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電源學報
關注()《電源學報》核心期刊投稿,創刊于2002年,是由中國電源學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學術刊物。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刊號)為:CN12-1420/TM,第一主辦單位是:中國電源學會。代表中國電源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水平,是科技人員職稱晉級和學位評定的重要參考。
《電源學報》內容包括:電源技術、產業發展展望,新穎開關電源,逆變器與UPS,加熱、電焊等特種電源,照明電子,交流穩定電源,電力傳動與變頻調速,電動汽車與電力機車,電源的數字控制,電池及充電技術,軟開關技術,多電平、新穎PWM控制,系統仿真、建模與控制,高頻磁元件和集成磁技術,單相、三相功率因數校正技術,諧波、電磁兼容和電能質量控制,SIC器件、新型功率器件及其應用,太陽能、風力、燃料電池發電,儲能技術,電源標準等。
電源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電源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電源學報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閱讀推薦:山東電力技術
《山東電力技術》電力期刊發稿,雜志是由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主管、山東電機工程學會和山東電力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文科技期刊,1974年創刊。原名《電力技術情報》,季刊。1983年第35期始更名為《山東電力技術》。從1984年第一期始,《山東電力技術》改由山東電機工程學會和山東電力試驗研究院合辦,既是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的會刊,又是山東電力系統的科技期刊。
電源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T”型變壓器式電池組多模式交錯均衡控制方案————作者:周志鵬;魏業文;郭亮;張杰;余煒徐;張思佳;
摘要:為了解決儲能電池組中由于制造工藝等因素引起的單體電池電壓不一致問題,提出一種具備多種工作模式交錯運行能力的均衡控制方案。該方案由“T”型變壓器結構的主動均衡拓撲及相應的多模式交錯均衡控制策略構成。均衡方案以電池的端電壓作為均衡變量,可在部分單體-單體、單體-整體、單體-單體三種工作模式下交錯運行,從而提高了均衡速度。MATLAB/Simulink平臺的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案在靜置、充電、放電三種工況...
基于共模電流的接地系統直流側絕緣電阻在線監測————作者:楊向真;高旭;杜燕;謝締;姚繼剛;汪亮亮;
摘要:與隔離型逆變器相比,非隔離型并網逆變器體積小、成本低、效率高,但往往容易產生共模電流,并網逆變器接入接地電網系統時,對絕緣監測造成干擾。對上述共模干擾問題進行研究,詳細分析了非隔離型并網逆變器絕緣監測機理,闡述了傳統絕緣電阻監測方法失效的原因;然后分析共模電流諧波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通過提取共模電流的直流分量的接地系統絕緣電阻在線監測方法,有效的解決了接地系統絕緣在線監測不準確的問題
基于結溫估算的直流固態功率控制器預充電策略————作者:王志遠;孫德帥;李艷明;李晨雄;姚文熙;
摘要:較高電壓等級的直流配電系統中,固態功率控制器在開通時刻需要對負載前置電容進行充電。然而傳統繼電器串聯電阻與Buck電路的預充方式具有體積大、器件數量多等弊端,制約著控制器的高功率密度設計。本文針對預充電環節的電路冗余與器件可靠性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結溫估算的功率管線性工作的預充電方案。無需額外預充支路,該方案在預充過程中將主功率管門極電壓控制在閾值電壓附近。通過結合散熱模型估算器件結溫,進而閉環控...
計及壽命損耗及需求響應的儲能優化配置方法————作者:李隴杰;李蒙恩;盧勇;徐先峰;白新禾;魯婉琪;
摘要:針對多元能源配網故障后面向分布式儲能的自愈協同調控問題,圍繞提升儲能電池狀態估算精度、充分釋放需求側負荷響應潛力及降低儲能壽命損耗與系統運行成本三個方面展開研究,提出一種計及壽命損耗及需求響應的儲能優化配置方法,在實現儲能系統狀態自適應調控的同時,降低儲能的壽命損耗與系統運行成本。首先增添重新校準步驟改進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同時允許估計器在更新無用時退出更新,確保儲能電池狀態估算的精度。其次構建基...
老化時間對電力電子變壓器絕緣劣化影響————作者:陳建福;程旭;陳勇;趙曉燕;陳武;沈湛;
摘要:電力電子變壓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絕緣系統在高頻、高壓、低上升時間脈沖電應力以及高溫等惡劣環境中不斷劣化,絕緣放電和擊穿風險與日俱增。為了研究在真實工況下PET絕緣高溫熱老化對絕緣劣化的影響,本文將變壓器典型絕緣聚酰亞胺(Polyimide, PI)在250 ℃老化3、6、9、12天,然后采用20 kHz、4 kV、300 ns脈沖電壓模擬PET運行...
