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臨床肝膽病雜志》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臨床肝膽病雜志》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臨床肝膽病雜志》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臨床肝膽病雜志》期刊簡介:
《臨床肝膽病雜志》于1985年2月創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的國家級臨床醫學專業期刊,是肝膽病專業雜志。報道肝膽胰疾病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臨床診療經驗、與臨床密切結合且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及國內外學術動態,刊載內容實行基礎與臨床并重,中西醫并重,內外科并重,肝膽胰并重。
期刊收錄:
本刊1996年和2000年被北京大學圖書館評為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收錄為統計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全文上網,被評為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
期刊對象:
《臨床肝膽病雜志》以廣大臨床醫師及相關研究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
期刊欄目:
設有專題述評、診療指南、論著、文獻綜述、病例報告、臨床病案討論、專題講座、會議紀要等。
期刊榮譽:
2003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2004年、2006年及2008年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連續在吉林省第八次、第九次期刊獎等級評審中被評為一級期刊。
臨床肝膽病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自動化機器學習構建膽總管結石自發排石預測模型及應用程序————作者:陳健;夏開建;高福利;劉羅杰;王甘紅;徐曉丹;
摘要:目的 鑒于膽總管結石患者治療決策的復雜性,本研究利用自動化機器學習算法,開發一款能夠預測膽總管結石患者自發排石的預測模型及應用程序,從而減少非必要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方法 回顧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6月通過影像學手段明確診斷膽總管結石后擬行ERCP取石的患者數據,數據來自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數據集1)和常熟市中醫院(數據集2),共835例。數據集1用于機器學習模型訓練、內部驗...
開拓創新、協同攻關,助力人血白蛋白的迭代研發及臨床研究————作者:賈繼東;牛俊奇;
摘要:白蛋白是人血漿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除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外,還有物質轉運、解毒、維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調控等功能。在肝病領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預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環功能障礙和治療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癥和腹水、自發性腹膜炎以及肝腎綜合征。研發重組人血白蛋白有助于降低人血白蛋白制品的潛在生物安全風險和大量依賴進口的弊端。由于缺乏對已上市人血白蛋白關鍵注冊臨床試驗結果的借鑒,人血白蛋白的臨床試驗設...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發與應用————作者:高沿航;牛俊奇;
摘要: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漿中最豐富的蛋白質,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及臨床用途。易于儲存、半衰期長且充足、穩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應,一直是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因此,亟需開發大規模生產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術可將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動物、植物宿主上進行高效表達,為HSA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過對重組HSA(rHSA)在不同表達系統以及利用異種動物如豬、牛等生產rHSA的研究進展進...
白蛋白臨床試驗設計中的統計學考量————作者:孔媛媛;姚晨;賈繼東;
摘要:白蛋白在臨床中的應用廣泛,其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臨床應用價值。本文綜述了白蛋白臨床試驗設計中的關鍵統計學考量,包括對主要終點的選擇、統計學假設及非劣效界值的設定、腹水改善的臨床評價標準、樣本量的估計、中期分析等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研究者提供方法學參考,以優化臨床試驗設計、提高其科學性和可行性
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在終末期肝病中的應用————作者:希古日干;蘇雅;佟靜;王炳元;
摘要:在全球范圍內,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用來確定肝移植器官分配優先順序。隨著MELD評分的運作環境重點朝著病情較重的患者進行移植的方向發展,已經提出了幾種模型來改進和提高MELD評分。MELD評分還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簡要回顧了這些不同模型產生的背景,認為MELD產生的初衷是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的優先順序,肝移植評估之外的擴大應用應結合臨床實際,個體化合理選擇不同的MELD,以期患...
終末期肝病間充質干細胞歸巢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優化措施————作者:劉宇馨;張繚云;
摘要:間充質干細胞(MSC)因其強大的自我再生、旁分泌及免疫調節特性成為終末期肝病潛在的細胞治療手段,為晚期肝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受損肝臟中炎癥、氧化應激和缺氧等復雜微環境的影響,以及靜脈注射后大部分MSC滯留在肺毛細血管中且缺乏足夠的歸巢受體或黏附分子,導致MSC在歸巢過程中出現大量凋亡或壞死,只有少數細胞能夠成功歸巢至肝臟,極大限制了MSC的臨床應用。為優化MSC的增殖、遷移及歸巢能力,目前...
