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器官移植》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器官移植》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器官移植》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器官移植》雜志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學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承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器官移植專業學術期刊,于2010年1月創刊。本刊反映我國器官移植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的進展,以及我國器官移植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水平,以從事移植及相關臨床專業的醫護人員(移植外科、移植內科、麻醉及重癥醫學專科等)和移植相關基礎專業的研究者和醫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器官移植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以及對器官移植領域有指導作用、且與器官移植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本刊宗旨:宣傳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報道國內外器官移植領域最新科研成果、臨床診療經驗,促進國內外器官移植學術交流,堅持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和百家爭鳴的方針。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CMCC)等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述評、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短篇論著、專題研究、綜述、講座、技術交流、病例報告、學術動態、會議紀要。
2013年06期目錄參考:
1.重視免疫抑制策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朱有華
2.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及其在實體器官移植中的應用 張小然,彭延文,項鵬
3.肝移植術后免疫抑制劑撤退的研究進展 楊揚,張英才
4.分泌干擾素-γ的效應T細胞在預警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中的意義 毛天賜,田普訓,薛武軍,潘曉鳴,項和立,丁晨光,靳占奎,段萬里,席敏
5.腎移植術后應用來氟米特的長期效果分析 韓澍,朱有華,王立明,傅尚希,鄭鱈洋,HAN Shu,ZHU You-hua,WANG Li-ming,FU Shang-xi,ZHENG Xue-yang
6.原位肝移植術后門靜脈并發癥處理及遠期療效評估 周光文,ZHOU Guang-wen
7.大口徑導管保留支撐治療肝移植術后膽管吻合口狹窄療效觀察 胡浩,楊正強,施海彬,劉圣,夏金國,張聞,李群
8.移植腎動脈栓塞治療失功能移植腎不耐受綜合征的療效觀察 趙保成,祖慶泉,楊正強,劉圣,馮耀良,周春高,施海彬
9.肝移植術后遠期膽道并發癥的診斷與治療 周尊強,張正筠,王書云,戚曉升,潘明,周光文,ZHOU Zun-qiang,ZHANG Zheng-yun,WANG Shu-yun,QI Xiao-sheng,PAN Ming,ZHOU Guang-wen
10.內毒素血癥及炎癥因子在肝肺綜合征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移植術后的變化 易慧敏,安玉玲,張彤,易述紅,汪根樹,陳規劃
11.腎移植術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治 趙國志,劉陽,賴永通,郭雪坤,林民專,ZHAO Guo-zhi,LIU Yang,LAI Yong-tong,GUO Xue-kun,LIN Min-zhuan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診斷
摘要:目的對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診斷方法研究以及病因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2例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病女性患者較多;18例確診,確診率為81.8%,分別為1例感染后炎癥綜合征,3例肌炎,6例干燥綜合征、2例布氏桿菌病,2例大骨節病、 1例成人Still病、3例混合結蹄組織病;4例未確診,占18.2%。結論對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進行仔細檢查和分析,可明確病因并進行診斷。已明確診斷了的患者需體溫正常后才可出院,但還應長期做隨診。
關鍵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風濕免疫科,FUO,診斷,病因
因其發病原因多而復雜,并缺乏典型的病狀特征,使其成為臨床難題。FUO患者長期使用退熱藥物以及抗生素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臨床癥狀更為復雜多樣化,難以識別。近年以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對FUO的診斷也取得了很大進步,越來越多的FUO患者能被早期診斷。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由于過于復雜而難以明確診斷。風濕免疫科是近年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用來診治和研究風濕免疫類疾病,風濕免疫科疾病屬于FUO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現對風濕免疫科FUO進行診斷分析,并對發病原因進行研究總結,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器官移植最新期刊目錄
腫瘤負荷評分聯合血小板-白蛋白-膽紅素評分模型在預測肝癌肝移植受者術后腫瘤復發的應用————作者:朱尉東;肖俊煬;邱曉霽;呂立志;陳劍偉;楊芳;
摘要:目的 探討腫瘤負荷評分(TBS)聯合血小板-白蛋白-膽紅素(PALBI)評分模型對肝細胞癌(HCC)肝移植受者術后腫瘤復發的預測價值。方法 收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在2008年至2021年確診HCC并接受肝移植手術治療的158例受者的一般資料。Lasso回歸分析結合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確定影響HCC肝移植術后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基于Lasso回歸分析篩選變量構建列線圖預測模型...
