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是國家級斜視小兒眼科專業學術期刊,1993年底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宗旨為“貫徹黨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斜視與小兒眼科的現狀和進展,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為本學科在我國推廣與繁榮服務”。在強調文章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的同時,注重實用性、可讀性,主要內容有斜視、弱視、小兒眼屈光、視功能研究、白內障、青光眼等常見兒童眼病,涉及眼科生理學、分子生化學、病理學、遺傳學、流行病學、藥理學、臨床醫學等許多學科。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自1996年,本刊被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1999年進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加入期刊源網,成為以紙載體、光盤版和網絡三種形式的專業期刊。
【欄目設置】
設臨床研究、實驗研究、調查研究、經驗介紹、病例報告、文獻綜述、專題講座等17個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正常兒童和青少年眼表健康狀態觀察 吳元,李海麗,榮蓓,晏曉明
屈光形式與弱視發生風險分析 李興,尹忠貴,陳艷艷,顧曉鳴
角膜塑形鏡和框架眼鏡對青少年調節反應的影響 馬勝生,羅銘,李紅陽,梁紹雄,梁納
屈光不正性弱視兒童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和黃斑中心凹厚度的變化 金守梅,馮運紅,謝靜,鄭小媚,陳兆升,許錦芳
小切口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治療兒童外傷性白內障的臨床觀察 陳軍,Chen Jun
先天性視網膜劈裂癥 張志華,聶紅平,甘曉玲,Zhang Zhi-hua,Nie Hong-ping,Gan Xiao-ling
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眼部血管瘤的臨床觀察 譚藝蘭,王曦瑯,鄧姿峰,羅瑜琳,陶利娟
牽牛花綜合征的視網膜電圖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的觀察分析 底煜,張軼歐,聶慶珠,王愛媛,陳曉隆
秦皇島地區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情況分析 李楠,田宇,肖玲,錢學翰
淚囊瘺管切除術治療兒童先天性淚囊瘺 李世蓮,唐小娣,尹芙蓉,劉淑芳,曹波平
武漢市部分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戴鴻斌,蔡春艷,歐陽芳,覃銀燕,黃華林,許菲
Suresight驗光儀嬰幼兒屈光篩查異常標準探討 張顏芳
呼和浩特市6月~6歲兒童屈光篩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王文麗,劉玉鳳,楊纓
先天性眼球震顫對患兒生活質量影響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 全曉杰,余繼鋒,胡守龍,于剛,吳倩,王海婷
早期淚道按摩對剖宮產兒淚囊炎發病率的影響 賈紅艷,王麗,孟薇
國家級期刊投稿:我國醫療侵權糾紛中患者舉證的現實困境探析
摘 要:在醫療侵權糾紛中,患者處于舉證的弱勢地位。由于醫療行為的倫理專業性和風險性,患者對醫療行為的舉證困難;我國醫療鑒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包括醫療鑒定和醫療賠償的雙軌制,鑒定機制采信制度缺失也造成患者對醫療鑒定的信任危機,因此應當通過規范醫方的醫療行為,引進專家證人等途徑來破解患者舉證困境,保障當事人的武器平等。
關鍵詞:舉證難,醫療鑒定,雙軌制
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定》中規定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病患主張醫方有侵權行為或違約行為并造成損害的,必須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力要承擔敗訴的風險�,F代醫療技術的高度專業性,醫患地位的不平等,醫療資訊獲得的不對等以及醫醫相護等都可能造成病患或者家屬的舉證困難。按照民事訴訟雙方武器平等原則,這些成為解決病患舉證難的核心問題。醫師是否具有過失,醫療行為與損害行為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是醫療舉證中的關鍵[1]。患者在舉證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困難主要包括對醫療行為舉證難和醫療鑒定制度不完善兩個方面。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不同設計離焦鏡片對兒童青少年近視控制的臨床療效分析————作者:褚慧慧;張茹;韓伶伶;余繼鋒;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設計離焦鏡片對兒童青少年近視控制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真實世界病例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兒童醫院接受不同離焦鏡片控制的150例(300眼)近視患兒。根據鏡片設計分為五組:A組為HALT鏡片,B組為CARE鏡片,C組為DIMS鏡片,D組為0.05DIMS鏡片,E組為普通單光鏡片(對照組),每組30例(60眼)。觀察6個月后各組近視控制效果。屈光度變化通過睫狀肌麻痹...
一個CRX基因新變異相關Leber先天性黑矇7型————作者:努日曼·斯熱吉丁;魏薇;買爾哈巴·米吉提;秦艷莉;
摘要:目的 報告1例由視錐視桿細胞同源盒基因(CRX)新的雜合錯義突變(c.262A>C)引起的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病例,并描述其臨床表型。方法 納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的1個LCA家系。對家族成員展開眼科檢查,分析其臨床特征。采集家系成員的外周血及羊水樣本并提取DNA,對先證者進行目的區域靶向測序,并對其母親二胎羊水提取的DNA開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對篩選出的變異位點展開生物信息...