一種自均流多相并聯CLLC諧振變換器————作者:趙文文;李錦;唐維溢;
摘要:在大功率雙向DC-DC變換器應用中,經常將多相CLLC諧振變換器并聯來提高系統的輸出功率。然而,多相并聯CLLC變換器由于元件生產公差導致諧振參數誤差,會出現相電流不平衡現象。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穎的互連線共電感無源均流方法,無需新增額外元件及控制,即可實現多相CLLC變換器之間優異的電流平衡。通過建立新的基波分析(FHA)等效模型評估了該方法的電流均流性能,并與傳統并聯CLLC諧振變換器的均流性能進...
基于CNN-BiLSTM與Adaboost的鋰電池充電時長預測————作者:王彩玲;邢曉靜;倪慶旭;孫中麟;
摘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過度充電會加速電池老化,甚至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準確預測鋰電池充電時長對保障充電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充電時長預測中存在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鋰電池充電時長預測模型。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排序和剔除異常值,然后從清洗后的數據中提取每個充電循環及其對應的13種關鍵特征。針對部分健康因子相關性較弱的問題,本文采用卷積神經網絡(CNN)和雙向長短期記憶網...
一種優化的全橋LLC變換器軟啟動策略————作者:舒正鶴;王涵宇;劉威;
摘要: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啟動過程包含多個復雜動態階段,是工程應用中的難點問題,然而傳統的軟啟動方案大多僅考慮限制啟動電流及提升啟動速度,但對實際工程中的非理想情況缺少全面考慮。影響軟啟動的主要非理想因素包括:空載啟動下寄生電容導致輸出電壓漂高,副邊開關管在電壓建立階段處于不可控狀態,多階段切換過程中可能出現偏磁現象。針對這些實際軟啟動中的特殊問題,本文分析了這些非理想因素產生的原因及對啟動過程的影響...
基于非線性狀態觀測器的DC-DC電路容錯控制方案————作者:李培陽;張彥生;
摘要:為了減小軟故障對閉環DC-DC電路穩定性的影響,提出一種基于非線性狀態觀測器和電壓型控制器相結合的Boost型DC-DC變換器容錯控制方案。首先,建立非理想條件下Boost型DC-DC變換器和電壓型控制器的狀態空間方程,將傳感器故障和噪聲干擾作為擾動量。其次,利用非線性狀態觀測器提取電壓和故障信號,根據觀測電壓與實際系統輸出的電壓之間的殘差進行故障診斷,將觀測的故障信號與實際信號的殘差值作為補償信...
器件混合五電平ANPC DAB變換器及其電流應力優化調制策略————作者:楊烊;李錦;唐維溢;
摘要:在高壓大功率場景,傳統兩電平雙有源橋(DAB)變換器存在器件耐壓不足、dv/dt大以及模塊串并聯數量多等問題。本文將一種有源中點箝位(ANPC)拓撲引入DAB變換器中,構成一種器件混合型多電平DC/DC變換器。該變換器能夠提供四個控制自由度,克服了傳統拓撲不足及調制方式自由度局限性,適用于電壓傳輸變化范圍寬的中高壓場合。為提高該變換器的效率,提出了一種最小化電感電流峰值多移相(MPS)調制策略。分...
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中性線過電壓抑制策略研究————作者:高帥;姜振宇;龐富寬;趙思翔;
摘要:我國多次發生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中性線過電壓故障,威脅系統穩定運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針對柔直系統中性線過電壓問題,從盈余功率的角度,揭示了系統中性線過電壓的主要原因是系統金屬回線電感對電位的抬升所導致。采用傳統控制策略時直流側發生接地故障會在中性線上引起過電壓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提出一種改進的零序過電壓控制策略以降低系統中性線過電壓水平。為了驗證提出方案加入后柔性直流輸電系統中性線電壓特性,在...
四相交錯并聯Buck制氫電源研究————作者:張貴辰;文康;周京華;張楊;
摘要:氫電耦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針對PEM電解槽特性及可再生能源制氫系統難點,制氫電源應滿足低壓大電流、低紋波、高效率、低電磁干擾和可擴展性等設計需求,本文采用同步四相交錯并聯拓撲結構,考慮電解槽動態特性建立了PEM電解槽等效電路模型,同時建立了以PEM電解槽等效電路模型為負載的制氫系統小信號模型,提出了電壓啟動控制、電流均流控制兩種可以進行模式切換的控制策略,進行了仿真驗證并研制了15...
一種基于耦合電感的高增益DC/DC并網變換器————作者:白志霞;郭曉霞;陳安琪;楊帥;劉青;
摘要:針對傳統高升壓DC/DC變換器存在的拓撲冗余、能效不足、器件耐壓要求嚴苛及可靠性受限等問題,本研究提出一種融合耦合電感與開關電容技術的創新型拓撲架構。該設計采用了升壓轉換單元,并結合了開關電容技術和耦合電感技術,以實現模塊化和可擴展性以及超高升壓增益。具體實現過程中,通過鉗位電路回收漏感能量,降低了開關管電壓應力和功率損耗,同時在占空比變化時保持二極管和開關管的電壓應力不變,且耦合電感的應用有效緩...
