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科學決策
關注()《科學決策》(月刊)創刊于1994年,是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核心刊物。
《科學決策》本刊致力于提高各決策部門決策的科學化,及時反映國家宏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政策等重大理論,國內外決策科學領域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各決策主體的重要決策實踐活動和案例,全方位、跨學科、跨領域、跨層次、跨部門綜合研究和指導決策科學領域的理論與實踐活動。
科學決策雜志欄目設置
科學決策研究、和諧社會研究、金融財務研究、經濟管理研究、專題研究、學術論壇、文化教育研究
科學決策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閱讀推薦:融資中國
《融資中國》為有融資需求的眾多成長型企業,特別是處于融資困境中小型企業,提供國際化的融資、資本運作指南,矢志成為對接資金需求方及資金供應方的最佳平臺,服務于推動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
科學決策最新期刊目錄
企業ESG表現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的實證分析————作者:張寶建;楊家瑋;胡小雨;田鈺娜;李娜娜;
摘要:新質生產力作為資源配置的高級形式,儼然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但企業能否發展新質生產力還取決于非市場戰略與市場戰略互動關系對資源配置的平衡。文章基于資源基礎理論,根據2010-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采用高維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企業ESG表現對新質生產力水平的驅動效應,并深入分析組織冗余資源的中介機制及數字化轉型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企業良好的ESG表現有助于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非...
財政縱向失衡、預算公開與地方財政可持續性————作者:李宇星;
摘要:推動財政運行平穩和可持續,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基于2013-2022年258個地級市面板數據,綜合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財政縱向失衡、預算公開與地方財政可持續性之間的內在邏輯。研究結果顯示:財政縱向失衡是阻礙地方財政可持續的重要原因;強化預算公開力度,有助于硬化預算約束,緩解財政縱向失衡對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的負面影響;異質性分析表明,財政縱向失衡的負向效應在經...
新質生產力、綠色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作者:王剛;李文龍;威力思;
摘要:在全球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創新為主導,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基于資源基礎理論、熊彼特創新理論以及波特假說,運用2011-2022年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實證分析新質生產力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的影響以及綠色創新的中介作用。研究發現,新質生產力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對綠色創新有積極影響;新質生產力能夠通過影響綠色創新,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異質性分析表明,在國有企業、重...
員工勞動薪酬占比與企業投資效率——基于價值創造分配的視角————作者:趙婧潞;王化成;李雪婧;
摘要:高素質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關系的優化能夠激發勞動者的內在驅動力,從而促進生產力的顯著提升。于企業而言,員工是寶貴的勞動力資源,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本文聚焦于企業價值創造向員工的分配情況,以2007-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從分配結構的視角深入探討員工勞動薪酬占比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員工勞動薪酬占比的增加能夠顯著抑制企業的非效...
企業新質生產力對數據資產價值的影響研究————作者:柳永天;侯玨;畢曉方;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進步為驅動力,以數字信息技術為主要依托的先進生產力。基于2011-2022年A股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使用文本分析法構建企業層面新質生產力指標,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新質生產力提升數據資產價值的作用機制和影響效應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企業新質生產力通過增強數據收集處理能力和數據深度開發能力促進數據資產價值的形成和提升;管理層權力、信息披露質量以及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正向調節新...
數字游戲化信息呈現對消費者品牌態度的影響機制研究————作者:劉培;孫國輝;陶克濤;劉田田;
摘要:數字游戲化信息呈現作為數字技術催生的新興形式有助于品牌價值創造。基于有限注意力模型,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探討了數字游戲化信息呈現對消費者品牌態度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游戲化信息呈現能夠正向影響消費者的品牌態度,對話價值在上述影響中起中介作用。同時,數字游戲化信息呈現對品牌態度的影響受到消費者創新性的調節。研究結果彌補了以往相關研究之不足,同時為數字背景下的企業營銷實踐提供積極指導
我國制造業逆向自主技術創新效應分析與機制檢驗————作者:徐英杰;郭寶潔;鄭丙超;
摘要:面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進行逆向投資,對制造業實現逆向自主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基于2009-2022年省級制造業數據,融合國際技術溢出模型與生產率追趕模型,實證檢驗逆向自主技術創新效應,并利用交互固定效應模型、系統GMM模型和工具變量法處理內生性,進一步構建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探討制造業逆向自主技術創新效應實現的具體機制。研究發現:制造業沿全球價值鏈進行逆向投資產生了顯著的逆向自主技術創新效應...
大數據應用能否促進企業創新的“增量提質”?————作者:錢秋蘭;劉建江;羅雙成;侯杰;
摘要: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成為推動企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文章從數量和質量兩個維度深入分析大數據應用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并運用2009-2022年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大數據應用顯著提升了企業創新水平和創新質量,且在考慮內生性和一系列穩健性檢驗下依然顯著,其創新效應在中小私營企業、競爭程度高的行業的影響更大。整體上,大數據應用一方面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促進企業創新...
對外直接投資的母國能源生態效應研究————作者:施淑蓉;王干湘;柒江藝;
摘要:在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進程中,OFDI對母國能源消耗與生態環境的雙重效應已成為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論文基于2004-2022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綜合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門檻效應模型等研究方法系統探討了OFDI對母國能源生態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OFDI對母國能源生態效率的影響表現為穩健促進作用,技術創新效率、產業結構升級及規模經濟是OFDI提升母...
