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雜志是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1983年創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本刊主要反映我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的科研成果及防治經驗,開展學術爭鳴,活躍學術討論,以推動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研究工作,提高專業人員水平,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防治服務。讀者對象為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防治、科研、教學、醫務和管理人員。
本刊在國內同類刊物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國外同行中也有較高聲譽。本刊內容已被收入美國MEDLINE、美國醫學索引、英國熱帶病通報、英國衛生與傳染病文摘、英國蠕蟲學文摘、英國原蟲學文摘及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主要熱帶病文獻目錄季刊等本學科著名的國外檢索刊物。20多年來,已發行至27個國家和地區,并建立期刊交換。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1994年起,本刊相繼入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基礎醫學類核心期刊,連續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在“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并全文上網。
2004年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收錄。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評優活動中,本刊先后獲得過優秀期刊一、二、三等獎,2004年獲衛生部首屆醫藥期刊一等獎。
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本刊的影響因子為0.813,總被引頻次722, 他引率86.3%;在清華大學出版的2003年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中,本刊的影響因子為0.8325,總被引頻次823,他引率89.2%,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論著、防治經驗、試驗報道、臨床研究、新視野、綜述、學術爭鳴、教學園地、成果交流、簡報、學術交流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巨片形吸蟲硫氧還蛋白過氧化物酶的克隆、表達和免疫學診斷價值評價 王月祺,周巖,程娜,陳木新,艾琳,劉榆華,張建國,羅家軍,許學年
中緬邊境瘧疾主動病例偵查范圍與人群帶蟲者檢測結果 肖回回,劉娟,豐俊,張少森,蔣偉康,夏志貴,周水森,XIAO Hui-hui,LIU Juan,FENG Jun,ZHANG Shao-sen,JIANG Wei-kang,XIA Zhi-gui,ZHOU Shui-sen
檢測4種人體瘧原蟲多重PCR體系的建立和應用 李美,夏志貴,湯林華,LI Mei,XIA Zhi-gui,TANG Lin-hua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5年征稿啟事
華支睪吸蟲排泄-分泌產物對小鼠巨噬細胞一氧化氮產生和核轉錄因子κB活化的影響 楊慶利,蔣智華,申繼清,陳穎丹,周曉農,YANG Qing-li,JIANG Zhi-hua,SHEN Ji-qing,CHEN Ying-dan,ZHOU Xiao-nong
氯硝柳胺在小鼠血漿中的代謝及抗日本血吸蟲尾蚴侵襲作用 涂珍,姜斌,薛劍,陶奕,魏玉芬,張皓冰,TU Zhen,JIANG Bin,XUE Jian,TAO Yi,WEI Yu-fen,ZHANG Hao-bing
駑巴貝蟲和馬泰勒蟲雙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張楊,張玉婷,王振寶,波拉提,李海,巴音查汗,ZHANG Yang,ZHANG Yu-ting,WANG Zhen-bao,BOLATI,LI Hai,BAYINCHAHAN
細胞因子IL-4、IL-9和IgE在腸道蠕蟲感染者中的水平及臨床意義 郭愛葉,藺西萌,張玉琴,吳惠,GUO Ai-ye,LIN Xi-meng,ZHANG Yu-qin,WU Hui
泡球蚴囊液對大鼠肝星狀細胞MAPK信號通路5個相關基因的影響 任賓,樊海寧,鄧勇,王海久,任利,REN Bin,FAN Hai-ning,DENG Yong,WANG Hai-jiu,REN Li
醫生論文發表:外科清創治療III~IV度壓瘡80例療效
摘 要 目的:觀察老年人壓瘡外科治療的療效。方法:除壓瘡的基礎治療外,沿創周及周邊的瘢痕組織一并切除,手術范圍與深度以達微量出血為度,術后創面置呋喃西林紗布引流。結果:手術治療1個月,80例III度和IV度壓瘡患者痊愈40例,好轉27例,有效率為71.3%。其中52例III度壓瘡有效率為83.7%,28例VI壓瘡有效率為50.0%。結論:應用外科清創手術治療壓瘡,療程短,費用少,可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醫生論文發表,老年人,壓瘡,外科治療
壓瘡(pressure ulcer, PU)被認為是當今突出且有負面影響的健康問題之一,在長期臥床、昏迷、癱瘓、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骨突出部位較易發生[1],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作者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對80例III~IV度壓瘡患者進行壞死皮瓣切除及引流治療,報告如下。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福建省建寧縣溪蟹并殖吸蟲囊蚴感染情況及基因分型————作者:高瀾琳;謝漢國;江典偉;蔡武衛;鄭丹;
摘要:了解福建省建寧縣溪蟹并殖吸蟲囊蚴感染情況及其基因分型。在福建省建寧縣楚溪河水系鄰近居民區的山澗水溝采集溪蟹,采用雙篩法收集并殖吸蟲囊蚴并進行形態學鑒定。提取囊蚴DNA,PCR擴增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2 (ITS2)序列,測序后將所獲的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數據庫,并進行BLAST比對。以肝片吸蟲為外群,用MEGA軟件采用鄰接法構建系統進化樹。共采集溪蟹71只,感染并殖吸蟲囊蚴60只,感染率為84...
