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江蘇地方志》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江蘇地方志》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江蘇地方志》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指導修志編鑒,研究,宣傳江蘇地性,促進地方志事業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是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辦公室的機關刊物。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無錫新區 2
2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2014年工作要點 4-5
3 大湖濕地 水潤泗洪 陳子升;楊春雷; 6
4 千年滄桑成濕地 7-8
5 湖上漁家別樣俗 9-12
6 天賜生態奪目來 13-14
7 濕地吟 張克社; 14
8 古代揚州的江南詩性之美 張興龍; 15-17
9 泰伯故里 工商名城 葛紅; 18-23
10 “海門縣學”考述 陳曉東; 24-27
11 千年國寶珍品《睢陽五老圖》與昆山關系考 王曉陽; 28-30
12 朦朧風雅明瓦窗 何大明; 31-32
13 蘇幫廚藝 葉正亭; 33
14 《永樂大典》本《金陵志》編修時間及其佚文考 崔偉; 34-37
15 四庫館中的江蘇學人 臧其猛; 38-42
16 江蘇省地方志 41-44
17 南京市江寧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 45
【摘 要】產業融合背景下,公路旅游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本文正是基于產業融合理論的視角,首先闡述了我國公路旅游發展現狀,其次分析了公路旅游的內涵及融合機理,然后分析公路旅游發展模式,最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級職稱論文范文,公路旅游,產業融合,研究
一、我國公路旅游發展現狀
以往,公路是游客進入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區(點)的通道。當下,公路不僅是連接旅游目的地和景區(點)的紐帶,而且其本身,特別是著名橋梁隧道以及重點服務區已經發展成為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接待服務設施。隨著公路交通運輸功能的延伸與拓展,以及人們日益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和自駕車旅游的興起等,公路旅游成為了新興業態。當前,我國公路旅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駕車旅游上,而如何把公路旅游納入到旅游業的發展范圍,目前還正處于摸索階段。
江蘇地方志最新期刊目錄
南京地區明清方志中的形勝景觀————作者:唐曉嵐;劉媛媛;施國俊;
摘要:<正>南京的形勝景觀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自然基礎,更是深刻的文化符號。從古代依據山水特征進行命名、賦予地名獨特象征意義,到映射社會等級、塑造空間結構,再到當代人心中的文化記憶與城市認同標識,南京的形勝景觀在各個歷史時期均展現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價值。其地理特色與文化象征,頻繁出現在方志、史書、詩文等各類文獻中,充分彰顯了人們對南京形勝景觀的高度認同,這種認同早已超越自然美學,更多地與地方歸屬感...
姑蘇千年:水巷深處的光陰之書————作者:夏紀舟;
摘要:<正>暮色中的蘇州老城總氤氳著宣紙的洇染感,青石板沁出的水痕恰似千年未干的墨漬。當金石學家在殘卷中辨認出《平江圖》的密碼時,整座城市忽然化作徐徐展開的宋版冊頁。那些枕河而居的黛瓦粉墻,原是硯池里未凝固的筆鋒;橫斜交錯的七十二座石橋,分明是松煙凝成的頓筆痕跡。雙棋盤格局里藏著天人合一的玄機——陸路是陽刻的經緯,水道是陰刻的紋路,烏篷船在墨線間游走,櫓聲攪動著凝固的時光。青苔爬上斑駁的駁岸...
鎮村志編纂的精準導航 《鎮村志編纂實務指南》出版
摘要:<正>2025年4月,江蘇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編纂的《鎮村志編纂實務指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鎮村志編纂實務指南》版面字數約21萬字,共設方志常識、工作流程、篇目設置、志書資料搜集與整理、志稿編寫、其他體裁的編寫、總纂統稿和裝幀出版8章內容,另設有附錄,收錄一些規范性文件和參考篇目。《鎮村志編纂實務指南》緊貼鎮村志編纂工作實際,以實務操作為要義,對鎮村志編纂作了全流程指引,配有大...
總結經驗 部署工作 全省地方志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
摘要:<正>2025年3月27—28日,江蘇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在南京召開全省地方志工作會議,總結交流202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楊中華出席會議并講話。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桑薈,劉立軍出席會議,并分別就分管領域工作提出具體意見。會議強調,全省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在2025年要聚焦以下工作重點:一是認真謀劃“十五五”...
