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7:05:35
職業技術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社會認同威脅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層次邏輯與資歷框架建設探賾——基于“新八級工”制度視角————作者:吳海波;
摘要:社會認同威脅是現代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困境,原因在于適配技能人才培養的層次邏輯以及保障技能人才發展的資歷框架尚未確立,從而制約了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的提升。職業教育具有國民教育和人力開發的雙重屬性,在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上不同于普通教育。就國民教育而言,雖然學歷層次已從中等教育躍遷到高等教育專科和本科,但是生源仍以普通高中生為主,職校生的升學途徑并未完全暢通;從人力開發來看,教育場域同工作場域瓶頸猶...
高職教育賦能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成效、問題及進階路徑————作者:馬海燕;姜樂軍;侯紅梅;
摘要:在全球經濟變革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對國家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力量,發揮了培養高技能人才主陣地作用,深化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了連接產業需求的能力。同時,也面臨著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供給能力不足、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實踐能力不足和培養高技能人才場域向現代產業拓展能力不足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應以“類型性”為目標,持續加快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以“創...
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競技能力訓練狀況考察————作者:郭達;馮蔓蔓;張瑩;陳曉曦;
摘要:世界技能大賽作為全球最高水平的職業技能競賽,匯聚了各國頂尖技能人才,展示了各國職業技能培訓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我國能夠在世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最重要因素是針對世賽選手競技能力開展了科學訓練。通過對53個世賽項目的137名選手、126名專家教練的問卷調查,以及對10名專家組長的訪談,分別從選手技能訓練、體能訓練、心理訓練及語言訓練出發,探索世賽選手訓練狀況,可為我國世賽工作和職業教育事業提供有益啟示...
廣州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歷史進程、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作者:李興軍;吳浩;
摘要:廣州技工教育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結合重大標志性事件,將70多年來廣州技工教育發展歷程劃為起步與初創期、改制與停滯期、重建與振興期、調整與適應期、穩定與規范期五個階段,并提煉穩步提升辦學規模、梯度提高培養層次、動態優化資源布局、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持續推進改革創新等寶貴經驗。當前,廣州技工教育面臨領先優勢不足、吸引力不夠、技能支撐適應性不強等挑戰。基于此,提出廣州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
職業教育賦能全民終身學習的現實樣態、關鍵挑戰與調適策略————作者:韓連權;孫建;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賦能全民終身學習的“軟要素”。回顧既往,職業教育通過開辟多層次多元化升學通道、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開發學習成果轉換標準等途徑賦能全民終身學習發展,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終身學習發展體系。審視現實,賦能進程中仍面臨學習平臺建設滯后、數字資源適應存在偏差、技術支持力度薄弱的關鍵挑戰。基于此,職業教育賦能全民終身學習的調適策略包括:精準對接需求,優化學習平臺...
國家資歷框架構建:何以可能————作者:歐陽忠明;
摘要:<正>《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而實現該目標需要“構建以資歷框架為基礎、以學分銀行為平臺、以學習成果認證為重點的終身學習制度”。可以說,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是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突破。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世界發展報告》顯示,技術迭代加速導致技能半衰期縮短至5年,這種變化催生了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化發展...
職業院校“雙師”團隊教師數字素養對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研究——科研能力與教研能力的多重鏈式中介分析————作者:吳兆明;奚茂龍;
摘要:提升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對提高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助力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通過對466名“雙師”團隊教師的問卷調研,探究“雙師”團隊教師數字素養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表明:年齡、學歷、專業和培訓情況是“雙師”團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個體影響因素;數字素養對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數字素養與信息化教學能力之...
基于全國大數據分析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供需匹配研究————作者:王如榮;張可;周晶;
摘要:聚焦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面向產業需求持續優化專業布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撐,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大使命。基于全國高職畢業生就業調查、高職狀態數據庫等數據來源及大數據模型對高職教育人才供需匹配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基于專業布點數據,分析各地高職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緊密度;基于招生結構的變化,考察高職專業布局與產業結構的動態匹配度;基于就業大數據分析...
