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6:05:40
心理科學進展最新期刊目錄
持續性注意低頻波動的機制與干預————作者:王一峰;唐雨竹;肖坤辰;荊秀娟;
摘要:持續性注意是個體在一段時間內將注意保持在某個客體或活動上的能力,是順利完成日常活動和工作、學習的關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注意水平會不斷波動,對正在進行的活動產生負面影響。持續性注意的正常發展及其在神經、精神類疾病患者中的異常波動發生在多個亞慢波頻率。現有研究把持續性注意的波動簡化為有限認知資源的權衡和分配,難以涵蓋其多種認知成分、多個波動頻率的復雜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究持續性注意低頻波動的認知神...
詞匯獲得年齡效應的認知機制:三水平元分析————作者:張露;王子謙;張清芳;
摘要:詞匯獲得年齡(Ageofacquisition,AoA)指個體最早理解某個單詞意義時的年齡,研究發現早獲得詞匯比晚獲得詞匯的加工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表現出詞匯的AoA效應。針對AoA效應的認知機制,研究者提出了多層次理論、表征理論和任意映射理論。為了系統地考察AoA效應發生的認知機制,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對考察AoA效應的已有文獻進行定量分析,研究中檢索和篩選了2024年5月15日以前發表的文...
轉回努力訓練對心智游移的影響及其機制探索————作者:何鴻;張馨月;石京鴻;劉強;
摘要:降低心智游移(也稱走神)頻率對于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至關重要。本研究基于心智游移的資源控制理論和動態框架模型,認為轉回努力反映了執行控制及對思維的約束,采用轉回努力訓練降低心智游移頻率,有益于彌補正念訓練的去自動化所帶來的資源消耗。本研究擬展開以下三個研究:首先,在實驗室中采用行為實驗和任務態磁共振成像數據探索轉回努力訓練對心智游移和任務績效的影響及其認知神經機制;其次,考察生活中轉回努力訓練對...
虛擬現實服務中具身參與對數字共情的影響————作者:鄧年奇;唐一凡;范秀成;蔣欣羽;
摘要:虛擬現實賦能服務重構了營銷者和消費者的交互和聯結方式,但相關研究尚未明確揭示虛擬空間中用戶具身參與的心理聯結機制。本研究探討虛擬現實服務體驗中營銷者和消費者的具身參與對數字共情及福祉的影響。研究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探討在虛擬空間中營銷者-消費者數字共情的形成條件和表現維度;第二,揭示虛擬空間中營銷者-消費者具身參與對數字共情的影響機制;第三,從交互特征、用戶特征和服務場景特征三個方面揭示營銷者-...
二語具身效應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元分析的證據————作者:李瑩;翟一惠;郝守彬;戴雅杏;馬曉博;李甜甜;王悅;
摘要:二語具身效應近年來在二語習得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往研究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廣泛探討,但并未形成一致結論。為進一步明確二語具身效應的加工和影響機制,本研究整合二語具身學習的相關研究,并從學習者特征和語言特征兩個維度探究二語具身效應的影響因素,最終對60篇文獻(186個效應量, 2520個被試)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元分析。結果發現:二語學習和加工中存在具身效應,總效應量顯著(Hedges’g=0.34...
追蹤研究中的趨勢與動態:模型發展、整合與分化————作者:劉源;姚志晨;
摘要:“趨勢”和“動態”是追蹤研究中兩大研究問題。趨勢研究描述心理構念的系統性變化,動態研究關注多次測量之間的歷時性影響,而近年來也發展出同時考查趨勢和動態的模型,將這兩類研究問題進行整合。介紹了趨勢、動態以及結合趨勢與動態研究的研究問題及其定義,分別梳理了它們在面板數據、密集追蹤數據中使用的統計模型和注意事項,通過一個健康與退休研究案例數據詳細介紹了上述模型如何建模、如何解釋。對諸多的縱向模型的關系進...
心理學理論建構的溯因方法論————作者:孫欣;辛自強;
摘要:當前心理學研究主要使用假設-演繹法,它偏重于經驗資料的收集并以此來驗證理論,卻忽視了理論(假說)的建構過程。相比之下,溯因方法論既關注通過經驗資料來探測現象,也強調針對現象來建構解釋性理論。該方法論認為科學探究應以研究問題為導向,包括兩個主要階段:一是現象探測,它通過歸納法以經驗概括的形式探測現象;二是理論建構,它通過存在性溯因生成理論、類比溯因發展理論以及最佳解釋推論評估理論。溯因方法論為心理學...
