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13 15:20 熱度: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國家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藝術對人們生活及內心的影響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貧困藝術在鄉村生活和藝術的發展中帶來新的思考方式,藝術與貧困,若是將他們組合到一起可以組成“藝術貧困”與“貧困藝術”這樣兩個詞匯。
《閩東農業科技》農業科技雜志,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先來看看“藝術貧困”,這讓人想起了傳統觀念中因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而與現實相抗爭或與社會脫節以致窮困潦倒的保守藝人的形象。但就當代藝術的現狀來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的接受與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藝術家擺脫了窮酸的形象,逐步為社會接受,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
接下來是“貧困藝術”,它通常被認為是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是由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切蘭在1967年提出的。以撿拾廢舊物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媒介,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20世紀60年代的意大利正處于“黃金年代”,在這種語境下誕生的“貧困藝術”看似突兀,實則表現了藝術家們一種藝術不分高低貴賤的藝術理念。
世界的豐富性促成了當代藝術形態的多樣化,藝術界出現了各種形式的作品,作品的形成離不開資本的支持,但是目前有不少作品重點表現出一種資本的堆積。藝術品的消費者通過藝術品來顯示資本,藝術家則通過藝術品來追求資本。在全球化的語境下,藝術形態的多樣化和藝術思維的多級化,是防止全球化變成單一化的重要思想提示。所以說當代藝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給這個世界以陌生的、多樣的視覺體驗與思維方式。雖然貧困藝術早在后現代藝術時期便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就筆者看來,貧窮藝術的思想與實踐對發展中的中國藝術仍有重要的提示和引領作用。貧窮藝術不僅僅在思想上強調了藝術的非等級理念,更在實踐中可以為較落后的鄉村生活和藝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考方式。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的貧困人口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貧困地區文化落后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觀。農村的孩子到城市里發展,常會遇到難以克服的阻力。他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始終是城市的邊緣化人群,這往往導致了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向兩個方向發展,或因急功近利誤入歧途,或因自卑逃避而重返農村,從而影響了我國提高全民素質的進程。這些問題來自于地緣性文化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對農村人的評價“俗”。人們也許覺得藝術與農村建設沒有任何連接點,但實際上貧困藝術的理念正是這兩者的粘合劑,貧困藝術可以就地方的地緣性特征,將所謂的“俗”轉化成為世界提供一種陌生的地緣化生活方式,并引導人們去接受和傳承這種中國地緣化特色。
2015年1月,受省扶貧辦的邀請,筆者來到省級貧困村獻縣大張村設計制作文化墻,盡管有心理準備,但這里的村容村貌還是出乎意料,街道的墻上除了偶爾見到的舊標語什么都沒有。有些角落甚至可以用“殘垣斷壁”來形容,雖然這是貧困村的普遍現象,但是從貧困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破舊房屋更能表達大張村的本土特色。比起只注重形式而無任何實質內容的普通文化墻,筆者認為該村可以在保留原貌的同時進行創作,并且操作的主體不應是單個人,而是要這個村子的村民共同參與。