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作者:時克;張群;王憲波;馮穎;
摘要: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兇險,發病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與ACLF發生發展和發病機制之間密切相關。ACLF進展過程中,腸道完整性破壞,腸道微生態及其代謝物失調,介導免疫紊亂,進而加重全身炎癥性反應。本文旨在闡明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在ACLF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相關治療策略
肝衰竭腸道屏障損傷與環鳥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號通路的關系————作者:唐巧;周超;張寧;宮嫚;
摘要:肝衰竭是常見的嚴重肝病綜合征,病死率高。腸道屏障作為一個整體,其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與肝衰竭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環鳥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號通路通過識別病原體入侵及宿主自身細胞損傷產生的DNA,誘導Ⅰ型干擾素的產生,參與先天免疫反應。大量研究表明,cGAS-STING通路的激活對腸道屏障的細胞結構、黏膜成分及共生菌群均能產生影響。本文概述了cGAS-STING...
肝內膽管癌精準檢測專家共識(2024版)————作者: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病理學組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肝臟病理學組 ;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
摘要:肝內膽管癌(ICC)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腫瘤,分子分型是實施ICC個體化治療的基礎。正確的檢測方法對于全面篩選適用靶向藥物的患者群體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共識基于國內外臨床實踐數據,并結合中國國情,圍繞ICC重要靶點進行制定,提出了15條推薦意見,以期為ICC的精準檢測提供參考
硝酸甘油控制性低中心靜脈壓技術對腹腔鏡肝切除肝癌患者腦代謝指標及腦血氧飽和度的影響————作者:王波;符霞;呂叢海;尹春芳;吳其遠;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硝酸甘油控制性低中心靜脈壓(CLCVP)技術對腹腔鏡肝切除肝癌患者腦代謝指標及腦血氧飽和度的影響,從而降低患者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風險。方法 選擇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附屬海口醫院擇期行腹腔鏡下肝切除術的肝癌患者105例,隨機分為CLCVP組54例、非CLCVP組51例。術中CLCVP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CLCVP技術,而非CLCVP組患者采取常規手術處理方式。...
Go-ichi-ni-san復合物亞基1(GINS1)對肝細胞癌進展和化療耐藥的影響————作者:霍怡杉;李大偉;段相冰;馬玉玉;張國軍;張凱楠;馬秀敏;
摘要:目的 探究Go-ichi-ni-san復合物亞基1(GINS1)在肝細胞癌(HCC)進展和化療耐藥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方法 通過腫瘤數據庫GEPIA2網站檢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達差異。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及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病理組織,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檢測GINS1在HCC組織和對應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差異,分析GINS1表...
沒食子酸對人肝癌HepG2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凋亡的影響及其機制————作者:王志茹;趙文靜;陳曦;
摘要:目的 觀察沒食子酸(GA)對人肝癌HepG2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凋亡的影響,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 用不同濃度GA(0、5、10、20、30、40、50μg/mL)處理肝癌HepG2細胞24 h和48 h后,CCK-8法檢測細胞活性并計算IC50值;實驗分為對照組(HepG2細胞)、5μg/mL GA組、10μg/mL GA組、20μg/mL GA組,平板克隆形成實驗檢測G...
巨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包膜下破裂誤診為肝細胞癌1例報告————作者:張志偉;劉豐;張和釗;王勤英;史志勇;
摘要: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一種罕見的良性間充質腫瘤,多發于中年女性,由于早期無明顯癥狀,且缺乏特異的影像學表現,因此,診斷難度大,誤診率高。本文報道1例巨型HAML伴包膜下破裂誤診為肝細胞癌的病例,介紹其病例特點和診治經過,期望為此類疾病的診治提供參考
膽-腸軸在肝內膽管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作者:俞雪;沈天皓;周誠;劉雨;李煒;蔣霆輝;朱永強;劉艷;
摘要:肝內膽管癌是一種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其發病機制復雜且尚未完全明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膽-腸軸在肝內膽管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膽-腸軸是指膽汁和腸道微生物群之間的復雜交互作用,包括膽鹽代謝、微生物群的動態變化、炎癥反應以及免疫系統的調節等多方面內容。本文系統闡述了膽-腸軸在肝內膽管癌中的潛在機制,特別是微生物群失調、膽鹽代謝異常、慢性炎癥反應及免疫系統交互作用等方面,旨在為未來研究提供新的視...
