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粵海風》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粵海風》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粵海風》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粵海風》雜志是全國首家文化批評雜志,它把目光不僅僅局限于文史哲等傳統人文學科,而是著眼于人類社會的諸多歷史文化現象,提倡一種“大文化視野”�!痘浐oL》雜志的欄目設置有論說、人生、反響、藝苑、回望、現象、漫話等,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提倡多元化,以優秀與深刻為唯一標準。在文風上,《粵海風》一直提倡深刻而不晦澀,好看而不庸俗的辦刊宗旨,希望把歷史上的、當前社會上的和文化學術界的各種現象都納入到深刻的論說當中。
《粵海風》注重文化品位,堅持精品路線,受到社會、尤其是學術文化界的廣泛關注,進入了許多一流專家學者的視野,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學術文化類刊物�!缎氯A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文學報》、《中國青年報》等著名主流報刊以及國外的一些華文報刊都轉載過《粵海風》刊發的文章,一些文章在海內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本刊欄目設置有論說、人生、反響、藝苑、回望、現象、漫話等。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金玉滿堂 封偉民陶瓷藝術欣賞 趙利平; 2
2 先知不會在他的故鄉成為先知 單磊; 3-7
3 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答“騰訊文化”記者問 丁帆; 8-12
4 陳寅恪先生身后事 吳定宇; 13-19
5 “六一八彈劾案”的由來、癥結及影響——在孫中山大元帥紀念館的演講 曾慶榴; 20-23
6 自傳、回憶錄與口述歷史 陳墨; 24-27
7 漢傳佛教向何處去 孫紹先; 28-30
8 姚辛:窮盡一生為“左聯” 秋石; 31-35
9 追念恩師林增平 王杰; 36-41
10 魯迅視野里的讀經與讀史 趙獻濤; 42-45
11 啟蒙:繁復的五四旋律 陳佳冀; 46-48
12 當代影像中的八路軍軍帽 李新宇; 49-52
相關論文范文:參考關于發展生態文化的幾個問題
摘 要:發展生態文化對人的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生產、消費、流通協調發展、促進社會文明均有重大作用。我國近年來在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商品流通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生態文化的發展。為發展生態文化,要端正人的價值導向,發展生態文化產業、產品和服務,促進生產、消費、流通協調發展。并弘揚自古以來的優秀生態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
關鍵詞:評職稱對論文的要求 ,生態文化,商品流通,經濟發展方式,以人為本
一、發展生態文化的作用
生態文化既然很崇高,因而發展生態文化,作用也很大。我認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粵海風最新期刊目錄
普通讀者:“當代文學”的基底————作者:石岸書;
摘要:<正>1925年,伍爾夫出版《普通讀者》,開篇就說:“普通讀者不同于批評家和學者,他受教育程度較低,也沒有過人的天資。他讀書是為了消遣,而不是為了傳授知識或糾正他人的看法。他首先是出于一種本能,希望從他能夠得到的零碎片段中,為自己創造出某種整體——一個人的肖像,一個時代的速寫,一種寫作藝術的理論。他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建成一些潦草的結構,它們與真實的對象有幾分相似,足以容許熱愛、歡笑和爭論,使他從中得...
文學選本編纂與賈平凹小說的經典化歷程————作者:楊云超;徐勇;
摘要:在賈平凹小說的經典化歷程中,文學選本的編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對文學選本收錄賈平凹小說情況的歷時性考察,可以發現,賈平凹小說中被視為“經典”的篇目是處在流動變化當中的,這種流動變化與賈平凹的創作姿態調整、文壇思潮變遷都有著密切關聯。同時,選本的命名、選本收錄中的作家并置關系和取舍關系,都反映了賈平凹小說在持續的文學類型、文學價值討論中不斷確立經典地位的過程。而在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創作形成氣候后,...
矩陣重設:文學史建構中普通讀者維度的開啟————作者:鄭績;
摘要:趙普光《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讀者維度的建構》提出應將“普通讀者”作為一個新的理論概念,參與到文學史的編撰與文學經典的建構之中。該提法的生成基于現實文學環境的轉變,“普通讀者”在各種身份下以多種方式參與了文學生產。為了確保被設置為具備合法性的史論參數,需要將“普通讀者”從學理上與“大眾化”區分開來,匹配時代變革開啟新的理論矩陣。在普通讀者維度下,文學史料方法論面臨大量新問題,有必要更新多方面的觀念與技能...
