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林業勘察設計
關注()《林業勘察設計》(半年刊)1981年創刊,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本省,面向全國林業勘察設計同行,圍繞林業建設科學技術問題,廣泛開展學術交流,介紹勘察設計經驗,推廣科技成果,指導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提高設計質量和設計水平。本刊主要讀者是廣大林業科技工作者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
《林業勘察設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林業勘察設計雜志欄目設置
森林經理專題研究、論壇、學術研究與經驗介紹
林業勘察設計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是由西南林業大學主辦的林業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學、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經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風景園林、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學與技術及林產化學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讀者對象為國內外農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師生。該刊1981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面向全國組稿。
林業勘察設計最新期刊目錄
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改革路徑探索————作者:張俐燁;
摘要:新工科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風景園林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亟待提升。傳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著與工作實踐脫節、課程評價機制單一、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融合生硬等問題。福建江夏學院新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模式采用“理論學習結合案例分析——實踐項目任務布置——項目設計——實踐匯報——現場建構——交流評價”模式,確立“社會+校園”、“理論+實踐”的培養思想,落實“寬口徑”——緊密聯系實踐基地擴...
福建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作者:羅曉輝;
摘要:為摸清福建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現狀,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對保護區內的維管植物資源進行本底調查,對保護區內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福建汀江源保護區內野生藥用植物共102種,隸屬61科94屬,其中二至多年生草本及灌木類占優勢,分別占總種數的38.24%和20.59%;僅含1個種的科數量最多,共39個,占總科數的63.93%;...
尤溪縣桔梗科植物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作者:魏開炬;
摘要:為掌握福建省尤溪縣桔梗科植物資源本底資料,為該區桔梗科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提供依據,采用野外線路踏查、查找已有資料與采訪等方法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尤溪縣桔梗科植物共有7屬11種,占福建省桔梗科植物種數的61.1%,其中開發潛力較大的有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金錢豹(Codonopsis javanica)、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銅錘玉帶草(L...
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蝶類調查與多樣性分析————作者:朱麗紅;
摘要:采用樣帶法對福建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蝶類資源進行調查,共記錄蝴蝶成蟲2 011只,分屬8科49屬73種,蛺蝶科種類最多,有17屬24種,占總種數的32.87%;眼蝶科次之,有5屬12種,占總種數的16.44%;珍蝶科最少,僅1屬1種,占總種數的1.37%。在農田、林地、草地、灌叢4種生境的蝶類群落中,灌叢生境的物種數量、多樣性指數、豐富度指數最高,林地生境的均勻度指數最高。不同月份群落調查顯示...
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F區及周邊水鳥時空分布————作者:陳振亮;林鑫磊;黃思猷;雷興龍;馬建雯;
摘要: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每月調查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F區及周邊8 km范圍內的水鳥1~2次,并對水鳥種類、數量和空間分布進行分析。調查期間共記錄水鳥5目9科38種、單月調查最大數量723只。養殖坑塘是調查范圍內水鳥種類和數量分布最多的生境類型。風電場附近的海上養殖區域水鳥活動頻繁,共計4目5科17種。單月調查最大數量723只,多是在此覓食或在養殖浮漂上休息的游禽,如鴨類、鷗類等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
摘要:<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2023年12月27日)提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統籌...
關愛生靈 共享自然
摘要:<正>中杓鷸Numenius phaeopu屬鸻形目鷸科,無危。體長38~45 cm,翼展75~90 cm。全身灰褐,眉紋皮黃色,具黑色頂紋,基部淡褐色或肉色,喙長而彎曲,喙中部有明顯的折角而非平滑曲線;頭、頸淡褐色具黑色縱紋;頭頂具乳黃色中央冠紋。背黑褐色,具皮黃色和白色斑紋。胸具黑褐色縱紋,兩肋具黑褐色橫斑。常在離林線不遠的沼澤、湖泊與河岸草地活動;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和覓食,但遷徙時以及在棲息...
果藥兩用植物瓜馥木的組培快繁技術研究————作者:余燕華;陳劍勇;鄧燕冰;林小青;阮淑明;萬泉;
摘要:為解決果藥兩用植物瓜馥木的優質種苗短缺問題,克服種子繁殖導致的雌雄株比例失調,為瓜馥木栽培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以延平YP-21無性系雌株嫩梢為外植體,成功建立了瓜馥木組織培養育苗技術體系,確定了各階段最適宜的培養基配方和移栽基質。結果表明,瓜馥木苗木組培最佳消毒方法為先使用75%乙醇消毒20 s,再用0.1%的HgCl2消毒4 min;誘導培養基配方為MS+2.0 mg/L KT+0.4 mg/L ...
福建柏人工林生長模型擬合及生長動態分析————作者:吳衍航;
摘要:采用樹干解析法獲取福建柏的胸徑、樹高生長數據,選用Weibull、Gompertz、Mitscherlich、Logistic、Korf等5種理論生長方程擬合分析48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長過程。結果表明,胸徑、樹高、材積均以Weibull方程模擬效果為最優,其線性式經相關性檢驗精度高,該方程具有可靠性和適用性。胸徑、樹高、材積的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分別出現在第12年、第11年、第24年;平均生長量最大...
基于林分測樹因子的闊葉林喬木層生物量模型構建與實踐——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為例————作者:藍文升;
摘要:以福建省闊葉林喬木層生物量為研究對象,采集福建省人工、天然闊葉林生物量數據,以通用全局優化算法求解模型參數,利用交叉建模和檢驗構建與林分測樹因子有關的生物量模型,對不同模型進行比較選優,并應用于武夷山國家公園闊葉林生物量估算與空間分析。結果表明,與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株數有關的生物量模型能較好地描述福建省人工和天然闊葉林生物量。依模型估算的武夷山國家公園闊葉林喬木層生物量為7 321 157.11...
