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8:05:09
熱力發電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模態分解與組合神經網絡的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作者:高正中;況逸;張經龍;
摘要:針對風電功率數據存在的顯著波動性和隨機性導致風電功率預測中單一模型預測精確度欠佳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模態分解和組合神經網絡模型的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方法。首先,基于改進完全集成經驗模態分解和樣本熵對風電數據進行處理,由不平穩序列分解為較為平穩子序列,同步重構出高頻振蕩分量和低頻平穩分量;其次,構建基于自適應稀疏自注意力機制的風電混合預測模型,對于復雜度較高的高頻振蕩分量,采用自適應稀疏Transfo...
燃煤煙氣固體吸附CO2捕集技術研究進展————作者:朱文韜;杜振;張楊;羅聰;張立麒;
摘要:針對“雙碳”形勢下國內煤電機組低碳轉型需求,探索CCUS技術工業化固碳新路徑,開發可直接用于燃煤煙氣CO2捕集的新型固體化學吸附材料,實現燃煤煙氣固體吸附CO2捕集技術規模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固體吸附CO2捕集技術研究多以分項理論研究為主,本文系統梳理和分析了低、中、高溫固體吸附材料研究進展,指出固體吸附材料研究需拓展的方...
燃煤鍋爐煙氣冷卻器典型故障及防范對策————作者:胡芳芳;任紀云;鄧磊;王一坤;車得福;鄒瑩;
摘要: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煙氣余熱利用系統在火電機組得到了廣泛應用。煙氣冷卻器作為煙氣余熱利用系統的核心設備,受布置空間、煙塵濃度高、硫酸氫銨沉積等因素的影響,實際運行中故障率較高,不僅造成回收煙氣余熱量減少,而且增加系統阻力導致風機耗電率升高,甚至影響機組帶負荷能力和環保達標排放�;趯痣娦袠I250余套煙氣冷卻器投運情況的廣泛調研,梳理出煙氣冷卻器普遍存在的泄漏、...
基于富氧燃燒CO2循環的煤氣化零碳發電系統熱力學分析及流程優化————作者:許宏宇;陳碩;許誠;
摘要:在富氧燃燒CO2循環中,空分熱集成通常用于改善回熱過程的熱容匹配。然而,空分單元的熱集成增加了循環的回熱量,同時由于空分單元負荷調節速率較低,對發電系統運行性能產生一定影響。為了取消空分熱集成并進一步提高循環效率,提出了一種采用分流絕熱壓縮的方法,旨在平衡冷、熱流股的熱容。在Aspen中構建了基于煤氣化富氧燃燒超臨界CO2循環發電系統模型,分析了系統熱力...
基于電碳協同的胺法脫碳火電機組靈活控制策略————作者:孔德安;賴延春;朱清;王曉宇;王瑋;
摘要:火電機組采用胺法脫碳時存在電碳耦合,為提升脫碳機組的負荷靈活跟蹤性能,提出了一種基于電碳協調的變負荷控制策略。基于已有數據,以辨識方式建立了汽包爐火電機組的電碳協調控制系統模型;分析了再沸器負荷對發電負荷和碳捕集率的響應時間尺度,并基于此設計了基于脫碳抽汽與燃料量雙重控制的發電負荷控制回路;進一步,為克服長時間尺度對碳捕集率的影響,重構了全程再沸器負荷變化瞬態量,提出了基于電碳協同的發電負荷靈活控...
基于實時與虛擬聯合仿真的燃氣輪機控制系統軟硬件一體化驗證方法研究————作者:李俊昆;謝瑾瑜;章旋;白濤;沈新軍;王金建;王伏忠;蔡喜冬;趙瑜;
摘要:為實現燃氣輪機控制系統組態軟件和硬件平臺的仿真驗證,開展基于實時與虛擬的聯合仿真方法研究。采用實時仿真機、信號調理裝置、故障注入裝置構建實時仿真硬件平臺,并基于多域物理建模方法建立考慮熱浸效應、容積效應、轉動慣性等動態因素的燃氣輪機及燃料系統精細化仿真模型;采用控制系統虛擬控制器構建虛擬仿真環境,并基于邏輯建模方法構建潤滑油系統、電氣系統等輔助系統仿真模型;利用硬接線、通信等方式進行實時仿真平臺、...
