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關注()【雜志簡介】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刊物。讀者對象為標記免疫分析工作者、臨床醫生及相關專業科研人員。本刊按照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臨床應用與基礎研究兼顧的原則,刊登標記免疫分析、核素診斷與治療等領域的理論、應用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以及與免疫分析有關的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臨床檢驗學、細胞生物學等領域內的新進展、新技術;抗體理論和抗體標記技術等方面的文章。是讀者學習的園地,是作者發表論文的平臺。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欄目設置】
本刊辟有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方法研究、綜述、講座、專論、簡要研究報告及技術經驗交流等欄目。
期刊簡介:
提高篩選獻血員ALT標準對獻血員初復檢合格率的影響 孫桂香,薛英娜,呂穎,張婷,汪德清,SUN Gui-xiang,XUE Ying-na,LV Ying,ZHANG Ting,WANG De-qing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及超敏CRP含量的研究 丁慧,張正銀,羅瑞萍,曹東華,黃珊,DING Hui,ZHANG Zheng-yin,LUO Rui-ping,CAO Dong-hua,HUANG Shan
聯合檢測F-PSA、T-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診斷中的意義 趙喬妹,時宇,張靜,王海濱,ZHAO Qiao-mei,SHI Yu,ZHANG Jing,WANG Hai-bin
產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功能失調患者血清甲狀腺抗體的臨床意義 丁石梅,屈偉,焦楊,張靜,王社教,DING Shi-mei,QU Wei,JIAO Yang,ZHANG Jing,WANG She-jiao
痰熱清聯合抗菌藥物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CRP、PCT的影響及療效分析 鄭春曉,譚永明,ZHENG Chun-xiao,TAN Yong-ming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其臨床分析 楊森,張玨,陳建中,YANG Sen,ZHANG Jue,CHEN Jian-zhong
基于Meta分析血清CA724鑒別診斷胃癌與胃良性疾病的價值 邢鵬飛,鄒莉,XING Peng-fei,ZOU Li
自身抗體聯合體液免疫檢測在SLE中的應用價值 周曄,冷俊,施利琴,張莉,ZHOU Ye,LENG Jun,SHI Li-qin,ZHANG Li
血漿B型利鈉肽聯合D-二聚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趙明英,單華,李朝暉,ZHAO Ming-ying,SHAN Hua,LI Chao-hui
5例血小板假性減少原因分析 盧姿,胡敏,LU Zi,HU Min
中醫藥文化雜志投稿:血管性癡呆患者住院期間服藥依從性的臨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性癡呆患者住院期間服藥依從性的現狀, 分析原因探討對策。方法 收集66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拒藥、扔藥、藏藥、漏服、忘服、錯服、督促服藥和自覺服藥行為發生的次數, 并對其非依從性行為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 血管性癡呆中完全或大部分拒絕服藥的占12.1%;不規律服藥的占15.2%;規律服藥的占31.8%(包括督促服藥);積極配合的占40.9%。拒服藥主要原因除疾病本身造成患者的智力及記憶力下降外, 還與患者的行為和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關。結論 血管性癡呆患者住院期間的服藥依從性差, 應針對其原因采用相應的對策, 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血管性癡呆,依從性,護理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最新期刊目錄
STIP1在肝細胞癌中的診斷和預后評估價值————作者:孫海青;劉昊然;劉寧;婁金麗;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磷酸化應激誘導蛋白1(STIP1)在肝細胞癌(HCC)中的診斷和預后意義。方法 收集102例未經治療的肝細胞癌(HCC)患者,以及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的18例HCC患者的血清樣本。此外,選取63例無惡性腫瘤者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各組血清STIP1水平。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估血清STIP1對HCC的診斷價值...
后疫情時代既往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的淋巴細胞亞群的臨床價值研究————作者:馬福存;齊天琪;柏明見;劉雪凱;梁國威;
摘要:目的 探討既往淋巴瘤病史和新型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對住院患者外周血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淋巴細胞亞群免疫反應的影響,旨在為理解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理機制和制定治療策...
肺癌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不良反應的高危因素分析————作者:黃愛本;劉佳;龐莉;孫潔;謝梅;陳小蘭;錢進;江宏;孫越;薛新穎;潘磊;
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后發生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高危因素,以早期識別可能發生irAE的患者。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接受ICIs治療的87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生irAEs的48例...