脂肪變性供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及修復策略————作者:張黃燕;江杰;胡宗強;
摘要:供肝短缺已成為限制肝移植臨床發展的主要阻礙。邊緣供肝的合理利用是緩解供肝短缺的一個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患病率及脂肪性肝病發生率不斷上升,脂肪變性肝臟為擴大供者庫提供了一個緩解供肝短缺的機會。較多研究表明,與正常供肝相比,脂肪變性供肝對缺血-再灌注損傷更敏感。本綜述將總結目前脂肪變性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及修復策略,為脂肪變性供肝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同時為擴大...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及其衍生物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作者:乜茹;段云龍;龐明泉;王志鑫;樊海寧;
摘要:缺血-再灌注損傷(IRI)可導致肝、腎、心肌及脊髓等器官功能受損和組織壞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凋亡、清除活性氧簇、改善線粒體及內皮功能等特性,是理想的基因治療載體細胞,為不同器官IRI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綜述了IRI的概念及發生機制、HUC-MSC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其他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比較及HUC-MSC治療不同...
類器官芯片在異種器官移植中的發展與應用前景————作者:林禧龍;王玉;彭江;魏紅江;孫圣坤;
摘要:異種器官移植是解決供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徑,但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急性排斥反應、人畜共患病等。類器官芯片技術是指在體外模擬人體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型細胞培養裝置,近年來在同種移植領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異種移植領域具有較大應用前景,為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帶來了新機遇。因此,本文就類器官芯片的研究現狀與進展,結合異種器官移植面臨的各種問題,探討類器官芯片技術在解決異種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方案選擇、配型、病...
肺移植圍手術期液體管理的新進展————作者:隋萌;黃睦容;馬然明;王墨池;胡春曉;
摘要:肺移植是多種終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優化圍手術期液體管理可降低術后肺水腫的發生率并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預后。過度的液體補充可能引發肺水腫、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并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而過于嚴格的液體限制則可能導致血容量不足,影響組織灌注,引發器官功能異常。因此,精準調控液體平衡對肺移植患者的術后恢復至關重要。本文就肺移植受者的生理特征、輸注液體類型、液體治療方案及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方面進行綜...
床旁重癥超聲引導的容量管理在急性腎損傷供者維護的應用————作者:劉曉緬;龐飛雄;冉果;李甲志;賴彥華;
摘要:目的 探討床旁重癥超聲在急性腎損傷(AKI)供者容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移植中心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56例AKI供者及對應106例受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容量管理方法分為重癥超聲組(34例供者,66例受者)和傳統中心靜脈壓(CVP)組(22例供者,40例受者),比較分析兩組AKI分期和恢復耗時、腎功能指標[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估算腎小球濾過...
供者性別對肺移植受者術后短期生存的影響:一項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作者:李小杉;薛士強;熊敏;高蓉;錢婷;滿霖;吳波;陳靜瑜;
摘要:目的 評估供者性別對肺移植受者術后短期生存率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1 066例肺移植受者的資料,采用log-rank檢驗評估不同供者性別組及供受者性別組合組短期死亡風險差異。通過多變量Cox回歸、傾向性評分(PS)回歸和傾向性評分匹配(PSM)控制混雜因素,進一步評估死亡風險差異。并按供者性別進行亞組分析。結果 多變量Cox回歸分析顯示,男女性供者組肺移植受者術后30 d、1年、2年及3年的死亡...
