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關注()《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JournalofJilinUniversity(EarthScienceEdition)(雙月刊)曾用刊名:長春科技大學學報;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56年創刊,是以地學為特色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探工程、巖礦測試等學科領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欄目設置基礎地質、礦床、能源、水文、工程、環境、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測試分析。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工程索引Compendex數據庫(核心)、地質文獻預評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動物學記錄、石油文摘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159;總被引頻次:267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399;綜合影響因子:0.941
7、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榮譽:
吉林省一級期刊
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5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優秀集體
第八屆(2005-2006年度)吉林省雙十佳期刊獎
2006年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7年榮獲首屆吉林省高校科學研究促進獎
2008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8年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2009年中國北方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獲2007-2008年度吉林省名刊稱號
2010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0年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2年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
8、偏重的研究方向:地球科學、地質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含地熱地質學)
9、投稿錄用比例:100%
10、審稿速度:平均2.5個月的審稿周期
閱讀推薦:巖相古地理
《巖相古地理》SedimentaryFaciesandPalaeogeography(雙月刊)1980年創刊,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地質找礦、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和經濟建設服務;為促進和發展沉積地質與特提斯構造內的地學理論和學術水平而努力。堅持“雙百”方針,對沉積地質、古地中海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對人類、資源環境的影響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報道和宣傳,以促進沉積學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提斯地學理論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本刊面向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的地學科技人員,并努力推動和積極發展國內外廣泛的學術合作與交流。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2022年天水井下地電阻率異常核實實例————作者:姚賽賽;高曙德;狄國榮;張麗瓊;劉天兵;緱亞江;周建華;
摘要:2022-06-16,天水井下地電阻率三向數據出現高頻擾動,變化形態和幅度與2013-04-20蘆山MS 7.0、2013-07-22岷縣—漳縣MS 6.6、2017-08-08九寨溝MS 7.0地震前相似。通過資料收集整理、異常調查分析、干擾核實處理等工作,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和場地環境調查、觀測系統檢定、工頻干擾測試、干擾源確定、線...
基于柵格信息量法的區域地面沉降風險評價——以河北省滄州市為例————作者:劉波;李詩濃;李偉;王文鵬;魯程鵬;束龍倉;
摘要:地面沉降風險誘發因素復雜、空間分布差異較大,為科學開展地面沉降風險評估工作,本研究提出柵格信息量法的地面沉降風險評價方法。首先通過計算各柵格化評價指標與地表形變量之間的信息量值,定量表征兩者之間的關聯程度;然后構建包含危險性、脆弱性和暴露度3個方面共11項指標的評價體系;再采用主客觀綜合賦權方法確定權重并計算風險值,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進行的可靠性檢驗后進行風險評價;最后將上述方法應用于2022...
川南興文地區上二疊統龍潭組下部黃鐵礦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關鍵金屬富集的指示————作者:周頌德;梁斌;唐屹;郝雪峰;潘蒙;
摘要:黃鐵礦能夠記錄成礦流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及成礦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成因礦物學意義。本次在對龍潭組下部不同形態、期次的黃鐵礦及其賦存巖石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基于黃鐵礦的礦石構造和礦物組構特征,采用EPMA以及LA-MC-ICP-MS等手段,分析其化學成分以及硫同位素組成。結果表明,黃鐵礦可分為三個期次:沉積期(PyI)主要為他形球粒狀、生物交代狀黃鐵礦等,熱液一期(PyII-1)為立方體單晶黃鐵礦,熱液二期...
太行山典型低山丘陵區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影響因素————作者:張路飛;謝偉明;金倩;李樂;王俊達;王昕;李凱;陳炳初;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河北省太行山典型低山丘陵區的土壤硒(Se)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采用實測數據,不依賴先驗知識,通過分析表層土壤、土壤發生層、成土母巖中的元素含量特征及海拔高度的相關關系,厘定土壤硒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該區域土壤硒的平均含量顯著高于全國表層土壤硒的背景值及河北平原區的背景值;該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多源成土母質來源于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為土壤硒的形成提供了地質背...
