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2:05:45
海洋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高位池養(yǎng)殖尾水排放影響下的砂質海岸表層沉積物對2203號臺風“暹芭”的響應————作者:袁明明;王華強;唐杰平;陳德志;陳洋;李高聰;
摘要:開展高位池養(yǎng)殖尾水排放影響砂質海岸對臺風的響應機理研究對于促進海岸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增值服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沉積物的特征粒徑、粒級組分和粒度參數(shù)等指標,對比分析了2203號臺風“暹芭”事件前后,粵西東海島高位池尾水排放影響岸灘和正常岸灘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差異原因。研究結果顯示:(1)臺風過后,出現(xiàn)了正常岸灘沉積物的粒徑分選變差、近岸側細化和近海側粗化的特點;(2)受影響岸灘沉積物的分選系數(shù)在臺...
上游徑流對長江口鹽水上溯距離影響研究————作者:王輝;黃睿;張蔚;陳中;王曉光;李昊;曾建峰;
摘要:長江口鹽水入侵嚴重影響上游供水安全、農業(yè)灌溉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康,其中在徑流和潮動力的相互作用下鹽水上溯距離一直受到較多的關注,然而徑潮相互作用下鹽水上溯距離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利用MIKE 3水動力學模型建立了長江口三維水動力和鹽度數(shù)學模型,采用2016年長江口實測潮位、流速、流向和鹽度資料對長江口三維水動力和鹽度數(shù)學模型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顯示模擬值和實測值較為吻合,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長江口三維水動力和...
渤、黃海表層沉積物有機碳的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作者:翟曉輝;王華偉;夏天;高建華;聶天亦;游子駿;宋秀青;李芯芯;
摘要:了解海洋沉積物有機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對深入探究全球碳循環(huán)機制并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渤、黃海表層沉積物碳、氮、硫元素及其同位素(TOC、TN、TS、S2?、δ13C、δ15N、δ34S)測定,結合比表面積、色素生物標志物、熱重分析等,闡明了沉積物有機碳的來源組成、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約束機制。結果表...
2023年7月長江特枯水情下長江口營養(yǎng)鹽的分布特點————作者:力清影;姚愛林;蔣昕桐;明玥;王夢宇;朱禮鑫;王憲業(yè);高磊;
摘要:長江入海徑流量極大地控制著長江沖淡水在長江口的擴散范圍,以及河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2023年7月,長江流域發(fā)生了歷史罕見的洪季干旱事件。為了研究洪季長江特枯水情下長江口營養(yǎng)鹽的分布特點,于當月在長江口海域進行了32個典型站位的樣品采集,并將其結果與2016年和2020年洪季長江洪水到達長江口前后的采樣結果進行對比。在2023年7月流域干旱條件下,河口鹽淡水混合區(qū)域收縮,N O3...
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生物群落的連通性初探————作者:陳濤;李征;路吉坤;伏光輝;張碩;高世科;
摘要: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間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聯(lián)系,有必要探究影響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種分布與生態(tài)連通性的潛在因素。本研究對江蘇海州灣4種典型生境——人工魚礁區(qū)(ARA)、紫菜養(yǎng)殖區(qū)(NCA)、牡蠣礁區(qū)(OCA)、天然海區(qū)(NA)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群落開展綜合調查。結果顯示,4種生境的物種豐度存在顯著差異(P <0.05),其中有一些重要物種能夠同時存在于多種生境,也有些特有物種僅存在于一種生境...
基于多浮標空間多特征融合的海水溶解氧濃度預測————作者:朱奇光;申震;李享;魏禎;喬文靜;張淋淞;陳穎;
摘要:溶解氧濃度是衡量海水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及時掌握海水水質變化情況,降低海水污染風險及其帶來的損失,建立海洋水質參數(shù)預測機制至關重要。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浮標網絡時空信息融合和改進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海水溶解氧濃度預測模型,旨在整合監(jiān)測區(qū)域內浮標網絡的拓撲信息并實現(xiàn)浮標傳感器的多特征融合。該模型利用圖注意力網絡(Graph...
廣西沿海沙質環(huán)境中的3種中國新記錄硅藻————作者:李朗;黃雨洋;農群專;賴俊翔;
摘要:本文報道了采自廣西沿海沙質環(huán)境的3種中國新記錄硅藻門植物,分別為沃氏海生雙眉藻(Halamphora woelfeliae Stachura-Suchoples, Enke, Schlie, Schaub, Karsten&R.Jahn)、履沙盤藻(Psammodiscus calceatus Tsuy.Watanabe, Nagumo&Ji.Tanaka)和顆粒愛氏藻(Ehrenbergiulv...
