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1-17 10:30 熱度: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探究式學習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還能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背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設 問 題 情 境 ,引 導 學 生 自 我 解 疑 ;從 解 題 思 路 出 發 ,引導學生實踐創新,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探究式學習 運用策略
一、從創設背景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
對于任何一篇課文來說,創作背景是學生必須要了解的一個知識點,但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往往只向學生簡單地講述一些創作背景就開始講解課文了。其實,作者寫作一篇文章時的創作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對創作背景進行研究不僅能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開展課文探究,因此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嘗試從創設背 景 中 尋 找 與 課 文 的 交 接 點 ,并 以 此 找 到 問 題 的 突 破口,讓學生開展深入探究,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對課文的把握程度。
比如,在講授課文《最后一課》(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時,教師在上課前按照這樣的思路展開引導,首先設置懸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最后一課》這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想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這篇課文的標題是‘最后一課’,為什么會是‘最后一課’呢?”教師創設完這一懸念后,每位學生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學生 A:“這是因為教師要走吧!”學生 B:“這是本學期最后一次課。”教師繼續引導:“大家的答案都非常有想象力,但其實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隨后,教師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了“普法戰爭”前后的故事,讓大家對課文的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最后教師說:“文章描寫了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明白了這篇課文的基本背景后,大家再來探討一下‘最后一課’學生的心理想法。”學生 C:“祖國沒有了,他們的最后一節課肯定是悲痛的。”學生 D:“自己成為亡國奴了,但那份熱愛祖國的 心 情 不 會 丟 ,因 此 學 生 肯 定 會 很 驕 傲 地 上 完 最 后 一課。”至此,教師很好地完成了從創設背景到提出問題這一過程,隨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深入探究。
二、從課文細節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我解疑
從課文細節出發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另一個主要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對于細節的講授都是通過“提問—講解”的方式開展的。這種教學模式盡管能很好地提升學生對課文細節的認識,但不利于學生開展自我探究,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在實 踐 教 學 過 程 中 ,教 師 應 將 細 節 作 為 創 設 懸 念 的 出 發點,通過不斷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探究。
1. 選擇與實際相悖的細節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現實相悖的細節創設對應的懸念,并吸引學生開展深入探究。對于每篇課文來說,由于創作時代和作者主觀情感不同,出現一些與學生思想相悖的問題是十分正常的,一旦出現這種問題,教師不應逃避,而應將問題放大,使之轉換成一個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探討。當學生最終研究出具體的答案后,教師可以再進行總結。
比 如 ,在 講 授《社 戲》(蘇 教 版 初 中 語 文 七 年 級 上)時,當教師講到“然而我們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這句話時,教師提出:“我們經常會說‘偶爾’,而文章中卻用了‘偶而’,盡管課文下面標注了‘目前人們習慣使用偶爾’,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差異的。‘決沒有’ 和‘絕沒有’一樣嗎,能不能混用?”教師創設的問題都是與日常生活習慣相悖的問題,卻又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問題。于是大家紛紛開展探究活動。經過翻閱書籍和網上搜索,學生逐漸明白了這些詞語的具體使用方法:“決沒有”更加傾向于“堅決沒有,側重于未來”,而“絕沒有” 則更加注重“絕對沒有,側重于過去”。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 選擇文章陌生環節創設問題情境
課文內容中有很多主題元素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其原因有很多:有的與學生生活無太大關聯,如各種農作物;有的是因為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如各種專業性的名詞;還有學生對其不感興趣,如各種類型的運動等。盡管這些內容學生不是很了解,但每位初中生都有極強的探究心理,他們對新知識的追求欲望是很強烈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嘗試從這些細節出發創設懸念,讓學生自主開展探究。
比如,在講授《松鼠》(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時,教師可以在講課前這樣引導:“提起松鼠,大家平常見得不多,但我們在很多卡通圖片上卻能見到。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找到文章中對松鼠形象描繪的詞語,結合卡通形象中的松鼠和現實生活中的松鼠圖片,對比現實、文章和卡通作品中有關松鼠形象的差異性。”這樣一個主題任務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激發學生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于是學生開始圍繞這一問題情境研究起 課 文 來 。有 的 學 生 說 :“ 我 雖 然 沒 有 見 過 生 活 中 的 松鼠,但卡通圖片中的松鼠形象卻能經常見到,它們非常可愛,尾巴非常漂亮。”有的學生說:“實現版的松鼠并不是很可愛,而且非常小。”有的學生爭論道:“就是因為它個頭小,外觀有些奇特,所以被卡通化處理后形象才更加可愛。”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探究,學生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從解題思路出發發散思維,讓學生自行創新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適當地做一些練習是鞏固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很多學生做完一道題目后沒有總結和反思的習慣,一道題目不管對與錯,做完了也就算結束了,當再次遇到這道題目時,依然不知該如何解答,走了很多彎路。為此,教師在開展練習指導的過程中,應多圍繞題目的解題思路“做文章”,從多種角 度 出 發 引 導 學 生 分 析 這 一 題 目 的 具 體 解 題 方 法 ,并努 力開展發散思維的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創新。
比如,在講授課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后,教師給出了這樣一道題目:文中運用了許多數字說明,對于使用這些數字說明的目的,選出表述正確的一項( )。A. 為了說明材料的珍貴和來之不易;B. 為了說明所用材料的大小和修建的困難; C. 為了突出工程的艱巨和花費的巨大;D. 為了說明黨和國家對建碑的重視,表現了對先烈的深切懷念。對于這一問題,大家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每個選項的內容都沒有錯誤。隨后,大家展開激烈的探究。有的學生說:“應該選 A,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石材十分珍貴,通過這種珍 貴 的 石 材 能 更 好 地 體 現 英 雄 的 價 值 。”有 的 學 生 說 : “應該選 C,花費巨大的金額同樣說明英雄的價值。”最后,教師說:“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題是什么?”學生:“紀念犧牲的英雄,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教師:“那么哪個選項最貼切?”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學生明白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作用就是紀念所有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因此與 這 一 主 題 最 貼 近 的 就 是 問 題 的 答 案 。隨 后 ,教 師 問 : “通過這一題目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學生答:“做題時應 努 力 結 合 課 文 主 題 來 展 開 思 考 ,這 樣 才 能 更 加 準 確地、快速地做出選擇。”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讓學生形成更加強烈的自我探究問題的意識,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教師應努力從課文創作背景、課文細節和課后練習題目中尋找探究點,努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陳 少 先 . 初 中 語 文 教 學 中 開 展 探 究 性 教 學 的 策 略 [J]. 課 程 教 育 研 究 , 2017(20).
[2]朱喬昌 . 初中語文課堂探究性教學的設計及實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5).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來源:《中學課程資源》,作者:王 芳 。
文章標題:探究式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anghan.cn/fblw/jiaoyu/jiaoyuxue/4176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