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學前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1-12-13 09:21 熱度:
【摘要】良好的樂感是演唱歌曲并以情動人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缺乏表現力和樂感,給教學帶來極大的阻礙。筆者從“注重學生對聲音敏感性訓練、培養學生掌握自然的歌唱方法、重新定位聲樂發聲練習、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四方面入手,努力挖掘學前教育學生聲樂樂感(以下簡稱為“聲樂樂感”)之美。
【關鍵詞】學前教育論文,聲樂論文,樂感論文
樂感,是人類七大智能中的一種。從廣義上講,它包含了人們對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感知能力。包括對聲音高低的判斷、節奏的感受、節拍的不同律動、音量的對比、音樂進行快慢、音色的明暗與冷暖、和聲與和弦的構成、調式調性的判斷、音樂結構形式的感受以及對音樂風格、音樂形象等要素的綜合感受。
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技能課,掌握一定得歌唱技能和演唱能力,有良好的音樂樂感,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必須的音樂素養。然而,在時下很多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堂里,缺少對學生聲樂樂感的培養,導致課堂聲樂教學與培養目標脫節。具體問題表現在:缺乏對聲音的控制,對音高、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不敏感,導致演唱粗糙;聲音不自然、聲線不流暢,不能完整地演唱歌曲;演唱缺少情感,不能以情動人。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聲樂課堂教學,從“注重學生對聲音敏感性訓練、培養學生掌握‘自然’的歌唱方法、重新定位聲樂發聲練習、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四方面入手,努力挖掘聲樂樂感之美。
一、前提:注重學生對聲音敏感性訓練論文
“音樂離不開聲音,沒有聲音也就談不上音樂,音樂正是依靠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基本特性,構成旋律、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形式加以發展變化,以此來描述客觀世界和人的內心情感。①”聲樂演唱是音樂的一種,演唱者通過內在聽覺和外在的聽覺感知自己的聲音,并進行鑒別和欣賞。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唱歌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聆聽,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沒有基本的強弱對比,甚至跑調了自己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根據歌曲的情感來調整音色。因此,我把加強學生對聲音敏感性的訓練,視為挖掘聲樂樂感之美的必需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我們的聲樂教學將會事半功倍論文。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供同行參考。總得原則是“輕、聽、想”,即在課堂教學中,無論發聲練習,還是歌曲演唱,都“以輕聲為主、引導學生聆聽、想著唱”。很多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喜歡大聲地叫喊,很想唱出有力度、飽滿的“美聲”,但是由于喉器的不穩定,不能很好地協調氣息,聲音不自然,更談不上控制聲音了。另外,聲樂越大,自己越聽不清楚,對聲音就越不敏感,如此一來形成惡心循環。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引導和訓練學生用輕聲演唱。相對前者,學生在用輕聲演唱時,會很小心,減少了喉頭用力不當所造成的弊端,很自然地就協調了氣息,獲得較好的音色。最重要的是,在輕聲演唱的時候,學生會豎起耳朵來聆聽,一旦學生學會了聽,就學會了鑒別,學會了鑒別就會試著去控制,朝著自己設想的音樂感覺去控制聲音。慢慢地,學生逐漸提高了對聲音的敏銳性和對音樂的感知力,有了這個前提,才能更好地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聲樂樂感。
二、關鍵:培養學生掌握自然的歌唱方法論文
用自然的聲音自然地歌唱,是所有聲樂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定位在能夠對幼兒歌曲和簡單的藝術歌曲進行演唱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與專業的音樂院校學生區別開來。然而,在很多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模糊教學對象、缺少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定位過高等等,結果不但收不到預期成效,反而與教學目標脫節,造成聲音不自然。很難想象,不自然的聲音能有表現力和樂感。因此,培養學生掌握自然的歌唱方法,是挖掘聲樂樂感的之美的必要關鍵論文。
歌唱者要求的自然狀態,可分為初級自然和高級自然兩種狀態。筆者認為,初學歌者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自然地進入練聲和歌唱。目前大多數學前教育聲樂課都是集體和小組課,大部分同學的聲樂學習不能逾越“自然——不自然——自然”的歌唱狀態,很多同學畢業了還苦苦掙扎在“不自然”的階段,不能演唱也不能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更談不上對歌曲的表達和聲樂樂感了。因此,教師根據教學對象,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自然的歌唱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隨意的、本能的、毫無修飾的本嗓、白聲。在教學當中,發現很多同學唱“美聲”根本開不了口,但是一唱通俗歌曲,聲音自然、聲線流暢、感情真摯、以情帶聲,非常有表現力。所以,我在教學當中,對通俗歌曲、通俗唱法在課堂的滲透較多,學生感興趣,并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手段:重新定位聲樂發聲練習論文
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發聲練習主要定位在教師幫助學生“開聲”,即構建“人體器樂”的技能訓練,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氣息支持、各種力量的協調、各個腔體的統一等等,從而獲得良好的音色來表現作品。然而在學前教育聲樂課堂中,由于教學對象和教學形式(集體或者小組課)的不同,學生在練習中,容易盲目地大喊大叫,聲音缺乏美感。因此筆者以為,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重新定位發聲練習,即除了純粹的構建“樂器”技能訓練,還應該融入挖掘聲樂樂感的元素。我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練習常用的一些發聲練習曲,經常性地將一些好聽的歌曲作為練聲曲。如在教學抒情性較強的歌曲時,將奧運歌曲《我和你》的旋律作為發聲練習,然后用相關的母音去演唱。教師提醒學生想象薩拉布萊曼的演唱情景并模仿歌唱狀態,從呼吸、聲音位置、共鳴、表情等等,提醒并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唱。學生很容易找到感覺,并唱出優美的音色。如果需要彈性的練習曲,我們可以選擇《孤獨的牧羊人》或者《采蘑菇的小姑娘》部分片段。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選擇不同的歌曲和母音進行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音樂感覺。
四、保障: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論文
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除了以上教師從外因層面培養學生樂感之外,我們更應該注重內因,即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通過欣賞大量的音樂資料和音響作品,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和教師都應該為此做出努力,一方面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中添設音樂欣賞課,另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欣賞各種豐富的音樂。比如各種高雅的專場音樂會,還有經典、充滿想象的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貓》,甚至跟貼近生活且輕松愉快《媽媽咪呀》、《歌舞青春》等等。這些藝術性的東西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學生的“血液”里,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單純和一廂情愿地教學生學會如何有樂感更有效。只有不斷地提高學生內在的音樂素質和欣賞水平,才能為挖掘學生的樂感之美提供有力的保障。
結語: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的深入,人們對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培養具有扎實的聲樂基礎技能、較高的聲樂演唱和教學素質的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僅在挖掘和提高學生聲樂樂感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在實際教學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具體如何更有效地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和教學實踐,還需要不斷地思考和探索論文。
參考文獻
[1]王懿穎.音樂啟蒙從培養孩子對聲音的敏感開始[J].《中國音樂教育》2003年第4期.
[2]于佳俊.歌唱的“自然法則”[J].《廣播選歌》2007年第6期
[3]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人民音樂出版社
[4]薛良.歌唱的藝術[M].中國文聯出版社
文章標題:挖掘學前教育學生聲樂樂感之美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aoyu/xueqian/108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