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長江科學院院報
關注()《長江科學院院報》核心學報征稿,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水利部主管、長江科學院主辦的應用科學型學術性刊物。主要報道水(利)科學在長江流域水利水電事業中的發展和應用,包括水(利)科學各個領域的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及學科進展、 長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研究項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實踐經驗總結,以及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及其應用,還適當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國外有關科學技術的新成就和發展動向。
本刊創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為《長江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報》,1987年院名改為長江科學院后,刊名改為《長江科學院院報》。編委會由長期從事長江水利事業的一批老、中、青專家組成。本刊以堅持科學技術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發展水利科學、擴大科技交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長江流域水利水電事業為辦刊宗旨,其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水利水電事業的科研、設計、施工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生。
本刊是湖北省優秀期刊;全國水利系統優秀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選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首批入選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 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英文版)》雜志,俄羅斯《文摘雜志》收錄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網絡數據庫收錄,1998-2003年被 《EI》(美國工程索引)Page One收錄。本刊還被收列入美國國際CODEN中心,代碼為CKYUE6;被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 德國波恩德國科學院圖書館固定收藏;被美國紐約尤里其(Urich's)國際期刊索引。
《長江科學院院報》1989年度獲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獎,"1994-1995年度被授予湖北省優秀期刊"稱號,1996年被評為"全國水利系統優秀科技期刊",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點創建期刊"。2000年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評優中,獲優秀獎。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4度獲選).
長江科學院院報雜志欄目設置
健康長江、江湖泥沙與治理、水資源與環境、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防洪減災、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水力學、巖土工程、水工結構與材料、信息技術應用、儀器設備與測試技術、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水利經濟、科技簡報
長江科學院院報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閱讀推薦: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湖北省學報征稿,創刊于2002年,由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主辦。新近改版的學報繼續本著“領先時代,求是創新,突出特色,博采眾長”的辦刊宗旨,強化金質、高值的精品意識,透逸著嚴謹、濃郁的學術氣韻,突出圖文并茂獨特風格,緊密結合高職教育的研究與發展實際,逐步引領全國高職高專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主流,吸引了陣容強大的作者群和讀者群。
長江科學院院報最新期刊目錄
太湖西部湖區沉積物中重金屬的來源分析和生態風險評估————作者:趙存法;范琦;蘇清;田蓉;蔡溢瑋;王海翔;袁和忠;
摘要:為準確評估太湖西部湖區的重金屬來源,對該湖區小流域尺度土壤和沉積物中重金屬Cr、Ni、Cu、Zn、As、Cd、Pb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并開展了重金屬生態風險評價。結果表明,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普遍高于土壤中相應重金屬含量;北部湖區沉積物重金屬含量高于中部和南部湖區,沉積物中約88.4%的重金屬含量增量來自陸源河流和徑流等的入湖排放。此外,富集因子(EF)和地累積指數(Igeo)表明...
高拱壩變形性態分析及安全監控研究進展————作者:楊光;王琳;李波;孫錦;張建偉;韓彰;李慧;
摘要:大壩安全關乎國計民生,被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我國西部地區已建、在建及擬建一批壩高超過200m的拱壩,這些巨型工程處于高山峽谷地區,受到多因素的協同影響,工程安全運行面臨嚴峻考驗,一旦失事將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變形變化是高拱壩壩體、壩基結構性態變化的綜合反映,研究并提出科學的高拱壩變形性態分析及安全監控理論,對確保工程安全服役意義重大。本文對拱壩變形性態分析、拱壩變形性態監控模型、...
張北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防護林對干旱事件的響應差異————作者:鄭鵬飛;歐亞;賈國棟;余新曉;
摘要:三北防護林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建設工程,但近十年來,三北地區的防護林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防護功能明顯下降。為了揭示三北地區防護林的水分影響樹木退化的過程以及三北地區防護林衰退過程,本文以河北北部地區廣泛分布的小葉楊防護林為研究對象,基于樹木年輪和樹輪穩定碳同位素技術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防護林的退化過程及其對干旱事件的響應差異,探討同一地區有的楊樹正常生長而有些楊樹出現退化的可能原因。結果發現不同...
流動水條件下單一裂隙注漿擴散機理研究————作者:徐棟棟;蔣攀;宋琨;盧波;胡偉;阮迪;曹崇山;
摘要:南方某水封石油洞庫工程,在開挖階段遭遇了嚴重的涌水問題,對注漿施工的實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目前,單一裂隙動態水流條件下的注漿擴散機理尚不明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采用有限元方法開展了裂隙開度、注漿壓力、動水流速和裂隙邊界范圍等因素對漿液擴散演進機制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裂隙傾角增大對漿液擴散具有抑制作用。(2)漿液擴散達到穩定狀態所需的時間會隨著邊界范圍的增大而增加,隨著注漿壓力的增大而減小。...