論聲音具身性的三個層次——兼對音樂與情感關系的回答————作者:張春曉;
摘要:在美學史的發展中,音樂與情感的關系曾有表現主義、形式主義和語言分析的回答,總體上仍屬于符號學和認知主義的路徑。從音樂美學轉向更普遍的聲音研究,不僅意味著傳統音樂的疆域被沖破,也在對聲音的現象學描述中愈發凸顯感性身體的重要性,亦即聲音的具身性。它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首先,音樂具有空間形象,聲音總是空間定位的,這不是指物理空間而是身體在場的空間,音樂作為氣氛,可被情感性地體驗;其次,通感并非少數病理...
迎接鏡與燈的招景——2025年《粵海風》新年寄語————作者:the Editorial Office;
摘要:<正>敬啟者:當數字化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不可逆轉之勢席卷全球,人類文明已然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十字路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飛速迭代,這不僅深刻改變了信息生產傳播方式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也重塑了媒體形態。當我們提起筆,試圖記錄與展望時,卻不禁陷入沉思:這一筆,究竟該落向何方?鏡與燈相互映照,光影變換之間,有惶惑,有疑問,更有探尋。在AI信息技術...
主持人語 作為方法的“讀者”————作者:趙普光;
摘要:<正>近20年特別是最近幾年間,文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文學載體與形態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并不為過。文學未來的形態雖無法完全準確預測,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讀者”已經并且越來越成為介入和改變文學發展的突出因素。數字時代文學的到來,媒介技術的急速迭代,讓讀者真正介入并深刻影響著文學生產的全過程。對這一現象和趨勢,文學史研究和書寫再也不能視而不見,再也不能不積極回應了。而且事實上,面對文...
在場的缺席者:尋找現代文學的“普通讀者”————作者:袁一丹;
摘要:<正>一、現代中國的讀寫空間文學史的研究對象不僅是“裝置”和“演員”,而應首先探究文學史這臺戲得以上演的“舞臺”是如何形成的,在現代轉型過程中,“舞臺”本身是否被重構。[1]日本學者齋藤希史指出,文學并非作品的生產、流通、鑒賞的簡單循環,而與各種讀寫行為密切相關。對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而言,文學這一讀寫行為中空間結構的變化至關重要。關注現代中國不止于追溯個別歷史現象的前史,更要...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的“讀者革命”————作者:邵部;
摘要:<正>近年來,隨著“普通讀者”被納入到學術研究的視野,以作家作品為中心、以文學精英群體為主體的文學史結構正在經歷著一場“讀者革命”。所謂普通讀者,可以理解為歷史讀者或真實讀者,是指實實在在存在著,并通過閱讀行為參與文學活動的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相對于接受美學、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視域中的讀者概念,普通讀者更強調讀者的實體性和閱讀的實存性;相對于以批評家為代表的掌握著文學史敘述權力的專業讀者、權威讀...
1920—1937年新文學小說選本中的女作家作品研究————作者:張莉萍;
摘要: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是中國女性文學發展的第一次浪潮。在此期間編選的小說選本從側面見證了現代女作家小說創作實績,也是女作家及其作品經典化中的重要一環。本文以1920—1937年間收錄現代女作家小說的選集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女作家作品入選頻次進行統計,在選本這一視角下分析冰心、廬隱、丁玲和凌叔華等女作家作品經典化過程,對研究現代女作家作品的傳播與接受有一定的意義
記憶符號與審美共情:從《英歌》透視當代舞劇的藝術實踐————作者:張詩曼;仝妍;
摘要:當代舞劇創作實踐中,地域性的題材選擇和文化表達是一個重要的特征。本文聚焦于舞劇《英歌》,探討其如何以舞劇藝術形式展現地域文化。通過對舞劇中舞蹈語匯對地域文化符號的具象演繹、舞劇結構以時空轉換引發的文化記憶賡續,以及平衡主客體的審美共情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舞劇《英歌》不僅停留于對地域文化的藝術轉化和再現,更在于在舞劇語境中以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展現出的集體情感認同,在當代舞劇的地域性表達和文化傳承創新中...
早期詩文選本的形式變遷:從《文章流別集》到《文選》————作者:徐昌盛;
摘要:《文章流別集》是公認的第一部詩文選本,《文選》是現存的第一部詩文選本,兩者都是具有重要歷史影響的選本典范。從《文章流別集》到《文選》的形式變遷,體現在文體、文選、文論等結構要素的演進上。選本中的文體分類豐富,在詩賦兩體中又產生了題材分類,昭示了文學發展的繁榮。選本對于作家的遴選,一般依據“不錄存者”的體例,而選文定篇中具有高度穩定性,反映了早期作品的經典化歷程。作者小傳在中古選本中明確出現過,但有...
對我國游戲產業發展的審思——基于《黑神話:悟空》出圈的觀察————作者:溫朝霞;
摘要:我國的游戲產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并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而得到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隨著《黑神話:悟空》的火爆出圈,關于游戲產業的文化屬性問題備受關注。而要構建游戲產業的正面文化價值,實現游戲的正能量傳遞,必須推動游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游戲產業的相關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的游戲生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應...