基于貽貝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監(jiān)測前處理技術評估與優(yōu)化————作者:黃輝;吳楨;宋凱;
摘要:基于貽貝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監(jiān)測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監(jiān)測方法,然而目前該法前處理技術包含貽貝組織消解和微塑料密度分離操作多樣,且各操作方案的科學性有待驗證,導致利用該法得到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監(jiān)測結果準確性難以保證且數(shù)據(jù)不易對比。為全面評估多種貽貝組織消解和微塑料密度分離操作的準確性,并獲得一種高效經濟和可靠的前處理技術方案,本研究開展4種常見消解法(混合酸消解法、氫氧化鉀消解法、芬頓消解法和...
低溫脅迫下軍曹魚幼魚肝臟轉錄組測序分析————作者:湯保貴;蔡潤佳;張靜;
摘要:為研究低溫脅迫對軍曹魚幼魚的影響,將軍曹魚幼魚飼養(yǎng)于常溫[(30.5±1.0)℃]和低溫[(20.0±0.5)℃]7 d后對軍曹魚肝臟進行有參轉錄組測序,每組3個生物學重復。結果顯示,6個測序樣品共檢測到約243 694 134個raw reads,所有樣品Q30均超過94%,GC在47.65%~48.16%范圍內。共篩選出4 362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2 793個基因上調,1 569個基因下調。...
塞拉利昂近海大眼裸頜鱸體長-體質量關系及相對體質量研究————作者:趙國慶;李帥;楊嘉樑;饒欣;申豐源;黃洪亮;李靈智;
摘要:大眼裸頜鱸(Brachydeuterus auritus)是西非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經濟物種,為深入了解其體長-體質量關系及健康狀況,本文根據(jù)2019-2021年6個航次底拖網調查資料,采用體長對應平均體質量和相對體質量的方法,按性別分別擬合了大眼裸頜鱸的體長-體質量關系(WLR),并計算了其相對體質量(Wr)指數(shù),同時也分析了影響因子的作用。結果顯示,月份和性別極顯著影響體長...
長江口外東海赤潮暴發(fā)期間210Po-210Bi-210Pb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研究————作者:周文清;鐘強強;周曰華;王求貴;王浩;杜娟;
摘要:210Bi-210Pb核素對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的可以示蹤海洋顆粒物動力學過程的良好示蹤劑。由于210Bi半衰期較短以及分析難度較大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人們對海洋中210Bi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如何以及是否存在210Bi-210Pb活度不平衡現(xiàn)象這兩個問題缺乏足夠認知。本文于...
不同時間尺度下智利竹筴魚資源量與環(huán)境要素的關系————作者:張暢;陳新軍;
摘要:智利竹筴魚(Trachurus murphyi)資源量受環(huán)境影響明顯,而環(huán)境本身也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存在短期的季節(jié)性變動和長期的模態(tài)變動。為更好地探究環(huán)境與漁業(yè)資源之間的關系,本文基于1970-2017年智利竹筴魚資源量與環(huán)境氣候數(shù)據(jù),利用積分回歸分析月間變化趨勢,利用模態(tài)分析和全子集回歸分析,從年間尺度分析了環(huán)境氣候與智利竹筴魚資源變動之間的聯(lián)系。月間分析結果表明:海表面溫度對資源量的影響隨...
《海洋學報》作者投稿須知
摘要:<正>版權聲明:(1)投稿中沒有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其他權利的內容。(2)投稿給本刊的稿件自發(fā)表之日起,如作者沒有特別提出要求,一律視為同意將論文(各種語言版本)的以下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復制權、發(fā)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數(shù)字化復制權、數(shù)字化發(fā)行權等在世界范圍內轉讓給《海洋學報》編輯部,同時《海洋學報》編輯部享有前述可轉讓權利的轉授權和分授權。全體著作者授權《海洋學報》編輯部根據(jù)實際需要...
基于大量衛(wèi)星圖像研究萊州灣東北部界河海灘近40年的海岸線演變————作者:楊超;朱龍海;張曉東;
摘要:近幾十年來,位于萊州灣東北部的界河兩側海灘(以下簡稱“界河海灘”)在河流入海泥沙減少背景下發(fā)生嚴重侵蝕,再加上裕龍島(一個大型離岸人工島)等沿海工程建設的影響,界河海灘的海岸線演變異常復雜。本文使用1984-2024年的1 186幅衛(wèi)星圖像,采用聚焦剖面方法和亞像素海岸線識別技術研究界河海灘的海岸線演變,評估河流輸沙和沿海工程的影響。結果顯示界河海灘早期(1984-2004年)的演變主要受界河河口...
波潮型河口泥沙輸運研究——以粵西漠陽江河口為例————作者:黃恩茂;張濤;劉德政;朱志遠;梁曜;賈良文;
摘要:泥沙輸運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礎問題,對河口地貌演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本文以漠陽江河口為例,基于船載和坐底三角架實測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數(shù)據(jù),分析漠陽江河口定點剖面上懸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輸運趨勢并計算泥沙輸運通量,探討波潮型河口的泥沙輸移機制與運移規(guī)律,主要發(fā)現(xiàn)包括:(1)洪季口門處受徑流作用主控,輸沙量隨著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沿岸輸沙與垂岸輸沙在流量最大的小潮期間達到最大...