基于小龍蝦算法優化BP神經網絡模型的滑坡易發性————作者:周孫超;宋騰蛟;王琰;蔡宗佑;
摘要:浙江省武義縣地質環境較為復雜,降雨量極大,同時該地區開采礦石、開發梯田等人類工程活動,導致區域滑坡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和城市經濟發展,對該地區進行滑坡易發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考慮到標準BP神經網絡易陷入局部最優解、對初始權重的敏感等缺陷,引入近年來新提出的群體智能算法——小龍蝦算法(COA算法),提升標準BP神經網絡的預測精度。首先利用四種單峰測試函數和一種多峰測試函數對COA算法...
韌性剪切帶內絹云母40Ar/39Ar年齡及其對金礦床形成時間及演化過程的限定——來自黑龍江省永新和孟德河金礦床的信息————作者:李旭東;李成祿;楊元江;谷華娟;楊文鵬;鄭博;符安宗;
摘要:嫩江—黑河構造混雜巖帶呈北東向展布,為興安地塊與松嫩地塊拼合的關鍵區域,成礦環境優越、成礦作用強烈、成礦潛力巨大,是黑龍江省重要的金礦成礦帶。但白堊紀以來,前人缺少構造作用的研究,其構造演化與成礦時序關系不明,本次研究限定了韌性剪切作用時代,揭示其與金成礦的關聯性。本文以永新、孟德河金礦床的糜棱巖中絹云母為研究對象,聚焦韌性剪切作用與成礦關系,通過對韌性剪切形成的絹云母開展40 地幔風導致的克拉通巖石圈縱向結構分層和破壞————作者:胡籽豪;戴黎明;李三忠;王迪;王亮亮;劉申達;李法坤;武子涵;王卓; 摘要:克拉通通常具有厚的,低熱流值的且高流變學強度的克拉通巖石圈地幔。同時,地球物理觀測發現巖石圈地幔內還具有明顯的縱向分層結構,并被認為是來自俯沖板塊或地幔深部的熔/流體對克拉通巖石圈地幔自下而上的改造作用所致。但是現有研究發現,水平向地幔風的擾動對克拉通演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對克拉通巖石圈地幔縱向分層結構的出現是否能產生影響以及如何產生影響尚未被研究。本文通過二維熱力學數值模擬方法,分析了在不... 貪婪-快速迭代收縮閾值算法在Radon變換及其壓制多次波的應用————作者:范佳奇;吳秋瑩;王典;李鵬; 摘要:多次波的存在會導致地震數據成像嚴重失真,增加目標層的干擾,進對地質資料的精確解譯和油氣藏的開發規劃造成不利影響。盡管基于L1/2范數約束的拋物Radon變換在多次波壓制方面表現出優異效果,但面對大規模地震數據,傳統的快速迭代收縮閾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 FISTA)在計算效率上仍難以滿足需求。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 巖漿侵入巖模型直流電響應特征————作者:孫旭東;馬舉舉;凌嘉宣;楊化軍;馬強;李昆; 摘要:直流電阻率法作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地質勘探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基于空間-波數混合域的直流電三維數值算法對巖漿侵入巖模型的電性響應特征開展研究。引入總電場歸一化系數T3,對無礦化帶巖漿侵入巖模型和有礦化帶巖漿侵入巖模型的三極裝置和偶極-偶極裝置的電場響應特征進行比較分析。特別考慮了礦化帶電阻率為各向同性、各向異性以及激電效應的模型,以揭示不同電性條件下的響應差異。分析結果表明... 基于隨機森林模型的淺層同軸套管式換熱器取熱影響因素————作者:王翰琦;楊偉飛;賈子龍;劉曦遙;馮波; 摘要:為了實現淺層地熱能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解決傳統依靠化石能源供暖產生的霧霾等環境問題;并解決實際工程中換熱器運行參數以及場地地層參數最優匹配方式不明晰、耗費人力物力等問題。