高職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情況分析——基于H市高職院校的調研————作者:何楊勇;祝巧;
摘要:高職教育作為促進社會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其效能實現亟需破解結構性矛盾。調研發現,H市高職學生因父母職業階層、文化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的不同,子女接受高職教育機會有明顯差異。H市高職院校為社會中下階層的子女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學生選擇高職教育和專升本的主要動機是就業,H市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高,社會階層有所躍遷,但薪酬較低,就業主要以省會城市為主,存在擇業焦慮。為此,要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
資歷框架建設:國際經驗與國內訴求
摘要:<正>資歷框架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目前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我國在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進一步強調,構建以資歷框架為基礎、以學分銀行為平臺、以學習成果認證為重點的終身學習制度。構建國家資歷框架,實現職業教育、高...
區域資歷框架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啟示————作者:劉志文;黃傲明;劉珍秀;
摘要: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區域資歷框架成為推動教育合作與資格互認的重要工具。全球范圍內建立和實施的區域資歷框架已達17個,其中較為典型的有歐洲資歷框架、南部非洲共同體資歷框架以及東盟資歷參照框架。通過梳理典型區域資歷框架發現,區域資歷框架的要素包括作為基本結構和核心的框架內容體系,推動框架目標實現的配套支撐體系,以及確保框架構建與實施的法律保障體系三方面。區域資歷框架的實施可以推動區域內國家...
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群體特征及培育啟示——基于320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數據的統計分析————作者:韓永強;劉嘉琪;
摘要: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作為我國高技能領軍人才的杰出代表,對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具有輻射帶動效應。通過對1995-2022年320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九成以上為男性獲獎者,并且獲獎者的獲獎年齡和工齡均呈現遞增趨勢,對獲獎者的學歷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國有大型企業、制造業中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職業工種,是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主要聚集領域,獲獎者在...
職業技能培訓會提升流動人口的收入嗎?——基于CFPS的實證研究————作者:王謙;
摘要:人口流動遷移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最顯著的人口現象,規模巨大的流動人口成為城鎮人口主體構成,職業技能培訓是幫助勞動力實現從傳統農業向工業、服務業轉變的重要舉措。基于2020年“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調研數據,通過構建測算模型,研究職業技能培訓對流動人口收入的影響以及影響機制等。研究結果顯示,職業技能培訓與技術技能培訓促使流動人口收入有顯著提升作用,文學哲學藝術培訓與思想政治培訓對收...
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的關系:學校組織文化的調節作用————作者:楊妍;周晶;
摘要:以吉林省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為例,采用相關量表研究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并考察學校組織文化在兩者間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教師職業認同對其專業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組織文化的參與性、一致性、適應性和使命感四個維度對教師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起調節作用。應用型本科高校可通過加強四個維度的組織文化建設來促進教師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構建以廣泛參與和共享決策為特征的參與性文化,增強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參與...
智能時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趨勢與行動方位——基于2025年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解讀————作者:陸宇正;劉旭東;李楊;
摘要: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為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與改革提供了指引和方向。通過分析2025年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修制背景、結構特征、內容變化與未來影響,發現其修制與調整順應了多元發展需求,并成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指南,有利于形成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格局,引領未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朝著協同化、智能化、科學化方向進發。步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教學領域呈現出多鏈銜接、以能為本、彈性實施等改革趨勢。為持續...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四位一體”耦合機制建構————作者:李采豐;余小妹;羅安元;
摘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等于身體活動一體的教育過程,對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扎根理論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分析,構建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動力—要素—過程—效果”四位一體耦合機制理論模型,其內在蘊含著需求牽引、教學同構、循環迭代、聯動反饋等耦合機理。為優化耦合效果...
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的歷史演進與行動路徑——基于“產業—教育”關系的歷史視角————作者:馬紅波;李俊峰;張婷;
摘要:教學標準作為構建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石,不僅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提升,更是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采用歷史研究法,以關鍵性事件和里程碑文件為分析素材,從產業系統需求和職業教育系統供給兩個維度,系統梳理了1949至2022年間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的演變歷程,結果表明,在調整整頓、恢復重建、高速發展、內涵建設四個階段,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為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而進行調整和優化。未...
