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1 03:05:39
震災防御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地震動方向性效應和行波效應對不同檔距塔線體系的動力響應影響————作者:李昊杰;杜軻;鄭超;馬加路;聶桂波;
摘要:輸電線路需要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以滿足供電需求,輸電塔兩端檔距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對不同檔距的輸電塔線體系進行地震響應研究。本文基于OpenSees建立了3種不同檔距的塔線體系,考慮了地震動傳播方向的隨機性,對不同方向地震動進行正交分解,得到沿塔線體系x和y方向的加速度時程,同時考慮地震動的行波效應,分別進行了塔線體系彈塑性時程分析,研究地震動方向性效應和行波效應對不同檔距塔線體系結構響應的影響...
河北及鄰區地震類型特征及震后早期最大余震預估方法的研究————作者:孫麗娜;齊玉妍;張合;
摘要:本文梳理了河北及鄰區(京津冀地區)1970年至2022年MS≥3.5地震目錄,對MS≥3.5主震進行地震類型判定。研究發現,在該地震目錄中,主余型地震66次,多震型地震24次,孤立型地震58次。本文對研究區內地震類型及其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并利用震級均值特性計算地震序列的最大余震震級,結果表明:(1)研究區域內的地震類型以主余型為主(45%),孤立型次...
基于角鋼為耗能構件的自復位橋墩抗震性能數值分析————作者:高明;崔恩文;溫永昕;王俊杰;錢冬;
摘要:本文提出以角鋼作為節段拼裝橋墩耗能構件的新型自復位預制節段橋墩(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PSBP),基于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三維仿真數值模型,數值模擬結果與擬靜力試驗結果基本吻合,SPSBP具有自復位能力較好、殘余變形較小、耗能能力強等優點。進一步對初始預應力、耗能角鋼厚度、長度及節段高寬比等影響因素進行參數化分析,研究結果...
無砟軌道簡支-剛構組合梁橋抗震特性及優化設計研究————作者:劉尊穩;梁剛毅;李欣婧;牟金龍;
摘要:為探究高速鐵路簡支-剛構組合梁橋抗震優化設計方法,以我國西部地區一座跨越溝谷的高速鐵路簡支-剛構組合梁橋為實際工程背景,建立考慮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的簡支-剛構組合梁橋線橋一體化計算模型。采用反應譜法、非線性時程法及IDA法對比分析了線橋一體化模型和傳統模型的抗震特性并進行優化設計。結果表明:(1)軌道約束改變了橋梁體系的受力行為和高、低階振型對橋梁動力特性的影響;(2)對剛構橋進行抗震研究...
核電廠非安全級與安全級管道物項地震交互作用研究————作者:俞向文;徐剛;張亮;劉杰;段林燁;范霽康;
摘要:為評估地震災害中核電廠非安全級管道物項跌落對安全級管道物項的交互作用影響,采用模擬仿真分析與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法對管道物項間的沖擊過程進行研究。本文建立了管道沖擊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核電廠常用安全級管道進行沖擊仿真,將管道內截面通流面積減小至50%~55%作為損傷極限,得到不同高度下的沖擊極限質量,并采用沖擊試驗對模擬仿真結果進行驗證。研究結果表明,當管道型號規格一定時...
橡膠顆粒改良黏性土的力學特性試驗研究————作者:張麗萍;魯思杰;莊海洋;吳琪;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的提出,諸多建(構)筑物建于地質條件較差的軟弱地基上,為滿足工程抗震需要,對這類地基土進行改良很有必要。為了探究橡膠顆粒的摻入對黏性土抗剪強度的影響規律,本文對橡膠顆粒復合土進行室內固結不排水三軸壓縮試驗,分析了橡膠含量、橡膠粒徑、固結圍壓等因素對橡膠顆粒復合土力學特性的影響規律。試驗結果表明,在黏土中加入橡膠顆粒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黏性土的抗剪強度,使其黏聚力稍有增加,但復合土的內摩擦...
