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9 20:05:58
應用化工最新期刊目錄
粒徑可控的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備及其在農藥測試中的應用————作者:王琳;張倩倩;岳萌萌;雷梓萌;夏紅軍;趙開樓;
摘要:本文通過改良的刻蝕-再沉積法成功制備出粒徑均勻的微米級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決了傳統工藝中的粒徑不均與團聚難題。實驗以無孔微球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銨(TOMAB)為表面活性劑,通過調節表面活性劑的比例實現微球孔徑的可控。SEM和BET結果表明:該方法制備出的微球具有較好的單分散性,能有效解決傳統方法的粒徑分布不均和團聚問題。最后將全多孔微球經十八烷基三甲氧基...
離子交換樹脂對水中Ca2+的吸附性能研究————作者:吳艷陽;劉亞;師保煒;馬智慧;孫瑛;
摘要:本文分別采用SR1LNa、400UPSNa、SX001×10FGFM、SX001×10FG和SX001×8FGFM五種鈉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吸附實驗,篩選出較優樹脂SX001×8FGFM,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的吸附動力學,采用準一級、準二級和顆粒內擴散動力學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其中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顆粒內擴散模型的關聯結果較優,說明吸附過程遵循化學吸附和...
道路積塵重金屬污染風險研究進展————作者:韓如斌;駱輝;王惠騰;秦騰;楊菁;陳厲旻;劉猛;湯銘;何寶杰;蔡吉祥;
摘要:調研我國部分地區道路積塵的重金屬含量,系統總結了道路積塵理化特性,如pH值、粒徑分布特征等,并闡述了不同功能區、不同類型道路對道路積塵重金屬的影響;對我國典型地區的道路積塵中重金屬進行生態風險評價,潛在風險評估結果指出,長春、鄭州、銀川和西安地區Cd單項潛在生態危險指數分別為197.87、217.50、240.00和1230.00,是生態危險貢獻的最大污染元素,其他元素均為輕微生態危害;重金屬均處...
堿激發制備地聚物穩定再生集料及堿激發機理研究————作者:張爭奇;李世澤;芮照誠;王春濤;姜旭;
摘要:本文提出以再生集料和粉煤灰/礦渣粉為原材料,采用堿激發技術制備地聚物穩定再生集料基層材料。首先,根據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學特性,進行初步強化處理;然后,以正交試驗方法確定地聚物穩定再生集料的材料組成;最后,通過XRF、XRD和FTIR等微觀表征,探究地聚物膠凝材料強度形成機理。結果表明,15%的水玻璃溶液可對再生集料起到良好的強化作用;根據正交試驗結果,推薦地聚物穩定再生集料的合理配方為堿激發劑摻量1...
導電瀝青混合料力電特性多尺度優化機制研究————作者:徐濤;王鵬;魏弘瑞;張齊超;董曉康;鄭祺棟;李璐;
摘要:導電瀝青混合料具有可調控力電特性的關鍵是導電相多級網絡,現有關于導電網絡的研究尺度較窄,不能滿足多尺度場景使用需求。為實現導電瀝青混合料力電性能的平衡,使用微米級的石墨粉與毫米級的碳纖維和鐵尾礦對導電網絡進行多尺度優化與力電特性提升,采用車轍實驗與Comsol Multiphysics軟件模擬,分析力電場作用下導電顆粒位移與電場線分布對電阻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24%石墨+1.4%碳纖維+6%...
微塑料和環境激素復合污染現狀及其復合毒性效應研究進展————作者:金凱馨;張羽彤;吳玲玲;
摘要:微塑料(MPs)和環境激素(EDCs)嚴重威脅了生態系統的健康,而二者的復合污染會進一步加劇這種危害。兩種污染物在環境中廣泛共存:一方面,EDCs常作為工業生產中的添加劑被摻入到塑料制品中;另一方面,MPs能夠從環境中吸附并運輸EDCs,進而影響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MPs與EDCs之間可能發生復雜的相互作用,EDCs能改變MPs的物理化學性質,增強其生物吸收。MPs與EDCs的復合暴露對植物、動...
