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刑事訴訟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3-09-24 09:07 熱度:
刑事訴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今日中國論壇》雜志,是中央一級刊物時政類期刊,以集中民情民意、為國獻計獻策為雜志社的辦刊宗旨。以時事政治為主線,關注民生,通過新聞調查、輿論監 督、對話、交流等方式,探討、研究、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課題進行深入、系統地報 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推手。
摘要:民族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地方行政區域,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政治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于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全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加強對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互動關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千方百計地發揮民族自治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加快民族地區政治經濟的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關鍵詞:民族區域自治,民族文化,政治發展,民族地區
一、民族文化發展對民族自治地方的促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為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從行政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這是讓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相匹配,原因在于行政環境是行政管理主體賴以存在的基礎,及行政發展的重要的限定和約束條件。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行政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行政管理的獨特性。由此可見,在民族自治地方,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為影響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以研究是有必要的。
目前,我國共有155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其中有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普洱市總人口數為237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達144萬,占61%。全區少數民族有36個,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有14個。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不同程度的影響著當地的政治和經濟發展。
(一)政治方面:民族文化聚人心,促進穩定
首先,各族人民團結合作的精神,是營造和諧的基礎因素,民族內部凝聚力的形成靠的就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粘合力。其次,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中的歌舞文化,把它打造成宣傳政策的平臺,以這樣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國家政策,能取到很好的收效。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在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過程中,就當地民族眾多、民族文化濃郁的實際,探索出融合民族文化、創新載體的學習宣傳方式,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變得民族化和大眾化,讓邊疆少數民族群眾更好掌握方針政策,在政治路線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更好的促進生產生活發展。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主體民族拉祜族21.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3%,占全國拉祜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為了讓拉祜族群眾及時、準確地掌握十八大精神,瀾滄縣組織精干人員對十八大報告進行拉祜語翻譯,并刻錄成光盤,利用縣電視臺、“黨建之聲村村通”和黨建遠程教育等平臺,用民族語言傳精神,瀾滄縣充分發揮縣民族文化工作隊、每村(社區)一隊的161支民族文藝表演隊、20個民族文化傳承點、民族文化傳承人、民間藝人的作用,用地方民族語言采取講身邊人、說身邊事、話身邊理、達身邊情的方式生動宣講十八大精神,2012年7月至今,瀾滄縣民族文化工作隊和161支村(社區)民族文藝表演隊共開展以宣傳十八大精神為主的“文藝興邊”、“送戲下村”等演出活動200余場次,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瀾滄縣結合實施“拉祜文化名縣”戰略和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目標,通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民族文化促發展,發展民族經濟,“民主政治的許多基本原則和規則,不過是商品經濟的原則、規則和規范在政治領域的運用和投射”增強民主意識,這一融入文化、突出特色的方式是理論武裝工作、傳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嘗試,得到廣大拉祜山鄉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接受。再次,“政治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有憲政制度的設計和安排,但僅停留于制度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制度的設計和運作在于人,因而須將民主的價值融合進公民的人格系統,轉化為一種非制度條件的公民內在認知、情感和態度,以公民文化的形態出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民族文化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作用,促進社會穩定。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推行“民情責任區、人民勤務員、民情聯席會、民情巡視員、民情考測評”五項制度,督促黨員干部樹牢群眾觀念、站穩群眾立場,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贏得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突出實效性,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增強發展力。
(二)經濟方面:民族文化為載體,促進產業發展
近年來,普洱市緊緊圍繞“普洱民族文化特色大市”建設和宣傳茶城形象,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邊疆地區和諧穩定。
一是打文化品牌助發展。借助民族旅游、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民族風情等資源優勢,帶領群眾開發民族旅游文化產業。普洱市利用傳承千年、魅力獨具的民族節日,把民族文化融入到建設“妙曼普洱”、“養生天堂”中,產生了發展的新動力、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二是走產業之路促發展。引進金洲、柏聯等知名企業集團,建成了柏聯莊園、中華普洱茶博覽苑、普洱國家公園、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瀾滄景邁芒景以及梅子湖酒店等一批高端旅游景區景點和度假酒店,立足優越的文化旅游資源,構建一個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理性的人類心靈居所。
