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20 16:05 熱度:
摘 要:讀書是教師不能懈怠的人生功課,更是教師成長的動力源泉和騰飛羽翼。教師要貼地而行,多讀本專業的書;擇高而立,多讀大教育的書;居外而觀,多讀教育教學之外的書。與此同時,教師在讀書時,還要與實踐結合起來,方能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教師論文范文,教師成長,博覽群書,學習實踐
曾經有一篇文章,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某商人在資產一億元時欲與另一家資產120多億元企業爭取荷蘭設在中國的總代理商。荷蘭總裁來中國實地考察時,他第一站見了這位商人,在他的辦公室發現了一本解讀老子《道德經》的書籍。荷蘭總裁頓時來了興致,就和這位商人熱議起來。因為這位中國商人對老子思想頗有研究,所以兩人越談越投機。第二家不去考察了,荷蘭總裁當即表態:中國代理商非你莫屬了!
當文章作者采訪這位成功商人時,這位商人由衷感慨:成功就是比別人多讀一本書!每次讀罷這個故事,“成功就是比別人多讀一本書”這句發人深省的話語總是縈繞在我的耳畔。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自然索然無味,要想消除教師生活的職業倦怠感會十分困難。如陶行知所言:“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掩卷沉思,讓人頓覺受益匪淺:開頭故事中商人的成功秘訣是多讀一本書,而教師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從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呢!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該讀哪些書,應該如何讀書呢?
一、博覽群書:教師成長之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因有著特殊的身份,肩負特殊的使命的教師,讀書是不能懈怠的人生功課,更是成長的動力源泉。
1.貼地行:多讀本專業的書。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曾說過:“我為了教《走近李白》,先后讀了《李白詩選》《唐詩三百首》《大唐史話》;我教《論語》,就去讀南懷瑾的《論語別裁》《論語故事》……”我想之所以他的課堂如攀登高山,能讓學生領略一路風景,這和孫老師扎根文學沃土,汲取人文營養是分不開的。教師最根本的專業行為就是日常的教育教學。在這些紛繁復雜的工作中,如何才能有條不紊開展工作?埋頭苦干事倍功半顯然不可取,我們需要讀書,讀典型案例,讀成功經驗,讀同行的建議,讀名師的設計,讀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從中汲取營養,分享智慧,并在自己的實踐中移植、生發、創造,進而不斷提高自己專業行為的質量水平,使我們的教育逐步走向得心應手。
2.擇高立:多讀大教育的書。對教師而言,完善專業行為,是專業成長的重要表征;但專業成長絕不限于專業行為的完善,還在于專業學養的提升。要提升這方面的水平,那就需閱讀經典的名家論著。比如讀讀盧梭的《愛彌兒》,方能明白人應受到的自然和諧的教育;讀讀《陶行知文集》,才能體會生活教育的美好……教師了解甚至熟悉了這些理論,便能居高臨下審視自身教育,讓教育智慧融入到我們的血脈中,從根本上完善自身專業行為。
3.居外觀:多讀教育教學之外的書。我們教師如果光看教育教學類的書刊,就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所得就非常局限了。我們有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將閱讀視野由專業之內,延伸到專業之外,涉獵與專業“無關”的書籍、雜志、隨筆、散文,諸如哲理小品、生活趣聞、宗教故事、情感美文等,它們雖短小精悍,但言簡意賅,言近旨遠。讀這樣的作品,不僅可以在記憶的寶庫中儲存大量鮮活的課程資源,更重要的是很多作品中蘊含著的深意與教育之道相通相關,能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打開全新的視窗。
二、學習實踐:教師成長之雙翼
在《讀書》(1939)一文中,陶行知說:“書是一種工具,不可讀,只可用,看也是為著用,為著解決問題,斷不可以呆讀,認清這一點,書是最好的東西,有好書,我們就受用無窮了。”陶行知言簡意明的敘述表明:讀書要與實踐結合起來,方可受益無窮。那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將讀書和做事整合起來呢?
1.點亮精神之燈。學校之所以美麗,不是因為有華麗的建筑,闊氣的設備,而在于它是“人民精神圣地”。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大眾長進得很快,教師必須不斷的長進,才能教大眾。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氣話,而是一位教師受了大眾蓮蓬勃勃的長進的壓迫之后,對于自己及一切教師所提出來的警告。只有不斷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這樣的恐怖。”
2.尋找智慧源頭。教師應從書中尋找智慧的源頭。我們有過這樣的教訓: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依樣畫瓢地拿來,可課堂上往往是邯鄲學步,有時甚至會捉襟見肘、破綻百出。我們也常有這樣的體會: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教學效果并非精彩紛呈。原因在哪里?無疑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不夠。教師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視野,他就會向學生展示一個獨特的學科世界,培養學生的質疑氣質和批判精神。放眼教育界,哪個教學名師,不是一個文化積淀深厚的教師?他們關注教材,但他們更關注課外更大范圍的文化。由于讀書,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漸入“旁征博引,詩意流淌”的課堂教學佳境。
3.促進教研相彰。教育家洪宗禮認為,個人的努力主要是學、做、思三條。學,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經驗、新理論;做,就是躬行,腳踏實地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思,就潛心研究、潛心思考。因此,讀書要和反思研究結合起來。成長等于經驗加上反思,這是波斯納關于教師成長的經典公式。而經驗從哪來?是從自身的實踐中來,平時的閱讀中來。著名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成長中的教師就要將讀書和反思結合起來。如果只教書,不讀書,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在讀書時要與思想巨匠、文化哲人、高尚靈魂對話,把廣博讀書和躬身實踐、深入探索結合起來,才能獲得真體驗、真情感、真涵養、真品格,產生神圣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因而讀書不僅是一種專業成長,更是一種精神成長。
文章標題:教師論文范文陶行知讀書觀對教師成長的啟示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aoyu/jishu/2582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