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0:05:40
浙江社會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口述史與紅色檔案的挖掘和利用————作者:楊祥銀;杜明泉;
摘要:紅色檔案蘊含著黨的初心與使命,是一種寶貴的紅色資源。口述史是以具體鮮活的人為核心、旨在保存和解釋人們多樣經歷與情感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領域。通過口述史的方法與路徑對紅色檔案進行挖掘與利用,有助于拓展紅色檔案事業存史資政育人的廣度與深度。首先,口述史從普通個體的視角出發補充史實細節,折射歷史變遷,為深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涵提供了生動的歷史素材,從而實現紅色檔案內容來源的創新。其次,紅色口述檔案事業...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內在邏輯與關鍵議題————作者:杜立民;劉倬嫣;肖趙華;
摘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國際影響等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本文首先提煉了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從理論和現實兩個維度深刻剖析其內在邏輯。隨后,本文結合學術前沿和發展實際,探討了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相關的五大關鍵議題,包括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適應氣候變化以及能源體系轉型,并指出了這些議題的...
工業社會發展與經濟體制變革——兼評趙偉著《現代工業社會與經濟體制選擇》————作者:張曙光;
摘要:<正>在經濟學和歷史學以及經濟史領域,除了一些經典以外,很少有學術著作能夠再版。能夠再版說明它有需求、有讀者、有價值。趙偉著《現代工業社會與經濟體制選擇——當代六大工業國的經濟成長與體制演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5年版;以下簡稱《工業國》,凡引自該書,只注頁碼)一書,就是這樣一部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建構研究——由“此在”的“在之中”看中西方哲學時空觀差異————作者:周翔宇;
摘要:“在之中”是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此在”的基本建構,也是對“此在”這一核心概念的重要闡釋。“在之中”不同于“在之內”,中西方哲學“在之中”與“中”的核心理念有所不同。以海德格爾“此在”的建構研究為契機,可以將該理論方法貫穿于中西方“在之中”與“中”的存在論概念范疇。通過海德格爾“在之中”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對比,不僅能夠發現西方哲學時空觀分析性與中國傳統哲學時空觀整體性的差異,也可以探尋...
數字智能化對社會學的挑戰:認識論重構與反思————作者:趙曄琴;譚暢;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難以全面捕捉并闡釋由數字智能化引發的社會變革,進而陷入認識論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將“物”(尤其是智能技術產物)納入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視野,探索其在社會互動、關系構建中的作用。其次,深入剖析數字技術對群體心理的深刻影響,揭示其對社會認知、情感及行為模式的重塑。再者,要強化跨學科合作與交流,促進社會學與自然科學、工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人口老齡化————作者:汪偉;王春超;
摘要:人口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轉變是理解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而且中國的人口轉變并不純粹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獨特的人口政策使得中國的人口轉變過程不同于其他國家。本文簡要回顧了中國人口轉變的進程與趨勢,總結了中國人口轉變的主要特征,并梳理了中國學者關于人口紅利、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經濟增長以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相關研究成果。同時,本文還提出了在人...
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的監管與執法協作體系構造————作者:黃柳建;金曉偉;
摘要:在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構建行業監管部門與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監管與執法協作體系是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具有實質性推進整體政府理論研究的積極意義,同時有效回應了改革帶來的部門(層級)間協作需求。在當前的改革實踐中,既有的“動員型協作”模式與“策略型協作”模式系臨時性、情境化的機制嵌入,難以常態化破解監管與執法的協作難題。基于“制度型協作”的模式理念,監管與執法協作的實質在于構建程序化的協作流程,打造...
刑事證明標準之動態形塑——從“原子分析”到“整體認知”的證明進路————作者:謝澍;周梓睿;
摘要:“證據確實、充分”是我國刑事訴訟的法定證明標準,但當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排除合理懷疑”“兩個基本”與“綜合認定”部分替代“證據確實、充分”的樣態,表面上呈現出證明標準“實踐叛離”之趨勢,實際上卻是基于辦案需求自發抵制證明標準“印證化”的實踐回應。在區分“廣義印證”與“狹義印證”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厘清“證據確實、充分”與“印證證明”的關系。“印證證明”無法給予“證據確實、充分”充足的理論和實踐指引...