開始幾天我在村里走著看著思考著,一月份的冬天冷風一吹直打冷戰,村民們出門的很少。筆者注意到一面瀕臨倒塌的破墻,它的上半部分橫七豎八地擺放著一些舊磚,這讓筆者瞬間聯想到了需要整理的圖書,農村的落后與農民文化低有著必然的聯系。殘缺的斷壁象征著村民們面臨倒塌的陳舊的思維習慣,而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認識到要通過知識的汲取來填補他們認知的盲點。這面墻就是我們的媒介,筆者發動圍觀的村民在磚頭上涂上了不同的顏色,并召集村里的孩子們在上面寫上了想要閱讀的書名。這面墻的創作將筆者的理念通過新奇的體驗傳遞給村民,他們在和孩子一起做畫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繪畫的樂趣,在搜集書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知識的匱乏,有了對知識的渴望,一面真正意義上的大張村文化墻就這樣形成了。通過這種方式,村民和孩子們開始更多地聚集到筆者的身邊,他們眼里充滿好奇,在筆者的鼓勵下更多的孩子積極地參與了進來,我們又一起創作了幾幅作品。看到幾天后還有孩子在磚頭上寫自己希望的書名,筆者認為這幅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村民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之后筆者拜托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將書墻的照片發到網上并將書墻上的書名記錄下來,向社會征集舊書,不久后就有一批舊書寄到了村里。
在創作書墻的過程中筆者得知,孩子們在學校沒有美術課和音樂課,他們甚至沒見過畫筆,這說明孩子們平時接觸的藝術教育極少,這樣的他們很難將自己的地域化特征表現出來。
趁著孩子們興致正濃,筆者提議把村里的空間當成一個天然的美術館,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象,把自己的夢想用畫筆表現出來。筆者利用孩子們上學的時間在街道的白墻上畫出夢想的云彩和可愛的精靈,一到周末,筆者就帶孩子們在這些云彩中作畫。盡管寒風中孩子們的小手凍得通紅,可他們沒有人退縮,那個認真勁就像一個個大畫家在創作一幅幅藝術品,一面又一面墻成了孩子們放飛夢想的地方。在這些畫中體現出不同家庭背景出身的孩子對未來的期盼也有所不同,例如教師的孩子希望站在講臺上,農民的孩子希望家里有個好的收成……孩子們無意中將一個個家庭的特色搬上了墻面,村民們就像在參觀一場藝術盛宴,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本土性的東西通過墻面上稚嫩的手繪傳遞給了人們。
在畫畫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向筆者反映,他們可以用來畫畫的紙只有作業本,而家里不太同意他們用做作業的本畫畫,認為這是一種浪費。聽到這些,筆者意識到,我們所要堅持的地緣特色和創新性意識形態是讓孩子們學會在現有的條件下,發現美創造美,利用自己本身的特色去感動別人。這也許才是我們能帶給孩子們的最寶貴的東西,也是筆者將貧困藝術帶入村中的本意。于是筆者提議讓孩子們從家里拿來不同形式的廢舊物品,并啟發他們根據物品的不同形狀自主聯想,然后指導他們在用過的廢紙上練習。廢舊物品幫助筆者了解了一個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審美,孩子們對一件件廢舊物品的描述,讓筆者知道了這個村子里很多有趣的故事。
筆者也從貧困家庭找來了些廢舊物品,一邊教孩子一邊自己創作以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力,增強他們的信心。當一件件稚嫩的藝術品從他們手里出爐,筆者從他們臉上看到的是求知的欲望,是掩飾不住的滿足和興奮。漸漸地有家長來找我聊天,說最近孩子變了,比以前快樂了,看到舊物品會說“留著吧不要扔,我想把它變成一件藝術品”。聽到這些,筆者似乎看到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到了孩子們的心里,待到時機成熟他們就會生根發芽。
一個多月的農村生活就要結束了,孩子們做出了很多讓筆者驚喜的作品,我自己也創作了一批作品。筆者想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實際的支持和鼓勵,于是策劃著一場無底價的拍賣,孩子們的作品所賣出的錢直接打到他們自己的賬戶由他們自己支配,而我的作品所得用來支持下一批到這個村子的公益藝術愛好者,不只是繪畫,我希望有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將舞蹈、音樂這些美好的藝術帶到這個貧瘠的村子,因為我知道它渴望也需要藝術的滋潤。我更希望這種公益拍賣以豐富的形式不斷持續下去(如樂曲義演,舞蹈義演等等),為孩子們的夢想提供物質上的必要支持。
一個村里的未來是否美麗富饒,與村民們的生活態度是脫不了關系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無條件地把物資捐獻給他們,不如通過這種把貧困藝術帶進村落的行為,將先進的意識形態傳輸給他們,讓他們以自己之力去開拓、去實踐、去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樣利用藝術來改造貧困,利用貧困來激發藝術潛能,通過實踐讓貧困與藝術兩者進行碰撞,產生新的共鳴。
文章標題:貧困藝術與農村地緣性建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nongye/jingji/328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