閩樺與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長及結構特征————作者:鐘荔荔;
摘要:為探究閩樺與杉木的混交效應,以武夷山的12年生閩樺純林、杉木純林和閩樺-杉木混交林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不同林型下兩個樹種的胸徑、樹高、枝下高、冠長和冠幅等生長指標,分析混交對林分生長的影響,并探討混交效應在林分結構特征和生產力方面的表現。結果表明,兩個樹種混交后閩樺單株材積較純林增加25.2%,而杉木材積則減少68.6%;混交林中閩樺的直徑分布峰值向高階移動,分化程度降低,而杉木的直徑分布峰值向低...
浙江省營造林工程監理問題探究及對策分析————作者:郭國嬌;方炎杰;商天其;徐乾斌;汪繼斌;余建榮;
摘要: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的背景下,探討營造林項目監理工作的特點和浙江省營造林工程監理面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了系統重塑營造林監理管理體系、科學設定監理費用取值標準、穩步培育健康監理市場、完善營造林設計技術體系等對策,旨在強化監理專業水準,以滿足營造林項目對監理工作的現實需求,促進營造林項目高效優質推進
福建海島造林綠化探析——以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例————作者:翁品榮;
摘要: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海島型城市,受海島地形地貌制約和發展,曾經生態環境十分惡劣。經過70多年的生態建設,平潭造林綠化取得較大成效,生態環境獲得大幅改善。當前,平潭存在造林綠化空間不足、綠化總量增加難度大、部分地區造林難度大、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夯實造林綠化成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馬占相思的生產力與改土效果————作者:盧佳毅;
摘要:探討在馬尾松林采伐跡地上利用固氮樹種馬占相思進行更新改造的可行性,并量化林分生產力的提高效果和土壤環境的改良效益。結果表明,營造馬占相思林可以顯著提高林地生產力,不同坡位上馬占相思的林分生物量均顯著高于馬尾松;上、中、下坡3種坡位的馬尾松林全年凋落物總量分別為2.95 t·hm-2、2.84 t·hm-2、2.12 t·hm-2,馬...
不同混交類型對禿杉生長及林分生物量的影響————作者:林根旺;
摘要: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對比30年生禿杉杉木混交林、禿杉木荷混交林、禿杉純林的造林效果。結果表明,不同類型林分中禿杉生長量表現為禿杉杉木混交林>禿杉木荷混交林>禿杉純林,禿杉杉木混交林中禿杉的樹高、胸徑、枝下高、冠幅和單株材積分別為21.74 m、31.46 cm、12.85 m、4.2 m、0.78 m3·株-1,高于其他兩種林分,分別較禿杉純林高了...
馬尾松林下培育烏飯樹技術研究————作者:于建宏;
摘要:為探索利用馬尾松林下空間培育烏飯樹資源,采用裂區試驗設計,主處理設置3個馬尾松保留密度等級,副處理設置4個不同梯度等級的管護措施。試驗結果表明,23年生馬尾松保留密度以450株/hm2較為合理,烏飯樹造林保存率較高,平均地徑和鮮葉質量均明顯高于保留密度675株/hm2和900株/hm2的林分,平均樹高略低但差異不顯著。劈草、淺鋤、培土、施肥等管護措施均可顯著提高造林保存率,隨著管護集約度的提高經營...
格氏栲與杉木混交造林試驗效果分析————作者:彭明良;
摘要:采用格氏栲2年生無紡布容器苗和杉木1年生裸根苗進行混交造林試驗,比較株間混交、帶狀混交、塊狀混交等3種不同混交方法以及格氏栲與杉木按1∶1、1∶2、1∶3的不同株數比例混交的林分生長效果,并以格氏栲純林和杉木純林作為對照。造林后第5年的林分調查結果表明,混交方法以株間混交的格氏栲、杉木保存率及生長量最高,格氏栲的平均保存率、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分別達88.30%、7.17 cm、5.83 m,比格氏...
杉木人工林間伐后套種閩楠的生長效果分析————作者:施聯光;
摘要:以杉木人工林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置650株·hm-2、950株·hm-2和1 250株·hm-2的間伐保留密度,在林下套種閩楠,營建杉木閩楠復層林。結果表明,隨著間伐后保留密度的降低,林分的郁閉度降低,杉木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以及平均單株材積逐漸增加,其中間伐保留密度為650株·hm-2和950株·hm...
泉州森林公園引種紅翅槭生長效果初報————作者:蔡陽彬;
摘要:為豐富公園樹木種類和景觀效果,泉州森林公園在龍眼林下進行紅翅槭的引種造林試驗。調查結果表明,6年生紅翅槭的保存率高達90%以上,表明紅翅槭較適應龍眼林下的生長環境;隨林齡增大,紅翅槭的保存率、樹高和地徑生長量隨龍眼林郁閉度的增大而下降。紅翅槭早期有一定耐陰性,后期對光照的需求增強。本試驗中,紅翅槭在郁閉度0.30~0.49的林冠下生長較為正常
不同坡向和坡位對八角生長的影響————作者:潘榮榮;
摘要:調查福建省沙縣水南國有林場八角引種試驗林生長情況,結果表明,八角在陽坡、半陽坡的生長情況比陰坡、半陰坡生長更好;坡向對八角胸徑、樹高、單株材積、林分蓄積的影響顯著;坡位對八角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影響顯著,對林分蓄積影響不顯著;坡向與坡位的交互作用對八角各項生長指標皆無顯著影響。建議沙縣在進行八角引種栽植時,可以采用人工純林培育八角工業原料林或園林綠化專用林,同時應優先選擇陽坡或半陽坡的林地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