基于徑向基函數(shù)的樁柱波浪力計算和動力響應分析————作者:束仲祎;徐績青;王登婷;
摘要:對于細長桿件上的受力,工程上大多是通過Morison方程來計算波浪荷載。由于以往求解波浪力的Morison方程大部分都是簡化方程,將樁體假設為剛體,沒有考慮到樁體的彈性變形�;趶较蚧瘮�(shù)這一無網格方法,將考慮了樁體彈性變形的Morison方程和動力平衡方程聯(lián)立求解,得到單樁在波浪荷載作用下的波浪力和動力響應,并將其與規(guī)范方法和以往的文獻方法作對比,驗證了此方法的準確性。將此方法應用于實際工程案例...
復雜島礁地形下類海嘯波在復合式岸礁上的傳播演變特性及其對海墻的沖擊作用————作者:王梓峻;屈科;王旭;王超;王傲宇;
摘要:真實海洋環(huán)境中的島礁通常具有復合式地貌,礁坪往往呈現(xiàn)出非平整的特征。以往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關注簡化的臺階式島礁模型,并未對復合式岸礁非平整礁坪對波浪傳播演變特性的影響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為了彌補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開展了物理模型試驗,系統(tǒng)研究了類海嘯波在復合式岸礁上的傳播演變特性,以往的研究并沒有考慮礁坪地形的非平整性對孤立波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文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的影響。為了研究不同入射波條...
陸相湖盆多級緩坡地貌約束下的灘壩沉積體系特征與沉積模式————作者:胡慧;朱紅濤;杜曉峰;劉強虎;劉子玉;孫中恒;葉子倩;孫先鋒;
摘要:渤海灣盆地萊州灣凹陷沙四上亞段至沙三下亞段廣泛發(fā)育砂質灘壩與混積灘壩,具有良好的勘探潛力。但有關灘壩的沉積特征、成因機制及演化模式不清,嚴重制約了該類沉積的勘探與預測。因此,本文綜合利用鉆井、錄井、地震等資料,精細恢復了研究區(qū)的微古地貌,明確了多級緩坡地貌對研究區(qū)不同位置灘壩發(fā)育的控制作用,總結了其沉積特征及主控因素,構建了沉積模式。結果表明:(1)砂質灘壩主要發(fā)育于沙四上亞段辮狀河三角洲前端側翼...
瓊東南盆地樂東凹陷梅山組海底扇發(fā)育異重流:來自巖心的證據(jù)————作者:熊連橋;謝曉軍;唐武;白海強;劉子玉;于進鑫;陳瑩;
摘要:瓊東南盆地樂東凹陷梅山組海底扇天然氣勘探潛力大。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梅山組海底扇為濁流成因,但鉆井巖心揭示,砂礫巖中發(fā)育粒徑高達5 cm的礫石,砂礫巖段磨圓度好,分選性差,海底扇的濁流成因無法解釋此類砂礫巖成因,同時,經典的海底扇模式對砂體分布預測存在局限�;趲r心、薄片觀察和粒度分析,對研究區(qū)海底扇巖石學特征和沉積構造開展系統(tǒng)研究,提出研究區(qū)海底扇為濁流和異重流交互沉積成因,區(qū)分了濁積巖與異重巖垂向疊...
MOSAiC漂流路徑上的溫鹽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作者:王瀚正;羅曉凡;趙偉;魏皓;
摘要:隨著北極環(huán)境快速變化,北冰洋水團的分布特征也在發(fā)生改變,潛在地影響了海洋內部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本文使用最新的持續(xù)近1 a的MOSAiC海洋觀測數(shù)據(jù)和高分辨率GLORYS12V1再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了MOSAiC跨歐亞海盆漂流路徑上水團溫度和鹽度的變化特征,并探究了大西洋水入流對路徑水團溫鹽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1)沿漂流路徑海洋上100 m層的溫鹽自阿蒙森海盆至南森海盆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特...
海洋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好期刊,審稿快,回復快。
2023-06-04 11:532021.11投;12月11號一審意見回來,整體意見算友好,修改一個星期后便返回;2022.2.10號回二審意見(有點久,可能剛好碰上過年),2月22號修好返回去,2.24號接受。整體審稿周期還行,期刊的文章普遍周期在2-3個月。就是后面校稿比較麻煩(得3-4校),才正式online,本人的校稿4個月多只至8月份才online。不過,一般接收了就行,這期在中文期刊來說還算可以了。這期刊在海洋領域也算靠前的核心之一了,還是推薦投稿的。
2022-10-11 00:42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