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關注()《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主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環境工程技術領域綜合性科技期刊,國家一級期刊,已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收錄,并陸續被國內外著名期刊數據庫收錄。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面向環境、生態、管理工程技術學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各級環保管理人員、環保企業經營者與生產者以及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師生;廣泛向各級環保管理部門、著名高校、著名環保科研單位、著名企業園區、著名環保企業發行,并通過郵政系統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同時,經本刊及本刊加入的數據庫系統通過網絡發布。辦刊宗旨為:跟蹤國內外環境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報道環境工程及實用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關注環保產業政策和行業動態,推進環境工程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促進我國環境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閱讀推薦: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
《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ormerly known as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國施普林格公司海外發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之一,以網絡版和印刷版兩種形式出版,于2007年1月創刊,為全英文雙月刊。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不同生物炭協同蚯蚓鈍化工業污泥中重金屬及環境風險研究————作者:王興明;劉欣;沈露;儲昭霞;
摘要:為探討不同類型生物炭協同蚯蚓堆肥對工業污泥重金屬(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風險的影響,分別將3種生物炭(稻殼炭、竹炭、秸稈炭)和蚯蚓添加到工業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類型生物炭協同蚯蚓堆肥對污泥理化性質和重金屬總量、有效態、形態和環境風險的影響。結果表明:蚯蚓堆肥相較于污泥單獨堆肥,能降低污泥pH、OM,升高TN、TP、EC;3種生物炭與蚯蚓協同進一步降低污泥pH、OM,增加TN、TP...
FeS2@NCNT陰極電活化過硫酸鹽降解諾氟沙星效能的研究————作者:張傳雨;龐瑞;張翼飛;鐘宇翔;段平洲;胡翔;鄭利霞;
摘要:基于過硫酸鹽活化的高級氧化技術在降解新污染物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利用氮摻雜碳納米管材料的基礎上,將二硫化亞鐵包裹在其表面,制備成二硫化亞鐵修飾的氮摻雜碳納米管(FeS2@NCNT),并以諾氟沙星(NOR)為目標污染物,對材料進行表征與電化學性能檢測,開展了FeS2@NCNT電活化過一硫酸鹽(PMS)降解NOR的機理和性能研究,并且進行自由基淬滅實驗,探討...
寧波市農田土壤PAHs污染特征及健康風險評估—傳統與概率算法對比及生物可給性影響————作者:陳少婷;王紅梅;韓睿明;吳健芳;
摘要:為科學評估農田土壤多環芳烴(PAHs)暴露對成人的健康風險,調查并分析浙江省寧波市農田表層土壤中16種優先控制PAHs污染特征,通過修正模型參數、引入PAHs生物可給性和應用Monte Carlo模擬技術優化健康風險評估過程,探討傳統方法與概率方法對風險評估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研究區土壤中Σ16PAHs含量均值為(1 309.77±4 995.87)μg/kg,62.22%...
基于著生藻類的河流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以黑龍江為例————作者:呂含雪;劉丹丹;李春華;魏偉偉;葉春;汪洋;趙然;趙月;
摘要: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能夠反映河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著生藻類群落的結構及分布狀況可以反映長期的水生態變化過程,對于河流水生態系統健康具有重要指示意義。以黑龍江為研究對象,于2023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沿干流沿程布設30個點位進行著生藻類及水環境質量調查,運用水質指數(WQI)和著生藻類生物完整性指數(P-IBI)對黑龍江進行水質及水生態健康評價。結果表明:1)黑龍江著生藻類共7門95屬2...
西瓜皮生物炭對水中多種藥物分子的吸附性能與機制————作者:陳瀚洋;趙穎;黃鶴喬;黎語葭;郭文珊;康得軍;龔斌;薛浩天;李慶旭;
摘要:抗生素在環境中的廣泛存在帶來抗藥性威脅,開發高效的抗生素去除技術已成為環境治理的關鍵挑戰,采用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生物質炭對抗生素進行吸附,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解決方案。西瓜皮含有豐富的氮、氧基團,由其制備的生物炭具備高效吸附抗生素等藥物分子的能力。以西瓜皮為原料,通過熱解制備西瓜皮生物炭(WBC),并對其進行了物化性能表征;研究了pH對WBC吸附性能的影響,并在單獨吸附(4種典型抗生素)和共存吸附體...
填料對生物滯留設施溫室氣體排放特征的影響及減污降碳效果————作者:王建龍;蘇笑冰;王雪婷;秦昊辰;樊佳樂;
摘要:生物滯留設施作為廣泛應用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之一,當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對雨水徑流水質凈化效果,但關于生物滯留設施溫室氣體的排放特性和設施填料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尚缺乏系統研究。采用實驗室柱狀模擬的方法,系統研究了填料類型對生物滯留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累積排放量和全球增溫潛勢(GWP)的影響。結果表明:填料類型對生物滯留設施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存在顯著影響,以細沙為填料的生物滯留設施的CO2...