口腔毛滴蟲合并無癥狀肺部感染1例————作者:唐娟;徐路;龐婕;
摘要:2024年5月28日連云港市某三甲醫院收治1例“肺部感染”患者。該患者16 d前體檢發現左肺下葉稍高密度影。門診給予頭孢唑肟、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療9 d后,復查胸部CT示兩肺感染(較前進展)。患者入院后行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液病原體宏基因組檢測報告顯示:口腔毛滴蟲,序列數522。結合患者病史及輔助檢查結果,診斷為肺部感染、口腔毛滴蟲感染。臨床給予比阿培南、甲硝唑抗感染和抗蟲治療,9 d后復查肺部C...
基層醫療中的1例皮膚疥瘡感染的診斷————作者:熊曄;胡琛;
摘要:患者,男,46歲,上海市居民。2024年4月因“皮膚瘙癢”就診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內設門診部全科醫療科。患者自述全身瘙癢14天。患者3周前有護理老年病患的經歷,未自行治療。使用龍膽紫對皮膚進行染色后,可見細線樣著色。皮膚鏡檢查顯示典型“噴氣三角翼征”,并獲取疥蟲活體,明確皮膚疥瘡感染。臨床給予患者硫磺軟膏(每日2次)治療。連續復診一個月后,癥狀消失,皮膚鏡再未查見典型皮損
肝片形吸蟲感染合并肝結核臨床診斷1例————作者:黃麗華;武珺;李正金;羅嬌;顧偉;
摘要:患者,男,58歲,云南大理賓川縣人,農民。2022年7月20日因“右上腹疼痛2天余”就診于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常規示嗜酸粒細胞(1.7×109/L)、血沉(> 120 mm/h)升高;血生化示丙氨酸轉氨酶(58 U/L)、天冬氨酸轉氨酶(74 U/L)、γ-谷氨酰轉移酶(66 U/L)、堿性磷酸酶(257 U/L)升高;血清ELISA示片形吸蟲抗體IgM、IgG均強陽性;結核感染T細胞陽性。腹...
3種檢測方法在野鼠血吸蟲感染檢測中的效果分析————作者:唐琦;呂超;王熙;郭蘇影;許曉娟;朱海;李銀龍;林偉娜;周新杰;馮婷;許靜;秦志強;
摘要:目的 評價肝臟勻漿涂片鏡檢(病原學檢測)、實時熒光定量PCR (qPCR)和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核酸檢測)等3種檢測方法檢測野鼠日本血吸蟲感染情況的效果,為野鼠血吸蟲感染的監測提供較優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方法 從安徽省東至縣收集的115份野鼠肝臟樣品(村163份,村252份),分別進行肝臟勻漿涂片鏡檢、qPCR和LAMP方法檢測,統計并比較樣品的陽性率;以鏡檢檢測結果為標準,對qPCR和LA...
我國人群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及食源性污染現狀————作者:彭曉雪;王旭;簡金花;沈玉娟;
摘要:賈第蟲是一種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獸共患寄生蟲,感染可引起以腹瀉和腹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賈第蟲病。該病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對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基于賈第蟲病在治療選擇的局限性以及沒有疫苗,該病已引起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概述了自1924年我國首次報告賈第蟲病以來人體賈第蟲感染情況,以及水源和食源污染情況,以期為我國人體賈第蟲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
間日瘧原蟲VIR14蛋白與ICAM-1受體相互作用關鍵位點分析————作者:楊晚璇;沈海默;陳紳波;陳軍虎;
摘要:目的 了解間日瘧原蟲VIR14蛋白與細胞間黏附分子-1 (ICAM-1)受體的結合情況并分析關鍵位點。方法 將重組質粒pET28a-VIR14轉化至大腸埃希菌BL21 (DE3),經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和蛋白質免疫印記(Western blotting)分析間日瘧原蟲重組VIR14蛋白的表達情況與純度。通過表面等離子共振(SPR)技術驗證VIR14蛋白或多肽與IC...
