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7:05:14
統計與信息論壇最新期刊目錄
數字技術創新與企業環境社會責任————作者:夏范社;何德旭;楊明月;湯曉冬;
摘要:數字技術創新作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企業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提供重要“彎道超車”機遇。基于數字技術創新特殊視角,研究其對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技術創新促進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機制分析表明,數字技術創新通過提升綠色創新績效、提升研發積極性、緩解信息不對稱、緩解融資約束、增強高管環保意識等途徑,促進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技術創新僅在國有企業分...
扶貧政策的福利水平效應————作者:嚴明義;馬文杰;
摘要:低收入群體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對扶貧政策的福利水平效應進行了理論與實證分析,考慮到福利水平的邏輯遞進關系,運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分別以人均勞動收入、多維貧困對福利水平進行測度。首先,利用雙重差分模型(DID)分析發現,扶貧政策顯著提升了貧困家庭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家庭多維貧困,提高了家庭人均勞動收入,并探討了結果的穩健性。其次,基于需求層次理論和可行能力理論對家...
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區域差異與空間關聯————作者:張林郁;胡緒華;
摘要: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是增強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抓手以及實現創新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基于融合結構、融合政策、融合行為以及融合成效四個維度構建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TOPSIS和灰色關聯度結合的評價方法對中國30個省份2012—2022年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水平進行測度,進而運用Dagum基尼系數及其分解法、空間自相關模型考察中國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地區差異及...
“雙碳”目標下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研究————作者:李凌飛;朱敏婷;李堯遠;
摘要:在“雙碳”目標驅動下,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需求。針對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路徑問題,構建了金融發展支持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四維機制,即從金融規模、金融結構、金融效率、金融創新四個維度分析對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影響機理,并基于2005 2022年能源富集區13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采用PLS-SEM予以驗證,結果表明:(1)金融規模擴大有利于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能源產業升級,但...
中國產業鏈與創新鏈耦合協調測度及評價————作者:曹曄;
摘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趨勢,探究中國產業鏈與創新鏈耦合協調水平及區域發展差異是精準對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有益舉措,對于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選取中國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樣本,采用耦合協調模型測度產業鏈與創新鏈耦合協調水平,隨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數法與空間莫蘭指數探究二者耦合協調發展的區域差異與空間效應。研究發現:整體來看,20...
集體行動背后的社會網絡力量:勞動力流動與鄉村人居環境建設————作者:向栩;溫濤;
摘要:提升農村集體行動能力,是增強鄉村公共治理水平、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將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參與意愿作為農村集體行動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調查數據實證考察勞動力流動對農村集體行動的影響效果,并進一步挖掘社會網絡在彌合集體行動困境中的作用。研究發現:第一,勞動力流動對農村集體行動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第二,勞動力的非完全性流動通過重構社會關聯模式和增強地緣網絡依賴來...
數字化建設、平臺經濟與全要素碳生產率————作者:馬少娟;何卓;許勇;
摘要:“雙碳”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時也對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進而實現節能減排提供了重要參考。基于平臺經濟遮掩效應渠道出發,利用2013 2022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以雙固定效應的普通面板回歸模型為基礎,通過構建中介效應模型和調節效應模型實證檢驗“雙碳”發展戰略實施前后平臺經濟遮掩效應在數字化建設對全要素碳生產率影響的作用差異。研究表明:第一,數字化建設與全要素碳生產率...
綠色金融統計數據質量與概覽編制————作者:史代敏;余瀾;史皓銘;
摘要:綠色金融是可持續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以此促進經濟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邁進,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在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已先后開展了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以及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專項統計實踐,但在綠色金融統計分類、統計框架與統計核算等方面,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特別是綠色金融統計標準、統計制度較為分散,統計數據還不完備、數據質量不夠高,缺少能...
綠色金融統計數據質量與概覽編制————作者:史代敏;余瀾;史皓銘;
摘要:綠色金融是可持續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以此促進經濟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邁進,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在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已先后開展了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以及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專項統計實踐,但在綠色金融統計分類、統計框架與統計核算等方面,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特別是綠色金融統計標準、統計制度較為分散,統計數據還不完備、數據質量不夠高,缺少能...
基于LASSO-QVAR模型的中國金融機構尾部關聯網絡特征與系統性風險研究————作者:許啟發;蔣翠俠;湯彬彬;
摘要:基于LASSO-QVAR模型,篩選金融機構之間有效關聯,構建有向加權尾部關聯網絡,可以從系統視角揭示系統性風險動態特征。一方面,通過尾部關聯網絡構造系統性風險計分及其貢獻,以度量系統性風險水平與識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進一步從微觀層面探究系統性風險貢獻的影響機制;另一方面,將尾部關聯網絡區分為正關聯網絡與負關聯網絡,分別提取網絡整體特征以及網絡節點特征,考察不同關聯關系下網絡特征的系統性風險預測能...
數字經濟、能源效率優化與碳減排————作者:王若愚;安起光;王永凱;
摘要: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探討了數字經濟對碳排放的影響及實現路徑。通過分析2011至2020年間中國城市面板數據,研究構建了一個數字經濟發展綜合指標體系。采用CCR模型對綠色能源效率進行測度,并使用ODIAC衛星遙感數據估算了中國各城市的碳排放量。研究結果顯示,數字經濟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促進綠色技術創新,顯著降低了城市的碳排放水平,這一結論在多種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此外,數字經濟對碳排放的影響在能...
