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關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理、工綜合性學術期刊,刊號:ISSN1009-3621,CN45-1268/C,現為雙月刊。本刊的辦刊宗旨及特色:堅持黨的基本方針,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鼓勵創新精神,突出實踐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學術性。辟有《飲食文化研究》、《服飾文化研究》、《中國-東盟發展研究》、《職業教育研究》、《教與學研究》、《素質教育研究》、《南寧發展研究》、《經濟學研究》、《科技開發研究》等欄目,不但為展示學院教職員工多方面的科研成果,而且為四海名家及新秀的杰出論著提供了園地。學報雖年輕,但因風采煥發而得到各級領導、海內外人士及期刊界同行的廣泛好評。2000年通過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ISSN中心的嚴格審核,獲得國際刊號。
學報還成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的來源期刊,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全文收錄。2002年學報參加廣西教育廳舉辦的“第二屆廣西高校優秀社科學報評優活動”獲二等獎。2003年11月,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2003年4月,學報榮獲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委、《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評優活動組委會評定的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2005年6月,學報參加全國高職院校學報評優活動獲全國職業技術院校“十佳學報”稱號;2006年5月,學報參加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舉辦的第三屆學報評優活動,通過了廣西高校學報研究會的初評后,被正式推薦參加全國的評比,榮獲“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獎。2008年1月,學報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聯合舉辦的廣西優秀社科期刊評優活動,被評為“第六屆廣西優秀社會科學期刊”,這是繼獲第五屆“廣西優秀社會科學期刊”之后再一次獲得此榮譽。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2001年被廣西教育廳評為優秀社科期刊二等獎
2003年4月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飲食文化研究、服飾文化研究、中國-東盟發展研究、高職教育研究、南寧發展研究、經濟學研究、管理學研究、科技開發研究。
閱讀推薦:科技浪潮
《科技浪潮》Science & Technology Inspur(雙月刊)曾用刊名:浪潮英信世界;1999年創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東盟語種+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探討————作者:黃婷婷;
摘要:隨著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體系也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廣西作為東南亞語種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加快培養“東盟語種+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是國家發展、市場需求、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當前,“東盟語種+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存在培養目標不清晰、課程設置不合理、產教融合程度不深、教學資源不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打造國際化產教融合培養模...
原壤與交融:中國南北中秋飲食文化對比分析————作者:楊緒明;趙丹妮;卓子琪;
摘要:中秋節以“月”為主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文化內涵豐富,涉及飲食文化、祭祀文化等。中國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雖有著同根同源的文化傳承,但受到南北氣候差異、地形差異、文化差異、地域差異的影響,南北中秋飲食文化既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同時,中國南北中秋飲食文化呈現原壤性和交融性特征,原壤性彰顯我國南北文化的特色,交融性凸顯出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魅力
高職院校自主培養人才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南寧職業技術大學“金葵文化”育人模式為例————作者:蹇興超;
摘要:“金葵文化”是南寧職業技術大學特色育人載體。由于向日葵生物特性與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標存在內在關聯,南寧職業技術大學積極探索將“金葵文化”融入自主培養人才模式的路徑。該路徑主要涵蓋以“目標導向”錨定職業方向、“基礎+實踐”筑牢技術根基、“適應性教育”鍛造職業韌性、“靈活機制”響應產業需求、“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發展等五個方面。通過剖析“金葵文化”融入高職院校自主培養人才模式的實踐,提出構...
智慧教育時代職業院校教師角色的轉型、挑戰與實現路徑————作者:譚理蕓;
摘要:數智化技術不斷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催生了智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這為教師專業成長帶來了“技術紅利”,同時也帶來潛在的“技術危機”。職業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時代轉型在基本素養、技術理解、學生需求、評價反饋等方面都面臨現實挑戰。因此,需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構建智慧教育時代“人—技術”和諧共生的關系,依托技術智慧化手段創新個性化教學方法,重構以人才價值為導向的大數據評價體系,以此推動職業院校教師在智慧教育浪...