基于LAMP-CRISPR/Cas12a的日本血吸蟲核酸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與初步評價————作者:林偉娜;鄧王平;楊穎;李銀龍;秦志強;洪煬;馮婷;呂超;許靜;
摘要:目的結合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技術與規則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復序列及相關蛋白12a(CRISPR/Cas12a)系統,建立一種高度敏感、特異的日本血吸蟲核酸片段的快速檢測方法。方法選取Sj28S核糖體基因片段作為靶序列,設計LAMP引物、ssDNA和crRNA,確定各組分濃度,探索最佳反應體系和條件,建立日本血吸蟲核酸LAMP-CRISPR/Cas12a快速熒光檢測方法。用梯度濃度的日本血吸蟲成...
華支睪吸蟲外泌體源Csi-miR-125a致肝纖維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作者:吳銀娟;易雪晴;李美玉;徐安遠;武奧迅;鐘籽豐;李學榮;
摘要:目的 探究華支睪吸蟲外泌體中關鍵miRNA分子在肝纖維化中的作用,以期為華支睪吸蟲致肝纖維化的機制提供新的線索。方法 首先從華支睪吸蟲分泌排泄產物中提取華支睪吸蟲外泌體并進行基礎特性鑒定,隨后提取其中所含RNA并進行序列測定,采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其中miRNA的組成,并對其潛在功能進行分析預測,根據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結果并結合相關文獻,選定Csi-miR-125a進行致肝纖維化研究。采用Csi-...
重慶市榮昌區務農種植人員鉤蟲感染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朱勇;許靜茹;閆書寧;李玲;蔣遠婭;王蘭;劉代強;
摘要:為探討重慶市榮昌區務農種植人員鉤蟲感染現狀及其危險因素,于2024年以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重慶市榮昌區東、西、南、北、中五個自然村的563名務農種植人員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收集社會人口學特征、居住環境、農業勞作方式及衛生習慣等信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糞兩檢)檢測鉤蟲感染情況,并對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家庭土壤樣品進行鉤蚴分離,以美洲鉤蟲ITS2基因和十二指腸鉤蟲5.8SrRNA基因為分子靶標進...
基于CRISPR/Cas9技術的剛地弓形蟲bfd2缺陷蟲株的構建及表型分析————作者:章孝成;胡媛;彭薈;沈玉娟;劉華;曹建平;
摘要:目的 基于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復序列核酸酶技術(CRISPR/Cas9)構建剛地弓形蟲ME49株緩殖子形成缺陷基因2 (bfd2)缺陷蟲株并進行表型分析,探討弓形蟲BFD2對蟲體分化和增殖作用。方法 運用E-CRISPR數據庫設計bfd2向導RNA (SgRNA),并使用Q5定點基因敲除試劑盒突變pSAG1::CAS9-U6::SgUPRT質粒上的SgRNA,構建pSAG1::CAS9-U6::S...
2024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征分析————作者:張麗;夏志貴;李石柱;
摘要:收集監測報告管理系統中2024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未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瘧疾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對瘧疾疫情特征進行統計分析。2024年全國報告瘧疾病例3 157例,較2023年(2 488例)增加了26.9%;其中境外輸入性病例3 155例,輸血感染病例2例;惡性瘧2 008例(占63.6%,2 008/3 157),間日瘧798例(占25.3%,798/3 15...
2014—2023年大連市瘧疾流行特征分析————作者:毛麗翠;王德正;楊世宏;
摘要:掌握瘧疾病例流行特征,為瘧疾消除后制定防止瘧疾再傳播策略提供依據。從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和寄生蟲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統收集2014—2023年瘧疾病例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資料,分析病例特征。大連市共報告125例瘧疾病例,2例死亡,惡性瘧占85.6%(107/125)。病例報告在1月出現一個小高峰,無季節特征。男女性別比為10.36∶1。中位年齡42歲,30—39歲組病例最多(28.0%,35/125...