直接空冷機組高壓非均勻噴霧冷卻研究————作者:張濤;李魁發;高峰;張繼軍;邱兵;廖海帆;吳喜生;喻輝;汪坤;姬海民;
摘要:直接空冷機組夏季高溫時段不能滿發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廣泛采用的解決方法是在空冷機組中加裝噴淋裝置進行增濕降溫。通過對冷卻單元內的空氣流場進行分析,發現由于風機和橋架等影響,倉室內空氣流場呈非均勻狀態。采用空氣流場非均勻布置噴頭方法,使空氣與噴霧水均勻混合,采用高壓噴霧達到整體空氣場均勻降溫,最大化降低冷卻空氣溫度。該方法有效解決了空冷機組夏季降溫提效的難題,對火電機組夏季頂峰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氣相堿金屬檢測的受熱面結渣監測實驗研究————作者:王浩帆;郭麗;徐永寧;晉中華;李翔;方順利;張向宇;姚斌;婁春;
摘要:新疆高堿煤儲量巨大,但堿金屬引起的受熱面沾污結渣問題嚴重限制其高效利用�;跉庀鄩A金屬檢測,結合煙溫監測、傳熱計算等方法對燃用高堿煤四角切圓鍋爐的受熱面進行結渣監測,分析了配風對爐內火焰溫度、氣相堿金屬質量濃度與受熱面傳熱量的影響,建立了氣相堿金屬質量濃度對受熱面傳熱量的定量關系,對受熱面沾污結渣進行初步監測。結果表明:水冷壁側與煙氣側渣塊宏觀差異較大,水冷壁側疏松多孔而煙氣側表現為致密、堅硬的黑...
直接空冷凝汽器加藥防腐實驗研究————作者:王園園;胡振華;李俊菀;姬定西;李健博;劉煥;
摘要:為了解決直接空冷凝汽器腐蝕問題,通過自主研發的動態腐蝕模擬實驗裝置模擬初凝液實際運行工況,選取汽液分配系數低的堿化劑和氧化劑對碳鋼進行流動加速腐蝕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堿化劑和氧化劑均能有效抑制直接空冷凝汽器流動加速腐蝕;水流方向的急劇改變對流動加速腐蝕速率影響較小;同等條件下,碳鋼在氧化劑環境中的流動加速腐蝕速率遠低于堿化劑環境中的流動加速腐蝕速率;向直接空冷凝汽器中加入氧化劑進行防腐時,單臺機組...
1 000 MW燃煤機組耦合熔鹽儲熱系統構型分析————作者:陳珣;陳正器;周科;盛鍇;朱光明;劉明;
摘要: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燃煤機組需要承擔更多調峰任務。為提升燃煤機組運行靈活性,以某1 000 MW機組為研究對象,基于Ebsilon軟件,提出了熔鹽耦合的6種儲熱構型和4種釋熱構型,對不同儲熱、釋熱耦合構型的熱經濟性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儲熱階段系統調峰能力與換熱蒸汽壓力損失正相關,釋熱階段加熱除氧器出口給水的熱經濟性最佳;電加熱熔鹽儲熱的熱效率和(火用)效率最高,構型D-a調峰...
基于FFRLS-MIUKF算法的全釩液流電池荷電狀態估計方法————作者:鄭濤;賈澤峰;邱亞;李俊偉;侯謀;
摘要:針對全釩液流電池的荷電狀態(state of charge,SOC)估計難度大、成本高、準確性差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帶遺忘因子的遞推最小二乘法(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s,FFRLS)和多新息無跡卡爾曼濾波(multiple innovation unscented Kalman filter,MIUKF)的全釩液流電池荷電狀態估計方法。該方...
“退役風光設備資源化利用技術”專題征稿啟事
摘要:<正>作為風電、光伏制造和應用大國,我國風電、光伏累計裝機量和新增裝機量多年來穩居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約5.1億kW、光伏裝機約8.4億kW。一般而言,風電機組壽命在20年左右,光伏組件壽命在25~30年。隨著產業加快升級和設備更新換代,風電、光伏設備將面臨批量退役問題。據估計,到2025年,我國將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風電機組,退役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1.2 GW;2030—...
風電機組齒輪箱潤滑油指標分析及國產化研究————作者:杜靜宇;曹治;任鑫;劉吉辰;王青天;王蕓靖;
摘要:國外品牌幾乎占據全部風機潤滑市場份額,國產油品缺少進入市場的機會。為論證風電機組齒輪箱潤滑油國產化替代的可行性,對2種國產潤滑油和2種進口潤滑油進行性能測試實驗,參照國家標準完成包括運動黏度、黏度指數、閃點、傾點、水分、酸值、抗乳化性、泡沫特性、液相銹蝕、銅片腐蝕等理化性能指標,最大無卡咬負荷、燒結負荷、摩擦系數、磨斑直徑、綜合磨損等摩擦學性能指標,以及抗氧化性能、鐵譜、紅外光譜、PQ指數等其他潤...
