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7:05:29
作物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淹水深度對水稻胚芽鞘伸長的影響及其生理機制————作者:劉冬;李君霞;馬夢娟;張騏飛;李明;付景;王越濤;王付華;尹海慶;王亞;
摘要:耐低氧萌發種質資源的篩選、利用和生理機制的探究是選育適宜直播水稻新品種的基礎。為簡便、高效的評價種質資源的耐低氧萌發能力,本研究在5 cm和10 cm淹水深度下,以胚芽鞘長度為主要篩選指標對432份水稻種質資源進行萌發耐淹性鑒定。淹水處理下,胚芽鞘長度和種子存活率表現出廣泛的變異,且粳稻品種表現出比秈稻品種更長的胚芽鞘。通過胚芽鞘長度和耐淹指數篩選獲得10份耐低氧萌發能力強的種質資源。其中,粳稻品...
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Badh2基因改良水稻優質恢復系QR79的香味————作者:吳錢蓉;吳嫻;姜雪;王倩;宮彥龍;王忠妮;朱速松;宋莉;
摘要:本研究以優質恢復系QR79為受體材料,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針對其Badh2基因的第1外顯子和第2外顯子區域,設計兩個靶向位點,旨在獲得具有香味、無轉基因成分且主要農藝性狀保持穩定的純合突變體。對野生型和突變體的Badh2基因表達量、2AP含量、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主要農藝性狀進行了系統測定與分析。結果表明,與野生型相比,純合突變植株QR79-badh2-1和QR79-...
高密種植下氮肥對玉米根系生長及氮代謝的影響————作者:周文麗;郝淼藝;張仁和;
摘要:以玉米品種先玉335為材料,設置常規密度處理67 500株/hm2(D1)和高密度處理82 500株/hm2(D2),每個密度5個施氮水平(0、160、220、280、340 kg N/hm2),分析了高密種植下氮素對玉米產量、根系生長分布及氮代謝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施氮量增加籽粒產量呈先增后減的趨勢,高密種植(D2)產量顯著高于...
蒙古黃芪新品系選育及其農藝性狀和活性藥物成分比較分析————作者:張金文;包興濤;姚彥斌;毛正云;夏建紅;任續偉;李光文;田彥龍;劉文靜;王杰;董妙音;
摘要:黃芪作為我國常用大宗中藥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良種選育和繁育工作相對薄弱,目前栽培的黃芪品種良莠不齊,種質退化嚴重。因此,開展蒙古黃芪優良品系(種)選育對推動黃芪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以大田栽培蒙古黃芪為材料,2013至2023年間,根據黃芪莖稈顏色、果莢特性、種子特性、小葉數等農藝性狀,采用系統育種程序的“混合選擇法”選育出3個黃芪新品系,并對其農藝性狀和活性藥物成分進行了系統的...
玉米自交系氣生根性狀與抗倒伏相關分析————作者:王靜;王志紅;侯現軍;艾振光;閆麗慧;王昌亮;張國合;常建智;
摘要:為了解不同遺傳背景玉米自交系的氣生根特性,及其與抗倒伏的關系,本研究以56份玉米自交系為試驗材料,運用相關性分析、通徑分析和聚類分析等方法對8個氣生根性狀進行綜合分析,利用植物莖稈強度測定儀測定植株的莖稈抗推力大小,并以此作為自交系抗倒性的評價指標,進一步研究了各氣生根性狀和抗倒性的關系。結果表明,各氣生根性狀的變異系數均較大,其中氣生根角度的變異系數最大為31.70%,氣生根發生時間的變異系數最...
藜麥種子丸粒化配方的篩選及效果驗證————作者:拜偉俊;黃杰;魏玉明;劉文瑜;柴繼寬;楊發榮;李小雨;
摘要:為了改善藜麥的播種質量,提高田間出苗率和保苗率,通過篩選得出最適用于藜麥的丸粒化包衣配方,為藜麥種子丸�;芯亢蛻锰峁├碚撘罁R赞见湻N子(隴藜1號和隴藜5號)作為對象,采用不同的填充料和不同添加量的粘合劑,組成不同的丸�;浞�,檢測不同配方的藜麥丸�;N子的丸粒化指標和發芽指標,篩選最優配方,并測定最優配方播種的藜麥在大田的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中的具體表現。經過篩選,F3(滑石粉80%,膨潤土2...