本文采用數值模擬與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基于COMSOL建立了淺層同軸套管地熱系統傳熱模型以及數值模型,探究了不同物性參數、運行參數和地熱井長度對換熱器取熱性能的影響;然后基于機器學習算法采用隨機森林(RF)模型預測了不同... 銀額盆地下白堊統巴音戈壁組纖維狀方解石脈成因機制——熱水沉積與同位素證據————作者:何天鑫;柳蓉;劉強浩;寧婷; 摘要:纖維狀方解石脈因其特殊的脈體特征與生長習性而深受地質學家們的關注,其對于有機質富集過程與古環境演化恢復有著重要的指示意義。本文基于銀額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發育的大量纖維狀方解石脈,針對不同的脈體類型,通過巖礦學觀察、元素地球化學以及C-O同位素測試探討其在成因機制上的區別及其與熱液活動的聯系。結果表明:盆地內主要發育有背生式與向生式纖維狀脈體。背生式脈體主要發育于白云巖中,在脈體中部存在中間線,纖維... 冰下湖可回收式熱融探測器鉆孔傾斜影響因素分析————作者:范曉鵬;李晨熠;初東方;李冰;宮達;李亞洲;楊一凡;劉西牧;張楠;Pavel Talalay; 摘要:可回收式熱融探測器是進行極地冰下湖潔凈探測取樣的有效方法。但如何控制可回收式熱融探測器鉆進垂直度是準確命中冰下湖探測靶區,實現冰下湖水精準取樣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為此,本文建立了熱融探測器鉆進過程中的力學模型和探測器傾角計算公式,并以RECAS-500探測器參數為例,對探測器結構參數、探測器鉆進參數和孔底不均勻融化等因素對熱融探測器初始傾角、最大傾角的影響機理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發現:探測器在孔內... 巖溶管道粗糙管長度對溶質運移的影響————作者:王正一;孔垂寅;趙小二;武桂芝;梁江;李金成; 摘要:巖溶管道粗糙管壁可能導致穿透曲線的拖尾現象,深入探究巖溶管道粗糙管壁對溶質運移的影響,對于準確解譯野外穿透曲線及預測巖溶管道中溶質運移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野外巖溶管道概化為室內管道系統,采用內壁粘有河砂的亞克力圓管表示巖溶管道粗糙管,設計不同長度的粗糙管,通過示蹤實驗研究粗糙管長度對穿透曲線的影響,并采用兩區非平衡模型和暫時存儲模型模擬實驗穿透曲線,分析兩種模型參數隨粗糙管長度的變化規律。結果... 隱蔽性微小斷裂智能識別技術在準噶爾盆地MH1井區的應用————作者:巴忠臣;秦軍;華美瑞;張宗斌;秦賽賽;張穩; 摘要:準噶爾盆地西北緣MH1井先導示范區(MH1井區)二疊系、三疊系發育不同尺度的斷裂,形成機理復雜,后期改造頻繁,存在形式多樣,嚴重制約了水平井的開發進程。本文立足于提高地震資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過方位角疊加方案優選、連續小波變換地震資料提頻、矩陣奇異值分解去噪、構造導向濾波迭代處理、有效頻帶優化、斷裂增強濾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斷裂識別以及多屬性融合斷... 引黃濟寧工程長大深埋隧洞地應力場分區特征綜合推演————作者:楊繼華;郭衛新;崔臻;萬偉鋒;姚陽; 摘要:針對深埋隧洞地應力場問題,以青海省引黃濟寧工程長大深埋隧洞為背景,采用區域構造演化分析、現場水壓致裂測試、數值推演的方法,確定了隧洞各段的地應力特征。