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建筑材料學報
關注()《建筑材料學報》建筑科技雜志投稿,創刊于1998年,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收錄本刊的數據庫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并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等認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09-2010)中,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建筑材料學報》本刊的主要任務是:反映國內外建筑材料及其相關領域內的最新科研及工程應用成果(包括新理論、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設備等),主要刊登建筑材料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學術論文,同時也刊登相關的工程應用、研究簡報、實驗技術類文章�?锩嫦驀鴥韧庹鞲�,第一作者為在讀碩士生(含以下)的稿件及綜述性文章恕不受理.
建筑材料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學術論文、工程應用、研究簡報、快訊
建筑材料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EI 工程索引(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建筑材料學報雜志社簡介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閱讀推薦:建筑結構學報
《建筑結構學報》本刊宗旨在報道和交流建筑結構領域中代表我國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學科發展最新動態和趨勢,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結構、抗震防振、地基基礎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實驗技術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最新進展動態,為我國建筑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服務。讀者對象為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科研設計院所的科研設計人員。獲獎情況:199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期刊三等獎;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期刊。
建筑材料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氯鹽侵蝕-外加電流下TRC抗拉限裂性能研究————作者:賈滿全;許永剛;李世昌;尹世平;鄭嘉淼;
摘要:為提高氯鹽侵蝕-外加電流下纖維編織網增強混凝土(TRC)的抗拉限裂性能,本文首先通過抗壓和抗折試驗研究了復摻碳纖維和石墨后TRC基體所用細粒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后通過單軸拉伸試驗研究了纖維編織網層數和試件厚度對TRC抗拉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復摻碳纖維和石墨可有效提高細�;炷恋目估瓘姸龋辉黾永w維編織網層數顯著提升TRC的抗拉性能并改善裂縫發展,而增大TRC厚度對拉伸性能和裂縫形態影響不大;最后,對...
砂漿表面自愈丙烯酸涂層的制備與性能研究————作者:周宇;田凱文;孫培富;劉皓;李紹純;
摘要:丙烯酸涂層廣泛用于混凝土防護,本研究通過正交實驗法,研究丙烯酸酯單體配比及功能基團對涂層性能與水泥基材料防護效果的影響.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粗糙度、接觸角、附著力和抗氯離子滲透等測試,評估不同配方涂層的綜合性能.引入脲基可與砂漿表面形成氫鍵,增強附著力,并賦予涂層自修復能力.在50℃干燥20分鐘后,丙烯酸涂層樣品劃痕完全愈合.接觸角最高達106.3°,附著力最大值為4.4 MPa,表明涂...
氧化石墨烯涂層/基體系統界面結合性能研究————作者:王一平;謝增奎;常中權;陳驍;劉鑫;
摘要:文章采用試驗和有限元模擬方法研究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涂層/鋼基體系統在海洋環境下的界面結合性能。通過結合數字圖像相關法的拉伸試驗,計算分析氧化石墨烯涂層的斷裂強度、斷裂韌性與界面剪切強度,并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擬涂層/鋼基體系統的表面與界面裂紋開裂過程。結果表明,隨著氧化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氧化石墨烯對涂層/鋼基體系統界面結合性能的提升效果先增強后減弱,質量分數為0.3%的氧化石墨烯涂層在腐蝕后具有...
鋼渣中Fe3O4含量及惰性礦物總量的測定————作者:侯新凱;樊曉淇;王穎;黃樹森;王向鋒;
摘要:鋼渣中惰性礦物(金屬Fe、RO相和Fe3O4)直接參與分選作業中物理化學作用,其含量是分選質量控制的關鍵指標. 稀硝酸溶解鋼渣測定Fe3O4含量時,殘渣中非晶相和耐火材料(FR)干擾組分物理分離困難,提出NaOH溶液90℃反應1 h完全溶解非晶相得S12. 對S12有...
改性橡膠增韌再生骨料混凝土高溫后抗壓性能————作者:馮萬輝;黎錦豪;陳垚;楊飛;楊永民;
摘要:探究了改性橡膠增韌再生骨料混凝土(MRRAC)在25℃至600℃溫度區間內的質量損失、抗壓強度損失及韌性等力學性能的劣化規律.通過SEM表征技術,深入分析了MRRAC在細觀尺度下的高溫損傷機制. 結果表明:采用10%氫氧化鈉溶液對橡膠顆粒進行預處理可顯著提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高溫抗壓性能和韌性,其中在450℃時抗壓強度較未處理組提升58%;基于再生骨料替換率和橡膠摻量等關鍵參數,建立了MRRAC抗壓...
高強珊瑚砂灌漿材料制備與早期膨脹性能研究————作者:韓宇棟;侯東旭;李威;岳清瑞;韓紅衛;
摘要:為提高珊瑚骨料水泥基材料性能,特研究制備高強珊瑚砂灌漿材料.試驗研究了珊瑚砂最大粒徑、水膠比及微珠摻量對其性能的影響,并研究了早強劑、塑性及硬化后膨脹劑對其48h內豎向膨脹率(εv)全曲線的影響.結果表明:灌漿材料的強度隨最大粒徑減小而先增后降,超早期緩凝現象較明顯;早強劑與塑性膨脹劑的組合可實現超早期εv的可控發展。在本研究范圍內,珊瑚砂最大粒徑1.2...
