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銀行業
關注()《中國銀行業》China Banking(月刊)2013年創刊,是銀行業雜志。主要刊發中國銀行業政策解讀、權威發布、創新研究、前沿問題研究成果;雜志以權威的解讀、全新的視角、全面的分析、全力推動銀行業大發展;雜志立足銀行業,反映經濟金融生活,以敏銳的筆觸,捕捉銀行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
《中國銀行業》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銀行業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收錄
中國銀行業欄目設置
高端視角、特別策劃、專題、聚焦互聯網金融、聚焦大數據、聚焦P2P、問策經緯、業務條線、權威發布、業者風采、客戶調查、銀行史話、行業記事、文化社區。
閱讀推薦:江蘇市場經濟
為綜合性經濟類刊物。辦刊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發展學術民主,開展學術研究,展示學術成果,繁榮科學文化,貫徹“雙百”方針,開展學術爭鳴,立足經貿領域,兼顧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主要讀者對象:本院教職工及學生;江蘇商貿與現代服務業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國內外于經濟有關的科研院所及個人,國內外財經類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師生。
中國銀行業最新期刊目錄
中美大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比分析————作者:劉暢;
摘要:<正>對比分析四家中國大型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四家美國大型商業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集團)2023年收入結構差異以及細分領域的不同,有助于思考中國大型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商業銀行從最早的近代銀行(威尼斯銀行)發展到如今的龐大金融集團已經走過多個世紀,商業模式也從最基本與最傳統的負債端吸收存款、資產端放出貸款、通過息差獲得收入和利潤,逐漸轉向...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問題探究————作者:任娜;
摘要:<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再融資方式選擇與其估值水平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在上市銀行融資政策收緊及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可供上市銀行選擇的外源核心一級資本補充方式越來越少。資本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的“本錢”,是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根基,國有大行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資本金補充需要和股價水平選擇適宜的資本工具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同時,在政策指導下,創新思維,探尋如何進一步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
商業銀行數據資產估值的探索與實踐————作者:張然;于一超;佟本尚;帥遙岑;
摘要:<正>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傳統的資金、資本上,更體現在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上。通過數據資產估值,商業銀行可以在未來進一步探索數據資源在金融產品設計和業務創新中的應用,不斷豐富銀行的產品結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多樣化需求
新《會計法》實施背景下會計工作的轉型與對策————作者:戴思國;耿非凡;
摘要:<正>新時代會計工作轉型應堅持法治引領,踐行業財融合,以“夯實會計基礎-推進實踐創新-提升多維能力-實現智能應用”為發展思路,深入拓展會計職能,更好服務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著力解決會計工作中長期積累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完善會計頂層設計,強化會計法治建...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展望————作者:錢立華;方琦;魯政委;
摘要:<正>國際可持續金融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國際組織積極推動金融業的凈零轉型。中國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轉型金融貸款產品創新不斷,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產品不斷創新,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繼續深化。回顧2024年,對氣候與ESG持負面消極態度的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全球氣候大會分歧依舊、生物多樣性大會黯淡收場均為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全球合作蒙上陰影。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綠色發展...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國際比較與啟示————作者:李博;
摘要:<正>歐盟的EU-ETS被視為最成熟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其特征在于具備多元化的交易品種和完備的碳交易稅收體系,在制度建設、市場活躍度維系等方面值得借鑒。同時,日本近年來也開始重視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立,力爭在2026年實現GX-ETS的成熟化運營。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提升減排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發展快速。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正在運行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已...
商業銀行應對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策略————作者:施衛;葉桂榮;
摘要:<正>一方面,設立客戶營銷統籌部門,專職開展境外客戶營銷工作,與各業務條線人員聯動協作,充分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提升營銷團隊的專業性,加強對境外客戶偏好以及市場環境的研究,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營銷人員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境外布局結構,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發展機遇,有針對性地優化海外布局規劃,積極為當地提供本土化、特色化的服務
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支撐美麗中國建設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目標以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摒棄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通過制度保障、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銀行業》雜志征稿啟事
摘要:<正>我們期待您的稿件歡迎來到《中國銀行業》雜志的大家庭《中國銀行業》雜志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主管、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是面向銀行業的全國性專業刊物,是溝通監管部門和機構的紐帶,是行業交流的平臺,也是社會了解銀行業的窗口。《中國銀行業》雜志以“業界信息窗口,業者風采展現,專家研究集成,行業發展智庫”為辦刊宗旨,為行業和社會讀者奉上權威的觀點、精彩的評論、深入的分析、行業的動態以及全面的資訊
行業熱搜
摘要:<正>金融監管總局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1月12日,金融監管總局召開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會議要求,要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舉措,狠抓年度重點目標任務落地落實,扎實推動監管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堅持上下統籌、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處置高風險機構,促進治理重...