黃河流域城市水環境質量問題解析與改善對策————作者:王瑞蕓;孫德智;邱斌;
摘要:為明晰黃河流域城市水環境質量狀況,以流域內68個城市建成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2022年各城市水環境質量以及主要污染指標,估算了流域內城鎮生活源、城市面源、工業源化學需氧量(COD)、總氮(TN)、總磷(TP)、氨氮(NH3-N)的排放負荷,解析了城市水環境問題及成因。結果表明:近年來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逐年提升,但跨界斷面及支流入河口斷面水質不達標率較高。流域城市水環境質量差異...
淮河生態經濟帶新型城鎮化與綠色發展協調演進關系研究————作者:許甜甜;虎陳霞;周立軍;楊靜;孫然好;
摘要:探究淮河生態經濟帶新型城鎮化與綠色發展協調演進關系,對增強淮河流域經濟發展動力和建設和諧有序的生態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新型城鎮化與綠色發展耦合協調機理,以2009—2022年淮河生態經濟帶25個地級市為樣本,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莫蘭指數、Dagum基尼系數等方法,研究新型城鎮化與綠色發展耦合協調的演進關系和規律。結果表明:1)研究期內,耦合協調度介于0.3~0.8,2018年之后各地級市的協調...
改性電極-電芬頓體系對磺胺甲噁唑的降解效能及其路徑————作者:楊帥;沈越;孫蕾;蘇婧;張運;崔盼盼;謝杰燃;劉峰;
摘要:近年來,抗生素污染已在全球范圍引起廣泛關注,為探索綠色節能的含抗生素廢水處理工藝,研究采用γ-FeOOH和CeO2分別制備改性陰極,深入探究其在電芬頓系統及生物電芬頓系統中對常規污染物及磺胺甲噁唑的去除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在微電環境下,γ-FeOOH改性電極展現出優異性能。900 mV條件下,其對COD、TOC和磺胺甲噁唑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2.5%,63.0%和91.6%。3...
生態浜塘對稻田退水污染物的凈化效能及其配置規模分析————作者:張迎穎;王巖;牛昶昊;姜智繪;郭文景;劉海琴;張志勇;
摘要:生態浜塘是南方水網區農業面源污染管控技術體系的末端環節,因地制宜建設與農田面積相匹配的生態浜塘以有效攔截農田退水氮磷污染物、最大程度上降低面源污染排放負荷,對于農村水環境改善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水稻—油菜輪作模式,對小流域匯水路徑末端的浜塘進行生態化改造,構建生態支浜和深度凈化塘;沿水流方向在生態浜塘沿程設置4個采樣點,監測周年水體TN、NH4+-N、TP...
基于AHP的VOCs工業企業分級管控研究————作者:陳凌霄;殷茵;趙秋月;夏思佳;胡嵐;
摘要:經過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不斷推進,工業企業VOCs治理水平顯著改善,進入了分級精準管控階段。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地理位置、排放與反應活性、治理水平和經濟效益4大準則層、7項評估指標,通過專家、環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標權重,建立了區分O3和PM2.5污染期的VOCs工業企業分級管控模型。將模型應用于宿遷市27家VOCs排放企業,基于實測和文獻調研...
基于PLS-SEM的民航運輸企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作者:張柳坤;趙佳妮;
摘要:我國民航企業在發展和運營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肩負著碳減排的重要責任。以2015—2023年我國民航主要企業的績效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機隊規模、航班數、客運量和貨運量等10個指標作為觀測變量指標,并且將這些觀測變量作為運營水平、運輸能力、企業規模、碳排放的反映指標。利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民航企業碳排放各個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和效應。結果表明,運營水平直接正向影響碳排放,直接效應為0.75...
黃河流域內蒙古段夏季湖泊水環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作者:趙戈;蘭海今;王恒;王志超;白妙馨;李國文;
摘要:黃河流域內蒙古段區域內不同溶解性總固體(TDS)濃度湖泊的水環境受到威脅。為探索不同TDS濃度湖泊水環境質量及其污染特征,選取黃河流域內蒙古段97個典型湖泊,按TDS濃度梯度將湖泊分為L1~L5五大類群(L1為鹵水湖、L2為鹽水湖、L3為咸水湖、L4為微咸水湖、L5為淡水湖),基于11項水質指標,運用水質指數法(WQI)、層次聚類分析(HCA)、正定矩陣因子分解(PMF)模型等,分類探索了五大類群...