結果表明:引黃濟寧工程隧洞受青藏高原東北緣塊體擠壓運動的影響,主壓應力方向為NE-NEE向;隧洞地應力場可分為3個區,其中拉脊山段最大水平主應力側壓力系數達到2.0;隧洞穿越拉脊山時最大埋深超過了1 400 m,最大水平主應力超過70 MPa,可能對... 東莞市水鄉地區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風險評價————作者:譚曉輝;黃灝;胡榮光;鄧奕球;曾經文;王秀娟; 摘要:為了解東莞市水鄉地區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及生態與暴露風險,選擇水鄉地區蔬菜基地和大型交通干線兩側農田為研究區,分別采集蔬菜基地研究點和大型交通干線兩側農田研究點的土壤和蔬菜樣品各32件進行研究。首先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IP)和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PN)評價Cd、Hg、As、Pb、Cr、Cu、Zn和Ni等八種重金屬的污染特征,并進行生態風險評價和農產品質... 振動荷載作用下近相變區冰-水相變遷移規律————作者:周琨超;王志遠;翟金榜;張澤;孟祥熙;袁名揚; 摘要:為了證明振動荷載作用下冰中存在水分遷移,并探究冰中水分遷移的規律,以人造柱狀冰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負溫條件下的振動試驗,通過改變環境溫度和加載頻率對冰中液態水的遷移進行研究。首先結合多年凍土地區公路所承受重型滿載貨車的載荷特征,以55 kPa為荷載幅值,循環振次設置為2 880~28 800次,開展了在-3℃、0.5 Hz條件下循環振動荷載分層柱狀冰的水分遷移試驗;然后在-5-1℃、0.1~0.5... 開魯盆地陸東凹陷白堊系九佛堂組上段米蘭科維奇旋回及沉積響應特征————作者:原家鵬;張云峰; 摘要:開魯盆地陸東凹陷九佛堂組油氣資源量巨大,但關于米蘭科維奇旋回與沉積規律,尤其是與細粒沉積巖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少,從而制約了對烴源巖分布的預測。此次研究通過對自然伽馬測井數據進行頻譜和小波分析,對九佛堂組上段的沉積巖進行米蘭科維奇旋回劃分,并將當時的沉積環境與所劃分的旋回進行對比分析,明確地層沉積響應特征。結果表明:九佛堂組上段共識別出13個Ⅳ級旋回,25個Ⅴ級旋回,66個Ⅵ級旋回。根據九佛堂組上段沉... 考慮毛細飽水帶的非承壓含水層中仿Theis井流模型及解析解————作者:晉浩穎;程大偉;詹紅兵;楊勝科;張曉斐;張琳; 摘要:受制于經典飽和滲流理論中自由面定位在潛水面處的局限性,非承壓含水層中仿Theis井流模型存在理論基礎不堅實、參數物理意義不明確等問題。為克服上述局限性,首先將自由面由潛水面移動到進氣值面,以定位在進氣值面處的Boussinesq方程為控制方程,修正仿Theis井流模型,并推導模型的解析解;之后,構建參數反演模型,以校準模型參數,并通過分別將修正模型計算的降深和經典模型計算的理論降深與實測降深進行對... L-半胱氨酸提取農田土壤中生物有效態砷————作者:魏四平;李兵;趙玉巖;魏俏巧;吳景華; 摘要:砷作為一種常見的環境污染物,其生物有效性的準確測定對于評估潛在的健康風險至關重要。為了更加合理地評價農田土壤環境質量,本文探討了一種可靠且高效的方法來提取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態砷(水溶態、弱酸提取態、可還原態和可氧化態砷的總和)。基于L-半胱氨酸溶液能有效地與砷形成螯合物的特性,首先選取L-半胱氨酸溶液作為提取劑,對提取劑的質量濃度、提取溫度、超聲時間等參數進行優化,分別測定不同提取溫度和不同提取劑質...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