基于紅外光譜的紫外老化瀝青擴散行為研究————作者:王佳妮;潘陽光;薛忠軍;徐立廷;任萬艷;
摘要:為研究紫外老化瀝青的擴散行為,對不同溫度、擴散時長的90#基質瀝青試樣進行不同深度的切片進行組分分析、紅外光譜、原子力顯微鏡及熒光顯微鏡測試,對比分析其輕重質組分含量、羰基和亞砜基吸收峰強度、表面微觀形貌及熒光顯微圖像;結果表明,表層老化瀝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擴散,各官能團與四組分沿濃度梯度擴散,羰基和亞砜基含量變化率可較好地反映擴散程度;擴散程度與溫度、時長正相關,其中,溫度對...
煤矸石-粉煤灰多孔骨料的制備及性能表征————作者:王蕭蕭;管雪怡;荊磊;劉曙光;閆長旺;
摘要:煤矸石和粉煤灰通過燒結制成多孔骨料。利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和汞壓儀(MIP)分析燒結過程中骨料物相組成、微觀和孔隙結構的演變規律。結果表明:煤矸石和粉煤灰通過預熱溫度500℃、預熱時間20min、燒結溫度1000℃、燒結時間10min制備出筒壓強度2.5MPa、導熱系數0.1416W/(m·K)的多孔骨料。燒結溫度升高至1200℃時,莫來石堆積形成r<1000nm的孔隙。中...
干濕循環作用下磷酸鎂水泥硬化體性能劣化與機理研究————作者:周宇;金海森;周子涵;梁秦源;唐瓊瓊;
摘要:為評價磷酸鎂水泥在干濕循環作用下的耐久性并揭示劣化機制,對磷酸鎂水泥試樣開展20、40和60次的干濕循環試驗,通過單軸壓縮試驗及X-射線斷層掃描(X-CT)描述了宏觀強度和變形參數的劣化過程及裂紋擴展規律,并利用X射線衍射(XRD)、熱重(TG)和掃描電鏡(SEM)等試驗表征物相組成、水化產物含量及形貌特征變化。研究結果表明,在干濕循環早期,由于二次水化作用使磷酸鎂水泥的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提高,而...
冷拌冷鋪瀝青混合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作者:陸勇;李啟石;吳超凡;羅麗;張恒龍;
摘要:基于綠色低碳、經濟高效型路面的發展需求,湖南永零高速路面二標工程將下面層由傳統的熱拌瀝青混合料更改為冷拌冷鋪瀝青混合料。為此首先設計了骨架嵌鎖連續型密級配(CAC-20C),且通過廠拌乳化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確定了CAC-20C乳化瀝青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與乳化瀝青用量分別為4.2%和6.6%。進一步,采用雙層多步拌和設備進行了生產拌和,并獲得均勻性良好的廠拌乳化瀝青混合料。最后,結合室內試驗和現...
熱解炭黑/C9石油樹脂復合改性瀝青自愈合性能————作者:李旭;王永寶;王浩宇;張曉雷;聶云靖;
摘要:為改善熱解炭黑和C9石油樹脂復合改性瀝青的低溫及自愈合性能,制備了廢舊輪胎熱解炭黑(PCB)與C9石油樹脂(C9PR)的復合改性瀝青. 依托復數模量、相位角、車轍因子和疲勞因子分析改性瀝青樣品的高、低溫流變性能;采用響應面法優化改性瀝青的自愈合影響因素參數. 結果表明,PCB和C9PR的添加增強了瀝青的高溫性能,高溫下的流變特性隨著C9PR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復合改性瀝青的低溫流變性能隨C9PR用量...
超高性能混凝土單軸受拉黏塑性損傷本構模型————作者:張一鳴;任曉丹;趙昕;
摘要:本文對超高性能混凝土單軸受拉黏塑性損傷本構模型展開了研究:基于有效應力空間內的黏塑性理論框架,闡明了單軸動力受拉與單軸靜力受拉的理論關聯,開展了塑性演化和損傷演化的率敏感性研究,揭示了動力受拉狀態下的塑性演化準則和損傷演化準則,進一步建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單軸受拉黏塑性損傷本構模型,同時提出了受拉強度動力提高因子的表達式.通過單軸靜力受拉試驗數據和單軸動力受拉試驗數據對提出的單軸受拉黏塑性損傷本構模...
高早強無堿無氟液體速凝劑的制備及其水化機理————作者:王林;郝晨晨;舒春雪;張東巖;郭宏;
摘要:無堿無氟液體速凝劑具有強度發展穩定及環保性能好的特點,逐漸應用于噴射混凝土中。以聚合硫酸鋁、二乙醇胺、乙二醇及硫酸鎂等為主要原材料,并通過摻入增強與穩定組分,制備了一種高早強的無堿無氟液體速凝劑,速凝劑的摻量為水泥質量的7%時,水泥凈漿的初凝與終凝時間分別為2min30s和7min25s,6h、1d的水泥膠砂抗壓強度分別為1.5MPa、12.4MPa,通過水化熱、熱重分析及XRD測試分析研究了高早...