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法治化規范路徑——以公益與營利之協調為切入點————作者:付一耀;
摘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對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以公益與營利截然對立的價值取向構建的二元化規范路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發展。從公益概念的構成要素、公益與營利的辯證關系出發,結合我國現有國情,可以證成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公益優先,兼顧營利”的價值取向。在這一價值取向之下,可以公益屬性的強弱為標準構建動態體系,作為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法律體系建設、相關...
家庭主義與個體化之間:“新家庭主義”脈絡下的代際關系變遷研究與展望————作者:沈毅;桂音希;
摘要:家庭主義與個體化的內在張力及其變遷分化,已然是中國人家庭關系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本文以閻云翔的系列研究為典型代表,重在分析其演變發展的內在關聯及矛盾張力。從家庭關系的“脫嵌”意涵而言,中國社會的“個體化”首先還是指向于“大家庭”親屬關系的相對分離,同時在獨生子女政策及少子化格局的作用下,代際關系也更多呈現出以第三代為中心的“下行式家庭主義”的基本特征,其中更多蘊含的是從父權、孝道到親職“責任倫理”...
馬克思論“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與占有————作者:張乾;劉同舫;
摘要:“人的本質力量”是人通過感性對象性活動改造自身與自然的力量,以確證和占有為切入點有利于以動態發展的視角更完整地理解馬克思對“人的本質力量”的論述。人類感覺力量和工業生產的發展史共同構成馬克思視野中人類對自身本質力量的確證史,而以人類為主體的確證和以個體為主體的占有不是同一歷史環節。個體在占有“人的本質力量”的歷史階段,能夠以感覺需要的滿足實現自我享受,可以通過物質生產活動完整性發展自身。在資本主義...
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推進共同富裕————作者:羅楚亮;張文杰;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已經成為中國新發展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從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與其他國家的比較來看,要實現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目標,應當將堅持發展作為主要驅動因素,并發揮收入(再)分配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從其他經濟體的經驗來看,收入再分配可以顯著縮小收入差距,但在長期內可能并不改變收入差距的基本變化趨勢。同時,中國一些收入再分配政策縮小...
稅收營商環境優化、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能力提高————作者:谷成;史心旭;王巍;
摘要:本文將稅務部門開展的稅收“放管服”改革作為稅收營商環境優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國上市企業數據,考察了稅收營商環境優化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研究發現,稅收營商環境優化能夠顯著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機制分析表明,稅收營商環境優化通過提高企業發展預期和紓解企業財務困境兩種渠道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異質性分析表明,稅收營商環境優化對納稅信用較好的企業、面對較高程度市場競爭的企業及高科...
數字科層與縱向非均衡賦能問題及其應對——基于浙江農村監督實踐的反思————作者:田媛元;余遜達;
摘要:浙江農村的數字化監督實踐,一定程度反映了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中技術運用與科層體制之間存在的互構關系。在“技術—組織”互構視角下,數字化監督平臺通過技術嵌入和組織調適型構了農村監督的數字科層形態,也引發了縱向非均衡賦能問題:對高位層級而言,實現了提高監督效能、加強信息對稱、延伸監督鏈條等作用;對末梢層級而言,則出現了穿透性壓力傳導、單向度信息透明、村監委主體性弱化等問題。引發縱向非均衡賦能的關鍵在于科...
中國藝術市場研究的社會學進路:范式、反思與展望————作者:聞翔;
摘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之一。本文對海內外社會學界關于中國藝術市場發展與變遷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將相關研究區分為“國家vs.市場”“西方vs.中國”“藝術vs.商業”“制度(組織) vs.行動者”四種主要范式。在對這四種范式進行梳理和反思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中國藝術市場的二元結構、藝術市場化的社會后果與民情效應、藝術家與藝術市場的互動關系,以及NFT藝術、AIGC藝術和數字化轉型等新現象與新趨...
數實產業技術融合的就業效應研究——兼議企業人力資本升級與內部收入差距————作者:任福耀;王正新;張亞楠;
摘要:本文基于上市企業數據,實證考察了數實產業技術融合對企業就業的影響。研究表明,數實產業技術融合可以顯著提升企業就業水平;機制分析表明,數實產業技術融合能夠通過生產率效應、利潤效應和就業創造效應提升企業就業水平;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實產業技術融合的就業促進效應在國有企業、成熟期企業、位于勞動力市場供給不足地區的企業、競爭程度低的行業的企業中更加明顯;進一步研究表明,數實產業技術融合能夠促進企業人力資本升...
