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關注()【雜志簡介】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1989年創刊,1995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逢雙月25日出版,以從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科研、環境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干部,教師及其他環境科技工作者為服務對象,從多角度向讀者介紹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新經驗。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
全國優秀環境期刊二等獎(第一屆)
江蘇省一級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管理與改革、環境監理、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調查與評價、監測技術、工作經驗、爭鳴與探索。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鎮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及案例分析 黃葉飛,劉旸,HUANG Ye-fei,LIU Yang
羽絨工業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實例 趙前信,ZHAO Qian-xin
流域環境風險評價研究進展 艾矯燕,蔡亞娟,鄧超冰,吳宗書,韋宗明,AI Jiao-yan,CAI Ya-juan,DENG Chao-bing,WU Zong-shu,WEI Zong-ming
大氣氣溶膠中痕量金屬元素的研究進展 亓魯,陳敏東,馬嫣,QI Lu,CHEN Min-dong,MA Yan
大氣中有機胺類物質反應機理和消除過程研究 夏京,王興,XIA Jing,WANG Xing
某鹽湖水中鈾的形態分布研究 王妍力,羅明標,牛建國,徐志良,柯麟,WANG Yan-li,LUO Ming-biao,NIU Jian-guo,XU Zhi-liang,KE Ling
松花江哈爾濱段主干流常規污染物動態衰減速度系數的測算研究 盧小燕,萬魯河,劉碩,張羽威,LU Xiao-yan,WAN Lu-he,LIU Shuo,ZHANG Yu-wei
基于環境一號衛星的氣溶膠光學厚度反演技術研究 喻義勇,陸曉波,朱玉霞,YU Yi-yong,LU Xiao-bo,ZHU Yu-xia
蟒蛇河水域浮游植物調查與水生態評價 葛偉,張婷,牛志春,馬晶晶,蔡琨,GE Wei,ZHANG Ting,NIU Zhi-chun,MA Jing-jing,CAI Kun
長治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調查 常惠麗,李云玲,劉瑞祥,CHANG Hui-li,LI Yun-ling,LIU Rui-xiang
田灣核電站廠區及周圍環境大氣氣溶膠中總α和總β放射性水平監測 陳亮,CHEN Liang
高分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地下水中稀土元素 程青,蔡述偉,李華玲,蔡小虎,白曉,CHENG Qing,CAI Shu-wei,LI Hua-ling,CAI Xiao-hu,BAI Xiao
農業科技論文范文: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造成的危害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水文地質問題在相關領域中受到了較為顯著的重視。地下水作為巖土體的重要構成元素,也是構成水文地質的關鍵性元素,對于巖土工程的特征將會產生直接影響。本文主要對水文地質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危害進行探討,從根本上提升工程地質勘察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問題,危害
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水文問題很容易受到忽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并且相互之間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并且會對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以及耐久度產生影響。在現代工程勘察活動中,其最終結果中的數據很少會涉及到水文中的實際參考值。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投稿須知
摘要:<正>投稿請登錄本刊網站:http://hjjcgl.cnjournals.net,在“作者登錄”區注冊投稿。稿件中請注明聯系電話、通信地址。3個月未見本刊修改意見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另投他刊。來稿若屬基金資助、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等請予注明。標題文題應是能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的恰當、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
海洋油氣平臺甲烷監測技術研究進展及展望————作者:于躍;蘇晴;王曉萌;徐雪梅;陳虹;韓建波;
摘要:梳理了國內外海洋油氣行業甲烷監測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對比分析監測方法,總結了船載走航監測、飛機巡航監測及衛星遙感監測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性。針對我國海洋油氣平臺甲烷監測方案及核算方法尚不完善的現狀,提出開展典型海洋油氣平臺甲烷船載走航試點監測、拓展推動“海空一體”甲烷監測技術應用,以及構建海洋油氣平臺甲烷逸散監測體系等后續研究方向
基于PLUS模型的洛陽市生態系統服務預測及權衡協同研究————作者:劉毅潔;
摘要:以洛陽市為研究對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遙感影像解譯數據,構建“三生”用地主導功能分類體系,運用PLUS模型模擬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轉型下洛陽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響應特征及其內在權衡協同關系。結果表明:30年來城鎮生活用地、鄉村生活用地增幅明顯,農業生產用地逐年減少(-240.81 km2),水域生態用地小幅增加(+88.39 km...
黃河源區不同縣域生態承載力時空變化分析————作者:張小燕;周詩鵬;祁雪姣;李健明;哈妍暉;盧素錦;
摘要:根據2005—2020年黃河源區9個縣域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和生態承載力轉換因子,采用生態足跡法計算并分析各縣域生態承載力和絕對生態承載力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近15年來源區各縣域草地面積占優勢,建設用地面積增幅均較高,興海縣、同德縣、瑪多縣和達日縣的未利用地面積呈明顯縮減趨勢;2005—2020年各縣域生態承載力和絕對生態承載力均呈增加趨勢,瑪多縣生態承載力最高且增加量最大(442 523.34 hm...