燃煤電站鍋爐摻氨NOx生成特性研究進展————作者:田舒嫚;李宇航;張普選;王志超;鄧磊;車得福;晉中華;
摘要:分析了近年來關于燃煤電站摻氨燃燒的實驗數據和模擬研究,重點關注氨燃料對NOx生成的影響。通過實驗觀察、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運用高速攝像機、激光誘導熾光法(LII)和激光誘導熒光法(PAH-LIF)對燃燒過程中的碳煙和多環芳烴的空間分布進行直接觀測,發現氨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顯著高于傳統碳氫燃料,合理設計氨氣噴嘴和選擇適當的注入位置可顯著降低NO 面向深度調峰和智能發電的爐膛溫度場在線監測及預測綜述————作者:方順利;晉中華;楊云;李翔;任世鵬;馬帥;姚斌;王浩帆;張中暉;梅晟東;劉凱;陳新建;婁春;鄒瑩; 摘要:在火電機組參與深度調峰時,爐膛溫度場的實時獲取有助于電站鍋爐控制和研究爐內燃燒過程,在智能發電的推進下,機器學習為實時獲得爐膛溫度場提供了重要手段�?偨Y了聲學法、吸收光譜層析成像法以及熱輻射成像法這3種最常用的爐膛溫度場在線監測技術的原理及應用,以及在鍋爐爐膛測溫應用中存在的優勢及缺點。之后詳細闡述了耦合機器學習與CFD的預測方法的原理,說明該方法在惡劣爐內環境中受到的影響較小,綜述了該方法在燃燒... 摻氫燃氣微混燃燒技術實驗研究————作者:張曉倩;卓建坤;唐勇;陳柏松;陳湘男;姚強; 摘要:為了改善摻氫燃氣回火和NOx排放量高的問題,對微預混燃燒技術設計了一款旋切燃燒器,并開展工業鍋爐應用的可行性研究。使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探索了微預混燃燒器的當量比調節范圍以及摻氫比等對火焰形態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響規律。實驗結果表明,微預混燃燒器可實現0~100%寬摻氫熱值比調節,氫氣的加入有利于火焰分布更加均勻,火焰高度隨摻氫比的增大而降低,并且NOx 煤與生物質混燃鍋爐結渣評價指標分析————作者:梁波;王永征;梁艷杰;劉濟森;牛勝利;韓奎華; 摘要:煤與生物質混燃發電是現有燃煤電廠實現CO2減排及生物質大規模高效利用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技術。但由于生物質中含有大量的堿金屬成分,在煤與生物質混燃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積灰、結渣、腐蝕問題,嚴重威脅鍋爐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分別針對燃煤鍋爐、燃用生物質鍋爐及煤與生物質混燃鍋爐的受熱面結渣特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對比分析,對燃用不同燃料鍋爐及混燃鍋爐結渣特性評價指標進行了綜合論述,并進一步... 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傳熱管傳熱性能分析————作者:王生鵬;楊玉;倪依柯;吳家榮;喬永強;張一帆;李紅智;嚴俊杰; 摘要: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循環發電技術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在火力發電領域替代蒸汽發電技術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針對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S-CO2)實際運行范圍內的傳熱特性進行了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分析了工質物性參數對傳熱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流量條件下,CO2傳熱系數隨導... 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結合機器學習的煤質多指標同步快速檢測————作者:熊凱;鄒祥波;陳創庭;楊先茂;陳公達;張爽;盧偉業;陳小玄;盧志民;姚順春; 摘要:煤質快速全面檢測對鍋爐燃燒優化和燃煤電廠數智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在煤質快速檢測中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為滿足煤炭現場快速檢測的應用目標,利用煤粉顆粒流式LIBS檢測實驗裝置采集了不同電廠的46組煤樣光譜數據,系統開展了LIBS與機器學習相結合的煤質多指標同步快速檢測研究。針對顆粒流狀態下光譜波動較大的... 考慮直流鍋爐動態換熱的超臨界機組 電力系統仿真建模————作者:徐達睿;郝玲;陳磊;祁鑫;劉一峰;李江鵬;黃怡涵;徐飛; 摘要:隨著新能源并網比例的增加,電力系統頻率安全問題凸顯,掌握機組調節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電力系統仿真中,適用于機電暫態和中長期動態的火電機組模型主要采用IEEE推薦的汽包鍋爐簡化模型和單再熱器汽輪機模型。如果對直流鍋爐機組也采用該模型,則會因為蓄熱系數的動態和控制系統的偏差,機組主蒸汽壓力的仿真結果大幅偏離實際,進而錯估機組調節能力。基于此,采用熱力學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種適用于多時間尺度動態仿... 熱力發電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