高職院校特色高層次學徒制的內涵、價值與推進路徑————作者:劉曉曉;
摘要:高職院校特色高層次學徒制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標,以“高學歷—高技能—高就業”為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育學徒的多元成才路徑、構建多層次網格化的動力支撐系統、建立科學全面評價體系。為推動學徒制高質量發展,要筑牢學徒制的“法治根基”,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建立“串聯式”評價體系
數字新基建賦能高職教育社區化的價值、約束與優化路徑————作者:張婷;
摘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新基建以延伸云上教育鏈、助力產教融合趨向數字化、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為邏輯旨向,并以數據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算力設施推動高職教育社區化。在以數字新基建賦能高職教育社區化實踐過程中,發展布局薄弱化、治理結構碎片化、教育體系滯后化等現象突出。因此,需要以統籌推進“互聯網+教育”為旨向,引領高職教育社區化融合發展;以全方位發揮5G優勢為指引,擴充高職教育社區化覆蓋范圍;以多方共治為...
數智化視域下“大思政課”建設的優勢、困境與突破————作者:徐荔萍;
摘要:數智化視域下“大思政課”建設有利于延伸“大思政課”育人的時空、豐富“大思政課”育人的資源、提升“大思政課”育人的效果,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數智化的技術邏輯隱含“大思政課”價值邏輯失落風險;虛實交融的運行場景隱含“大思政課”教育情境失控風險;教育雙方數智素養不足隱含“大思政課”教育成效失序風險。因此,要在數智技術運用中深度嵌入“大思政課”主流價值導向,在虛實結合的數智教育場景中塑造有效的育人...
《隨園食單》審美視角下青島鲅魚飲食文化探賾————作者:李莉;劉翔;楊樹虹;
摘要:《隨園食單》是我國清代一部系統論述烹調技藝和精臻選取南北流行代表性菜點的重要著作,它不僅是一本美食參考書,而且是一部蘊藏了豐富美學基因的飲食文化典籍。該書主張對食材物性的追根溯源、回歸本味,彰顯出原始之美;對食物的色澤、香氣、味道要做到食色亮麗、食香濃郁、食味鮮美。在食物制作上要做到內斂奔放,張弛有度,凸顯食“道”之美;同時要尋求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的局面,體現中和之美。青島鲅魚飲食文化與該書的審美...
人工智能驅動職業教育變革的實證分析——以瑞士職業教育數智化轉型為例————作者:王濤濤;
摘要:人工智能(AI)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對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和資格認證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瑞士職業教育12個訪談主題的分析結果表明,AI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性。瑞士職業教育數智化轉型的經驗主要有:優化職業軟育課程設計;推動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提高評估效率與認證公平;重視跨文化溝通能力;加強AI倫理治理,進而突出職業教育在AI技術賦能與倫理平衡中的多維價...
大食物觀的形成基礎、核心要義及價值意蘊————作者:夏俊羲;
摘要:大食物觀根植于馬克思主義糧食觀、中華優秀傳統飲食文化,它是對食物范疇、食物來源、食物保障、食物生產的系統性認識和創新性論斷,回答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食物“有什么”“從哪里來”“怎樣持久保障”“怎樣高質量生產”等問題。大食物觀在食物范疇上強調開發多元豐富的食物品種,在食物來源上強調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在食物保障上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在食物生產上促進科技與食品產業深度融合。樹立大食物觀對于保障我...
民族地區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行動路徑————作者:唐瑗彬;劉珊杉;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共同富裕和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蘊含的價值有:鞏固鄉村振興成果,支撐區域經濟發展;推進高質量就業,實現共同富裕;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賡續人類文明。針對當前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對區域經濟貢獻度低、鞏固脫貧效益尚未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尚未充分挖掘等現實困境,要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技能培訓和系統教育雙軌協同...
新質生產力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主要特征及可行路徑————作者:田里;陸軍;
摘要:新質生產力借助技術革新、非實體要素創新、綠色發展理念等,從技術革新賦能、非實體要素創新賦能、綠色轉型賦能、跨界共享賦能四個維度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新質生產力具有鮮明的創新性、知識性、提質性、綠色性和融合性,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動能�;诖耍沦|生產力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科技研發創新,推動旅游產業升級;強化要素創新,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積極推動旅游全產業鏈的智慧化轉型;...