基于CSLE模型的普者黑流域土壤侵蝕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楊艷梅;黃義忠;
摘要:利用CSLE模型對普者黑流域2009年和2019年的土壤侵蝕開展定量評價,分析土壤侵蝕時空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該流域降雨侵蝕力因子R值范圍為3 630.45 MJ·mm/(hm2·h·a)~4 923.38 MJ·mm/(hm2·h·a),呈明顯自西向東遞增的趨勢;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范圍為0.011 4 t·h/(MJ·mm)~0.020 4 ...
采煤沉陷區表層水及沉積物中微塑料的賦存特征————作者:王堯;王寧;張宇;鄭劉根;潘曉雪;
摘要: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區為研究對象,分析表層水和沉積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來源和風險。結果表明:研究區表層水中微塑料豐度為833個/m3~2 750個/m3,粒徑以0.5 mm~1 mm為主,占比為33.53%,形狀以纖維狀為主,占比為72.17%,顏色以藍色為主,占比為61.38%;沉積物中微塑料豐度為30個/kg~91個/kg,粒徑以1 mm~2 mm為主...
HPLC-MS/MS法測定秦嶺土壤中當前使用農藥殘留————作者:肖茜;張蓬;閆靖豐;葛林科;李成濤;馬宏瑞;
摘要: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測定秦嶺土壤中11種當前使用農藥(CUPs),包括有機磷類農藥、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及新煙堿類農藥。通過優化試驗條件,使方法在0.500μg/L~500μg/L范圍內線性良好,方法檢出限為0.027 ng/g~0.133 ng/g。空白基質低、中、高3個質量比水平的加標回收率為55.4%~117%,3次測定結果的RSD為1.3%~7.7%。將該方法用于測定秦...
海相烴源巖吸附水中重金屬的機理及行為研究————作者:張頂;鄭劉根;丁丹;單士鋒;羅傳華;
摘要:選用銅陵二疊系棲霞組灰巖(海相烴源巖)制備吸附材料,去除廢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并通過SEM、FT-IR、XRD、XPS等測試手段對其吸附前后的微觀結構進行表征,分析其吸附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吸附機理。結果表明,制備的海相烴源巖吸附材料對廢水中的Cu2+、Pb 銅陵市主要農區土壤Cu含量空間插值方法對比————作者:宋召芬;陳柏達;張守富;馬友華;王強; 摘要:將地理信息系統與地統計學相結合,以土壤Cu含量為研究對象,選取常用的反距離權重(IDW)法、徑向基函數(RBF)法、普通克里格(OK)法、經驗貝葉斯克里金插值(EBK)及帶障礙的核插值(KIB)法進行建模,用平均誤差(ME)、標準化平均誤差(MSE)、均方根誤差(RMSE)及同一系數(AC)對各方法的性能進行定量評價,分析5種插值方法對復雜地形的適用性。結果表明,各方法的預測精度有一定差異,KIB...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碳排放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馬雯琪;郭金金;孫宇穎;徐永明;于辰;王春;盧響軍; 摘要:通過碳排放因子法測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05—2021年農業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強度及變化特征,基于STIRPAT擴展模型分析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2005—2021年兵團農業碳排放量總體呈“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動上升趨勢,碳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種植業和畜牧業碳排放分別占農業碳排放總量的50.86%和49.14%,氮肥是種植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綿羊和奶牛是畜禽養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兵... 綿竹市聲環境質量評估及功能區調整劃分————作者:鄔麗姍;姜濤;李媛;何芝穎;陳琛; 摘要:以綿竹市規劃區為例,基于ArcGIS空間數據庫,采用聲環境質量評估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區域聲環境、道路交通聲環境、功能區聲環境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并調整劃分聲環境功能區。結果表明,區域聲環境質量穩中變好;晝間道路交通噪聲評價由“好”變為“較好”再變為“好”,夜間道路交通噪聲評價保持為“好”;功能區晝間聲環境達標率2季度逐年升高,其他季度先降后升,夜間達標率1季度保持不變,其他季度先降后升... 巢湖沉積物中氮磷水平空間分布及污染狀況評估————作者:高芮;張楠;張雷;黃麟;錢華; 摘要:2018年在巢湖布設111個采樣點,采集沉積物柱樣,測定0 cm~10 cm和10 cm~20 cm柱樣中總氮(TN)、總磷(TP)及相關基本指標,分析其污染水平和空間分布特征,并利用沉積物氮磷污染指數評估巢湖沉積物污染程度。結果表明:巢湖沉積物中TN和TP的質量比范圍分別為117 mg/kg~2 470 mg/kg和142 mg/kg~2 022 mg/kg;巢湖西湖區北部、東湖區北部和東部湖灣... 