湘江流域多時間尺度徑流預報方法對比評估————作者:宋昕熠;陳致行;劉海;申亞蘭;
摘要:徑流預報是提升水資源管理效率、保障流域水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湘江流域為研究對象,對比了新安江模型、SWAT模型、LSTM模型在不同時間尺度下的徑流預報精度及適應性。研究結果表明:1)各模型的計算效率有LSTM模型>新安江模型>SWAT模型;2)在日尺度下,LSTM模型模擬效果整體最佳,新安江模型汛期模擬更優,SWAT模型在日尺度中的表現一般;3)月尺度下,SWAT模擬精度明顯提升,LSTM受輸入...
水下結構缺陷無損檢測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綜述————作者:劉昊;李海峰;王勇;黃浩良;
摘要:水工混凝土結構易因設計施工缺陷及服役期環境溫濕度交變、多場耦合荷載作用,產生表觀裂縫、剝蝕和內部空洞、蜂窩等損傷,結構連接處易發生錯臺與沉降差。其中,水下結構因承受更高荷載及復雜環境,檢測需求尤為迫切。本文聚焦水下結構無損檢測技術研究進展,系統分析了光學成像、聲吶掃描、淺地層剖面和沖擊映像法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光學成像可識別表觀缺陷,但受水質能見度限制且分辨率不足;聲吶技術適應渾濁水體,卻易受噪...
折板型豎井氣爆強度控制措施優化數值試驗研究————作者:楊乾;楊慶華;陳峰;
摘要:為有效控制折板型豎井在高壓截留氣團釋放過程中產生氣爆的強度,采用FLUENT有限元軟件,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兩相流模型構建了折板型豎井氣爆三維數值模型,對不同聯絡管接入方式、干/濕區連通區域、限流孔板及通氣管的氣爆噴射過程進行三維模擬。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豎井干區,聯絡管接入濕區時能夠降低折板水力沖擊荷載的同時也有利于折板結構安全;干/濕區連通區域面積大小對氣爆控制效果...
溫壓同步循環加載作用下混凝土單軸受壓本構關系研究————作者:張登祥;鄒翔羿;
摘要:為研究溫壓同步循環加載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損傷本構關系,進行了溫壓同步循環加載試驗、單軸壓縮試驗與SEM測試,分析了循環次數、循環溫度與循環應力對混凝土抗壓性能與微觀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溫壓同步循環加載作用下,隨著循環次數、循環溫度與循環應力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逐漸下降。溫壓同步循環加載作用加劇了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劣化,使其抗壓強度較單一荷載作用下明顯降低。在溫壓同步循環加載作用下,混凝...
基于文獻計量的陸地碳匯研究發展態勢————作者:李喆;陳春羽;石田雨;
摘要:陸地碳匯是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相關研究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方法,以1994—2024年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及CNKI數據庫中所收錄的共計8431篇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CiteSpace工具繪制國內外文獻共被引、作者共作以及關鍵詞時間線等可視化圖譜,分析了論文時間、學科、期刊以及來源國家的分布情況,給出了高影響...
基于響應面法的CO2強化再生粗骨料最佳耦合條件研究————作者:曹芙波;蘇禹同;王晨霞;韓慧超;蘇天;
摘要:為得到再生粗骨料CO2最佳強化改性條件,本文利用響應面法(RSM)設計進行17組骨料碳化試驗和骨料特性測試,并分別建立響應面回歸模型,通過對模型進行顯著性、可靠性和交互作用分析,研究CO2濃度、碳化溫度和相對濕度三因素耦合對再生粗骨料壓碎值、吸水率和表觀密度的影響;結合響應面模型優化改性條件,并對最佳碳化條件進行試驗驗證。結果表明:響應面模型可信度和精確...
長江流域重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達標情況分析及優化建議————作者:王丹陽;湯顯強;吳旭敏;彭康;胡艷平;劉晗;黎睿;
摘要:維持一定的生態流量是確保河湖水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前提。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長江流域114個重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達標情況,發現斷面總體達標率62%(71個),其余38%斷面的生態流量不達標天數在1~170 d不等,平均25.8 d;達標情況在年內呈季節性單峰模式:夏秋高,冬春低;空間上二級流域之間差異顯著,跨省斷面達標率低于非跨省斷面,干流右岸斷面達標率低于左岸。降水徑流季節分配不均、...
一種改進麻雀優化算法在巖體結構面分組中的應用————作者:周明哲;富海鷹;趙炎炎;周洋立;楊濤;陳垍歡;
摘要:巖體不連續結構面的分布是控制巖質邊坡及地下工程穩定的重要因素,對巖體結構面的識別與分組是進行穩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的聚類方法對聚類中心敏感,分組結果較差,效率較低。因此,針對上述缺陷,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麻雀優化算法(SSA)的巖體結構面聚類方法。首先,利用SPM混沌映射初始化麻雀種群,然后,對SSA算法的步長因子進行修正,提高尋優速度。通過改進的SSA算法進行初始聚類中心尋優,獲取全局最優解。...
基于幾何形貌的深埋非規則隧道點云濾波與分類方法研究————作者:史應恩;
摘要: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具有掃描速度快、掃描精度高、非接觸式且受掃描環境影響小等特點,使其在深部工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針對深埋非規則隧道點云輪廓識別與分類問題,提出基于深埋非規則隧道幾何形貌的點云濾波與分類方法,首先,基于深埋非規則隧道輪廓的空間形貌,并考慮隧道分段點云偏轉角及方位對隧道橫截面點云的影響,建立非規則隧道橫截面點云生成方法;進而,利用外凸多邊形方法初步識別隧道橫截面輪廓,并通過隧道...