35例腎上腺皮質癌臨床病理分析————作者:張勃然;董靜;管維平;朱平;
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35例腎上腺皮質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的臨床病理特征,以指導臨床診療。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解放軍總醫院收治的初診35例腎上腺皮質癌患者的臨床及病理資料,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分析各因素與患者總生存期(OS)的關系。結果 35例腎上腺皮質癌患者平均隨訪時間34.8±19.8個月,存活9例,中位生存...
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在惡性腫瘤骨轉移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作者:王群;周靜蘭;沈欣桐;李慶嘯;沈智輝;
摘要:目的 惡性腫瘤骨轉移是腫瘤晚期常見的臨床表現,準確的早期診斷對于患者預后至關重要。本文旨在探討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在骨轉移鑒別診斷中的獨特優勢和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采用回顧性對照研究方法,選取80例存在骨異常放射性濃聚灶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全身骨顯像、SPECT斷層顯像及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3種不同的影像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80例患者中,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在診斷...
凝血四項、vWF、抗Xa和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西黃丸治療晚期胃癌中的應用————作者:楊琦;王斌;栗曉彬;張澤;李洪敏;劉揚;宋天佳;林英;
摘要:目的 探討凝血四項、vWF、抗Xa和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西黃丸治療晚期胃癌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晚期胃癌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表法分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奧沙利鉑+卡培他濱(XELOX)化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西黃丸。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vWF、抗Xa、凝血四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腫瘤標志物[...
術前PIVKA-Ⅱ水平在評估膽囊癌預后的價值分析————作者:陳健康;劉家云;邢瑞青;
摘要:目的 探討膽囊癌患者手術前血清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水平對于預后的價值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并進行手術治療的膽囊癌患者95例,統計分析患者手術前后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糖類抗原19-9(CA19-9)等常見腫瘤標志物的表達水平。根據患者術前PIVKA-II水平,并依據PIVKA-II參考值范圍分為兩組,利用卡方檢驗...
雙表達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特征————作者:伍楊;付巍;王珍珍;黎祖國;石云華;莫碧云;
摘要:目的 探討雙表達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18F-脫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經病理證實的14例雙表達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治療前的18F-FDG PET/CT顯像資料,觀察淋巴結及結外病灶分布情況。選取同期的14例非雙表達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對照組。通過閾值自動分割法計算病灶的最大標準攝取值(SUV...
結直腸癌中TAK1表達與微衛星不穩定的相關性及生存率的關系————作者:朱麗娟;李鵬;張欣;唐海明;
摘要:目的 探討結直腸癌中TAK1表達與微衛星不穩定的相關性及生存率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就診于本院并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179例,收集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免疫組化SP法檢測TAK1及MSI相關蛋白的表達,Spearman相關分析TAK1陽性表達與MSI的相關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繪制TAK1表達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曲線,Cox回歸分析結直腸癌患...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病理特征與中醫證型及EGFR/PD-L1基因相關性————作者:阿吉來;張曉曉;韓敏;王曦仕;張旭峰;
摘要:目的 探討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變狀態、腫瘤PD-L1表達水平與中醫證型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胸外科收治的199例NSCLC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比較患者EGFR基因突變情況、PD-L1表達水平與中醫證型相關性。結果 199例肺癌患者中陰陽兩虛分型占34例(17.0...
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14水平在結直腸癌診斷中的應用————作者:張華;陳子玥;金嘉琦;項明潔;
摘要:目的 評估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14(MMP-14)在結直腸癌(CRC)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檢測81例CRC患者、30例結直腸腺瘤(CA)患者及81例健康對照者的血清MMP-14水平,分析CRC患者血清MMP-14水平與腫瘤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并將其與癌胚抗原(CEA)進行比較。結果 CRC患者血清MMP-14水平明顯高于CA組和健康對照組(
加味金水六君煎通過HIF-1α/IRP1/TFR1通路調控肺腺癌細胞的增殖、凋亡、遷移和侵襲能力————作者:武曉媛;李占林;喬廷廷;劉戴維;
摘要:目的 探討加味金水六君煎(JSLJD)通過HIF-1α/IRP1/TFR1通路調控肺腺癌細胞的增殖、凋亡、遷移和侵襲能力。方法 將肺腺癌H157細胞分為Control組、JSLJD低劑量(JSLJD-L)組、JSLJD中劑量(JSLJD-M)組、JSLJD高劑量(JSLJD-H)組、JSLJD-H+YC-1(HIF-1α抑制劑)組。CCK-8檢測細胞增殖;細胞劃痕實驗檢測細胞遷移;Transwel...