肝中靜脈劈分-重建技術在低齡兒童來源供肝劈離式肝移植的應用————作者:唐暉;傅斌生;楊卿;姚嘉;曾凱寧;馮嘯;易述紅;楊揚;
摘要:目的 探討肝中靜脈劈分-重建技術在低齡兒童來源供肝劈離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臨床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間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移植中心實施的2例低齡兒童來源供肝行肝中靜脈劈分-重建后為4例兒童受者行劈離式肝移植的病例資料,總結分析手術情況和術后情況。結果 供者1為6歲4個月女童,體質量為21 kg,獲取供肝質量為496 g,劈離后左、右半肝質量為201 g和280 g,...
低溫機械灌注參數與移植物功能延遲恢復的非線性關系分析及基于采樣算法優化預測模型的構建————作者:董博清;王崇峰;趙雨亭;畢煥京;王穎;王靖雯;陳祖涵;馬睿陽;薛武軍;李楊;丁小明;
摘要:目的 分析低溫機械灌注(HMP)參數與移植物功能延遲恢復(DGF)的非線性關系,優化DGF預測模型的構建。方法 回顧性分析923例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腎移植的受者資料,根據DGF的發生情況分為DGF組(823例)和非DGF組(100例)。分析兩組供者資料、HMP參數及受者資料。基于限制性立方樣條(RCS)探索HMP參數與DGF發生間的非線性關系。采用過采樣、欠采樣及平衡采樣解決DGF比例不平衡問...
MOTS-c通過調節轉運體MRP2表達對甘氨鵝脫氧膽酸誘導的肝細胞損傷的影響————作者:敖宇;張旭陽;唐聃;劉公偉;黃丹;蔡治方;
摘要:目的 探討線粒體衍生肽MOTS-c對甘氨鵝脫氧膽酸(GCDCA)誘導的人肝細胞THLE-3損傷的影響及相關機制。方法 體外培養THLE-3細胞,采用不同濃度的GCDCA和MOTS-c干預THLE-3細胞,通過細胞計數試劑盒(CCK-8)法篩選出GCDCA和MOTS-c的處理濃度。再采用GCDCA(200μmol/L)、MOTSc(15、30、60μmol/L)、多藥耐藥蛋白2(MRP2)抑制劑Pr...
腎移植術后血液高凝狀態的影響因素、臨床表現與預防策略————作者:陳人腆;袁澤華;蔣鴻濤;李濤;楊檬;徐亮;王毅;
摘要:腎移植術后高凝狀態(HCS)是腎移植受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HCS指的是血液凝固功能異常亢進,導致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在腎移植術后,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手術創傷和嚴重排斥反應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HCS的發生率,不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還可能導致移植腎衰竭,影響患者的術后生存率。本文綜述了腎移植術后HCS的影響因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預防策略等,以期為優化腎移植圍手...
過冷保存技術在移植物保存中的研究進展————作者:趙恒;馮錦騰;于邦瑞;李益行;白浩田;黃海水;張廣健;
摘要:過冷保存技術作為器官保存領域的一項突破性創新,通過將器官置于接近冰點或低于冰點的低溫環境中,顯著降低細胞的代謝率并抑制冰晶形成,延長了器官保存時間并保持其生物活性。相較于傳統4℃低溫保存,過冷保存技術能夠有效避免細胞損傷和代謝物累積問題,在細胞、組織和器官保存中表現出顯著優勢。近年來,在冷凍保護劑優化、抗凍蛋白應用、玻璃化技術改進及納米復溫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解決過冷保存過程中面臨的毒性、...
功能性胰島素分泌細胞化學誘導方案的研究————作者:李易文;陳繼冰;梁維萍;高宏君;徐之然;
摘要:目的 探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MSC)向胰島素分泌細胞(IPC)分化的有效誘導方案。方法 使用不同方案的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分化ADMSC,通過流式分析細胞純度,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學變化,蘇木素-伊紅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細胞質量、性能及胰島素相關指標,雙硫腙(DTZ)與二乙酰熒光素/碘化丙啶染色檢測細胞成熟度及活性,分析ADMSC向IPC分化誘導效果。結果 ADMSC純度可達99%以上,方案Ⅰ、Ⅱ、...
