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0:05:47
中共黨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永遠的銘記和堅守——讀《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有感————作者:李君如;
摘要:<正>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無論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史上,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都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在這一頁黨史上,寫著10個金光燦燦的大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饵h史》三卷上冊記錄的正是這段輝煌歷史的真實進程。作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讀著這部黨史,每讀一章、每讀一節,腦海中就浮現出這段歷史中發生的一個個親歷的故事,尤為親切,感慨萬千
“跨根據地”視野————作者:李金錚;
摘要:<正>一切歷史研究都是在不斷拓展的認識維度中獲得推進的。對抗日根據地史而言,“跨根據地”視野或許就有此等意義�!翱绺鶕亍敝f,始于筆者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2022年4月,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蘇區研究》編輯部等單位舉辦首屆革命根據地經濟史學術研討會,筆者提交論文并作題為《“跨根據地”視野:華北根據地、解放區之間的商貿往來》的主旨發言,提出“‘跨根據地’視野的研...
“勝利在腳”:紅軍山地夜路行軍力研究————作者:楊東;
摘要:行軍力是反映部隊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紅軍的行軍力獨特且罕見。這是中共基于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主動適應山地夜戰環境,將快速持久的行軍速度內嵌于游擊戰略戰術,并以靈敏的“耳目”、細致的政治工作、堅強的后勤保障以及嚴密的組織紀律為基礎練就的“專門本領”,也是近代中國特殊政治軍事邏輯下突顯中共軍隊獨特優勢的重要標識。國民黨雖也模仿紅軍訓練其行軍力,但效果不彰。中共秉持“勝利在腳”“走路出勝利”的信念,持續...
高層互訪與中德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初步形成(1972—1984)————作者:陳弢;
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聯邦德國政府和經濟界將同中國建立全面經濟關系視為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和國際產業競爭的關鍵策略。他們通過推動工業品出口、獲取工業原材料,并將生產外包給勞動力廉價的中國,力求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優勢地位。中國大規模引進工程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為兩國建立全面經濟關系提供了重要條件,其間因高層的頻繁互訪和可靠的跨國政經人際關系而產生的經濟相互依賴關系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
一部高水平的黨史學術著作和權威的黨史學習教材————作者:歐陽淞;
摘要:<正>編寫《黨史》三卷是黨中央交辦給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以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重要政治任務。我還記得,在《黨史》二卷出版前后,當時分管黨研室的習近平同志就多次敦促繼續編寫好《黨史》三卷,原黨研室由此調集力量成立編寫組,啟動《黨史》三卷的編寫工作。如今,經過十多年的耕耘奮斗,《黨史》三卷上冊在改革開放46周年之際終于順利出版,這是“全黨辦黨史”的重大成果,我感到由衷欣慰與振奮
關注抗戰時期的戰地軍政關系————作者:陳默;
摘要:<正>近年來,隨著抗日戰爭史研究的持續深入,“戰時軍隊”逐漸成為研究者重點考察的對象。八卷本《中國抗日戰爭史》單辟一卷專論戰時國民黨部隊和中共武裝,涉及戰時軍隊的組織架構、官兵人事、武器裝備、軍需后勤、政工黨務等基本問題(1),可以視作對這個熱點的積極引領。不過,限于篇幅和研究者的視野,關于戰時軍隊的另外一些重要問題尚未得到充分的討論,抗戰時期的戰地軍政關系便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從典范化黨史研究中汲取學科建設資源————作者:葛玲;
摘要:中共黨史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學術理念和研究方法的錘煉應該立足于數十年來的黨史研究實踐。以《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為代表的典范化黨史研究,在中共黨史的學科特殊性、學術意識的開放性以及學術路徑的多元化等方面提出并踐行了極具前瞻性的理念。這些學術理念與學術路徑,應該成為黨史學科建設的思想資源。《一本書的歷史》對這些思想資源的呈現,既為研究實踐提供了示范指引,亦是汲取資源的文本依托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的主要內容、編寫過程和特點————作者:王均偉;
摘要:<正>編寫《黨史》三卷是繼《黨史》一卷、二卷之后,黨中央交給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根據黨中央批準的編寫方案,《黨史》三卷主要反映自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前這34年的歷史,分為上、中、下三冊,分期分冊出版
從戰后日本學界的侵華戰爭史研究中發現問題————作者:高瑩瑩;
摘要:<正>抗戰勝利80年來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發展,離不開與包括日本學者在內的海外學界的交流。中國學界吸收了日本學界在該領域的部分方法與概念,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自身的研究視野。但是,任何國家的研究都有其自身的學術發展脈絡和復雜的國內外背景,任何學者的成長及其學術研究也與其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學界從未停止研究或梳理其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相關研究成果數量可觀
黨員干部要從新時期黨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豐富智慧和磅礴力量————作者:齊家濱;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1)《黨史》三卷上冊通過記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期間這段歷史,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超智慧和堅強決心,讓我們深切體悟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勇...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對學好黨史、用好黨史的重要意義————作者:洪大用;
摘要:<正>《黨史》三卷上冊出版是一件大事,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工作,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提供了權威教材。學好黨史、用好黨史,對于黨的事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黨的歷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把學黨史、用黨史作為終身必修課”。2021年,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2022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
“人民陣線”論說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表述的形成————作者:夏靜;
摘要:20世紀30年代,為抵制法西斯勢力,法國、西班牙等國興起人民陣線運動。共產國際七大召開后,中共呼吁建立“反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的人民陣線”,并援引法國、西班牙人民陣線的勝利作為參照。各地救國會亦紛紛成立,以抗日救國為號召。西安事變前后,國民黨將中共或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以及因抗日問題反對國民黨中央的地方勢力,視作“中國人民陣線”并加以打擊,認為“人民陣線”不適合中國�?紤]到國民黨的態度,中共在表達...