不同酸堿條件下鈣對辣椒亞細胞組分鎘吸附特征和解毒機制影響————作者:顏秋曉;林紹霞;魏福曉;楊瑩;鄧廷飛;王道平;張珍明;黃冬福;
摘要:為探索不同酸堿條件下鈣(Ca)調控辣椒中鎘(Cd)的亞細胞分布和解毒機制,采用盆栽試驗,分析不同酸堿條件與鈣交互作用下辣椒各組織中Cd的亞細胞分布、根系細胞壁結構變化及其主要組分中Cd的分布特征。結果表明:辣椒各組織的細胞壁和細胞可溶性組分是Cd在亞細胞中的主要富集部位,但在不同組織中二者間的占比有所不同,細胞器中Cd僅占了1%~13%;果膠和纖維素是根細胞壁中吸附Cd的主要物質,在Ca調控細胞壁...
棉花秸稈與核桃殼成型塊狀燃料的發熱特性研究————作者:王會婧;吐爾遜·吐爾洪;再吐尼古麗·庫爾班;王卉;阿布力克木·吾布力達;
摘要:為緩解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以產量大的棉花秸稈和產量少的核桃殼為原料,在120℃下,利用雙面加熱成型機制備了生物質成型塊狀燃料,分析了燃料的發熱量、密度、組分、抗跌碎強度、疏水性能和熱解特性,并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2909—2016《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質量分級》評價了燃料的品質。結果表明:高壓混合成型的燃料含硫量被降低、密度明顯提高,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顆粒...
居民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及處理處置的碳減排潛力研究————作者:李菲;葉志隆;簡小枚;楊玉虎;孫辰越;龔雨;
摘要: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處置是城市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LVR)分類有助于實現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利用最大化,對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以廈門市生活垃圾LVR分類試點社區為案例,基于IPCC清單指南,分析生活垃圾低值可可回收物的組成、碳排放特征及碳減排潛力。結果表明:1)由于經濟水平不同,各社區LVR組成差異顯著,廢塑料占比最高(52.62%~58.40%)...
生物炭-菌根菌聯合改變植物對鉛脅迫的響應————作者:吳李花;支小瑞;原奧;宋慧平;馮政君;魏健;
摘要:土壤重金屬污染是黃河流域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降低土壤重金屬有效性提高植物對土壤重金屬抗性是應對中低濃度污染的常見策略。生物炭可以固定重金屬,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而叢枝菌根真菌通過與植物根系共生,增強植物對重金屬的抗性。通過盆栽試驗探討了生物炭和叢枝菌根真菌(AMF)聯合施用對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生長、鉛(Pb)吸收及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在0、200和2 000 mg/kg...
鐵系材料對厭氧發酵處理農業廢物的影響效果研究————作者:蘆悅;岳欣;葉炳南;李再興;李佩琪;徐晗;杜若青;趙茜雅;
摘要:鐵系材料作為優質添加物能顯著提高厭氧發酵的反應效率和系統穩定性,被認為是解決厭氧發酵運行不穩定、甲烷產率低等問題的最佳處理方式之一。介紹了不同鐵系材料對厭氧發酵的影響,探討了鐵系材料在厭氧不同階段的增效和抑制作用,以及在補充微量元素及去除污染物等方面的應用。結果表明,鐵系材料能夠通過降低氧化還原電位(ORP)、促進有機物轉化、增強關鍵酶活性和直接種間電子傳遞(DIET),以及優化微生物群落等途徑提...
沿海省(區、市)海上CCUS技術需求與路徑分析————作者:余偉勝;徐紹良;劉孔忠;
摘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被公認為全球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重要支撐技術,但相比于已進入規模化示范和商業化推廣的陸地CCUS技術,海上CCUS仍處于發展初期,其對沿海地區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不可或缺性尚未被充分認識,技術發展也缺乏系統路徑規劃。基于此,針對中國沿海省(區、市)海上CCUS技術需求和實施路徑開展了初步研究。首先,通過沿海省(區、市)碳排放現狀和源匯匹配的分析,明確了海上CCUS對中...
基于長期定位監測的施肥模式對北京市菜果園土壤養分的影響————作者:李娜;張蕾;王勝濤;田云龍;朱昌雄;宋婷婷;李紅娜;
摘要:基于北京市33個長期施肥定位監測點位的跟蹤調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類型及種植類型等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長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農田土壤各養分含量。土壤有機質均值從13.8 g/kg(2008年)增長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時,有效磷和速效鉀的增長率最高,均值增長率分別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單施有機肥、...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