改性硅藻土對堿礦渣-粉煤灰水泥力學性能的影響————作者:肖力光;雷潭;蔣大偉;
摘要:采用球磨法和煅燒法對硅藻土進行改性處理,研究了在不同球磨時間和不同摻量下的改性硅藻土對堿礦渣-粉煤灰水泥力學性能的影響,并分析了改性硅藻土的作用機理。結果表明:經改性處理后的硅藻土有著良好的火山灰活性,孔隙率增大,孔結構更為緊密。當硅藻土球磨15min后經650℃煅燒2h處理,并以9%摻量替代部分礦物原材料時,堿礦渣-粉煤灰水泥能夠獲得最優的力學性能。相較于未摻入改性硅藻土的水泥,抗壓和抗折強度均...
固體超強酸SO42-/ZrO2-SiO2無溶劑催化香橙烯異構合成喇叭烯————作者:陳敏嬌;黃道戰;藍虹云;葛海;黃焰群;
摘要:以固體超強酸SO42-/ZrO2-SiO2為催化劑,在無溶劑條件下,對由香橙烯異構化合成喇叭烯進行了研究。采用單因素優選法,考察催化劑種類及其酸負載量、催化劑用量、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對香橙烯異構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固體超強酸SO42-/ZrO2 不同苯乙烯含量的SBS改性瀝青性能研究————作者:鄒佳慧;陳向東;李恩澤;孔德智; 摘要:采用不同苯乙烯含量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制備SBS改性瀝青,通過三大指標測試,布氏黏度儀、動態剪切流變儀及熒光顯微鏡來探究苯乙烯含量對SBS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加入SBS,可有效改善改性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彈性恢復能力、抗變形能力及抗車轍能力,并且其性能增強效果隨著SBS中苯乙烯含量增大而增大,然而其低溫拉伸性與SBS苯乙烯含量負相關。另外,熒光顯微結果表明,SB... 一種含有鋅氨基黏土和Ectoine保濕消毒凝膠的制備及其效果評價————作者:喬麗娟;嚴雅軍;馬明煜;應智業;陶宇杰;陳康;高翔;劉秉鑫;朱德銳; 摘要:以卡波姆980為基料,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確定水凝膠基質的最佳配比及制備工藝條件,添加具有高抑菌性能的抗菌成分鋅氨基黏土(Zinc-aminoclay,ZnAC)和相容溶質四氫嘧啶(Ectoine)兩種主要功效成份,研制具備抑菌和保濕效果的免洗消毒保濕凝膠,并進行保濕性能評價及抗菌效果檢測。結果表明水凝膠體系最佳配比為純水100 mL,卡波姆500 mg,NaOH 5.0 mL,甘油3.0 mL,Zn... MCM-22分子篩轉晶合成富鋁ZSM-5分子篩的研究————作者:張俊玲;童偉益;楊座國;鄭均林; 摘要:富鋁ZSM-5分子篩因其優異的催化性能備受關注,然而合成純相、高結晶度的Si/Al<10的ZSM-5分子篩存在較大的挑戰。本文通過MCM-22分子篩轉晶制備了Si/A 還原響應聚N-[2-(4-咪唑基)乙基]丙烯酰胺納米水凝膠的制備及藥物控制釋放行為研究————作者:王玉;謝君鵬;藍煒霖;劉明哲; 摘要:為了制備一種新型的基于組胺衍生物的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還原響應性納米水凝膠,本實驗以N-[2-(4-咪唑基)乙基]丙烯酰胺(NIEAA)為功能單體,N,N’-雙(丙烯酰基)胱胺(BACy)為交聯劑,通過蒸餾沉淀聚合法制備了聚N-[2-(4-咪唑基)乙基]丙烯酰胺(PNIEAA)納米水凝膠。該納米水凝膠的結構和形貌分別通過紅外光譜(FT-IR),場發射掃描電鏡(SEM)和動態光散射儀(DLS)進行了表征... 計算流體力學在超濾膜中的應用進展————作者:陳樑彬;趙麗紅;王鶴松;徐凱鉑;梁宇飛; 摘要:超濾膜過濾性能的探究往往依賴于實驗和儀器的有限分析,無法深入了解潛在的流動機制。隨著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實現對膜的超濾過程進行動態分析,并獲取膜內的流動特性。本文綜述超濾膜的研究進展、計算流體力學(CFD)在超濾膜組件的應用以及CFD在超濾膜過濾性能的應用,并對超濾膜的過濾性能表征與CFD相結合進行了展望 生物基溫拌再生劑對老化瀝青路用性能與微觀特性影響研究————作者:劉濤;余樂;何兆益;張明明;唐磊;魏定邦; 摘要:為研究生物基溫拌再生劑對老化瀝青路用性能與微觀特性的影響,采用熱重-差示掃描量熱儀(TG-DSC)分析了生物基溫拌再生劑WR-1和WR-2的熱穩定性,采用針入度、軟化點、延度和粘度評價了生物基溫拌再生劑對老化瀝青常規物理性能的再生效果,借助動態剪切流變儀(DSR)和測力延度儀(FDT)研究了生物基溫拌劑再生劑對老化瀝青流變性能的影響規律,采用紅外光譜儀(FTIR)分析了生物基溫拌再生劑對老化瀝青微... 