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關注()《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創刊于1957年,雙月刊,A4開本,雙月28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 刊現為全國自然科學綜合類核心期刊,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甘肅省優秀科技期刊,已被世界重要檢索系統如美國《CA》、《MR》、英國《ZR》、俄羅斯《ZJ》和德國《ZM》及國內《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各學科文摘等收錄。
本刊主要報道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和高水平的、有重要科學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設有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欄目,重點建設欄目:西部資源與環境、干旱農業與生態,還設有述評、快報等欄目。
本刊是經國家新聞總署批準,由教育部主管,北方交通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會科學和經濟管理科學領域及文、理、管結合的交叉學科等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和問題探討。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考慮接觸形式下黃土-泥巖界面剪切特性試驗————作者:張炳祺;史向陽;許健;黃旭斌;徐德超;
摘要:為探索含水質量分數(w(H2O))和界面滑帶土摻比對黃土-泥巖界面(LMI)抗剪強度的影響規律,基于直接剪切試驗,開展2種接觸形式、4種w(H2O)和3種滑帶土摻比條件下LMI抗剪強度的試驗,并以相同試驗條件下黃土、滑帶土和泥巖的剪切性能作為對比.結果表明,在相同試驗條件下界面接觸類型為夾層型的LMI的抗剪強度大于平面型.對于平面型接觸界面,不同w(H<...
驅動系統和響應網絡的投影同步控制與仿真(英文)————作者:李德奎;
摘要:研究驅動系統和一個特殊響應網絡的投影同步問題,其中驅動系統是一個任意的n+1維系統,該系統可以是一個線性系統或非線性系統,甚至是一個混沌系統或超混沌系統,響應網絡是由N個節點耦合的復雜系統,每個節點用驅動系統的近似線性部分表示.利用設計的控制器只要控制響應網絡的任意一個節點就能實現網絡的投影同步.給出一些數值例子說明設計的控制器是有效和正確的
INGOA結合LSTM的自來水混凝投藥預測模型————作者:張庭源;張長勝;張健忠;田海勇;毛輝;丁鑫;
摘要:為解決自來水廠混凝投藥量的控制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改進的北方蒼鷹優化算法(INGOA)結合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LSTM)的混凝投藥預測模型.為均衡NGOA的全局勘探和局部開發能力,根據種內競爭機制,加強算法的局部持續開發能力,引入柯西-高斯變異增加算法在局部最優值及其鄰域附近的逃逸能力,提升算法的全局優化能力;利用基于Bernoulli混沌的自適應權重加快算法收斂速率.用Pearson相關系數法降低...
LHCb 7 TeV Drell-Yan-Z數據對部分子分布函數的影響————作者:王啟榮;阿力木·阿布來提;沙依甫加馬力·達吾來提;
摘要:用ePump快速海森分析技術,研究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質心系能量為7 TeV時, LHCb探測器測量Drell-Yan-Z過程的總散射截面和微分散射截面數據對CT18A部分子分布函數(PDF)的影響.利用蒙特卡羅數值計算程序MCFM-8.2和CT18A、 MSHT20、 NNPDF4.0 PDF進行次次領頭階微擾量子色動力學計算得到理論數據,與實驗數據進行比較后,證實了大部分數據點的理論結果和實驗值一...
自主跑輪運動對抑郁癥模型小鼠中樞多巴胺及受體的影響————作者:何利民;張靜;
摘要:探究自主跑輪運動(VWR)在改善小鼠焦慮、抑郁樣行為中的作用. C57BL/6小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12只)和抑郁癥建模組(40只),采用慢性社會挫敗應激(CSDS)方法建立抑郁癥模型.建模成功的小鼠隨機分為抑郁癥模型組(CSDS組)和抑郁癥模型運動干預組(CSDS+VWR組),各12只.正常對照組和CSDS組安靜飼養, CSDS+VWR組進行連續VWR,共3周.運動結束后采用曠場實驗和高架十字...
基于轉錄組學探討LF-UTMD對PTC細胞的影響————作者:周祖邦;牛彥強;張佳琰;仇菊梅;慈霞;謝金會;
摘要:為了探討低頻超聲靶向微泡破壞技術(LF-UTMD)對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細胞的影響,揭示其潛在的治療機制,并尋找可能的治療靶點分子,使用人類乳頭狀甲狀腺癌細胞系BCPAP細胞進行實驗,正交試驗篩選最佳超聲參數和微泡體積分數φ(微泡)聯合干預條件,六氟化硫微泡和超聲對細胞分別單獨或聯合干預;細胞計數試劑盒檢測細胞增殖;通過Oligo(dT)磁珠富集mRNA,構建cDNA文庫,進行高通量測序;對原...