中職文化課教師教學行為問題診斷及對策——基于教學診斷理論和大數據方法的實證研究————作者:張志新;徐小琴;孟歌;
摘要:綜合采用國際前沿的教學診斷工具和心理學量表,以兩所國家級示范中職學校為例,基于大數據方法對文化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診斷。結果表明,樣本學校文化課教師課堂教學存在以自我講授為主且對學困生幫助不夠、課堂問題設計簡單、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用不合理等問題;原因在于教師未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和合作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受到自身認同、動機、倦怠等內在心理因素的潛在影響等。基于...
新版專業教學標準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者:曾天山;
摘要:<正>專業教學標準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規范職業院校專業建設、指導教學實施、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教育部始終將標準建設視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自2011年首次制定并發布410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以來,逐步建設了涵蓋學校設置、教學標準、專業建設、經費投入、學生實習等環節的制度標準體系。2025年2月,教育部印發758項新修(制)訂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簡稱“新標準”)...
職業本科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開發:價值、邏輯與路徑————作者:李蕊;李憲印;王志浩;
摘要:職業本科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是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重要載體、健全高質量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高品質職業本科專業的行動指南、構建高水準職業本科課程體系的重要基石。職業本科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開發要遵循社會發展需求變化邏輯,提高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適配度;遵循教育發展需求變化邏輯,搭建職業教育“中—高—本”縱向貫通的橋梁;遵循學生發展需求變化邏輯,打破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的壁壘。職業本科教育專業...
職業技術教育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2020年疫情剛發生的時候投過,審稿速度很快,當時半個月就通知錄用了,且不收版面費,實在是棒。
2024-11-10 16:40前幾年在這個期刊發過幾篇論文,那時候年發文量應該是500+,感覺現在發文量降下來了,難度更大了。 今年又重新關注這個領域了,就是考試制度改革的,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方面的,大概13000字吧,我看期刊說45天審稿,不讓電話查稿,估計編輯部人手緊張。苦等了40天,收到錄用通知,現在得等著排版,說是要半年左右,可見現在發表壓力多大。 話說,我感覺這個期刊還是非常強大的,在職業教育領域時絕對的第一名。 目前,只是讓核對參考文獻,字數控制1萬以內,排版估計就是6頁,最多給7頁,期刊的版面也是非常很貴的。之前還收到過稿費,雖然只有幾百元,但是感覺很溫暖。 在學術環境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我要頂起這個期刊,強烈向大家推薦,這個一個有學術良心的期刊,一個給四非院校機會的期刊,是學術圈外(擠不進大佬圈子)研究人員真正的神。
2024-07-30 19:052023年12月20日投稿,1月中旬電郵咨詢稿件情況,2024年1月21日收到未錄用通知!慢慢的希望最終等來的是失望!我是高職院校講師碩士,寫的教改論文就是學院真真正正在踐行的教學改革!此前電話打通過,后來電話沒人接,聯系不上!提醒郵箱投稿!
2024-01-23 12:1711.26投稿,一個月了還沒有收到回復,看到其他網友回復沒這么久,請問這個是什么情況,我要打電話咨詢嗎?會不會馬上退稿。還有這本期刊還是北大核心嗎,擔心被踢出來,可能性大嗎
2024-01-01 09:0910月底投稿《職業技術教育》,北核,字數一萬四,應該是沒有審稿費版面費的。一個月后得到主編電話回復,選題比較好,但是內容上語言啰嗦,有些部分寫得不夠好,建議我從體系結構上再改改。改后重審,十二月初重新投稿,后面再打電話問大概還在審核中,讓耐心等待。主編把問題說的很詳細,指導得很清晰,對職業教育類文章的主題要求比較高,對職稱或基金類沒有那么高要求。
2023-12-24 10:18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