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4:05:32
熱帶地理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LightGBM的臺風直接經濟損失評估與預測——以福建省為例————作者:張之夏;楊劍;陳思孝;林森;
摘要:臺風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常導致重大經濟損失。準確評估和預測臺風直接經濟損失對于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和優化資源配置至關重要。文章以福建省84個區縣為研究對象,基于2009—2021年影響福建省的30場臺風災害數據,結合致災因子、孕災環境因子和承災體暴露度因子,共計20個關鍵影響因子,采用LightGBM方法構建臺風直接經濟損失預測模型,對臺風風險進行定量評估并通過實際案例探討模型在臺風實...
城市洪澇關鍵基礎設施級聯失效的建模研究——以茅洲河流域為例————作者:戈心雨;樊冬麗;田展;劉喬丹;呂嘉杰;王燕龍;
摘要:氣候變化背景下城市洪澇災害日益頻發,城市化加劇了關鍵基礎設施間的耦合依賴,其在極端洪澇事件中將面臨更高的服務中斷風險。文章構建了從洪澇災害風險傳導到社會影響的綜合分析框架,包括洪澇過程模擬、關鍵基礎設施級聯建模與社會脆弱性評估。以深圳茅洲河流域為案例,基于網絡方法構建基礎設施系統網絡模型,通過Delft3D模型構建多情景淹沒,分析基礎設施服務中斷對城市居民的影響及服務穩定性,研究發現:1)變電站是...
上海汛期暴雨內澇時空分異及文旅集聚區影響評價————作者:沈渙煥;胡恒智;辛辰;溫家洪;楊雨露;
摘要:利用上海市1990—2020年逐日降雨數據,構建了汛期3個時期(梅雨期、盛夏期、秋雨期) 3種雨量閾值(最大值、99分位、95分位)下的9種暴雨情景。基于SCS-CN水文模型和Mike21水動力模型進行城市暴雨水淹模擬,構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組合權重與控制規則的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上海文旅集聚區進行內澇影響評價。結果表明:1)盛夏期為上海暴雨內澇高影響時期,95分位情景下郊區受輕微內澇影...
基于經驗正交分解的中國日降水隨機事件集構建————作者:楊一飛;方偉華;鄭金麗;付婧瑄;
摘要:歷史降水數據是評估干旱和洪水等災害風險的基礎,但是歷史數據無法涵蓋未來更極端的降水情況,而目前大范圍格網單元的隨機降水生成方法尚不完善。為此,文章旨在基于歷史降水信息生成具有空間相關性的隨機降水,以提升災害風險評估的可靠性。基于經驗正交分解以及主成分系數概率擬合等方法,探索了中國0.1°格網尺度日降水隨機事件集的生成方法和技術流程。首先,基于經驗正交分解方法,對中國1961—2022年共62年逐日...
基于防災減災政策文本的風暴潮災害風險要素挖掘研究————作者:郭騰蛟;曹琦;馬鈺富;楊列娟;
摘要:以風暴潮為例,通過整合防災減災政策文本,將風險要素解構為危險性、脆弱性、抗災能力三維度。運用文本挖掘技術分析政策語境下的風險要素構成及演變特征,重點揭示不同階段防災減災的側重點。結果表明:1)政策文本可提取出大量風暴潮風險要素,其中危險性要素聚焦海平面上升、臺風等高頻詞,脆弱性要素突出沿海區域、海岸帶、土地利用等方面,抗災能力要素強調工程防御、財政支持等。2)不同階段的政策文本對風險要素的關注點存...
融合地面沉降因素的沿海城市生態安全格局識別——基于深度學習的珠海市案例研究————作者:袁少雄;宮清華;葉玉瑤;王鈞;郝銀磊;張雅澤;劉博文;
摘要:快速城市化與地質災害頻發對區域生態安全構成挑戰。傳統生態安全格局(ESP)構建方法較少考慮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質因素,這可能導致沿海城市生態功能區劃不合理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對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的影響機制。采用多層感知器(MLP)深度學習模型進行ESP預測,結合加權平均、非線性融合、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等多源數據融合方法進行格局分類和效果評估。結果顯示,MLP模型...
山地鄉村社區災害韌性評價——以涼山州安寧河流域典型代表性鄉村為例————作者:吳元飛;劉夢穎;田兵偉;田人杰;胡逸凡;
摘要:為提升山地鄉村社區災害韌性評價的科學性與實踐價值,文章基于PSR (壓力―狀態―響應)模型,融合熵值法與(AHP)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包含3個維度(壓力韌性、狀態韌性、響應韌性)、9個要素、32項指標的多層級評價體系,并以四川省涼山州安寧河流域的4個典型社區(桃源村、曹古村、牛郎村、群英村)為例,結合實地調研、GIS空間分析及多源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1)社區綜合韌性排序為桃源村>牛郎村>群英...