近五年來中共抗戰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作者:吳敏超;
摘要:<正>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中共積極倡導并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等人民軍隊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堅持抵抗日軍侵略,在黨的自身建設和根據地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新世紀以來,在中共革命史研究學術化和多樣化的持續發展中,中共抗戰史研究有了顯著的進步和創新①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作者:曲青山;
摘要:在改革開放46周年之際,經黨中央批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1978—2012)上冊出版發行。2024年12月31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出版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該書的主要內容和編寫情況,并就編寫《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的重要意義、上冊的主要特點及其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中的作用等問題作了詳細闡述。現將座談會上的發言刊登...
中共對于國民黨軍事統帥部改組的因應(1944—1946)————作者:王涵;
摘要:抗戰時期,圍繞國民黨軍事統帥部改組的爭論是國共兩黨政治斗爭的焦點之一。中共認為,軍委會對于抗戰局勢惡化難辭其咎,必須改組,并成立聯合統帥部。國民黨則反復強調軍令統一,拒絕對一黨包辦的軍委會進行改組�?箲饎倮螅泄猜摵细鼽h派要求成立民主的、統一的國防部,并推動其載入政協決議。國防部方案與聯合統帥部只是名稱稍有差異,精神實質則一以貫之。但是,蔣介石推翻政協決議,單方面改組軍委會,成立一黨國防部,使關...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者:楊蔭凱;
摘要:<正>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深刻洞察我國發展面臨的復雜內外部環境,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新質生產力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的總體思路————作者:宋福范;張敏雅;
摘要:<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踏上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此后,黨的二十大把新征程寫進了大會報告和黨章,新時代新征程成為黨的文獻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權威界定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列主義基礎課程的開設與調整————作者:張世杰;
摘要: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全面學習蘇聯,在全國范圍設立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課程,為了適應中國實際,思想理論界對課程作出有限調整。斯大林逝世后,蘇聯自身也開始調整馬列主義基礎課程。蘇共二十大對《聯共黨史》的批評,使課程的整體方向發生轉變。中國思想理論界通過增加新內容及縮短學時等方式予以應對。中共對全面學習蘇聯的反思,促使中國思想理論界嘗試脫離蘇聯經驗并思考課程轉向問題,推動了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本土化
抗戰勝利后新四軍第三師挺進東北的決策與實施————作者:曹明康;
摘要:全民族抗戰勝利后,中共確立“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重中之重是發展東北。圍繞進軍東北的主力之一新四軍第3師,中共中央與華中局、東北局、山東分局就部隊動向、作戰重點等問題多次溝通。面對進入東北后的困難處境,該師又在中共中央領導下投入建立根據地的任務。經過中共各層級間頻繁的互動,新四軍第3師成功挺進東北,并成為發展東北的重要力量
日常生活史視野下的抗日戰爭研究————作者:嚴海建;
摘要:<正>對于抗日戰爭研究而言,戰爭無疑是最重要的主題,無論是正面戰場、敵后戰場進行的軍事抵抗,還是圍繞戰爭進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動員,都是一種非常態的歷史。學界對于抗日戰爭研究曾有一種反思,認為其經常是一種泛化的對抗戰時期歷史的研究,而非真正聚焦軍事的戰爭史研究。實際上,我們對抗日戰爭的研究基本上還是圍繞戰爭論述的,對于戰場以外的歷史則關注不夠
中共黨史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三個月過去了,毫無音訊,就算被拒了吧!哎
2023-06-20 20:46呵呵,真的是學閥刊物之一。2022年5月5號投過去。三個月后,打電話說還沒審到。咱就再等等吧。到了9月份,打了多少個電話,沒人接。你猜,唯一一個接的電話是周六上午,還不是編輯部接的。真的讓人很失望,這么一個刊物。
2022-12-05 09:24投稿過去后沒有任何回復,發郵件詢問也沒有任何回復,稿件石沉大海。
2021-02-08 15:07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