工業機器人應用、資源配置與流動人口收入分配————作者:劉林;李猛;
摘要:數智化時代,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究竟會對勞動力市場收入分配產生何種影響,是一個亟須回答的重要問題。在對工業機器人與流動人口收入分配之間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基礎上,利用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數據和2011—2018年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CMDS)數據,實證考察工業機器人應用對流動人口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發現,工業機器人應用對流動人口工資收入呈現先負向后正向的影響,加劇了流動人口的收入不平等,且上述...
基于網絡視角的全球數字服務貿易格局分析————作者:徐慧超;趙彥云;
摘要:在數字技術加速迭代的時代環境下,數字服務貿易成為推動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方面,結合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基于數字服務貿易特點,概括數字服務貿易理論體系,在理論層面分析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格局;另一方面,提出改進的數字服務貿易統計測度方法,將其推廣至全球經濟體層面�;�2013—2021年63個具有代表性的經濟體進行雙邊數字服務貿易規模測度,并分別基于數字服務貿易關系和數字服務貿易規模構建數字服務...
智慧城市的碳減排效應研究:基于雙重機器學習的因果推斷————作者:尹碧波;鄺萍;
摘要:智慧城市建設是按期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更高臺階的重要引擎�;�2000—2021年中國282個城市數據,以智慧城市試點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機器學習模型實證檢驗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碳排放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應用廣義隨機森林模型探究城市特征對其碳減排效應產生的異質性影響。研究表明:第一,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減少試點地區的碳排放總量。第二,智慧城市的碳減排作用是通過能源管理效應...
中國城市技術創新的空間差距及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影響因素————作者:李影;方遠平;畢斗斗;
摘要:知識產權是國家戰略性資源。厘清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在城市創新體系中的作用,有助于城市技術創新均衡發展。以中國26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為研究對象,采用空間基尼系數分析中國城市技術創新的空間差距,并基于因果森林算法考察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對城市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其后果。結果發現:中國城市技術創新空間差距總體呈縮小趨勢,地區內差距是其空間差距的主要來源。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能夠促進城市技術創新,且對北方城市...
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水平測度與障礙因子識別————作者:王勇;李明顥;
摘要: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在這一背景下,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進度、彌補農業農村現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2035年目標值,在此基礎上,以2011—2021年為研究區間,運用線性加權綜合模型及障礙度模型,從全國、區域及省域三個層面分析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并識別主要障礙因子。研究結果表明,在發展水平方面:首先,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人才流入與城市空間效率————作者:魏新月;田偉騰;
摘要:在中國城鎮化由速度向深度轉變的重要時期,高效率是城市未來發展方向,要素資源合理的空間布局成為提升城市空間效率的重要突破口�;谛驴臻g經濟學理論,利用中國公共服務設施與居住小區的POI的微觀數據,分別從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可達性與空間均等兩方面衡量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研究發現:(1)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可達性與城市空間效率呈現倒U型的關系,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均等的優化可以促進城市空間效率提升;(2)公共服...
數字產業集聚、地方政府干預與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作者:李棟;張映芹;李開源;
摘要:結合馬歇爾外部性理論和新經濟地理學理論,論述數字產業集聚所產生的正、負外部性效應對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并進一步探討地方政府干預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調節作用。基于2010—2021年省級面板數據,在刻畫特征現狀的基礎上,對其影響效果、調節機制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數字產業集聚規模逐年提高、分化程度逐步改善,但整體的分化格局仍未扭轉;數字產業集聚規模、地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分布情況均呈現東...
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區域協同創新效率提升的組態路徑研究————作者:孫燕芳;張淑惠;王勇;
摘要:新發展階段區域創新系統強調產學研創新主體間的協同互補和價值共創,同時國內外理論分析中均默認了創新生態系統在區域創新發展中的正面作用。因此,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提升區域產學研協同創新效率對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以2011—2022年中國30個省份數據為樣本,選取創新生態視角下6個關鍵變量,以基于產學研協同的區域創新效率為結果,運用必要條件分析(NCA)與動態定性比較分析(QCA)相...
國家數據資產價值核算研究————作者:李寶瑜;王碩;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產核算已然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目前國內外對于數據資產價值核算方法還沒有統一。首先,對國內外數據資產價值核算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梳理。其次,提出了數據資產價值核算應采用生產成本、生產者價格、購買者價格三種價格形式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成本法和生產價格法涉及的一些理論問題。提出了數據資產價值應按不同口徑分項目獨立核算,成本法核算內容應是數據資產建造成本,生產價格法需要...
統計與信息論壇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2024.11.11投稿,12.04初審退稿,太慢了
2024-12-07 19:5110月22日進入復審的有消息了嘛,我還在復審
2024-12-04 21:02?11月10號左右投稿的現在有消息了嗎
2024-12-01 15:0910.20投稿,11.5過初審送復審,11.19退稿。無審稿意見,速度很快,下次還投。
2024-11-28 14:06說一下這次的拒稿經歷,10月18日投稿,11月5日通過初審,11月19日退稿,無任何意見
2024-11-19 19:00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