2020—2024年黃淮麥區強筋、中強筋國審小麥品種的品質及育種策略分析————作者:袁謙;趙永濤;張中州;甄士聰;望俊森;張鋒;陳莉;劉迪;周揚;
摘要:為了解近5年來黃淮麥區強筋、中強筋國審小麥品種的品質狀況及其育種策略,基于品種間親緣系數進行聚類分析,并結合系譜信息和品質性狀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2020—2024年黃淮麥區審定的強筋、中強筋小麥品種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企業的強筋小麥育種能力與科研單位相當,育成品種分別占總品種的43.3%和45.0%。品種間親緣系數總體不高,平均0.064,但親本利用較集中,主要由10個強筋核心親本衍生而來...
免耕秸稈覆蓋對半干旱區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和玉米產量的影響————作者:馬小明;齊翔鯤;譚雪;史孟豫;王玉鳳;付健;楊克軍;
摘要:為解決半干旱區風沙土壤風蝕造成的土壤結構變差、有機碳含量下降及玉米產量不高的問題,依托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長期田間定位試驗,設置旋耕壟作(CK)、第1年免耕秸稈覆蓋還田(T1)、連續3年免耕秸稈覆蓋還田(T2)、連續7年免耕秸稈覆蓋還田(T3)4種處理,分析不同年限免耕秸稈覆蓋還田對不同土層土壤團聚體分布特征、有機碳積累及玉米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在0~30 cm土層,與其他3種處理相...
土壤水分對數字圖像估算土壤有機碳的影響————作者:王梓陽;賈浩;趙鈺;張美俊;馮美臣;王超;楊武德;
摘要:為探索土壤水分變化對土壤有機碳(SOC)與顏色特征參數關系的影響,并構建基于顏色參數的SOC定量預測模型。本研究通過模擬農田土壤水分的連續變化,獲取不同土壤含水量(SMC)條件下的土樣圖像,提取顏色特征參數,采用多種數學變換方法對顏色參數進行優化,結合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模型量化土壤水分對顏色特征與SOC關系的影響,并構建不同含水量下的SOC定量估算模型。結果表明SOC與顏色特征參數在RGB、HSV、...
藜麥生長發育特性及養分吸收分配動態變化規律研究————作者:和桂青;李兆光;袁文玨;和瓊姬;楊文高;李燕;王蕊;葉磊;侯志江;
摘要:本研究在不同生長期對藜麥進行田間定期采樣,測定藜麥不同生育階段主要農藝性狀變化、干物質積累和營養元素含量變化。結果表明,藜麥干物質積累呈現“S”型曲線,生長60~90 d是干物質積累的關鍵期。不同生長期藜麥各部位(根、莖、葉、穗)的干物質分配比例和養分吸收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氮、磷、鉀的吸收量在生長60~80 d達到高峰,鉀的吸收量最大,氮次之,磷最少,其吸收比為4.88:1:11。藜麥的營養元...
農桿菌介導的玉米葉片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作者:盛奇明;徐永盛;荊風雪;蘇純潔;解光寧;孫曉莎;
摘要:由于幼胚轉化受幼胚質量影響很大,需要建立一種替代或補充玉米幼胚的遺傳轉化體系。本研究建立了一種以玉米葉片為外植體的轉化方法:通過在萌發培養基中添加10 mg/L噻苯唑(Thiabendazole)顯著抑制種子的真菌污染,使用萌發12天左右的幼苗基部葉片,將其切碎,經過6分鐘熱激預處理,輔以含有BBM基因的質粒進行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利用該體系已成功轉化6個玉米自交系,轉化植株已正常結實。測試的6...
燕麥萌發期對混合鹽堿脅迫的響應及耐受性評價————作者:陳萍;羅園園;王娟;孫權;馬玲芳;馬文禮;謝靜波;
摘要:為評估不同基因型燕麥耐受鹽堿性并篩選出具有耐鹽堿特性的燕麥品種,本研究以NaCl、Na2SO4、NaHCO3三類鹽按照摩爾質量比(1:1:1)配制濃度梯度為0、0.8%、1.2%的脅迫濃度,基于隸屬函數法對18份不同基因型燕麥耐鹽堿性進行綜合評價和篩選。結果表明:在鹽堿脅迫環境下,不同基因型燕麥品種對鹽堿脅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發芽率、...
不同生育期白芥Na2SO4耐性鑒定及綜合評價————作者:范惠玲;趙曉江;路妍;
摘要:為探明不同生育期白芥響應Na2SO4脅迫的發芽、形態和生理特征,鑒定并篩選出耐Na2SO4脅迫的白芥品系,采用濾紙床萌發方法,用30、60、90、120、150、180、210 mmol/L的Na2SO4進行處理,考察了發芽率、胚根長、胚軸長、耐鹽臨界值和耐鹽極限值;...