貫徹新發展理念 展現行業組織新作為 以優質服務助推銀行業高質量發展————作者:邢煒;
摘要:<正>中國銀行業協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金融監管總局黨委領導下,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干”字為先,穩中求進,堅持服務行業、助力監管“兩個并重”,引領銀行業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發展綠色金融 建設美麗中國
摘要:<正>【編前語】發展好綠色金融,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并作出了碳達峰碳中和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決策部署。當前,我國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統籌推進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涉及行業多、投資周期長、融資需求大,發展綠色金融是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金融...
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賦能高質量發展————作者:上海金融監管局普惠金融處課題組;
摘要:<正>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標準是基礎,政策是依托,落實在機構。總體而言,要完善“三個體系”,即完善“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完善“監管引領、部門協作”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完善“科技驅動、服務創新”的綠色金融生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金融供給...
構建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作者:中國工商銀行綠色金融課題組;
摘要:<正>伴隨綠色領域技術革新的步伐加快,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把握綠色產業發展趨勢的難度也顯著加大。各個重點領域技術發展進程也使得市場格局、技術路線持續變化。同時,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在轉型路徑、資金需求、低碳管理等方面的差異將進一步凸顯。近年來,為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性問題,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共識不斷凝聚。綠色金融成為全球金融行業的一項重點議題。我國是綠色金融的全球...
農業企業低碳轉型評價與綠色金融創新探索————作者:中國農業銀行綠色金融課題組;
摘要:<正>農業減排固碳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農業企業低碳轉型評價體系既是農業低碳轉型的重要基礎,也是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商業銀行應加快推動構建農業企業低碳轉型評價體系,積極把握綠色金融業務拓展機遇。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三農”是重要陣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
我國轉型金融的發展、挑戰及應對建議————作者:王方宏;云馨慧;
摘要:<正>轉型金融已經成為可持續金融的重要內容。國際上,轉型金融在概念、規則、產品等領域不斷演進。我國在參與轉型金融國際規則制定、構建國內政策體系、進行轉型金融產品探索等方面取得成效,同時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需要發揮各方合力,共同推進轉型金融發展。2019年3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提出了轉型金融的概念,認為轉型金融是通過為經濟主體提供融資以支持其實現轉型的金融活動,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或...
國際金融機構凈零轉型規劃的經驗與啟示————作者:饒淑玲;梅芷菁;
摘要:<正>金融機構需要立足我國及所在地區的“雙碳”規劃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自身運營與投融資碳中和目標,結合自身業務情況設定短中長期減排目標。為確保凈零轉型規劃的成功實施,金融機構需要識別具有減碳需求的重點行業,引導企業制定轉型計劃,并通過拓展轉型金融產品服務等一系列措施來實現轉型目標
商業銀行服務氣候投融資的挑戰及對策建議————作者:曾剛;陳小輝;
摘要:<正>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業務穩定性構成威脅。商業銀行應建立氣候風險評估體系,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同時,商業銀行在開展氣候投融資時,應嚴格審查項目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確保資金投向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鍛造資產托管業務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專訪興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霆————作者:李立群;
摘要:<正>資產托管業務是資產、資金和服務的匯聚點,在“投承銷托一體化”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廣泛整合資源,形成資產托管與財富銷售、同業金融、投資銀行、私人銀行、支付結算等各業務板塊之間的相互賦能。托管銀行可以利用托管平臺積累的跨界客戶資源,開展資金與資產的撮合對接,推動與托管相關的投資生態圈的構建,全面賦能客戶發展
德國銀行業應對低息差環境的經驗與啟示————作者:張暢;
摘要:<正>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德國銀行業凈息差水平逐漸收窄,為應對持續的低息差環境,德國銀行業在業務布局、資產負債布局、區域布局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借鑒德國經驗,建議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凈息差逐步縮窄態勢,持續優化資產負債配置,努力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強化精細化管理能力,有效防范風險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