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臺聲
關注()《臺聲》政治雜志征稿,創刊于1983年,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旨在闡明黨的對臺方針政策,聯絡感情,溝通思想,反映各階層臺灣同胞心聲,宣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思想。創刊于1983年。以提供臺灣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動態為主,注重為臺商、臺胞、臺生、臺屬服務。題材涉及廣泛,內容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為主,覆蓋科技、娛樂等領域,是一本既有臺海兩岸新聞權威性,又富有知識和趣味性的專業讀物。主要欄目:每月點評、特別報道、讀者論壇、臺灣文摘、經濟縱橫、兩岸交流、封面故事、臺商在大陸。
《臺聲》獲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臺聲雜志欄目設置
每月點評、特別報道、讀者論壇、臺灣文摘、經濟縱橫、兩岸交流、封面故事、臺商在大陸
臺聲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臺聲雜志社征稿要求
1、《臺聲》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臺聲》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臺聲》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統一論壇
《統一論壇》政法雜志,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的,以反映海峽兩岸統一進程為主要內容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綜合性雙月刊雜志,其宗旨是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呼吁中華兒女齊心協力,盡早結束兩岸分離狀態,迎接中華民族的光輝未來。海峽兩岸社會、經濟制度不同,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也有差異。但謀國這道雖殊,興邦之心則一。本刊將遵循向前看,再認識多探索互補互益相互理解的精神,充分反映祖國大陸和臺灣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及相互交流;反映關心祖國統一的呼聲,以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早日實現祖國統一。
臺聲最新期刊目錄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代表通道”看點
摘要:<正>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8日、11日舉行3場“代表通道”集體采訪活動,邀請18位全國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排序不分先后)。四川省馬爾康市養護院院長格西王姆代表——為更多老人帶去幸福安寧我18歲時應聘成為敬老院護理員。當時有人質疑,小姑娘怎能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撒?但我選擇默默堅持,照顧他們就是守護小時候的自己,我有信心和能力照顧好老人
有越來越多臺灣青年有了解大陸的意愿和對大陸的認同——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曾力群————作者:易靖茗 ;李思凡;
摘要:<正>近年來,臺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對臺灣年輕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兩岸廣泛關注。今年兩會,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曾力群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曾力群表示,臺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旨在為“臺獨”鋪墊錯誤的歷史認知,引誘臺灣青年成為民進黨的馬前卒和“臺獨”的犧牲品。她強調,在兩岸交流中,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讓臺灣年輕人接觸和了解中華文化,盡可能減少“去中國化”教育對他們的影響
期待臺灣民眾能享受包括《哪咤2》在內的更多的優秀大陸作品——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廖志豪————作者:白鹿源 ;李思凡;
摘要:<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廖志豪接受本刊采訪,圍繞電影《哪咤2》的文化影響力、大陸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成效及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等議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共鳴的紐帶,呼吁臺當局減少文化壁壘,并建議進一步優化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落地細節,推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作為全球票房現象級華語電影,《哪咤2》勇奪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由于該片尚未在臺灣地區上映,在島內甚至引發了“跨海觀...
臺灣文化產業應該與大陸相向而行,滿足兩岸青年共同的文化需求——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李興魁————作者:馬豐軍 ;李思凡;
摘要:<正>“臺灣網友想要坐飛機到大陸觀看《哪咤2》”,3月4日,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李興魁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用《哪吒2》在島內掀起熱潮的例子,表明中華傳統文化在盡可能減少“去中國化”教育對臺灣青年影響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他希望臺灣文化產業擺脫“去中國化”的束縛,滿足臺灣青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需求
兩岸同胞同心同向、攜手奮進,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副團長顏珂————作者:李思凡 ;李雅雯;
摘要:<正>全國兩會期間,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顏珂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兩岸交流、涉臺司法等接受本刊專訪。“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最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后,顏珂有感而發。她說,這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著應變、綜合施策,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順利完成...