《八景山水圖》之一(局部)————作者:龔賢;
摘要:<正>~
潮起潮落看青墩——漫談海安青墩遺址對后世的影響————作者:呂春華;
摘要:<正>青墩遺址位于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青墩村,地處泰州、東臺、海安三地交界處,是揚泰古沙咀的重要部分。1973年,當地為修建居民點開挖青墩新河,在河道中挖掘出陶器、石器、骨器及大量麋鹿角、獸骨等遺物。這處距今約63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經南京博物院1978—1979年兩次系統性發掘,在490平方米的探方中揭開了江海文明起源的序幕。2006年5月,青墩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
改寫南京建城史的長干古城————作者:陳大海;
摘要:<正>2023年12月19日,中國考古學會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召開長干古城——南京西街遺址重要成果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西街遺址發現豐富的遺物和明確的臺地、墻基、環壕等筑城遺跡,時代為晚商至西周。長干古城是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收獲,是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筑城遺址,改寫了以文獻記載的“越城”為起點的南京建城史,通過考古實物力證,南京建城的歷史確鑿無疑地延...
水韻江蘇——古代江蘇的四大文化帶————作者:張敏;
摘要:<正>江蘇東臨黃海,大運河、淮河、長江縱橫其中。不同的水域造就了不同的地理空間,不同的區位優勢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帶,“淮河文化帶”“長江文化帶”“濱海文化帶”“運河文化帶”孕育了古代江蘇的地域文明,譜寫了水韻江蘇的華麗篇章。一、淮河文化帶的農業文明淮河自西而東橫貫江蘇,淮河流域的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與揚州、泰州、南通的北部屬淮河文化帶,淮河文化帶的農業文明為中華文明作出了杰出貢...
順山集文化與“最早的江蘇”————作者:馬志春;
摘要:<正>順山集、韓井和雪南遺址位置圖(馬志春 提供)位于泗洪縣梅花鎮的順山集遺址距今約8500—7500年,它是目前發現的江蘇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以它命名的順山集文化內涵極其豐富,被譽為“江蘇文明之根”。一、“魚米之鄉”從這里走來以水稻為代表的農業起源及發展,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江蘇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水稻種植。泗洪縣韓井遺址距順山集遺址4千米,是順山集文化的...
長江之書:從空間維度看《世說新語》的行旅書寫————作者:劉偉生;
摘要:<正>《世說新語》所載名流行事,舉凡南渡、北伐、東進、西征,以及訪客、宴集、清談、行散等,至為廣泛,其間可以稱之為“行旅”的出行活動,占有相當多的篇幅。以空間流動為特征的行旅活動內含人、事、景、物等許多自然與人文元素,從空間維度來考察《世說新語》的行旅書寫,發現其間所涉城市都會、景觀場館、行旅路線,大多與長江有關,可見長江在《世說新語》時代日漸重要。與此同時,《世說新語》因為對長江地域...
東臺海濱方言文化初探————作者:章國榮;
摘要:<正>東臺市位于江蘇省沿海中部,海岸線長85公里,海域面積404.5萬畝,占江蘇海域總面積的8%,其中沿海灘涂及輻射沙洲面積約156萬畝,占江蘇沿海灘涂及輻射沙洲總面積的22%。從西漢時期到清朝中葉,東臺一直是聞名全國的淮南鹽產地,因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極其深厚的海洋文化積淀,逐漸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海濱方言。東臺海濱方言屬于如泰方言語系,但在形成的過程中又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它不僅是...
[康熙]《蘇州府志》的編纂與整理出版————作者:曾學文;
摘要:<正>2024年7月,第十四屆江蘇書展上,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廣陵書社共同舉辦了[康熙]《蘇州府志》點校本新書發布會,標志著這部330年前編刻成書的名志有了全新的整理版本,也是江蘇地方志舊志整理的最新成果。一、蘇州地方志書編撰的優良傳統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化璀璨。“其山川清淑,人文萃聚,衣冠林立,民物殷盛,商旅輻輳,皆甲于江左。”([乾隆]《蘇州府志》...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集大成之作——《南船紀》簡評————作者:楊柳;甄曉燕;
摘要:<正>明朝時期,南京造船業達到鼎盛,至今仍存有大量與古代造船相關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南京也是中國首批“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的城市之一。有明一代,共有4部影響深遠的有關造船的著作,《南船紀》是其中出版最早且最有價值的。該書以船為綱,對明代南京木船的結構、工料定額、船政管理等做了較為詳盡的記載,是后人研究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重要文獻。一、沈與《南船紀》《南船紀》...