異種器官移植的多維審視與風險治理————作者:申飛飛;王文玉;
摘要:得益于基因修飾技術的應用、新型免疫抑制藥的研發以及選擇將豬作為器官主要供體的轉向,異種器官移植開啟了新一輪的“破冰之旅”。在應對器官供需失衡、延長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升人類身體機能方面,異種器官移植展現出了較強的正向價值。但異種器官移植還會引發諸如健康受損和病毒傳播等安全性隱憂、知情同意原則被虛置、個體的同一性和獨立性被損害及受試機會和能力分配的公平性追問等一系列倫理風險問題。為此,應當通過架構事...
供腎組織病理學病變對腎移植術后BK病毒感染及其進展風險的影響————作者:王慧猛;孫佳佳;羅永勝;李曉虎;李金鋒;
摘要:目的 探討供腎組織病理學病變對腎移植術后BK病毒(BKV)感染及進展的風險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移植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實施的32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腎移植供、受者臨床資料。根據受者腎移植術后是否發生BKV感染分為BKV感染組(145例)和BKV未感染組(181例)。分析腎移植供腎零點活組織檢查組織病理結果與BKV感染的相關性及對其風險的影響,以及對BKV感染進...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預后評估————作者:賴曼;徐曼曼;王鑫;栗光明;陳煜;
摘要: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種在慢性肝病基礎上發生的急性肝功能惡化,伴隨肝臟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統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數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的器官分配體系存在低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緊迫性的風險,開發更好的評估工具以確定哪些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最有可能從肝移植中受益是當務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國內外主流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定義...
超聲造影評估腦死亡器官捐獻供腎對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的預測價值————作者:孫靜;王越;紀建磊;劉金泉;吳曉冬;許傳屾;王建紅;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造影(CEUS)定量參數評估腦死亡器官捐獻(DBD)供腎對受者發生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DGF)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34例DBD供者及對應202例腎臟和受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腎移植術后腎功能將受者分為DGF組(39例)和非DGF組(163例),比較兩組常規超聲、CEUS參數及臨床資料。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以最高約登指數確定CEUS、臨床參數及兩者聯合預測DGF的最佳...
噬菌體療法在肺移植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作者:張振宇;王梓濤;華文潔;戴振航;陳靜瑜;
摘要:多重耐藥菌(MDRO)是指對3類或以上臨床常用抗菌藥物不敏感的細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等,MDRO感染是影響肺移植(LTx)術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在移植后第1年占死因的30%。抗生素治療特異性低,易產生耐藥性,且新藥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局限性較大。噬菌體對細菌具有高度特異性,可在感染病灶中大量增殖,并在作用過程中與細菌共同進化,對MDRO也具有很好的殺滅作用,有望彌補現有...
肝癌肝移植適應證的科學演進————作者:沈未;魯迪;徐驍;
摘要:肝癌是世界性的高發惡性腫瘤,也是我國肝移植的主要適應證。移植病人精細化分類推動了肝癌肝移植適應證演進,是實現精準肝移植的關鍵。腫瘤大小和數量一直以來是限制移植病人準入的重要臨床參數,單細胞、空間轉錄組學等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揭示了肝癌的時空異質性。分子標志物納入肝癌肝移植標準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基于雙分子標志物的分類體系可在保證療效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肝移植適宜人群。近年來,以免疫治療為代表的肝癌綜合診...
肝癌肝移植的全流程管理————作者:吳廣東;盧倩;
摘要:肝細胞癌(HCC)是臨床最常見的癌癥之一,肝切除和肝移植是目前治療HCC的重要手段,但對于合并有終末期肝病的患者,肝移植是最佳選擇,其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時恢復正常的肝功能。但HCC肝移植面臨供肝短缺和術后腫瘤高復發轉移風險,如何選取HCC患者進行肝移植,有效改善HCC肝移植預后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涉及從術前精準評估到術后遠期隨訪等多個環節。因此,本文就術前、術中、術后管理方面以及多學科綜合診...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