中祁連西段野馬河一帶埃達克質花崗巖成因及構造意義————作者:張立濤;戴霜;張在嘉;楊鎮熙;楊永春;
摘要:對中祁連西段野馬河一帶地區識別出的具有典型埃達克巖特征中酸性侵入巖進行鋯石U-Pb年代學和巖石地球化學研究.野馬河一帶花崗閃長巖LA-ICP-MS鋯石U-Pb加權年齡最早為472.8±2.0 Ma,最晚為462.9±1.8 Ma,巖體位于中奧陶世.地球化學數據表明,巖石中w(SiO2)=63.97%~72.90%,w(Al2O3)=...
機載激光點云密度對單木分割精度的影響————作者:賈越;夏永華;趙昌福;伍福萬;趙曲皚;王帥;
摘要:點云密度是影響單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探究不同點云密度下單木分割方法的適用性和性能表現,針對闊葉林和針葉林兩個不同類型的森林環境,采用一種非均勻最遠點(NFPS)采樣方法與傳統的體素下采樣方法,將樣地點云數據重采樣至5個不同的密度等級,獲取不同點云密度數據集,即原始點云數量的100%、 50%、 25%、 12%、 6%,以點云分割(PCS)和冠層高度模型(CHM)算法,對森林中的獨立樹木進行...
基于微納米技術的免疫檢測新方法————作者:吳玉娟;李姝亭;翟榮云;張瑋瑩;郭向東;賁亞琍;
摘要:通過構建一種基于微納米技術的免疫檢測新方法,對結直腸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環腫瘤DNA(ctDNA)的PIK3CA基因E542k甲基化的表達量進行高靈敏度、高特異性檢測.制備線性陣列結構的微芯片,在其表面孵育功能化的肽核酸金納米探針(PNA-AuNPs)復合物、ctDNA及5'-甲基胞嘧啶單克隆抗體-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復合物制備出ctDNA納米生物傳感器,采用電化學工作站檢測并通過回收實驗驗證其對臨床血...
基于FY-4A衛星觀測估算全天空條件下地表太陽輻照度————作者:劉笑;楊麗薇;花家嘉;高曉清;賈東于;
摘要:為提高全天空條件下地表太陽輻照度(SSI)的估算精度,基于FY-4A/AGRI衛星在甘肅和河北省7個SSI站點的可見光通道數據、觀測數據以及McClear晴空模型數據,重新構建Heliosat-2模型中晴空指數和云反照率之間的關系,評估改進后模型的適用性.結果表明,改進的Heliosat-2模型提高了SSI的估算精度,估算的平均偏差絕對值由14.6 W/m2降至3.59 W/...
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綠絨蒿屬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作者:陳曉玥;胡華偉;李文龍;熊友才;王文穎;段迎珠;賈科;
摘要:運用MaxEnt最大熵模型模擬預測當前氣候條件以及未來2050s和2070s 4種共享社會經濟路徑下,青藏高原14種綠絨蒿屬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變化.結果表明,年降水量、氣溫季節性變動系數、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年溫度變化范圍是影響綠絨蒿屬植物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當前氣候條件下,綠絨蒿屬植物總適生區面積為1.141×10~6 km2,占青藏高原面積的45.2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
有界線性算子的(R)性質及其緊攝動————作者:景雨;曹小紅;董炯;
摘要:借助單值延拓性質,給出有界線性算子及其函數演算滿足(R)性質的判定.討論了(R)性質的攝動
Morita環上的相對于完備對偶對的Gorenstein內射模————作者:陳文靜;張俊杰;高文;
摘要:在M?AN=0=N?BM的情況下研究了Morita環Δ上的Gorenstein■-內射模.證明了在一些適當條件下函子HA、 HB和UA、 UB保持相對于完備對偶對的Gorenstein內射模,給出了一個Δ-模是Gorenstein ■-內射模的充分條件,并給出了一些應...