磁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線圈結構優化————作者:馬銥辰;馬宏帥;張鵬輝;張磊;樊磊;譚秋林;
摘要: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MCR-WPT)作為一種新型電子技術,因其靈活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在電磁感應,小功率電子設備上有廣泛應用。然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仍存在多個方面亟待優化,例如采用印刷螺旋線圈(PSC)時導致傳輸效率低的問題。針對該問題,基于傳統的線圈結構,設計了一種在同等條件下內阻值小,自感值大的網狀結構的PSC,通過與傳統結構線圈在相同頻率下的自感,內阻,品質因數仿真與...
基于諧波狀態空間多變流器并網系統建模及穩定性分析————作者:萬鈺錫;李寅;林順富;
摘要:為解決新能源多變流器并網系統(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 ,MGCCS)中的電能質量相關問題,本文首先基于諧波狀態空間(Harmonic State Space ,HSS)方法建立了MGCCS的串聯和并聯模型。HSS模型考慮了開關過程中的高頻分量,其內部的Toeplitz矩陣能夠有效捕捉變流器內部的諧波耦合。在建立MGCCS串聯和并聯HSS模型...
基于等值映射理論的有序充電提升配電網電壓質量控制策略研究————作者:寧志毫;王小源;朱吉然;肖輝;曾林俊;
摘要:規模化電動汽車的普及顯著加速交通電氣化轉型,給配電網帶來“峰上加峰”、電能質量劣化等挑戰,加之電力和交通系統隸屬于兩個不同的運營主體,集中式優化實施困難。為此,提出一種基于等值映射的電力-交通非迭代協同優化方法。首先,構建含充電站功率的電力-交通解耦框架,將配電網最優運行模型轉化為邊界充電站功率的分段成本函數和所對應的等效約束集,從而使得電力-交通系統解耦單系統優化問題。其次,利用邊界成本函數與節...
面向潮流調控與電能質量治理的混合式柔性合環裝置多模態控制策略研究————作者:熊力穎;楊澤斌;易皓;慕小斌;徐瑋韡;寧昕;
摘要:混合式柔性合環裝置在調節精度、過載能力與經濟性上綜合了電力電子式與電磁式合環裝置的優點,具備較強的工程適用性。本文針對混合式柔性合環裝置在電網穩態互聯下的潮流調控與背景諧波問題,以及失電轉供下的負載電壓偏差與諧波電壓問題,分析了兩種工況下的線路潮流及諧波分布特性,提出了相應的潮流調控與多模態電能質量治理策略,并通過仿真驗證了策略的可行性
面向多功能并網逆變器新型重復控制策略的研究————作者:李旭;曾君;劉俊峰;鄭景浩;李越;
摘要:隨著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逆變器作為關鍵連接設備被廣泛應用于電網中。然而,由于新能源具有間歇性,設備容量難以得到充分利用。為提高逆變器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種利用逆變器剩余容量進行電能質量治理的控制方案。針對傳統重復控制在減小周期信號跟蹤誤差方面表現良好但對非周期干擾抑制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及傳統擾動觀測器采用低通濾波器估計擾動而無法完全跟蹤諧波治理信號的局限性,設計了一種基于改進環路結構的新型重復控...
用于碳化硅MOSFET的隔離型同步驅動電路設計————作者:朱一昕;惠學達;王浪浪;倪復旦;許德智;
摘要:在高壓輸入多路串聯反激電源中,選用碳化硅(SiC)MOSFET作為功率器件能夠有效減少通態損耗、提高效率并提升電源的熱性能,但是碳化硅MOSFET的驅動電路設計要求較高,多采用專用隔離驅動模塊,在需要多路驅動信號時會造成供電結構冗余。因此,本文設計一種碳化硅MOSFET的隔離型同步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對同一驅動信號進行放大,保證驅動信號的一致性;通過驅動變壓器輸出多路隔離驅動信號,僅需一路隔離供電...
基于矢量注入策略的電流源型變換器 相電壓重構技術————作者:薛宇斌;明磊;谷自航;王陽;王科;
摘要:基于寬禁帶雙向開關的電流源型變換器可高頻、雙向(整流/逆變)運行,滿足電氣化交通和儲能等系統對三相AC/DC變換器高可靠、高效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應用前景廣闊。變換器的高品質運行依賴于可靠高效的換流和控制,兩者均需獲取交流側相電壓信息。本文首先對電流源型變換器中有源電流矢量、母線電壓與相電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一種基于矢量分解特性的相電壓重構技術,僅需一路直流電壓采樣即可獲取交流側相電...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