廣州管圓線蟲病致顱腦及胸部感染1例報告————作者:李清玉;金勇;馬偉瓊;黃志勇;
摘要:患者,男,26歲,自由職業者,2024年7月27日開始出現頭痛,7月30日開始出現低熱,在外院和我院門診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無效,8月5日因“頭痛10天,發熱7天”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發病1月余前有食用魚生(草魚)和生腌(淡水蝦、蟹)史。查體有雙眼向左凝視時可見水平方向眼球震顫。頭顱平掃CT和顱腦增強MR未見異常,胸部CT示雙肺有感染病灶,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數升高(1.677...
2016—2023年陜西省土源性線蟲感染情況分析————作者:年云鵬;栗珊珊;張義;曹磊;劉東立;馬琳;寧少奇;馬超;張路錢;
摘要:目的 分析陜西省2016—2023年土源性線蟲感染現狀及變化趨勢,為制定土源性線蟲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根據《全國肝吸蟲病和土源性線蟲病監測方案(試行)》要求,每年抽取陜西省部分縣區作為監測點,各監測點按地理方位劃分為東、西、南、北、中5個片區,每片區抽取1個行政村(社區)開展監測,每個行政村至少調查200人,每個監測縣至少調查1 000人。收集調查對象糞便樣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檢查土...
湖北省1例輸入性內臟利什曼病的診斷與分析————作者:賈西帥;周水茂;羅華堂;劉聰;楊燕;田俊華;徐文秀;
摘要:患者,男,湖北咸豐人,2022年7月到山西陽泉務工,2023年1月返回咸豐,2月份出現發熱癥狀,當地衛生院治療,4月28日再次發熱,最高體溫39.8℃,5月6日轉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治療,rk39免疫層析試紙條對其血樣進行檢測,呈陽性反應。骨髓涂片鏡檢,查見無鞭毛體。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提取DNA后用利什曼原蟲屬特異性引物擴增出310 bp的片段。測序發現片段序列與杜氏利什曼原蟲相應序列的同源性為99...
二葉冠縫吸蟲的分離鑒定————作者:曹禹;李燁;高忠燕;江波濤;
摘要:目的了解二葉冠縫吸蟲形態學特征,分析其ITS序列特征,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方法使用鹽酸卡紅對蟲體進行染色,觀察蟲體形態學特征;采用PCR方法對蟲體的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ITS)序列進行擴增、序列分析、相似性分析與重復序列分析,并以ITS2序列為標記基因構建系統進化樹。結果 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丹頂鶴體內分離的吸蟲具有蟲體肥大,頭領發達,頭領呈二側葉狀等特征。該吸蟲ITS序列長度為1 007 bp...
孕期剛地弓形蟲感染對滋養層細胞和蛻膜免疫細胞表面CD73表達的影響及其與不良妊娠的關系————作者:景天宇;牟汝濤;張帆;劉現兵;胡雪梅;張海霞;李志丹;
摘要:目的 探討孕期剛地弓形蟲感染對滋養層細胞及蛻膜免疫細胞表面CD73表達的影響,并分析其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方法 收集健康早孕期正常流產的蛻膜和絨毛組織4個,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蛻膜單個核細胞,percoll法分離滋養層細胞,將純化的蛻膜單個核細胞和滋養層細胞分別分為對照組和感染組,每組1×10~7個,感染組按細胞與弓形蟲3∶1感染,感染后24 h,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滋養層細胞、...
2004—2023年杭州市流動人群血吸蟲病流行特征————作者:朱素娟;霍亮亮;王衡;劉帥;湯益;金行一;鄭彩訪;徐敏捷;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23年杭州市流動人群血吸蟲病監測情況,對病例流行特征進行分析。方法2004—2023年杭州市流動人群血吸蟲病監測資料來源于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年報表、史料匯編和年度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總結;疫情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直報數據、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及調查報告等,采用主動結合被動的方式對來自血吸蟲病流行區的流動人群進行監測。收集監測人數、血...
海南島土源性線蟲病流行特征變化與防治歷程————作者:許光達;曾文;黃曉敏;李雨春;
摘要:海南島位于中國熱帶地區,氣候和自然環境條件適宜多種土源性線蟲傳播。本研究回顧和總結了海南島近70年土源性線蟲的感染率變化、防控措施及效果。海南島人群土源性線蟲感染率自1991年的94.7%下降至2023年的4.1%。3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顯示,海南島土源性線蟲感染在空間分布上呈中部山區高于其他區域;人群分布中,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5~9歲兒童、10~14歲青少年和60~69歲、70歲及以上老年人...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