詩與遠方的回歸:反向旅游的形成邏輯、核心釋義與實踐構想————作者:鐘學進;容芳澤;
摘要:在過度城市化、工業化的生活模式下,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尋找生活的詩意,力求通過理性的消費活動將旅行變成滋養心靈的過程。反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詩與遠方回歸”的生動體現,它是指不往熱門景區而選擇到訪小眾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度假形式,這一形式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當前,學界對反向旅游的探討較為有限,構建系統的研究理論框架,應該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三個維度出發,以理性、另類、有限、動態為核心釋義,...
數字空間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特征、內在矛盾和優化路徑————作者:季華;
摘要:數字空間是現實世界的虛擬鏡像,包括社交媒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多種形態。數字空間思想政治教育是數字時代的必然選擇,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現實舉措。人機交互的協同對話形式、算法主導的資源分配機制、圖像融合的信息讀取樣態是數字空間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特征。數字空間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多樣性和融合性、真實性和虛假性、精準性和滲透性等三組矛盾。各類教育主體應優化多元協同的監管機制,打造德技兼備的運營隊伍,開...
推進普職融通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作者:劉長洪;
摘要: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打破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之間的分隔狀態,確保普職融通的規范性與實效性。建立普職融通的理論框架需要統籌打造密集滲透式資源支持系統,兼顧“內在外在”優化課程設計,力促“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基本等值。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需以橫縱貫通為宗旨,統籌設計前瞻性教育制度;創新資源管理模式,探索建設課程數字化共享機制;借力五大原則,創新“職教高考”內容篩選與組織方案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縣域中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路徑————作者:梁偉;郭順峰;
摘要:由于縣域中職教育受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呈現邊緣化趨勢,其存在價值也受到一些質疑。在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縣域中職教育除了具有重要的本體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為實現縣域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宏觀層面,國家要以強化政策供給,優化制度環境,完善頂層設計;在中觀層面,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整合輸入資源,構建發展支持體系;在微觀層面,縣域中職學校要因時因勢而變,優化內部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數字化賦能高職院校校長領導力的內涵特征、理論框架與優化路徑————作者:秦波;宗琴燕;王俊程;
摘要: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提升依賴于校長的有效領導力,而數字化賦能則為校長的領導力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數字化賦能高職院校校長領導力主要指賦能課程領導力、價值領導力和組織領導力。構建理論框架要將課程評估、課程規劃及課程實踐視為提升課程領導力的關鍵;要將教育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視為價值領導力的源泉;要通過制度保障、機制驅動及監督執行來強化組織領導力。優化路徑有通過數字協同治理提升教學質量,通過數字人文...
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教出�!钡膶嵺`探索與思考————作者:郎吉斯;孟旭陽;
摘要: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奥毥坛龊!弊鳛槁殬I教育國際化的核心路徑之一,聚焦職業技能培訓、技術標準輸出、文化傳播與產業合作,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助力沿線國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基于“職教出�!钡幕緝群c發展邏輯,當前“職教出�!泵媾R出海戰略模糊、辦學項目雜亂、出海形式單一、標準研究薄弱等發展困境。對此,需構建系統化戰略框架、優化項目布局與協同機制、推進多維...
協同治理視角下職業教育與新質生產力的雙向賦能————作者:葉雯;李鈺宇;
摘要:新質生產力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職業教育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新質生產力與職業教育逐步呈現出同頻共生的關系。在新質生產力與職業教育雙向賦能過程中,面臨著新質生產力頂層設計與職業教育發展不匹配、職業教育自身建設與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尚不適配、人力資本內生增長機制與新質生產力創新主體不配套等現實問題。對此,需要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政策;深化校企依賴關系,打造面向未來...
桂林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現實壁壘與創新路徑————作者:陸軍;
摘要:桂林市從國際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到國際旅游勝地,再到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高位推進,以旅游統領綠色發展、全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居游共享。但也存在“四大名城”協同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旅游空間結構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旅游生態產業化發展有待加快推進、世界級旅游消費潛力有待加快釋放、旅游優質生活場景有待進一步構建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桂林市需要持續實施名城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旅游空間結...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