這里是會熱情擁抱你的地方,這里就是祖國大陸——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陳云英————作者:張唯琛 ;李思凡;
摘要:<正>“如果臺灣人對中國的歷史、文學都不如外國人了解,那真是愧對于自己中華兒女的身份。”陳云英出生于臺灣省臺北市,是中國特殊教育的奠基人、開創者,被譽為“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身為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云英很關注教育問題,尤其是臺灣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陳云英擔心受所謂的“108課綱”影響,臺灣學生語文能力下降,導致整體素養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危害臺灣的未來。她表示,“臺灣地區現行的‘108課綱’實施已超...
期待更多臺胞臺青了解大陸鄉村發展并參與其中——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陳貴靜————作者:李思凡;
摘要:<正>“我身邊總會發生很多溫暖的瞬間”。在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白鹿頂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的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陳貴靜,談起她15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與村民的點點滴滴讓她臉上的笑意愈發明顯,“有時候我們加班到很晚,村民會假裝來陪我們聊天,實則是想陪伴大家,有時候還會送一點吃的過來。”這些在他人看來可能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深深觸動著陳貴靜的心
臺灣青年在祖國大陸安心就業創業是我最大的愿望——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蔡培輝————作者:馬豐軍 ;李思凡;
摘要:<正>“全國兩會能夠給臺灣青年帶來什么?”3月4日,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參加全國兩會之際,很多臺灣青年在電話里向這位“蔡叔”詢問。他向臺灣青年們介紹,黨中央高度重視臺灣青年在大陸的發展,全國兩會代表和委員們會提出很多促進臺灣青年在祖國大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港臺青年擁抱大時代,必有大成長、大收獲——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黃蘭茜————作者:李子君;
摘要:<正>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香港僑福建設集團主席黃蘭茜,以獨特視角與深切關懷,暢談兩岸、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港臺青年的未來之路點亮明燈。黃蘭茜用一個“工”字,精妙詮釋多年來的履職感悟。“工”字中,上面一橫是天,即國家大政、發展大勢。下面一橫是地,即具體情況、民生期盼。而政協委員的職責,便是做好中間那堅實一豎,緊密連接起“天”與“地”。在她心中,最理想的履職方式是“帶著敏銳觀察...
深化兩岸教育交流 助力臺青在陸安居樂業——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代表林青————作者:白鹿源 ;李思凡;
摘要:<正>“2008年我來到臺聯,擔任青島市臺聯會長,當時兩岸各領域行業的交流都非常熱絡,特別是在高校之間互動非常頻繁,規模增長也相當迅速。”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臺聯副會長林青聚焦兩岸教育合作、臺灣青年在大陸的住房就業以及臺企發展機遇等議題,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多項政策建議,旨在為臺灣青年營造更優的創業就業環境
期望持續發力著力構建全方位、高層次、立體化的兩岸文化交流新格局——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楊毅周————作者:馬孟起;
摘要:<正>兩會前夕,民進黨當局有關人士竟以“保護青少年免于被統戰”為借口,全面禁止島內高校與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大陸高校交流合作,并禁止高中職校方鼓勵或配合代辦協助學生前往就讀,這一行徑破壞兩岸教育交流,引發兩岸師生廣泛關注,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進黨此舉荒謬至極,打著防范“統戰”的幌子,肆意干擾阻撓兩岸教育交流
推動兩岸之間交流交往,要積極主動創造機遇——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李大壯————作者:馬孟起;
摘要:<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從事兩岸交流工作30年,到現在終于有些許感悟。”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新大中集團執行主席李大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關系需要慢工夫,通過持續的互動與交流,才能把感情沉淀下來。去年春節,擔任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理事長的李大壯專程前往臺北,聽取基金會此前委托臺灣民調機構開展的相關議題調查研究成果匯報
為適老化建設奔走、為兩岸醫療合作架橋——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陳椿————作者:李子君;
摘要:<正>2024年,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陳椿而言,是在醫療領域與政協履職深度耕耘、收獲滿滿的一年。他將醫者仁心融入委員擔當,在推動養老保障與兩岸醫衛交流合作等方面貢獻力量。“醫”路奮進——以行動詮釋擔當電話溝通一個接一個,手術開刀一臺連一臺,路途奔波一趟又一趟,是陳椿的日常生活寫照。臉上略顯疲憊的他,行動卻依然堅決,嘴上也充滿鼓勵地說:“很多事情我是負責人,必須以身作...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優秀作品征集活動
摘要:<正>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鑒往知來,礪行致遠,值此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兩岸同胞要牢記先輩理想,認清時代大勢,勇擔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推進...