橡膠減震層對地鐵隧道及其鄰近地表建筑地震響應的影響————作者:謝軍;趙國帆;龐博蕾;宋煜堃;張斌;
摘要:為研究在隧道處設置不同彈性模量的橡膠減震層對隧道-土-地表建筑相互作用體系的減震效果,運用ABAQUS有限元軟件構建三維數值模型,對設置橡膠減震層前后體系中隧道及其鄰近地表建筑地震響應進行比對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設置橡膠減震層后,隧道地震響應明顯降低,震級越低,減震效果越明顯;橡膠彈性模量越小,減震效果越好。在0.05 g地震波作用下設置彈性模量為1 MPa的橡膠減震層時,隧道減震效果最佳。設置橡...
西藏定日6.8級地震震災分析及啟示————作者:馬星宇;陳相兆;張桂欣;閆佳琦;王楠;
摘要:2025年1月7日9時,西藏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截至1月9日6時,此次地震造成了126人遇難,影響場內死亡率高達0.3%。基于臺站數據、現場建筑物建(構)造特征等信息,從危險性、承災體等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此次地震災害較為嚴重的可能原因:(1)當地傳統民居多為土/石木結構,整體結構性能和延性較差,在地震作用下易產生嚴重破壞。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建筑往往采用的是外圍護墻和內部木框架承擔土/石木樓板...
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核電安全殼結構地震響應分析————作者:吳利華;蔣迪;姚迪;吳楊周;趙密;高經緯;高志懂;
摘要:隨著核電適建廠址減少,核電廠址的選擇將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基巖場地,因此需要研究土-結構相互作用(SSI)對核電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本研究建立了包括核安全殼結構、附屬廠房和土體的精細化三維整體有限元模型,采用施加自由場荷載和黏彈性人工邊界的波動輸入方法,研究了不同頻譜特性的地震動作用下SSI效應和附屬廠房對核電安全殼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結果表明,相較于基巖場地,考慮SSI效應會增大結構的位移響應,對加...
地震動預測模型評價研究——以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地震為例————作者:張博涵;王宏偉;任葉飛;溫瑞智;
摘要:地震動預測模型(GMM)是利用強震動記錄擬合的具有一定物理意義的函數關系式,可表征強震動參數隨震級、距離、場地等因素變化規律,是預估強震動參數的有效工具。以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連續發生的MW7.8、MW7.5地震為例,選用斷層距200 km以內的自由場強震動記錄,對比觀測值與9個GMM預測值的差異,應用似然函數法和對數似然函數法對GMM進行選擇、排序...
2023年云南省芒市MS5.0地震震害特征————作者:劉紹昌;楊健強;
摘要:2023年12月2日1時36分33秒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24.26°N,98.08°E)發生MS5.0地震,本文基于地震現場災害損失調查、災情資料收集整理與計算分析,闡述芒市MS5.0地震發震構造、震源機制、地震烈度空間分布、房屋建筑與工程結構震害特征及原因,給出災區房屋建筑震害矩陣,同時與云南省相同震級歷史地震震害特征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
晉東南農村建筑抗震性能分析與易損性矩陣構建————作者:周洋;張學坦;郭迅;
摘要:本文通過對山西省東南部地區3 779棟典型農村房屋建筑的實地勘察,收集了建筑物的建造年代、結構類型、平立面布置形式、建筑材料、有無抗震構造措施等基本屬性信息,統計、歸納了調研區內農村房屋現狀,分析了既有建筑現存的抗震隱患;其次,通過建立適用該地區房屋的抗震能力評估標準,計算區域房屋抗震性能指數,對各調查點農村房屋的抗震能力進行初步評價;此外,基于抗震能力評估標準對該地區進行了房屋易損性評估,得出了...
液化夾層場地中不同土-結構接觸模型對地下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研究————作者:會駁疑;閆冠宇;許成順;
摘要:為研究不同土-結構接觸模型對地下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本文基于已開展的局部液化夾層場地地下結構離心機振動臺模型試驗建立計算模型,計算模型采用了3種不同的土-結構接觸形式,分別是捆綁接觸、無厚度的摩擦接觸單元和有厚度的薄層接觸單元。通過對比試驗結果,驗證了計算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3種不同接觸形式對場地、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得出最合理的土-結構接觸形式。結果表明,在液化夾層場地中,不同土-結構接觸模型對...