利用花藥培養技術培育脂肪氧化酶(LOX)活性低的耐儲小麥新品系————作者:趙遠玲;譚巍巍;劉昭軍;李鐵;李冬梅;孫銘隆;高鳳梅;王永斌;
摘要:小麥儲藏過程中的陳化變質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利用RNA干擾(RNAi)技術獲得的脂肪氧化酶(LOX)活性低的3個轉基因小麥材料與7個本地主栽品種或中間材料雜交,分別在10個組合的F1~F3代材料中,采用適合黑龍江省春小麥的花藥培養技術,在短時期內快速培育出6個農藝性狀優良、LOX活性低的小麥新品系,實現了優良基因的快速轉育
“雙免密苗”技術對寒地水稻秧苗素質及酶活性的影響————作者:張家智;趙羽涵;丁俊杰;姚亮亮;邱磊;張茂明;王自杰;高雪冬;黃成亮;崔士澤;楊曉賀;
摘要:“雙免密苗”可有效緩解當前寒地水稻生產成本高、用工難、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明確“雙免密苗”技術對水稻秧苗素質及苗期酶活性的影響,可為節本增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試驗以墾粳8號為供試品種,設2個種子類型(G:干種子,Y:芽種)和3個播種量(B1:200 g/盤,B2:250 g/盤,B3:300 g/盤),共6個處理...
微生物菌劑配施時期對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酶活性及烤煙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作者:張紀利;何敬浩;韋建玉;黃崇峻;王維;蔡一霞;
摘要:為確認微生物菌劑施用時期,探究不同時期施加微生物菌劑對植煙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酶活性以及烤煙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設置起壟時施用(A1)、移栽時施用(A2)、團棵期施用(A3)、不施用(CK)4個處理,應用16S rDNA測序研究不同處理細菌群落結構分布情況,同時測定土壤酶活性、烤煙產量和質量相關指標并調查田間病情,以明確土壤、細菌和烤煙三者的關系。結果表明,與CK相比,微生物菌劑的施用均顯著提高根際土...
不同間作模式對高粱生長發育的影響————作者:李俊志;竇爽;王曉東;張蒙;肖繼兵;
摘要:為探究間作模式對高粱生長發育的影響,篩選適宜遼西地區種植的高粱花生間作模式,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以糯高粱品種機糯粱1號和花生品種遠雜6號為試材,設5個種植模式處理,分別是高粱單作(CK1)、花生單作(CK2)、2行高粱+4行花生(T1)、2行高粱+6行花生(T2)、4行高粱+4行花生(T3)。結果表明,受不同間作行比影響,各間作處理高粱凈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高于單作處理;各間作處理高粱產量低于...
《作物雜志》征稿簡則
摘要:<正>1.來稿內容來稿內容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實踐指導性;數據真實可靠,文字精練,邏輯清晰。研究報告包括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結論4個部分,各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不超過3級,如:1、1.1、1.1.1,……。首頁需注明資助的基金項目及其編號、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研究方向和聯系方式。為便于審改和編輯,來稿請采用Word格式。采編平臺網址:http://zwzz.cbpt.cnki....
小麥面粉和面片色澤及相關基因組成分析————作者:袁博;張曉;方正武;李曼;壽路路;汪尊杰;江偉;肖龍飛;高德榮;
摘要:小麥面粉及面制品白度是影響小麥商品品質重要指標,選取94份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品種小麥面粉及面制品白度差異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小麥品種間白度差異顯著,但同一材料面粉和面片色澤相關性一致;面粉白度與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面團形成時間和穩定時間呈極顯著負相關,與低谷黏度、最終黏度和回升值呈顯著負相關,與面筋指數、稀懈值和糊化溫度正相關;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質含量、沉降值、糊化溫...
不同尿素類型及施用方式對滴灌冬小麥植株性狀及產量構成的影響————作者:李杰;張永強;雷鈞杰;呂曉慶;陳傳信;徐其江;聶石輝;徐文修;常旭虹;
摘要:研究不同尿素類型及施用方式對滴灌冬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為新疆滴灌冬小麥尿素合理施用提供理論依據。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條件下,以新冬18號為材料,設置了不施尿素(F0)、普通尿素(F1)、腐殖酸尿素(F2)、控釋尿素一次基施(F3)、控釋尿素分次施用(F4)共5個處理,除F0外,每個處理純氮用量均為225 kg/hm2。研究不同處理對滴灌冬小麥株型性狀、葉面積指數...
作物雜志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