驅動未來產業成長的機理與組態路徑:基于數字創新生態系統的視角————作者:吳艷;賀正楚;鄒彬;
摘要:未來產業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引領者,數字創新時代,識別驅動未來產業孵化成長的因子及聯動機制是關鍵。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多元主體參與、基礎設施承載、創新環境互動”為理論框架,分析了數字創新生態系統驅動未來產業孵化成長的機理。以此為基礎,運用動態QCA方法,從時空雙維視角綜合分析了2014–2023年我國30個省(區、市)面板數據,探索數字創新生態系統多維要素驅動未來產業成長的組態路徑。研究發現:...
產業協同集聚對產業鏈韌性的影響:來自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多維因素————作者:李玉潔;賀正楚;潘為華;
摘要:采用融入區位熵的相對指數模型和突變級數模型,對產業協同集聚指數和制造業產業鏈韌性進行測算,通過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從產業關聯和空間聯動兩個層面深入探討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集聚(簡稱“產業協同集聚”)對產業鏈韌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鏈式中介效應模型,探討產業協同集聚對產業鏈韌性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無論是在產業關聯層面,還是在空間聯動層面,產業協同集聚均能夠顯著提升產業鏈韌性...
財政教育投入對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作者:蘭甜甜;李宏;
摘要:科技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關鍵在于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落實與堅定實施。文章基于地區層面數據構建面板模型,通過結合投入和產出兩個基本維度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分別就整體的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和市場兩個公因子,進行了財政教育支出對科技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檢驗。研究結果發現,財政教育支出對整體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顯著受到外商直接投資和信息化發展等的調節。在經過動態面板估計和系列穩健性檢驗后,...
企業數字化轉型演進過程研究回顧與展望————作者:馮熹宇;霍達;
摘要:當前,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學術界,數字化轉型的重大現實意義引發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已經成為管理學領域中備受矚目的熱點話題。就本質而言,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漸進、動態的演進過程,通常具有不同的狀態或階段,且在不同的狀態或階段下具有截然不同的屬性與特征。然而,既有的研究往往將數字化轉型視作一個相對靜止的事件或狀態,導致難以對數字化轉型進...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趨同升級的碳排放效應————作者:宋平平;孫皓;
摘要:把握居民消費結構綠色低碳演化的趨勢效應,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本文從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出發,基于1981-2022年的經濟和環境發展數據,綜合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和動態Probit模型等方法,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趨同升級的碳排放效應進行研究。在測度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趨同性的基礎上,從碳排放貢獻和減排需求潛力角度分析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趨同的碳排放效應及其影響因素。通過研究發現,城...
營商環境、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作者:陶克濤;蔣暢暢;任靜;
摘要:營商環境是我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已經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支撐。基于治理理論,文章以2012-2022年287個地級及以上市數據,實證分析了營商環境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及數字經濟的中介作用。實證檢驗發現:城市營商環境優化顯著促進共同富裕實現,且存在區域性的差異;城市營商環境優化通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進而推動共同富裕實現。據此,提出建立區域營商環境優化合作機制;推動區域差異化營商環境優化策略落地;...
數字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探析————作者:李建清;楊京鐘;
摘要:數字賦能文旅產業提質躍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技術手段和載體。文章基于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運作邏輯,研討目前數字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及路徑。研究認為,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產業、技術創新,提升文旅產業質量和運行效率,進而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然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面臨數字技術基礎實施及應用能力弱、產業融合不足、文旅供需適配性不足、制度體制不健全等困境,以此提出以...
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何以推進共同富裕?————作者:汪博;
摘要:文章采用邏輯推理、文獻梳理等方法,結合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新特征,闡述數字政府建設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研究認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引領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路徑。數字政府建設通過促進社會總財富增長、優化分配格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驅動新時代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地方政府債務治理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績效————作者:陳文俊;韓冰;彭有為;
摘要:研究以2009-2019年滬深兩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通過構建強度雙重差分模型,利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準自然實驗,系統考察債務治理政策對產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及其區域異質性。研究發現:(1)債務治理政策顯著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績效,該效應在替換核心變量、排除不同政策干擾以及變換計量方法保持穩健;(2)機制分析顯示政策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增加研發投入強度及優化區域營商環境...
基于多案例的數字技術機制推動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研究————作者:張嵩;袁宇;盧寶周;
摘要:如何實現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既是創業生態系統研究的前沿課題,也是推動我國創業生態發展的實踐難題。本文基于資源編排理論,構建了數字技術機制、資源編排和DEE價值共創之間的匹配模型。在此基礎上,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討了尚牛、食聯網、海優禾三個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如何基于數字技術機制,通過資源編排實現生態系統層面價值共創。研究發現,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離不開數字技術、資源編排和價值共創之間的契合:...
農民共同富裕:數字金融與三產融合協同驅動————作者:潘紅玉;王京;羅永恒;
摘要:基于2012—2021年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面板數據,考量了數字金融、三產融合與農民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數字金融顯著推動了農民共同富裕;三產融合對數字金融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調節作用,且這種正向調節作用在不同區域差異明顯。此外,數字金融對農民共同富裕的影響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門檻。鑒于此,要加大數字金融普惠性、深化農村三產融合以及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以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