化阻力為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反向師徒制的有效性及作用機制————作者:姜平;宗寬道;趙琛徽;龍立榮;
摘要:在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都面臨嚴重的內部人員阻力問題,導致轉型很容易遭受失敗。對于如何化解這些人員阻力,目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聚焦這一現實痛點問題,創新性地提出反向師徒制作為潛在的“解題之匙”,著力探討反向師徒制在化解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員阻力方面的有效性及作用機制。首先,本研究扎根數字化轉型這一時代情境拓展反向師徒制的概念...
信息助推策略對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干預效果及機制————作者:戴佳彤;楊璐;
摘要:食物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信息助推是減少消費者食物浪費的關鍵機制和手段。本研究將信息助推引入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研究中,一方面從無意識行為干預視角探究行為信息助推對消費者食物浪費行為的干預效果與邊界;另一方面從有意識認知引導視角探究壓力型與自發型認知信息助推策略的作用效果,從信息加工、自我調節和社會影響三條路徑揭示正向及負向內在機制,從信息、個體及情境特...
領導數字思維:概念界定與框架構建————作者:陳超;張樹滿;
摘要:“不數字化就是等死,數字化就是找死”已成為數字化時代下眾多企業面臨的最大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組織內的領導者缺乏對數字化的基本認知及其底層邏輯的了解,同時對數字化發展趨勢的預判能力不足。因此,充分認識領導數字思維是什么以及培養領導具備數字思維并發揮其效應顯得至關重要。本研究將首先探討領導數字思維的定義,并辨析了其內涵維度。其次,基于特質激活理論,考察外在情境因素與內在自身因素的交互對領導數字思維的影...
運動干預對攻擊行為的抑制及其作用機制————作者:楚克群;朱風書;
摘要:本文探討了運動干預在抑制攻擊行為中的多維路徑及影響因素。基于情緒調節、認知控制、社會連結和社會身份認同四大理論路徑,提出了動態交互綜合模型,從個體層面的心理調節到群體層面的社會互動,系統闡釋了運動干預通過改善情緒、提升認知功能、強化行為同步和增強群體認同感抑制攻擊行為的綜合路徑。本文進一步分析了運動干預類型、文化背景與個體特質對干預效果的調節作用,同時闡述了神經與生理機制作為理論路徑的支撐依據,并...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熱線的挑戰與應對————作者:朱霖;李睿;任志洪;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心理援助熱線作為社會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本文通過回顧疫情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在應對咨詢需求激增和來電者問題多樣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熱線的優勢與局限,提出了一系列應對策略。這些策略包括規范服務標準、培訓督導和效果追蹤以提升服務質量,建立數據收集系統,發展熱線相關研究,開發合作與資源整合、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新型心理援助平臺,旨在...
無意識恐懼及其神經機制————作者:余凌峰;張婕;明先超;雷怡;
摘要:無意識恐懼是指個體在沒有意識到威脅刺激的情況下仍表現出恐懼反應。傳統觀點認為無意識恐懼加工主要由上丘-丘腦枕-杏仁核通路完成。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除杏仁核之外,外側膝狀體、丘腦枕、初級視皮層等腦區也作為關鍵的神經節點參與無意識恐懼加工。皮層與皮層下結構的相互作用使大腦可以更高效地處理潛在的威脅信息,促進個體的生存適應。未來研究可以基于多模態神經影像探索時序特征、計算模型模擬腦區交互機制、臨床應用(...
自我中心與非自我中心空間參考系轉換的神經機制————作者:劉佳麗;趙海潮;何清華;
摘要:生物利用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兩種參考系表征空間信息,二者的相互轉換是認知地圖的形成與應用的關鍵。前人研究提出頂葉-壓后皮質-內側顳葉環路支持空間參考系的轉換,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計算模型為指導,擬采用顱內腦電記錄技術,從以下三方面探究空間參考系轉換的神經機制:1)頂葉-壓后皮質-內側顳葉對自我、非自我中心空間信息的動態表征; 2)壓后皮質對聯合自我-非自我中心空間信息的表征機制; 3...
人機如何協同?銷售場景中智能化數據分析為多方創造價值的機理————作者:任星耀;吳慧超;陳飛燕;徐環宇;張文靖;
摘要:本研究面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立足數智技術發展的科技前沿,旨在揭示人機協同銷售場景下,智能化數據分析看板(機器)與賣方(銷售人員)如何協同可為多方(賣方-買方-平臺方)創造價值的機理。將智能化數據分析區分為描述性(發生了什么)、診斷性(為什么會發生)、預測性(將會發生什么)和干預性(應該做些什么),探討不同關系(交換關系vs.共有關系)導向下的關鍵問題:何種數據分析與賣方何種能力協同可促進銷售行為...