希望細致溫暖的深圳能讓臺胞玩得轉、留得住、融得進、過得好——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林娜————作者:李子君;
摘要:<正>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臺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用兩個詞匯及其背后的故事來向臺胞介紹深圳,歡迎臺胞臺企來粵港澳大灣區扎根立足、尋找發展機遇。第一個詞是“勇于創新”林娜注重挖掘深臺兩地共通的精神文化和歷史記憶,拉近兩岸人民心靈距離。她說:“明末清初,大量閩粵居民跨越風急浪高的臺灣海峽,移墾臺灣,形成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元社會,這既塑造臺灣社會結構,也造就當地人勇于開創的精神;深圳瀕臨...
風好正是揚帆時 凝心聚力譜新篇——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代表履職綜述————作者:李思凡;
摘要:<正>在春天啟程,向未來進發。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勝利召開。臺灣省代表團13名人大代表肩負歷史重托和廣大臺胞期望,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責任擔當和全身心投入大會履職的工作態度,深入審議、認真建言。在臺灣省代表團團長鄭建閩、副團長顏珂的領導下,代表們認真履職盡責,嚴肅會風會紀,展示了代表團的良好風范和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的獨特風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
做人民的貼心人 助企惠民見行見效——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鄭平————作者:李子君;
摘要:<正>為了更好地助力花蛤產業發展、活用人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鄭平在過去的一年里,赴福建福清——全國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深入調研;與教育界人士交流,了解推動學制改革的可行性;從日常觀察體會中,了解到人民群眾現實需求,提出一系列助企惠民的意見建議,認真履職、積極建言
講好劉銘傳故事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林敏————作者:馬孟起;
摘要:<正>兩會期間,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林敏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說,“劉銘傳是首任臺灣巡撫,他建造了臺灣第一條鐵路,調整了臺灣的行政區劃,并聯手兩岸同胞共同抗法保臺,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林敏認為,通過辦好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40周年的活動,能夠讓臺胞清晰地認識到臺灣與祖國大陸緊密相連的歷史事實,喚醒兩岸人民對那段歷史的記憶,弘揚兩岸攜手共同抗法、保衛臺灣的精神
孝親文化架橋梁 兩岸融合譜新篇——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林敏潔————作者:馬孟起;
摘要:<正>“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尊老敬老,這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臺灣養老院將所有老人稱為“長者”,有著先進的護理理念,而大陸養老院還有社會兜底,是各級政府的民心工程。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東方研究中心主任林敏潔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在養老領域各有所長,相互學習是共同弘揚孝親文化之舉
閩港臺攜手,加速兩岸多元融合發展——訪全國政協十四屆臺聯界別委員曾瀞漪————作者:李子君;
摘要:<正>在全國政協臺聯界別14位委員中,曾瀞漪的經歷有些特別。她出生臺灣,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后赴香港工作,擔任TVBS電視臺記者主播,后加入鳳凰衛視,主持《金石財經》節目20多年。她的經歷2023年引起臺當局關注,被臺灣陸委會以所謂的違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為由,處以新臺幣50萬元罰款。對此,曾瀞漪坦言:“我不后悔自己的選擇,且對正在走的這條道路充滿信心!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