34例兒童Ⅰ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眼底表現及臨床分析————作者:孫莉;蔡文茜;張波;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1)的眼底表現及臨床特征。方法 回顧性分析34例兒童NF1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臨床照片、住院病歷、裂隙燈檢查、眼壓、眼底照相、FFA等。結果34例患兒,男20例,女14例,就診年齡3月~15歲,平均年齡7.1歲。34例患兒皮膚均存有牛奶咖啡色斑,24例發現神經纖維瘤,4例發現虹膜錯構瘤(Lisch結節)、1例眼底檢查中發現星形...
0.01%阿托品滴眼液聯合離焦鏡片控制青少年近視的療效分析————作者:姚晶磊;李莉;姜慧君;李露茜;
摘要:目的 觀察0.01%阿托品滴眼液結合離焦鏡片控制青少年近視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青少年近視患者80例,對照組43例使用離焦框架鏡(DIMS);研究組37例使用離焦框架鏡結合0.01%阿托品(ATP)滴眼液。連續觀察1年,比較兩組屈光度(SE)、眼軸長度(AL)的變化。結果 DIMS+ATP聯合組1年內AL增加0.21±0.18mm,DIMS組增加0.32±0.13mm...
近視屈光參差青少年患者黃斑色素密度與屈光度的研究————作者:寇姣姣;李滿;王冬梅;袁巧玲;李程良;胥婷;徐斌;
摘要:目的 研究近視屈光參差青少年患者雙眼黃斑色素密度(MPOD)的差異,探索MPOD與球鏡屈光度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電腦驗光并進行睫狀肌麻痹后的屈光度作為標準,選取8~18歲且雙眼球鏡屈光度差值≥1.00D青少年患者。采用眼底光譜反射測量法檢測黃斑區色素密度平均值(Mean MPOD)和黃斑區色素密度最大值(Max MPOD),比較雙眼Mean MPOD、Max MPOD之間差異,探索兩者與球鏡屈...
術前融合功能對基本型間歇性外斜視術后遠期外斜漂移的影響————作者:任媛媛;蔣晶晶;曹迪;王穎;李莉;
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融合功能對基本型間歇性外斜視(IXT)兒童術后遠期外斜漂移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由同一術者行單眼外直肌后徙聯合內直肌折疊手術的所有基本型IXT兒童,收集完成1年以上隨訪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按照術前有無融合功能,分為融合代償組和融合缺失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外斜漂移量、遠期術后成功率和立體視功能是...
血清皮質醇、BDNF水平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作者:馬富貴;王玉瑾;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皮質醇(Cor)、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ROP患兒104例為研究組,同期無ROP的早產兒4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Cor、BDNF、VEGF、IGF-1水平,比較觀察不同分期、不同預后患兒Cor、BDNF、VEGF、IGF-1、Glu水平差異,使用Pearson模型分析Cor、BDNF與VEGF、IGF-...
微小斜視的診斷與治療進展————作者:李少敏;
摘要:微小斜視是一種特殊的雙眼視覺異常,其癥狀隱匿、診斷困難且機制復雜,導致早期識別和治療具有挑戰性。其病因涉及先天性因素、視覺發育異常和神經調控缺陷,主要病理機制包括雙眼融合異常、立體視障礙及適應性視皮層重塑。近年來,隨著高分辨率眼動追蹤、雙眼視覺測試和神經影像學的進步,微小斜視的診斷精度大幅提升。傳統治療方法如棱鏡療法、視覺訓練和手術干預有效,但仍存在局限性。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為個性化診療...
角膜塑形鏡對控制兒童近視進展效果的影響因素————作者:王斕茜;向貝語;錢雨辰;張黎;
摘要:角膜塑形鏡(OK鏡)是目前公認的減少眼軸增長、延緩近視進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OK鏡對于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也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而OK鏡對控制兒童近視進展的影響因素的一些研究結果目前尚存爭議,本文就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對OK鏡對兒童近視進展影響的相關文獻進行綜述。探討這些因素的作用機制,為臨床提供更精確的指導
急性共同性內斜視研究進展————作者:孫銘祺;底煜;
摘要:急性共同性內斜視(AACE)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特殊斜視類型,以突發內斜伴復視為主要臨床特點。隨著AACE發病率的逐年上升,對于AACE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原則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根據近年來關于AACE的研究,主要針對AACE的分型和臨床特點、病因和危險因素、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和預后作一綜述,為今后AACE的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肌營養不良的眼部改變————作者:陳扶搖;潘薇伊;湯霞靖;
摘要:肌營養不良(muscular dystrophy,MD)是一組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萎縮,臨床表現高度異質,常伴多系統(神經、呼吸和消化等)受累。其中MD的眼部改變多樣,包括斜視、上瞼下垂、白內障和視網膜病變等。本文針對MD的眼部改變進行綜述,以期提高眼科醫生對該疾病的認識
改良型后鞏膜加固術對病理性近視患者眼部生物學參數的影響————作者:肖春婷;林燕瑜;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型后鞏膜加固術對病理性近視患者眼部生物學參數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選擇病理性近視并行改良型后鞏膜加固術患兒58例,對比觀察術前1年與術后1年的最佳矯正視力(BCVA)、等效球鏡度數(SE)、眼軸(AL)、角膜曲率半徑(CRC)、眼軸/角膜曲率半徑(AL/CRC)等參數增長情況。觀察術中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術前1年各生物學參數增長較術后1年同期對比如下:BCVA (LogMAR...