三是借助橋頭堡建設,加強對外交往。我們始終突出“走出去、請進來”的文化開放戰略,擴大了普洱文化的影響力。成功推出了《妙曼普洱》、《虎媽》等大型歌舞劇和影視作品,還力推讓文化團體、民間文藝隊走出去,市級財政每年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從100萬元增加到2600多萬。瀾滄縣160個村,村村都有文藝隊,通過積極引導和組織少數民族外出文藝打工,收入是本村人均收入的2倍多。與此同時,普洱市還實施“請進來”的戰略,通過生態文化理念、民族文化魅力,引進中坤集團、華夏文化集團、匯源果汁等知名企業投資普洱。
(三)民生方面:民族文化為紐帶,促進幸福安康
把民族地區豐富資源和先進技術充分運用起來,把人力和物力充分結合起來,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發展需要的文化助推,因為“經濟活動承載著文化的主要內容,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內在統一的。”在改革經濟體制,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風俗習慣在不斷形成,各級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少數民族群眾文化活動,保護好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傳統,充分挖掘文化特質,用文化促發展。
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路徑選擇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就是要體現為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得到發展,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得到提高。
(一)健全法律法規和自治條例
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不斷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逐步向著法制化的方向邁進。例如,國務院1999年9月18日第270令修訂發布的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就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保護和發展的有效形式,把節慶文化和發展旅游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雙胞胎節、西盟佤族自治縣的木鼓節,孟連的神魚節等,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成功舉辦了第十屆、十二屆中國普洱茶節以及“中老越三國國際丟包節”和“中老緬越四國”邊境藝術節。
(二)加強民族地區的行政文化建設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符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特點,不論是在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人事等方面,都發揮了作用,但是作為行政系統的“軟組織”、“軟結構”———行政文化建設被稱之為“行政的非正式組織”,它的作用不可小看,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既有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共性,又有其個性,積極作用表現在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基礎的行政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需要立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石,塑造和形成先進的行政意識,為民族地區的行政管理提供良好的文化心理支持。
(三)促進民族地區的政治民主化改革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存在群眾的主體意識、參政能力亟待提高,各級黨政干部的民主素質還不能適應民族地區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農村基層民主自治組織的“自治”功能還需強化。普洱市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來促進政治民主化改革,探索創新組織設置。普洱市依托民族文化協會、民族文化產業、民族聚居地設置黨組織,推行“支部+協會”的模式,在民族文藝宣傳隊、彝族的陀螺協會、苗族的跳笙協會、哈尼族的阿米車歌舞協會、拉祜族的蘆笙歌舞協會、佤族的木鼓舞協會建立黨組織。我們可以看到,民族自治法地方的政治價值取正在發生改變,公眾有大事小事都會想到政黨和政府,政治參與意識的增強,為政治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加快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水平
當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難,自治機關應從民族自治地方實際出發,把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然優勢和資源優勢,立足于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優化和調整經濟結構。瀾滄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不斷發揮地區優勢,力求在民族文化上尋找經濟發展建結合點、在民族文化上尋求致富創新突破點,據調查,全縣有自然旅游資源景點100多處,人文旅游資源168處。目前,全縣有賓館酒店、旅社、招待所236家,有飯店265家,娛樂場所152家,旅行社1家,農家樂87家,有天然溫泉游泳館、公園、夜市幾十家,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相互配套。2006年至2010年,全縣共實現旅游綜合經濟收入3.67億元,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350.73萬人次,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合作開發,引進一批有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拉祜文化展示中心、景邁芒景景區等旅游項目建設,促進了民族文化旅游市場化、產業化的良性發展,也是瀾滄縣依托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深入推進“拉祜文化名縣”戰略的實施,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鮮活例子。
(五)少數民族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民族自治地方一部分領導干部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自治意識淡薄,不從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出發,忽視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需要不斷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往,學習交流經驗,運用當地的優勢,多渠道、多思路的創新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經濟。
每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發展民族文化既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能把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促進當地經濟,對發揮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鞏固國家的統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文章標題:刑事訴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及范文賞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zf/xingshi/187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