肝內膽管癌間質-免疫微環境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作者:張秋露;李卓;劉從容;郭麗梅;
摘要:肝內膽管癌(ICC)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肝臟腫瘤,由于早期無明顯癥狀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5年生存率極低。腫瘤間質-免疫微環境(TSIME)是腫瘤發生與演進過程中局部所處的一個動態變化的復雜生態系統,由多種細胞成分和非細胞成分共同組成,在ICC的發生、增殖、侵襲與進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ICC的異質性及惡性程度。本文就ICC-TSIME內的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
Gut|肝臟免疫微環境失衡驅動肝癌惡性進展的全新機制————作者:ZHANG Z ;HUANG W ;HU D ;張澤睿;
摘要:<正>肝細胞癌(HCC)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其高復發轉移特性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劑(ICB)如納武利尤單抗(抗PD-1)和阿替利珠單抗(抗PD-L1)革新了晚期HCC治療,但大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存在原發性耐藥,無法獲得顯著生存獲益。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特別是以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為核心的機制,是導致ICB治療響應低下的關鍵。MDSC分為單核型(M-...
Hepatology|多維度解析多灶肝細胞癌腫瘤異質性與腫瘤微環境異質性————作者:YANG YH ;NING QQ ;LI HG ;張曉魯;
摘要:<正>肝細胞癌(HCC)是我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常見原因。近50%的病例在初診時即表現為肝內多發性肝細胞癌(multifocal HCC,mHCC),其預后較單病灶HCC更差,復發和轉移率更高。從基因組克隆起源而言,mHCC的多個病灶可能源于多中心獨立惡變(multicentric occurrence,MO)或肝內轉移(intrahepatic metastasis,IM)。MO和IM型mHC...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關肝癌正面臨嚴峻的全球發病風險————作者:YANG T ;LEI Y ;LIAO L ;李川江;雷楊;劉昌昊;
摘要:<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進展形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NASH相關肝癌(NALC)的主要原因。隨著NAFLD及其并發癥患病率上升,NALC發病率預計將顯著增加。然而,以往研究因樣本和地域差異、缺乏對年齡/時期/隊列效應及地區經濟影響的深入分析,以及長期預測模型不足,影響了精準防控策略的制訂
Journal of Hepatology|TGM2介導的組蛋白血清素化通過MYC信號通路促進肝細胞癌進展————作者:DONG R ;WANG T ;DONG W ;張學武;
摘要:<正>肝細胞癌(HCC)是一種侵襲性強、進展快且對現有治療耐藥的惡性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率較低。因此,深入研究HCC進展的分子機制并尋找新的靶向治療方法至關重要。5-羥色胺是一種由色氨酸產生的神經遞質,研究表明,血小板分泌的5-羥色胺在肝癌細胞的免疫調節、血管生成、增殖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轉谷氨酰胺酶2(TGM2)在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和耐藥性中發揮重要作用,而TGM...
經口膽胰管鏡聯合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經十二指腸乳頭膽囊息肉切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作者:陶麗瑩;王宏光;郭慶梅;郭享;樸連玉;楊沐雨;于泳;阮麗斌;谷建彬;陳思;杜迎亭;蓋秀英;郭思捷;
摘要:目的 探討通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聯合經口膽胰管鏡行經十二指腸乳頭膽囊息肉切除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于吉林市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采用ERCP聯合經口膽胰管鏡行經十二指腸乳頭膽囊息肉切除的8例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手術成功率和膽囊息肉清除技術成功率,膽囊管超選方式、整體手術時間、膽囊息肉切除時間、手術并發癥等指標。結果 手術...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