磚混再生材料制備凈水型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作者:趙銘洋;陳瀟;楊寅;張凱;周明凱;
摘要:為資源化利用磚混建筑垃圾,以磚混再生微粉和再生骨料制備凈水型透水混凝土. 研究了再生微粉和殼聚糖摻量對漿體力學和吸附性能的影響,研究了體積結構參數對透水混凝土力學和透水性能的影響,并探討其對Pb2+的吸附能力. 結果表明,再生微粉或殼聚糖的引入均可改善漿體的力學和吸附性能,但摻量過高時會削弱力學性能;隨漿集比增加,凈水型透水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提升,透水性降低. 隨設計孔隙率增加...
鹽凍環境下玄武巖纖維單向布的力學性能————作者:周琪;梅葵花;王鳳軒;徐升宇;孫勝江;
摘要:基于快速凍融試驗和拉伸試驗,研究了凍融環境下四種凍融介質對玄武巖纖維(Basalt Fiber,BF)單向布力學性能的影響,提出了相應凍融環境下的抗拉強度損傷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鹽凍作用會導致浸潤劑薄膜的脫落以及玄武巖纖維的劣化,凍融介質為3.5 wt% NaCl + 3.0 wt% Na2SO4時玄武巖纖維絲的侵蝕效應最為顯著;拉伸試件的破壞模式可歸納...
污泥焚燒灰影響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機制研究————作者:宋逸倫;谷帥族;孫子璇;余倩倩;吳凱;
摘要:為實現焚燒灰(SIA)資源化高效利用,本文從SIA對膠凝材料顆粒堆積狀態、流動性及力學性能影響入手,結合水化熱、物相組成、孔結構等系統分析其對水化進程及微結構的影響. 結果表明:SIA的不規則形貌和高吸水特性不利于水泥流動性能;可SIA利用連續分布特點改善膠凝材料體系整體堆積密實度;適量(5%)SIA通過填充、成核、火山灰反應促進水化產物生成和孔隙結構細化,改善水泥基材料力學性能;高摻量(30%)...
凝灰巖機制骨料混凝土硫酸鹽早期腐蝕研究————作者:周祺鳴;張云升;劉誠;張宇;朱翔琛;
摘要:本文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術對硫酸鹽環境下機制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劣化進行研究,并探究了水膠比、硫酸鹽環境對機制骨料混凝土早期腐蝕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硫酸鹽化學腐蝕和水化產物溶解是機制骨料混凝土早期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早期腐蝕產物以鈣礬石和石膏為主;機制骨料混凝土初始孔隙率的降低可以抑制硫酸根離子的侵入和傳輸;腐蝕270d,硫酸鹽溶液環境下混凝...
堿式硫酸鎂水泥基材料的研究進展與應用————作者:曾翔超;
摘要:本文綜述了近10年來堿式硫酸鎂水泥(BMSC)基材料的制備技術、水化硬化特性和機理、材料性能等方面的主要進展,發現BMSC基材料的性能與材料組成、微觀結構之間具有緊密聯系;介紹了BMSC 基材料在防護涂層、結構加固、軍工設施、廢物固化等方向的應用前景,并對其研究和應用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討論,認為BMSC 基材料可作為功能材料應用于工程領域,但仍有抗腐蝕機理和高耐久性措施研究等科學問題需解決
玄武巖和聚乙烯纖維混凝土靜動態力學性能研究————作者:顏學淵;羅福斌;金賢洪;張鴻暉;陳雯暉;
摘要:沖擊荷載的隨機性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在混凝土中加入玄武巖纖維(BF)或聚乙烯纖維(PEF)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沖擊性能。在準靜態試驗的基礎上,使用分離式霍普金森壓桿(SHPB)裝置研究了素混凝土(PC)、玄武巖纖維混凝土(BFRC)和聚乙烯纖維混凝土(PEFRC)在不同應變率下的動態力學性能。分析了三種混凝土的靜態抗壓強度、靜態劈裂抗拉強度、動態抗壓強度和動態壓縮韌性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單獨...
污泥熱處理產物對水泥水化和強度演化的影響————作者:孫傳博;陳新;汪凱凱;汪軍;李江山;
摘要:探究了市政污泥生物炭和焚燒灰協同取代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復合漿體的強度演化規律和水化機制.2% SBC和10% ISSA的協同取代使復合漿體的28天抗壓強度提高了17.5%.在新鮮漿體水化方面,生物炭能夠促進高取代量焚燒灰的早期水化,而焚燒灰能夠在水化中后期通過火山灰反應大幅提升體系強度.在水化產物方面,生物炭和焚燒灰能夠促進復合漿體中碳鋁酸鹽和高聚合度C-(A)-S-H凝膠的形成,有助于填充漿體中的...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