角膜塑形鏡聯合0.01%低濃度阿托品或RLRL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系統評價————作者:呂元宏;余艷琴;劉莎;董竟;
摘要:目的 基于網狀Meta分析評估角膜塑形鏡(OK鏡)聯合0.01%低濃度阿托品或重復低強度紅光(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效果分析。方法 檢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數據庫從建庫至2024年9月有關OK鏡聯合0...
斜視手術后行角膜屈光手術的時機————作者:聶曉立;劉穎;郭秀華;
摘要:目的 通過比較斜視術前術后視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圖的變化,探討斜視術后行角膜屈光手術的時機。方法 前瞻性隊列研究。對27例行角膜屈光手術的斜視患者分別于斜視術前及術后1周、1月、3月行視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圖檢查,統計分析斜視術前術后變化。結果 27例斜視術前和術后1周裸眼視力與矯正視力均有明顯差異,P<0.05。術前屈光度與術后1周差異明顯,P<0.05。術前角膜曲率和術后1周、1月差異均有統計...
學齡前兒童弱視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作者:劉志強;白玫;李亞坤;郭向東;梁春利;
摘要:目的 探討學齡前兒童弱視發生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1821例學齡前兒童臨床資料,分為弱視組和非弱視組,統計弱視發生情況,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弱視發生的影響因素。結果 納入的1821例學齡前兒童中弱視78例,弱視發生率為4.28%�;貧w分析結果顯示,屈光不正家族史(OR=1.102,95%CI:1.043~1.164)、斜視病史(O...
伴有USP6基因斷裂的眼眶結節性筋膜炎一例————作者:劉婷;李萍;盧躍兵;白大勇;王惠;
摘要:<正>患兒男性,11歲,發現右眼眶外側腫物2月,無明顯誘因及外傷史,近1個月腫物逐漸增大,不伴局部紅腫,于2023年1月9日就診于河南省兒童醫院眼科。眼部檢查:裸眼視力,右眼0.3,左眼0.3;眼壓,右眼14mmHg,左眼15mmHg;快速散瞳驗光,右眼-1.25DS/-0.50DC×20,左眼-1.00DS/-0.50DC×165;矯正視力,右眼1.0,左眼1.0;雙眼屈光間質透明,瞳孔圓,直徑...
間歇性外斜視患者術前特征對復發影響的Meta分析————作者:王子健;張璐;郭長梅;
摘要:目的 評估間歇性外斜視(IXT)患者術后復發風險。探究復發的術前影響因素,為IXT患者手術時機選擇、后續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方法 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數據庫,時間限定為2000年1月至2024年3月,納入報告IXT患者術后復發的基線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合并OR、WMD及95%...
雙眼調節平衡與近視性屈光參差關系的研究————作者:張藝;張子林;李晗;孫衛鋒;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近視性屈光參差患者個體雙眼間屈光狀態與調節參數的差異。方法 橫斷面研究。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近視患者113例,根據屈光參差程度分為屈光不正組、低度近視性屈光參差組及中高度近視性屈光參差組,對其雙眼間調節時長、放松時長、調節放松比等指標分析。結果 低度近視性屈光參差組較低度數眼與較高度數眼調節時長及調節放松比存在統計學差異;中高度近視性屈光參差組較低度數眼與較高度數...
急性共同性內斜視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孟昭君;付晶;郝潔;陳嘉煜;李慧健;李蕾;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共同性內斜視(AACE)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139例AACE患者和123例眼位正常者臨床資料,采用斜視弱視患者生存質量量表(ASQE)比較兩組的生存質量,并對影響AACE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相關因素分析。結果 AACE組生存質量總分為(64.35±16.54)分,眼位正常組(93.25±9.83)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71,
兒童青少年近視重復照射低強度單波長紅光對干眼影響的臨床研究————作者:顏月;張靈麗;張嬌;張聰;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青少年近視重復照射低強度單波長紅光是否導致干眼的發生。方法 選取重慶大學附屬沙坪壩醫院就診的50例(50眼)兒童青少年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進行紅光治療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25眼)。對照組配戴框架眼鏡矯正近視,試驗組在配戴框架眼鏡的同時使用低強度單波長紅光治療。在治療前及治療3月后,對兩組眼表疾病指數(OSDI)評分、淚膜破裂時間(BUT)、淚液分泌試驗(SIT)...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