加油站集中式油氣回收在線監測的設計與應用————作者:劉明;吳國棟;黃加宇;李智慧;羅中華;陳來國; 摘要:建立了一種集中式的油氣回收氣液比在線監測方法,通過監測整個加油站或單臺加油機的總油氣回氣量,結合單槍加油氣液比和模型算法實現加油站每條加油槍氣液比的連續精準在線監測,該監測結果與手工監測結果的差值在±0.15以內,與傳統的分散式油氣回收在線監測結果的相對偏差在±15%以內。該方法能準確識別油氣回收氣液比監測異常和加油槍故障,相關參數指標滿足《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2—2020)... 開放型沉陷湖泊溶解無機碳來源解析————作者:朱琦煜;陳亮;姜春露; 摘要:以安徽省北部開放型沉陷湖泊(口孜東礦沉陷湖)為研究對象,利用各端元溶解性無機碳(DIC)含量及端元模型和CO2擴散模型,確定地下水排放輸入的碳通量。結果表明:δ13CDIC與DIC在不同水體中具有相似的變化趨勢,兩者之間雖然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總體不顯著,水化學要素是影響δ13CDIC值空... 新型生態渠道材料對水中Cu2+吸附行為研究————作者:耿瑞雯;胥夢琦;陳靚;劉建龍;閔克祥;趙艷;張紅艷;劉建華;朱慧;石雯倩;祝建中; 摘要:用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對鈣基膨潤土(Bent)進行插層改性制得改性鈣基膨潤土(PB),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渠道材料,分析其改性前后對水中Cu2+的吸附熱力學和動力學特征。結果表明:PB對Cu2+的吸附性能強于Bent,在25℃時最優吸附條件為pH值為4且投加量為2 g/L;吸附等溫線符合Freundlich模型,動力學符合準二階動力學模型,最大平衡... 基于水化學與氯、鍶同位素揭示礦區地下水水巖相互作用————作者:李昊志;鄭劉根;陳星;傅先杰;杜少能;吳東;蔣召靜; 摘要:以淮南礦區口孜東礦為研究對象,系統采集25組地下水樣品,通過水化學特征分析,Cl、Sr同位素示蹤及piper三線圖解析等方法揭示地下水水巖作用機理及鹽分演化規律。結果表明:砂巖水、混合水與太灰水分別呈Cl-Na型、過渡型與HCO3-Na型特征,總溶解固體(TDS)均值達1 582 mg/L,水化學環境復雜;δ37Cl值為-0.41‰~0.58‰,同位素分... 基于DPSIR和CRITIC-RSR模型的低碳發展綜合評價及障礙因素研究————作者:蘇墩煌;連艷瓊;施生旭; 摘要:以華東地區6省1市為研究區域,基于2010—2022年省級面板數據,應用DPSIR模型構建低碳發展指標體系,通過CRITIC-RSR組合模型對該地區低碳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及障礙因素診斷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低碳發展近年呈現更加積極的發展態勢,WRSR均值由2020年的0.567增長到2022年的0.582,增長率為2.65%,其中江西省增長幅度最大,從0.503增長到0.554,增長率達到10.... 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實施技術路徑探究————作者:潘明婕;操慶;顧爐華;劉偉京;王靜;尤本勝; 摘要:排污許可制是對排污單位的排污權利進行約束的一種基礎環境管理制度。將固定源排放許可控制與水質改善有效銜接,是當前我國排污許可制實踐和探索的重點和難點。實施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面臨著污染源排查基礎不扎實、環境容量計算精度不夠和容量分配對高質量發展導向不強等困難。結合國際上基于水質的排污許可管理經驗,并以太湖流域為例分析顯示,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需兼顧水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雙重... 浙江省土地利用類型與河流水質關系的空間尺度研究————作者:王新宇;梅琨;時浩南;吳宇鵬; 摘要:以浙江省為研究區,劃分不同空間尺度的圓形與河岸帶緩沖區,建立多元線性回歸(MLR)與地理加權回歸(GWR)模型,探討不同空間尺度下各土地利用類型對河流水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圓形緩沖區下水質與土地利用類型的相關性高于河岸帶緩沖區;pH值在5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草地相關性最高,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在1 5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森林相關性最高,氨氮在1 0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建設用地相關性最高... 不同補水模式下芒硝鹽巖風化物水鹽運移試驗研究————作者:尹亞敏;李迎陽;陳進春;孔維博;李榮亮;彭爾瑞; 摘要:以云南祿豐黑井驕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鹽巖棄渣場風化物為研究對象,通過現場調研和取樣開展室內土柱模擬試驗,研究芒硝鹽巖風化物堆積體在降雨入滲、降雨后蒸發和潛水蒸發等3種不同補水模式下的水鹽運移規律。結果表明:降雨入滲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水走、向下聚集的趨勢;降雨后蒸發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水走、水去鹽存的趨勢,鹽分隨水分進行遷移與所含易溶鹽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空隙有關;潛水蒸發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