人戶時空格局的變動,并考察其影響因素的時空變異性。研究發現,中國單人戶時空格局具有三大特征:分布上,東部沿海經濟帶和青藏地區,以及各省省會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的單人戶占比較高;變化趨勢上,單人戶占比的快速提升先發于東部和東北地區,隨后蔓延至全國;年齡...
子女數量對父母期望退休年齡的影響:基于生育政策調整視角的分析————作者:徐英東;于瀟;
摘要:在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正式落地的背景下,借助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基于廣義羅伊模型,使用父母兄弟姐妹的子女數量作為排除性工具變量,實證檢驗子女數量影響父母期望退休年齡的生育政策異質性處理效應。研究發現,生育多子女存在父母期望退休年齡推遲效應,且隨著生育政策對父母生育多子女的阻力變大,生育多子女的父母期望退休年齡推遲效應也會增強。生育政策調整模擬結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三...
中國邊境地區的人口變化態勢及人口發展定位分析————作者:徐世英;蔡果蘭;
摘要:陸地邊境地區是國家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和安全的重點區域。21世紀以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實力大幅提高,邊境安全形勢也發生根本性轉變,同時,中國的區域人口增減分化趨勢在邊境地區得到直接體現。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邊境地區的總人口已經開始減少,這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谌丝谄詹閿祿�,描繪了邊境地區人口變化態勢,分析了當前中國邊境地區面臨的安全形勢。研究發現,當前中國邊境地區人口...
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口的跨省流動與散居變化——基于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作者:羅淳;
摘要:云南特有少數民族是指世代居住在云南的“土著民族”。20世紀80年代之前,這些民族的人口幾乎全都聚居在云南省內。伴隨改革開放和人口流動,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口開始走出封閉的棲息地并向省外擴散,開啟了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時代進程。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云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中居住在云南的人口占全國這1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比重下降到88.93%,相較于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降幅達...
戶籍制度改革對流動人口生育決策的影響:基于公共服務視角的分析————作者:宋月萍;王志理;武翰濤;
摘要:基于2014年戶籍制度改革這一準自然實驗,利用2019年全國人口與家庭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考察戶籍制度改革對流動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發現,戶籍制度改革顯著提升了流動女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且這一效應在改革后結婚和低受教育水平的群體中更為顯著。進一步分析表明,戶籍制度改革通過3個渠道影響流動人口生育決策:其一,改善生育權益保障,提供免費孕前檢查和新生兒健康管理...
歡迎訂閱2025年《人口研究》
摘要:<正>《人口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點研究基地、原人口研究所)承辦的學術刊物,是人口學專業唯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署選定的國家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人口學會會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AMI權威期刊,是我國最早創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人口學專業雜志,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中國居民婚前同居對初婚穩定性的作用機制——基于CFPS追蹤調查數據的檢驗————作者:陸杰華;谷俞辰;
摘要:隨著中國第二次人口轉變不斷深入,居民婚前同居行為日益普遍�;谥袊彝プ粉櫿{查(CFPS)2010~2022年數據,借助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婚前同居對個體初婚穩定性的作用機制,并對試婚假說、經歷假說、選擇假說及擴散假說在中國語境下的解釋力進行檢驗。研究發現,有過婚前同居經歷的人群,初婚的離婚風險顯著更高,剔除自選擇效應后,婚前同居對初婚穩定性的消極影響仍然穩健;婚前同居的文化意涵和普及程度...
城市人口負增長對企業進入的影響——來自工商企業注冊數據的證據————作者:陶濤;叢正龍;倪晨旭;張博;
摘要:人口負增長對經濟增長產生何種影響尚缺乏來自微觀企業層面的大樣本經驗證據。基于2009~2019年中國城市層面的工商企業注冊數據和常住人口數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考察城市人口負增長對企業進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城市人口負增長顯著抑制企業進入,僅在2010~2019年間,部分城市的人口負增長就使得各城市平均新進入企業數量每年減少約2.5%;在供給側,人口負增長通過降低勞動力供給、抑制技術進步影...
公共數據開放的就業效應————作者:王春蕊;李恩極;彭蘭凌;劉家強;
摘要:公共數據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基礎資源,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2003~2022年度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使用雙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數據開放對城市就業的影響,并從賦能政府就業服務、推動技術進步和優化營商環境3個方面闡釋公共數據開放影響城市就業規模和結構的內在機制。研究發現,公共數據開放能顯著擴大城市就業規模,且該影響具有異質性:在設置政府首席數據官、數字基礎設施更完善的城市中...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