天然氣凈化廠高鹽/高COD廢水處理方法研究————作者:黃文元;龔自立;余亞蘭; 摘要:天然氣凈化廠康索夫尾氣處理裝置胺液凈化單元(APU)產生的堿性高濃有機廢水具有高鹽、化學需氧量(COD)高和還原性硫高等特征。為解決有機物含量過高造成后續處理中反滲透膜污堵、蒸發結晶裝置堵塞起泡和低結晶鹽品質等問題,本文通過研究臭氧耦合雙氧水和臭氧耦合芬頓(O3/Fenton)兩種高級氧化方法降解廢水中有機物,分析有機物降解機理以及優化藥劑投加量。結果表明,O3 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研究現狀————作者:劉富強;余景偲;郭之寧;曹天;韋正鵬; 摘要:將環氧樹脂應用于乳化瀝青改性中,可有效改善乳化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的路用和耐久性能。文章基于對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研究現狀的把握,綜述了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的制備工藝,分析了其改性機理,評價了其改性效果,旨在為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和借鑒。分析表明:平衡好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的高低溫性能、組分簡化是未來解決環氧樹脂改性乳化瀝青廣泛應用的關鍵;建立環氧樹脂、固化劑與乳化瀝青的聯合制備... 沉淀法提取硫氰酸亞銅的實驗過程研究————作者:徐相棟;丁欣;武喜明;郝然;牛艷霞;郭蜜蜜; 摘要:硫氰酸根廣泛存在于煉焦等工業廢水中,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嚴重危及人類健康。CuSCN沉淀法是處理脫硫廢液的有效方法,本文以SCN-模擬水樣為基礎研究對象并逐步引入S2O32-和SO42-,利用沉淀法將SCN-以CuSCN沉淀析出,探究了有利... 二氧化碳厭氧生物轉化甲烷數學模型與進展————作者:林梓晴;李惠平;王曦;謝麗; 摘要:厭氧耗氫產甲烷過程可以利用H2實現CO2轉化為甲烷,從而推動溫室氣體減排和能源轉型。本文綜合了各類基于生物化學動力學、傳質動力學等機理的CO2耗氫產甲烷數學模型,并按照序批式和連續流或半連續流式分類闡述。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s模型主要應用于序批反應,BioModel和ADM1模型主要應用于連續流或半連續流式。由于不... 聚電解質水凝膠制備及固定化酶性能研究————作者:王玥竹;蔣建新;張鑫鑫;王俊有; 摘要:本文在酶存在下,用紫外光引發離子單體(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METAC)聚合,一鍋法制備了載酶聚電解質凝膠。論文利用紅外、掃描電鏡等表征了載酶凝膠的結構和組成,研究了溫度和pH對固定化酶(Lipase@PMETAC)的催化活性影響。研究發現,在較寬的溫度(25-50 ℃)范圍和酸性條件下,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均高于游離酶。酶促反應動力學結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數(Km 硬尖神香草中多糖提取及脫色工藝的優化————作者:趙璐;張丹;石雪韜;秦華夏;馬璇;田樹革; 摘要:目的:探究硬尖神香草多糖的最優提取條件與脫色條件。方法:基于單因素試驗,探究提取溫度、時間、次數、料液比、醇沉濃度對硬尖神香草粗多糖得率的影響,利用正交試驗確定最優提取條件;對比10種脫色方法,篩選硬尖神香草多糖的最佳脫色方法,采用單因素試驗,探究聚酰胺使用量、不同脫色方式和脫色時間對多糖脫色的影響,利用正交試驗確定最優脫色條件。結果:多糖提取工藝優化試驗中,最佳條件為:100℃下,以水為溶劑,料... 應用化工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