氣候變暖背景下中國馬拉松賽事高溫暴露預警與評估————作者:蔚丹丹;石勇;陳淑曼;梅煜茹;
摘要: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中國馬拉松賽事的高溫暴露風險。高溫環境不僅威脅運動員健康安全,還可能對賽事的組織策略和體育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深遠影響,因此馬拉松賽事的高溫風險管理成為亟待關注的重點。針對當前高溫預警體系在運動場景中閾值設定的缺失,以及缺乏統一、詳盡的標準規范,文章基于濕球黑球溫度(WBGT)構建了紅色、橙色和黃色三級精細化高溫暴露預警體系,并基于該系統分析馬拉松賽事高溫暴露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演...
華南丘陵山區群發性滑坡—泥石流災害鏈發育特征與危險性評價——以粵西高州馬貴河流域為例————作者:沈秋華;王鈞;黎昊;宮清華;黎念卿;李景富;袁少雄;劉博文;
摘要:文章以粵西高州馬貴河流域“2010.9.21”特大滑坡泥石流災害為例,從災害鏈觸發、傳遞和累積放大角度出發,分析該次災害事件中滑坡—泥石流災害鏈的演化特征;基于小流域單元,從滑坡—泥石流災害鏈的啟動條件、累積放大條件入手,建立以累積放大效應為導向的災害鏈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綜合指數模型對滑坡—泥石流災害鏈的危險性進行評估,用實際調查結果進行驗證。結果表明:1)馬貴河流域滑坡—泥石流災害鏈具有多...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自然災害危險性區劃與對策————作者:王鈞;王祥林;宮清華;袁少雄;劉博文;
摘要: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的重大需求,開展大灣區自然災害危險性區劃與對策研究。首先,基于陸地地貌分類體系,進行大灣區地貌一級和二級區劃;其次,根據各地貌單元內主導自然災害的強度,進行自然災害的一級和二級區劃;最后,根據區劃單元內自然災害的主控因素進行災害危險性評估與區劃,并針對性提出大灣區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對策建議。結果表明:1)大灣區地貌可劃分山地、丘陵、臺地、平原4大一級分區和中海拔小起伏山地、低...
海灣社區韌性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廈門五緣灣為例————作者:許夢杰;劉興詔;謝慧黎;張揚;戴洪霞;周沿海;黃發明;
摘要: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及海平面上升正威脅著沿海城市社區安全。為應對這一挑戰,建設韌性社區已成為保障城市安全和減緩災害影響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社區基線理論,將韌性視為適應性與脆弱性的權衡,構建了海灣社區韌性的評估框架,并以廈門市五緣灣片區的25個小區為例,展開沿海災害影響分析及韌性評估。結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社區的韌性值差異顯著:位于內灣的社區韌性水平較高,主要歸因于其毗鄰濕地公園、良好風...
廣州市雨潮遭遇組合風險及其空間分布特征————作者:鄭楊坤;王鋒;韋秋瑩;張云;楊芳;胡茂川;
摘要:中國沿海城市經常受到雨潮遭遇復合災害的影響,合理計算不同標準下的降雨、潮位設計組合值,對沿海城市防洪排澇規劃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廣州市105個排澇片區為研究對象,基于2個潮位站點和廣州市高程數據,將105個澇區劃分為37個非高潮位影響區域與68個高潮位影響區域,并基于超閾值選樣法選取片區雨量序列及其對應的潮位序列。在此基礎上,通過Copula函數和同頻法計算各片區不同聯合重現期下雨量、潮位設計...
氣候變化情景下中國東南沿海復合高溫-干旱事件危險性及滯后效應研究————作者:安澳華;陳潔;高郭平;
摘要:中國東南沿海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同時經濟高度發達、人口老齡化嚴重,具有高暴露度和脆弱性,是復合高溫-干旱事件(Compound Heat-Drought Events, CHDEs)發生的潛在高風險區域。文章基于多模式集成的CMIP6氣候預估數據,采用Copula聯合分布函數,從發生天數、強度和持續時間維度探討未來多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多...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鐵礦石進口格局的變化————作者:肖人榮;趙鵬軍;肖婷;高弋淳;楊娟;
摘要:中國對海外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超過80%,鐵礦石的海運時空格局及演變關系到國民經濟安全。新冠疫情深刻影響了全球海運時空格局,通過研究疫情時期中國鐵礦石進口格局變化態勢,試圖為未來防范類似危機、提高供應鏈韌性提供依據與經驗。基于AIS (Automatic Identify System)大數據,重點分析了疫情集中暴發期(2020年1—6月)中國鐵礦石的時空輸入格局,結果表明:1) 2020年2月新冠...