顆粒形狀影響下土石混合料的強度與變形特性————作者:邱珍鋒;孫雪蕊;馬愛娟;
摘要:顆粒形狀對強度和變形具有顯著的影響,但影響規律尚不清楚。利用高強度的α-半水石膏粉制備帶形狀的類巖石顆粒,采用中壓三軸儀固結排水試驗,結合布拉斯謝克形狀參數,研究形狀系數對土石混合料的力學特性的影響規律,揭示顆粒形狀對土石混合料力學特性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隨著顆粒形狀系數Y的增大,試樣的峰值偏應力逐漸增大,后趨于平穩。隨著試樣中顆粒形狀系數Y的增大,內摩擦角和初始抗剪角φ0...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整體性協同管理研究————作者:王濟干;徐蕓潔;季丹勇;樊傳浩;
摘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肩負著推動漢江流域高質量發展和“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責任。當前,水源區面臨水質存在安全隱患、調度面臨雙重挑戰、監測缺乏統籌協作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碎片化與分散化。盡管水源區有零碎協同合作,但尚無專門機構專注于整體性協同管理。因此,基于整體性治理理論,借鑒墨累-達令河與北美五大湖的協同管理經驗,分析形勢要求,構建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整體性協同管理機制模型,進而提出...
礦物粒徑分布特征對巖石可照射性的影響研究————作者:陳方方;倪祥祥;薛博天;張志強;
摘要:天然巖石由眾多大小不均的造巖礦物組成,其包含的造巖礦物對微波破巖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探究礦物粒徑分布特征對巖石可照射性影響規律,本文通過提取典型花崗巖礦物粒徑分布特征,確定花崗巖礦物粒徑不均勻性系數,通過室內試驗,開展研究粒徑分布特征對巖石的溫度、裂紋、強度以及P波波速的影響。為深入分析粒徑分布特征的影響機理,運用多物理場COMSOL分析平臺建立數值分析模型,分析微波照射后試樣應力場、溫度場以及...
洪水條件下河道型水庫流場與水溫結構的三維數值模擬研究————作者:柏曉鵬;王昊;閆曉惠;敖瑞貴;周聰;
摘要:掌握洪水條件下水庫流場和水溫結構的動態變化對于水質管理和生態安全至關重要。以河道型水庫BLH水庫為典型案例,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了三維水動力水溫模型,使用水溫分層指數(RWCS)量化水溫結構,分析了不同洪水條件下的流場和水溫特征。壩前和庫中心表底層水溫模擬的R2分別為0.989和0.982,模型效果良好。結果顯示,水溫結構受水流形態和流速影響,入庫流量增加會降低水庫RW...
不同飽和度下松散粉細砂土的阻尼比特性試驗研究————作者:余頌;徐夢冰;馮治國;張軍杰;張國超;王勇;
摘要:土的阻尼比是地基土體動力響應特性中的重要參數之一。基于自主改進的非飽和土共振柱,研究了杭州灣松散粉細砂在脫水路徑下的阻尼比演化特性,探討了不同應力狀態下阻尼比隨飽和度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粉細砂土在飽和度相同條件下,凈應力越大,阻尼比越小;隨著飽和度的降低,初始飽和粉細砂的阻尼比基本不變;隨后迅速衰減,在最優飽和度(Sr)opt處達到最小值;當飽和度低于最優飽和度后,阻尼比呈...
超大直徑雙圓頂管施工對地下管線沉降變形影響研究————作者:于英霞;苗冰陽;李文杰;唐剛;
摘要:以深圳市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為依托,基于修正Peck公式,采用數值模擬和現場監測結合的方法,研究管線不同埋深、不同材質、不同管徑、頂管不同凈間距及管線不同空間位置條件下超大直徑雙圓頂管施工對其沉降變形影響規律,采用變量歸一化方法分析各因素對管線影響程度,并評價其安全性能。結果表明:頂管選擇垂直下穿較為合理,改變管線埋深、材質、管徑參數時,位移場最終均呈現“V”形,當兩頂管凈間距增大至1.5倍...
白龍江引水工程六盤山隧洞地應力分析及巖爆風險評估————作者:董志宏;蔣健;張新輝;周朝;左清軍;
摘要:在深埋高應力背景下進行隧洞開挖支護等地下工程時,常伴隨硬巖巖爆及軟巖大變形等風險。白龍江引水工程六盤山隧洞沿線整體埋深較大,圍巖巖性多以礫巖、灰巖等硬巖為主,有效預測巖爆災害是該工程前期規劃工程進度和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課題,對其地應力場的測試分析則是隧洞巖爆預測的重要環節。針對這一實際工程,通過地質調查、深孔地應力測試、地應力場數值反演等方法對隧洞沿線應力特征進行分析,進而結合多種巖爆判據對隧洞沿...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