平臺數據壟斷的法律規制————作者:馬平川;
摘要:反壟斷意義上的“數據壟斷”是指經營者基于自身數據優勢地位或為獲取數據優勢地位而實施的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壟斷行為,包括基于數據的新型算法合謀、數據優勢企業濫用支配地位,以及數據驅動型經營者集中,是傳統壟斷行為在數字時代的“升級”版本。但由于雙邊市場的特性、數據的多元屬性以及“零價格”市場的普遍存在,應用傳統反壟斷理論對數據壟斷行為進行規制,會面臨諸多困難與障礙。因此,應當針對平臺企業的特點對現...
藝術自律的辯證法:現代藝術的歷史動力學————作者:常培杰;
摘要:就藝術發展的歷史動力學問題而言,黑格爾最早在觀念論維度進行了討論,推動了美學的歷史化。阿多諾、比格爾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批判性繼承了黑格爾的理論遺產,實現了此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轉化。其問題核心是藝術自律問題。藝術自律是現代世界合理化進程的結果,也是現代藝術展開自身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推動力。阿多諾認為,現代藝術的發展動力源自自律藝術與非藝術的辯證運動。比格爾則認為,構建自律藝術體制是現代主義藝術得以...
流動的疆域:社會參與式藝術的跨物種民族志書寫————作者:李竹;
摘要:近年來,后人類主義理論日益影響當代藝術的觀念與創作,社會參與式藝術以“跨物種民族志”作為新的書寫方式,主張促進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互動與共生,傳統意義上靜態的“物質”被視作獨立的行動者參與到藝術創作中。這一過程重新定義了藝術的生產機制,展示了當代藝術對生態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深刻反思。本文將探討“跨物種民族志”及其背后的思想動因,在“物質轉向”與“本體論轉向”的耦合所形成的理論框架之下,分析社會參與式藝...
“意識結構”與“感覺秩序”——從胡塞爾純粹現象學與哈耶克理論心理學的視角看————作者:倪梁康;
摘要:三位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馬赫、胡塞爾與哈耶克各自先后所做的感覺分析,完成了對“感覺”概念的四次擴展,即從最基本的非意向的感覺材料開始,首先擴展為心理方面的:非意向的感知、非意向的感受和非意向的感質(感覺特質),它意味著意識的自身意識,即所有意識行為和意識狀態都是被意識到的,亦即被內部感覺到的;而后再擴展為生理方面的:神經元素。這個最后的擴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個意義上的感覺特質,已經與神經元素處在...
浙江社會科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六個月系統無理由退稿。
2024-03-28 17:37三個月無理由系統自動退稿。
2023-12-23 14:40經濟學板塊,前后投過三篇論文,前兩篇都是三周左右退稿,速度較快,但最近一篇拖了兩個多月,準備改投前打電話問編輯部什么情況,怎么拖這么久,啥好責編不在。大概過了幾天,責編主動打電話聯系我,說了一些肯定論文的話,也討論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最后在電話里還是說決定做退稿處理。我一直認為打電話是在有錄用意向的情況下才進行的,不然似乎大可不必,直接在系統退稿即可,不用浪費這么久的時間。感覺此刊要求不低,但發出來的論文也就那么回事,談不上質量有多高,且偏好發表浙江地區尤其是浙大的論文,以及其它地區高校一些教授博導的論文,當然這也是絕大多數綜合類期刊的尿性。感覺普通人要投中這類期刊并不容易,沒有關系的情況下得特別對期刊得口味才行。
2023-12-19 12:54倆仨月還是待處理,垃圾得很,不要投,浪費時間浪費感情
2023-12-15 19:31這個刊物特別擅長搞平衡,然后沒有關系寸步難行,有的文章連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居然發出來了……咱投了兩次,俺的娘唉,一個半年拒稿,一個是我打電話說退稿,到現在還是初審,以后要么努力搞關系,要么不投了,就這
2023-12-06 20:41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