秦觀家族與寄暢園————作者:何秋華;
摘要:<正>一代詞宗秦少游,風流倜儻,驚艷千年。無錫寄暢園,古樸幽雅,呈現明清勝景,享譽大江南北。殊不知,寄暢園竟是秦觀后裔始建,并傳承了五百年的秦氏私家園林。寄暢園的歷史記錄了秦氏家族的悲慘經歷,它的璀璨奪目,也彰顯了秦觀后代的不凡風采。一、秦少游:北宋婉約詞宗秦觀,字少游,北宋婉約詞宗,著名文學家,故里揚州高郵。秦觀出身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但直到37歲,第三次應舉才中進士。入仕后,又...
從《南京莫愁湖志》中的文學描摹看南京城市氣質————作者:宋文倩;
摘要:<正>莫愁湖是南京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古典名園,曾有“金陵第一名勝”“金陵四十八景之首”“江南第一名湖”等美譽,憑借著跨越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為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古往今來,無數官宦賢達、文人雅士慕名而來,附庸風雅,競相潑墨,留下了與莫愁湖相關的浩瀚詩文。這些文字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這片湖光水色,也點綴了千年的歷史長河。莫愁湖自古至今有四部專志,分別為清馬士圖編纂的《...
地方志:地方官政績最精準的“天秤”————作者:左健偉;張乃格;
摘要:<正>地方志書,是全面、系統地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賡續文脈、不斷編纂的地方志書,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長期以來,人們對地方志功能的認識,從最初“掌道方志,以詔觀事”的資政、存史,到方志成熟與定型之后的存史、資政、教化,再到今天的資政、存史、育人和服務,隨著時代的演進而不斷深化。其實,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
古國時代視野下的金壇三星村遺址————作者:龍嘯;李默然;
摘要:<正>從某種意義上說,寧鎮地區在長江下游文明探源乃至中國文明探源研究中是缺位的。然而,距離寧鎮地區不遠的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橫空出世,成為古國時代早期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址之一。凌家灘遺址的崛起依然是尚待解決的謎團,學術界有許多不同意見的討論,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它與年代接近的寧鎮地區的北陰陽營文化頗有關系和淵源。可惜的是,20世紀中葉,北陰陽營遺址的科學發掘、保護和研究因城市建設戛...
長三角河口海岸帶的土地利用與農業文化遺產探析————作者:盧勇;郭夢宇;尚家樂;
摘要:<正>長三角河口海岸帶位于長江三角洲與東海交匯處,是溝通陸地與海洋的關鍵區域,也是地球表層自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該區域擁有單位面積土地能夠養活人口最多的世界紀錄。依托于世界級城市群之一的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三角洲河口海岸帶無論是歷史與現今,均有著難以替代的社會、經濟與生態價值。河口海岸帶作為環境敏感區域,其獨特的地域類型、漫長的開發歷史、多樣的土...
被扼住的“航運咽喉”:沙洲淤漲與近代鎮江港埠城市的興衰————作者:龐煊麒;
摘要:<正>鎮江為長江下游之重要港口,自六朝時期便為南北往來之要衢。隋代以后,大運河的開鑿、漕運的發展以及港埠河道工程的日趨完善使鎮江的航運交通地位不斷提升。1861年前后,開埠通商給鎮江向近代化的港埠城市演進提供了某種可能,輪船航運業的發展極大提升了鎮江江海航道咽喉地位,城市工商業由此趨于繁盛。然而,19世紀晚期,京江洲地的坍漲變動開始對鎮江港口、航道的貨運、貿易造成不利影響。本文以此探討...
明初南京城墻磚運輸初探————作者:楊歡;
摘要:<正>明代南京城墻的營建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動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五個省份上百萬人,所用建材數量驚人。其中,城磚是南京城墻建造最主要的建材,據初步估算,南京城墻磚約有上億塊。近年來,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在多地調查發現了十余處南京城墻磚窯遺址,它們分布在江蘇南京、安徽繁昌、江西黎川、湖南岳陽等地。綜觀分散于各地的磚窯遺址,基本臨近河流與湖泊,便于城磚的水路運輸。本文擬運用城磚實物、文獻材料,...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