初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合并早期腎損傷的預測模型研究————作者:曹輝;邱爽;文夢;趙慧茹;
摘要:目的 旨在探討初診多發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RI)的危險因素,并嘗試構建一種預測NDMM患者腎功能損害的模型。方法 收集了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接受治療的317例初診MM患者的臨床數據。根據他們是否伴有早期腎功能損害,將這些患者劃分為腎功能損害組(n=65例)和非腎功能損害組(n=252例)。對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并采...
血清LRG1、GDF15、GP73對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預測價值————作者:何玉杰;顧暢;樓小偉;李平;邢繼成;
摘要:目的 探究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高爾基體蛋白73(GP73)水平對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預測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221例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為觀察組,根據是否復發分組為復發組62例,非復發組159例,選擇同期221名體檢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ELISA)法檢測兩組人員血清中LRG1...
腫瘤蛋白D52基因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作者:王雨新;王威;黃奔;張燕;
摘要:目的 探討腫瘤蛋白D52(TPD52)基因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分析其與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和預后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究TPD52在乳腺癌發生發展中可能的生物學功能。方法 通過TCGA、GTEx以及在線數據庫分析TPD52在乳腺癌組織和正常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同時基于TPD52表達水平的中位數值將乳腺癌患者分為TPD52高表達組及低表達組,研究TPD52表達水平與乳腺癌患者臨床參數的相關性。此外...
18F-FDG PET/CT聯合血清生化指標與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相關性研究————作者:凌彩霞;張實來;韋琳琳;丘文明;肖國有;
摘要:目的 評估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原發灶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和血清生化指標與結直腸癌肝轉移(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LM)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12例經病理證實的結直腸癌患者資料,其中直腸癌54例,結腸癌58例,...
氟吡酰胺靶向黑色素瘤的潛在機制研究————作者:宋志浩;裴楊;高菲;杜進;
摘要:目的 研究氟[18F]吡酰胺(18F-PEG3-FPN)靶向黑色素瘤的潛在機制,探討其是否直接靶向黑色素或其合成過程中的關鍵酶。方法 合成并通過質譜、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氟吡酰胺的結構。利用等溫滴定量熱法(ITC)測定氟吡酰胺與黑色素的親和力,采用微量熱泳動(MST)和生物膜干涉(BLI)技術測定氟吡酰胺與酪氨酸酶的親和力。使用分子對...
預測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腎損傷風險列線圖模型構建與驗證————作者:羅麗秀;米秋雯;吳燕伶;文小英;趙宇;劉洋;陳曉敏;黃純蘭;
摘要:目的 構建預測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腎損傷(RI)風險的列線圖模型并驗證。方法 選取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間于本院進行治療的298例MM患者留存的資料進行研究。根據是否合并RI分為RI組(110例)和未RI組(188例),在此基礎上建立列線圖模型。另選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間符合同樣條件的128例MM患者的資料進行外部驗證。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RI影...
細胞死亡顯像劑99Tcm-Duramycin在疾病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作者:孫明月;陳歡;沈浪濤;黃旭虎;
摘要:細胞死亡廣泛存在于人體內,并與許多生理現象或疾病相關。在死亡或即將死亡的細胞中,存在于細胞膜內的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會被外化到膜外。這一特征可以作為細胞死亡顯像的靶點。細胞死亡的分子成像可以檢測組織損傷的嚴重程度、監測疾病的進展并評估治療的有效性,有助于提供預后信息和指導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耐久霉素(Duramycin)可與磷脂酰乙醇胺特異性結合...
尿液亮氨酸結晶與生理性混合結晶檢測案例分析及臨床價值————作者:譚陽陽;蔡信堅;李思柔;賴媛媛;林一騰;寒冰;齊軍;
摘要:尿液結晶是身體健康狀態發生改變的體現,尿液中過飽和的尿鹽與晶體長期存在更是形成泌尿系統結石的基礎,結晶和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等有形成份一樣,無論在體檢健康人群篩查或者特定疾病的診斷中都占有重要意義。亮氨酸結晶是一種蛋白質分解產物,與嚴重肝病等疾病相關,作為病理性結晶卻罕有文獻報道。草酸鈣、尿酸銨、磷酸銨鎂、非晶型磷酸鹽結晶作為生理性結晶在尿液中析出多認為是生理性現象,但合并多種形態一起出現也極為少...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