新型人機關系下的人機雙向信任————作者:解煜彬;周榮剛;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與機器的互動頻率不斷增加,互動方式也日益復雜。傳統的人機信任模型多聚焦于單向信任,即人類對機器的信任。然而,隨著智能系統逐漸具備自主性和決策能力,人機信任的雙向性逐漸成為研究的核心議題。本研究在回顧近年來人機信任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傾向信任、感知信任和行為信任的人機雙向信任理論結構模型,特別強調了“感知信任”作為人機互信的交互渠道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系統梳...
算法人力資源管理下的員工算法應對行為與工作績效————作者:席猛;劉玥玥;李鑫;李佳鑫;史家臻;
摘要:算法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工智能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的新興研究領域。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各職能領域,但學界對算法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仍處起步階段,存在大量問題值得理論與實證研究。依據結構化理論,本研究旨在提示數智時代算法人力資源管理對員工認知與情感反應、算法應對行為及其工作績效的影響。具體包括:探索算法人力資源管理對員工認知與情感反應的影響及邊界條件;提煉員工對算法人力資源管理的應...
當人工智能面對人類情感:服務機器人情感表達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機制————作者:羅莉娟;王康;胡金淼;徐四華;
摘要:新一代AI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服務環境帶來了深刻變革,“人工智能+”已成為我國戰略層面的重要議題。然而,當前人工智能服務仍存在用戶抗拒、接受意愿低、服務體驗差等問題。服務機器人如何更好地表達情感,以提升用戶體驗,顯得尤為重要。以AI賦能用戶情感鏈接為切入點,本文研究人機互動中的情感識別-情感表達內容-情感表達方式。重點研究三個方面:(1)構建基于多維情感計算模型的用戶情感識別方法,并構建用戶情感矩陣...
自建IP還是合作IP:虛擬影響者代言人選擇策略對消費者融入的影響————作者:項典典;尹雨樂;葛夢琦;王子涵;
摘要:虛擬影響者代言是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的新型品牌傳播手段,能夠在社交媒體中發揮卓越的影響力。然而,在如何有效利用虛擬影響者代言來驅動消費者融入方面,企業面臨著特殊的虛擬影響者代言人選擇策略問題,即在品牌自建虛擬影響者策略和與第三方虛擬影響者合作策略之間進行權衡。由此,本文基于傳播時間、傳播精度、傳播關系三方面研究視角,分別提出傳播時效機制(研究1)、信息分辨機制(研究2)、關系建立機制(研究3),以...
時距認知與疼痛的雙向關系及其思考————作者:尹華站;肖春花;
摘要:時距認知與疼痛的關系成為研究者重點關注的主題之一。為了幫助研究者更完整地理解這兩種關系及其潛在機制以及更有效地干預疼痛和時距認知,首先從雙向關系的視角指出,一方面,疼痛導致時距認知出現延長、縮短或無影響三類結果;另一方面,時距認知會提高、降低或無影響疼痛的強度、忍耐力和敏感性。接著,進一步在注意閘門理論、閘門控制理論以及神經矩陣理論等框架內解釋上述結果。最后,未來研究應重點關注幾個科學問題:其一,...
心理科學進展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主編初審狀態一個多月了,這是怎么回事
2024-11-25 13:49第一次投稿,導師一作碩士二作,三月投稿,一周內送審,一個月返回,有兩位外審專家都給了很詳細的意見,總共得有20個意見,但都比較具體也給了修改方向。改后一個月內返回,第二次審稿意見不多,但比較難改。改后一個月內返回,第三次就只有一些小問題了。第四次讓上傳了單位和基金號,基本上就算錄用了。但是中間還有一個參考文獻檢查,花了蠻久的,第五次讓修改參考文獻,改后很快就錄用率了。總體來說效率非常高,算是國內很權威的期刊了。
2024-08-26 20:28這個期刊是個北核,審稿速度還可以,很快進外審,但這個期刊對稿件的質量要求很高,外審不過被退稿的幾率還是很大,如果有項目的話,命中率會提高一些,也不絕對,否則被拒稿概率很大。
2024-04-27 13:33心理科學:3月1日投稿,3月12日送外審,有兩個外審專家,3月19日外審專家返回修改意見,4月2日退稿,總體而言,效率還是蠻高的,各個時間都比系統中的時間更快,且專家看的非常詳細,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設性意見。
2023-09-06 22:59心理類非常好的期刊,管理類范疇國內的頂刊之一。投稿一個星期后就拒稿了,速度非常之快,反饋很及時。拒稿理由是科學性不強,不符合本刊的要求,文獻綜述想要投此類刊物,最好是該主題大佬合作,不然很難的感覺。
2023-06-26 13:45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