此“英歌”到彼《英歌》:傳統舞蹈的當代表達————作者:曾華美;
摘要:<正>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潮汕英歌舞似乎一夜之間火爆全國,并走向世界,甚而許多媒體、觀眾稱之為“中華戰舞”。借著這個熱點,廣州市歌舞劇院再次將“英歌”(之前創作過《醒·獅》《龍·舟》)這個“地利因素”的傳統舞蹈作為主要創作素材,并于2024年12月14—15日在廣州大劇院成功上演。據稱,3個小時之內賣出2000多張票,3天內即告售罄,遠超預期,遂于12月15日下午加演一場。上演之后,廣州日報、羊城晚...
中國門神觀念的衍變及現行————作者:周建江;
摘要:<正>一中國傳統文化施之于中國民間習俗上有門神的觀念。中國民間習俗多種多樣,有自然的,有社會的,有宗教的,有文化的,真正要一一做起來,令人應接不暇。舉其要者,按照天文學與地理、氣象學的原理,以時節分,有24節氣;按照季節分,有春分、秋分之別,有夏至、冬至之差;以日期分,有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按照宗教分,有四月初八的佛旦日、有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等。在這些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因為它是以年分...
悖論的具身性:數字時代數字游戲的交互敘事——以《黑神話:悟空》為考察中心————作者:許燕轉;
摘要:數字時代,以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數字技術為基本特征的數字游戲,對傳統游戲的基本特征有了很大的革變。主要體現在游戲主體上,“身體性”體現在從肉身到體感到化身三層次的延展;游戲媒介上,從身體到界面再到空間的三維度交互;而在玩家的主體性建構上,同樣出現被限定、虛擬性主體和復合性主體的三種類型。游戲者(玩家)以“身體”為關鍵媒介,演化出游戲感知、行為、身份系統,既具有切實身體支持的“具身性”,又需要大量虛擬...
成為“天命人”:魂系操控與角色化身——《黑神話:悟空》的時代寓言————作者:吳寒柳;
摘要:《黑神話:悟空》作為中國第一款3A游戲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逗谏裨挘何蚩铡吠ㄟ^塑造“天命人”這一電子角色,改寫了西游故事,并以其“魂系”游戲機制的設計,使玩家沉浸其中,以肉身化入“天命人”。將《黑神話:悟空》作為方法,可以洞見電子游戲作為新媒介是如何在新世紀講述一個民族寓言故事,又是如何塑造玩家感知、理解、建構世界的新方式
新時代人民文藝與高級藝術————作者:劉永明;陳凌宇;
摘要:新時代人民文藝可以被認為是普遍意義上的高級藝術,這是藝術唯物辯證法運動和社會主要矛盾新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文藝發展的必然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形態,在理論上深刻論述了人民文藝就是高級藝術這一理論事實;而新時代中國文藝的新實踐和新特性也在客觀上深刻證明了新時代人民文藝就是高級藝術這一藝術現實的到來
延安時期中共文藝政策及其對黨的形象塑造的推動————作者:羅嗣亮;馬麗;
摘要:文藝政策是中國共產黨用以規范和管理文藝活動的方針和準則。以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和毛澤東的講話為標志,黨的文藝政策經歷了前后兩個不同階段。座談會召開之前,一些重要的文件指示、會議決定、黨報黨刊文章等作為文藝政策的表現形式,發揮著文藝政策的引導功能。座談會召開之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便成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文藝政策所依托的核心文本。在調整和完善后的文藝政策規約和指引下,延安文藝知識分子、老...
野馬金石意 鬼鎖學術心——容庚先生的學術與書法————作者:李悅枝;
摘要:容庚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古文字學家、金石學家、考古學家、收藏家、書法篆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精研學術,對金石古文字方面研究深厚,注重考識辨異,治學嚴謹,畢生堅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喻為“野馬”“鬼鎖”,在當代嶺南乃至全國學術界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從容庚的學生交往和師承關系、容庚《金文編》與現當代嶺南地區金石古文字研究、容庚《叢帖目》與嶺南刻帖研究、容庚書法實踐與民國以來嶺南書風印風、容庚的人格...
容庚的北平日常生活————作者:夏和順;
摘要:<正>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明清兩朝首都北京經歷了滄桑巨變。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北京改名北平,從原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淡出,因其文化底蘊深厚,仍可作為文化中心與南方的上海對峙,被稱作“文化古城”。容庚先生1922年北上赴京求學,就讀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畢業后任教燕京大學,主編《燕京學報》,著有《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等,組織并主持考古學社并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在古文字和青銅器學...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