欽州灣與馬尼拉灣岸線時空變化與圍填海分析————作者:張文良;郭俊麗;劉卓成;時連強;龔照輝;張達恒;
摘要:近40年來,中國欽州灣和菲律賓馬尼拉灣海岸線發生了顯著變化,了解其變化規律對區域海岸帶管理和規劃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臺,利用改進的歸一化水體指數(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大津(Otsu)算法,結合數字岸線分析系統(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
基于政策鏈視角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網絡研究————作者:王立;鄭青青;
摘要: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政策鏈、市場規模、技術創新是其創新網絡的重要驅動力。文章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組合和專利合作為研究數據,運用社會網絡和向量自回歸模型,揭示了政策鏈對其創新網絡的作用過程和影響。結果表明,現有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鏈體系對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短期正向效應,后續推動力尚不明顯。由于資源要素、經濟基礎和創新環境的不同,在政策鏈影響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
基于不同場景劃分的湖庫水體葉綠素a濃度短時預測研究————作者:鮑建濤;李昭;張雪容;鄧應彬;李曉芳;彭小燕;陳仁容;賈翊文;李彤;鄧琰;楊驥;吳希文;
摘要:湖庫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升高,導致藻華現象的時有發生,而葉綠素a (Chl-a)濃度是監測湖庫水質狀況的關鍵因素,能準確體現湖庫的水質狀況以及藻華程度。由于季節、天氣和水體富營養程度的差異,使得傳統模型不能滿足復雜場景下Chl-a濃度高精度預測的需求。文章探討了以因子交互作用、晝夜差異和營養化狀況等3種類型的場景劃分方法,針對每種類型的數據特征進行多場景劃分,并分別運用機器學習(RF、GBDT、XG...
耦合多源數據探究城市活力時空分布與街區特征關系——以深圳南山區為例————作者:劉楓;湯鐘;張亮;喻靈敏;劉珂;
摘要:為充分討論城市活力時空分布與街區特征因子之間的復雜關系,以深圳市南山區作為研究區域,將街景影像、興趣點、建筑形態、路網密度等12類數據分別表征為環境因子、功能因子和形態因子,采用隨機森林回歸(RFR)算法,探討特征因子對城市活力的獨立推動作用,并利用地理加權回歸(GWR)模型,探索特征因子對城市活力空間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1)南山區的城市活力呈現多活力中心空間集群結構,其中工作日城市活力的提升主...
舒適性視角下文化創意企業遷移特征與影響機制——以廣州市為例————作者:廖輝輝;魏成;羅鵬;沈靜;
摘要:科創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企業的空間分布演變格局趨于多元化,傳統區域要素難以較好地解釋其遷移機理,而舒適性理論為解讀其遷移特征與機制提供新視角。基于企業微觀主體,運用UCINET社會網絡分析和地理探測器,從舒適性視角探究廣州市文化創意企業遷移特征與影響機制。研究表明:1)有別于早期的文化創意企業主要向中心區集聚的演變模式,也不同于制造業企業主要由中心區向外圍轉移的單向遷移路徑,文化創意企業呈現更為復...
基于數字人文技術的上海松江九峰地區景觀空間意象探究————作者:唐曉嵐;徐嘉綺;
摘要:松江被譽為“上海文化之根”,而九峰作為該地區獨一無二的山林資源,以其獨特的自然美景自元代以來便成為了江南地區的著名景點。在當代,九峰仍然是展現當地山林景觀的重要地標。深入研究九峰地區景觀空間意象,有助于識別與理解當地特色景觀,從而還原歷史風貌,以推動中國傳統景觀文化傳承與發揚。詩詞中含有豐富的歷史地理信息與景觀空間意象的細膩描寫,因此,文章以元明清時期639首松江九峰地區景觀題材詩詞作為研究對象,...
熱帶地理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熱帶地理是一個很不錯的期刊,廣州地理所辦刊,初審總體上比較快,即時初審退稿也給有比較建設性的意見。 2023年5月19日投稿,6月1日送外審。投稿時碩導一作,我是碩士二作,掛了一個基金,無審稿費。 2023年6月23日退修,7月4日修回,7月14日進入到編輯加工狀態,據說這個狀態就意味錄用了。兩個專家都比較迅速,也給出了專業性比較強的意見,有一定修改難度,但對文章內容質量提升有幫助。 2024年6月17日-7月中旬,編輯多次聯系校對稿件,包括語言表達,字符書寫,圖件規范性等。編輯老師工作態度非常積極,他們的工作很細致,每個步驟也都要很有耐心的修改,做科研本來就是在磨礪心性,還是要耐心地做好研究,扎扎實實是原則。幾經調整,確實對論文規范性的提升大有幫助。 15個版面,其中5個版面有彩圖,版面費7000,另有稿費。 寫在最后,熱帶地理跟其他的地理期刊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期刊態度開放包容,刊發的文章也都很有趣,有很多新奇的視角,當然也有一些文章范式比較傳統。國內地理學發展相對緩慢,“用傳統的方法研究著傳統的問題”,學科一直飽受詬病,但是熱帶地理很不一樣,算是一股清流。
2024-07-16 19:29退稿速度很快,但是退稿意見沒有參考價值,編輯連實證論文和綜述論文寫作方式都分不清,非常看重第一作者學歷
2024-05-11 23:14看到審稿費,版面費記錄都是空的 是以前不要審稿費版面費,這幾年開始收了嗎?
2024-04-26 16:47修改周期長,評審水平差,提的要求不知所云
2023-12-27 06:57查重沒過被拒了,但還是要說一句審稿速度非常快,11.13投稿,23號就拒了。至少不耽誤事,另外有查重率要求。
2023-12-21 10:52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