河西走廊干旱區黑碳氣溶膠的時空變化特征及來源分析————作者:劉琴;達選芳;
摘要:利用黑碳氣溶膠的連續觀測數據,結合全球同化系統數據及同期氣象觀測數據,對河西走廊干旱區黑碳質量濃度ρ(C)的變化特征及后向軌跡、潛在源貢獻因子和ρ(C)的權重軌跡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觀測期內平均ρ(C)呈冬秋高、夏春低,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特征;ρ(C)的日變化具有春夏單峰型、冬季雙峰型、秋季單-雙峰型過渡的特征.大氣污染期內,ρ(C)的平均值隨風速、溫度、相對濕度的增大整體呈減小趨勢,二項式...
基于SWAT和BASEMENT模型聯合使用的泥石流過程模擬與危險性評價——以構林坪泥石流溝為例————作者:岳東霞;王基興;高宏洋;周妍妍;牟鑫亮;種艷;
摘要:聯合使用SWAT模型和BASEMENT模型構建泥石流全過程模擬方法,以“8·17”構林坪泥石流事件為原型,模擬泥石流全過程,以泥石流強度指數(IDF)定量評判其危險性.結果表明,泥石流全過程模擬方法通過了實測流速數據的驗證,模擬結果與實測結果誤差小于8.6%,說明方法可靠;以流深、流速為關鍵參數模擬泥石流過程,由于前期降雨的影響,泥石流過程與降雨過程密切相關,其趨勢變化較降雨...
煤系黏土巖對鈾吸附的控制因素及機理————作者:朱磊;劉成勇;古文哲;趙萌燁;劉治成;何志偉;丁自偉;汪洋;
摘要:以黏土礦物含量較高的煤層夾矸為研究對象,利用X射線衍射和熱分析手段,查明樣品中黏土礦物類型及含量,采用靜態吸附法研究鈾酰離子在煤系黏土巖(CBC)中的吸附動力學特征,考察溶液初始濃度、 pH、吸附時間以及吸附溫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探討CBC對鈾離子的吸附機理.結果表明,在一定初始濃度范圍內,鈾離子初始濃度與吸附量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最優鈾離子質量濃度為3~5 mg/L;溶液pH=4~6時, CBC...
福建山地河流中游禽日活動節律的比較————作者:孟凡囡;陳瑩;鄧博文;周然;劉興聰;
摘要:調查福建山地河流生態系統中游禽的分布和活動規律,采用紅外相機技術對同域分布游禽的日活動節律進行研究.從21臺有效紅外相機點位上,共獲得獨立有效照片2 217張.結果發現,在福建山地河流中有鴛鴦、綠翅鴨、斑嘴鴨、小鸊鷉4種游禽,其中鴛鴦的日活動節律呈現單峰型,中午達到活動高峰,且存在明顯的季節差異和兩性差異;綠翅鴨和斑嘴鴨的活動節律表現為雙峰型,上下午各有一個活躍峰值;小鸊鷉日活動節律為單峰型,活動...
融合擴散文本的圖像描述算法————作者:劉仲民;王學臻;胡文瑾;
摘要:針對圖像描述任務中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背景信息易被忽略、生成語句的可控性存在欠缺等問題,使用特征融合模塊和基于Transformer編/解碼器的文本解碼增強網絡,提出一種融合擴散文本的圖像描述算法.輸入圖像由Vision Transformer骨干網絡提取細粒度信息,并在解碼器中將原始的BERT網絡結構替換為新型的DeBERTa網絡結構,提升了Transformer模型的解碼效果.文本擴散方法對圖...
基于改進ORB算法的高原山區無人機影像特征匹配————作者:唐迪;甘淑;袁希平;
摘要:針對高原山區地形條件下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無人機影像匹配的問題,提出一種適應高原山區地形條件的綜合算法,其集成了方向性的高速特征檢測(FAST)與旋轉不變特征描述(ORB)算法、二進制魯棒不變的可擴展關鍵點(BRISK)描述子、基于網格的運動統計算法和隨機抽樣一致性算法(RANSAC)模型約束改進的方法 .使用ORB算法中的FAST通過對像素灰度值的快速比較來檢測特征點,使用BRISK描述子生成適合...
基于多種機器學習模型的靈臺縣地質災害易發性評估————作者:安亞鵬;汪霞;張芮;劉興榮;張國信;唐家凱;周自強;
摘要:以靈臺縣為例,選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層巖性、歸一化植被指數、多年平均降雨量、河流緩沖區、土地利用和道路緩沖區10個因素作為地質災害評價因子,利用邏輯回歸(LR)、決策樹(DT)和隨機森林(RF)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進行模型預測精度評價.結果表明, RF模型的地質災害極高易發區包含57.32%的地質災害點,高于LR和DT模型的54.88%和48.78...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