地震和斷層錯動共同作用下大轉向曲線隧道力學行為研究————作者:吳斌;袁松;康澤洲;羅慶斐;王崢崢;
摘要:針對現有研究較少涉及極高烈度區地震和斷層錯動共同作用下曲線隧道力學行為的問題,依托跑馬山隧道極高烈度地震區和大轉向曲線隧道工程特點,通過ABAQUS軟件建立大轉向曲線隧道在地震和斷層錯動共同作用下的數值模型,探明截面相對變形、塑性應變及應力縱向分布情況。研究結果表明,曲線隧道在地震和斷層錯動共同作用下,其截面相對變形最值與變形區域均有較大增長,其中,最值與變形區域較上述二者單獨作用分別增長20%、...
四種常用除叢算法的比較研究————作者:畢金孟;宋程;馬永;
摘要:合理的開展地震目錄除叢,即確定地震序列中的背景事件和叢集事件,是地震序列分析和模型構建的重要環節。本文針對常用的時空窗法、偽隨機時空窗法、最鄰近法和隨機除叢法進行對比分析,并通過K-S和變化系數等方法在華北地塊5條地震帶中檢驗除叢效果。總體而言,時空窗法以及最鄰近法有效刪除了所有地震帶的叢集事件,除叢結果均服從泊松分布,但除叢比例相對較高,尤其對小震的刪除比例偏高,使得b值變小;隨機除叢法有效去除...
《震災防御技術》征稿啟事
摘要:<正>《震災防御技術》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主辦的全面反映震災防御領域研究與應用的學術刊物。2006年創刊,季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2024年底,中國科協組織評選《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入選地震、地球物理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類。本刊同時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科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數字化...
西藏定日6.8級地震土木結構房屋特征及震害分析————作者:張鈺曼;葉陽;張建龍;格桑云丹;貢秋卓瑪;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發生6.8級地震。地震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傷,傷亡主要由土木結構房屋的破壞造成,極震區內大多數土木結構房屋毀壞,少數破壞。本文主要介紹受災地區藏式土木建筑構造特點、典型震害現象及破壞機理,分析藏式土木結構民居的抗震缺陷,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經現場調查發現,土木結構民居的建筑構造特點具有鮮明的當地特色,存在2種固定的承重體系,土木結構房屋震害可總結...
利用監控錄像估算宏觀烈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以2025年西藏定日M6.8地震為例————作者:鄭怡;楊小林;馬海超;
摘要: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縣發生了M6.8破壞性地震,震區中的一些監控錄像清晰地拍攝到了震害及地震動過程。為了挖掘這些視頻所記錄的宏觀烈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等信息,本研究嘗試采用數字視頻和音頻分析等方法,對其中7個監控錄像進行了診斷。結果表明:(1)6個超市所在地的宏觀烈度值約為Ⅴ~Ⅶ度;(2)某民用住宅處的強地面運動持續時間約為20~25 s,并在第7 s時達到峰值;(3)利用建筑金屬構件和器皿的...
山西地區典型震源位置的精確度分析————作者:張蕙;殷偉偉;李宏偉;
摘要:針對當前地震定位誤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數值模擬定量計算地震定位準確度的方法,并選擇近年來山西斷陷帶典型地震事件進行測試分析。結果顯示,山西斷陷帶典型地震(M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兩端的大同、運城盆地地震定位精度顯著低于中部3個盆地;地震定位精度與參與定位的臺站數量和最大空隙角密切相關;當最大空隙角相近時,地震定位的可信度隨著參與定位的臺站數量增多而升高
太行山漳河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構造指示意義————作者:張哲;張揚;
摘要: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太行山山脈與華北平原兩大地貌的轉換區,也是華北重要的地震危險區域,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針對該區域構造活動與地貌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少。漳河由東向西穿越三省,其地貌的發育和演化記錄了區域構造活動的信息。因此,本文基于DEM數據,利用ArcGIS工具提取了漳河流域的面積-高程積分、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高程變異系數、地貌參數及地形條帶剖面,據此分析了區域構造隆升的特征,...
震災防御技術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