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指揮與控制學報
關注()《指揮與控制學報》科技學報,2015年創刊,中文,大16開,出版地:北京市,辦刊宗旨為:刊載指揮與控制領域新方法、新技術、新成果,促進指揮與控制領域科技創新與交流,服務我國國防安全、經濟建設與社會管理。其他登記項目不變。
《指揮與控制學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指揮與控制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2、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指揮與控制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指揮與控制學報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指揮與控制學報》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閱讀推薦: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遼金史研究為特色,依靠和吸引國內專家、學者,發表了幾十篇深具影響力的遼金史研究方面的論文。獲獎情況:社會科學版先后在遼寧省新聞出版局及遼寧省期刊學會主辦的期刊優秀欄目評比中獲優秀欄目二等獎;首批獲得全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排規范執行優秀獎。
指揮與控制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混合智能的任務規劃設計與關鍵技術————作者:程愷;郝文寧;邵天浩;鄒世辰;鄭雨;
摘要:任務規劃是指揮與控制的核心,面臨狀態動作空間巨大、可信性要求高和應用場景多變等挑戰,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法。在分析混合智能、語言模型和方案評估等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混合智能的任務規劃框架。對于框架中涉及的任務與動作分層規劃、領域知識的表示與學習、任務與動作序列評估優化等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利用知識與數據混合驅動的第3代人工智能技術探索新一代任務規劃方法,解決規劃時效性低、結果可解...
群隊級AI對抗中基于兵力組合效能的任務分配————作者:姚昌華;吳欣娟;孫旭東;余曉晗;李家強;陳金立;祁博宇;
摘要:群隊級AI對抗相較于分隊級對抗,提供了更復雜、更接近真實戰場情況的模擬,在軍事指揮決策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研究群隊級AI對抗中兵力效能的量化表示以及兵力組合優化方案,提出 一種基于兵力組合效能的任務分配方法,通過建立方案效能評估函數,將任務分配問題轉化為求解最優值的數學問題,并提出 一種尋優算法對模型進行求解。基于公開對抗平臺的對抗實驗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優化兵力組合,提升AI的對戰勝率
基于深度子域適應網絡的輻射源個體識別————作者:湯鵬;徐以濤;焦雨濤;宋葉輝;丁國如;
摘要:針對輻射源個體識別模型在低信噪比下測試數據和訓練數據分布差異明顯,以及標記樣本數量不足時性能明顯下降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深度子域適應網絡的輻射源個體識別方法。該方法采用深度殘差網絡進行特征提取,并結合遷移學習,優化局部最大平均差異和分類損失函數。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模型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識別性能,并且在小樣本下也有較高的識別率,增強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云邊協同殺傷網的作戰鏈路服務化構建流程設計————作者:關星凱;張安;畢文豪;張百川;
摘要:針對以往殺傷網作戰鏈路服務化構建流程精確性低、結構化弱、不易分析修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業務流程建模符號的流程設計方法,該方法在傳統云協同體系架構的基礎上設計了云邊協同殺傷網架構;在邊緣指揮控制理論的指導下分析了殺傷網的作戰鏈路服務化構建流程,基于一切即服務模式明確了流程中關聯的業務實體和包含的業務環節;基于業務流程三步法設計了用于生成流程的BPMN2.0模型片段及其聚合方式,并以海上反無人集群...
雙側魯棒增強的圖節點分類模型————作者:沈雅文;李平;
摘要:圖表示學習廣泛應用于節點分類任務,但在結構投毒攻擊下魯棒性較差,甚至低于基礎圖卷積神經網絡。現有方法主要關注嵌入側優化,忽略任務側魯棒性。提出基于對比學習的雙側魯棒增強節點分類模型BREM。在嵌入側,引入基于邊曲率的圖卷積,增強同類節點的聚合能力,并結合局部-全局對比學習獲取魯棒節點表示。利用節點嵌入重構鄰接關系,降低攻擊邊對表示的影響。在任務側,結合原始特征與重構結構的多視圖信息,優化分類器,使...
指揮與控制學報征稿啟事
摘要:<正>學報簡介:《指揮與控制學報》(Journal of Command and Control)是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刊,由北方自動控制技術研究所和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共同主辦,2015年創刊。現為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等。辦刊宗旨:刊載指揮與控制領域新方法、新技術、新成果,促進指揮與控制領域科技創新與交流,服務我國國防安全、經濟建設與...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通訊》征文啟示
摘要:<正>《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通訊》是促進學會與會員緊密聯系的綜合性刊物,自2016年創刊以來,始終秉承“拓展學科視野,促進軍地攜手,引領事業發展”的辦刊宗旨,堅持“科學、嚴謹、求實”的辦刊原則,力求站在指揮與控制研究的學術前沿,展示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成果,普及新知識、新概念與新方法,反映新發展、新動向與新活動。為進一步豐富內容、提升質量,現向廣大會員和讀者征集稿件
復雜對抗環境下的組合濾波算法設計及穩定性分析————作者:劉曉陽;徐磊;吳凱;董詩音;姜鴻儒;
摘要:針對體系作戰下多種數據率、不同探測精度傳感器的協同探測、目標機動等復雜場景下的數據濾波處理問題,建立了基于最優迭代的多級組合α-β濾波算法。針對多模濾波器切換引起的數據抖動問題,該算法在多級最優α-β濾波器框架內,將原本相互獨立的最優濾波數據通過迭代方式進行了繼承,實現了不同濾波器之間最優濾波數據的反饋,從機理上避免了數據抖動問題。通過對系統閉環特征方程的分析,借助于連續系統的勞斯-赫爾維茨判據,...
馬賽克戰下的有人/無人機智能協同作戰————作者:楊思星;程健;朱建東;陳志敏;
摘要:為提高空戰效能,以馬賽克戰為指導,研究復雜戰場環境下的有人/無人機智能協同作戰模式。介紹了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研究現狀以及傳統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編隊特點。在此基礎之上,引入馬賽克戰思想,設計了基于馬賽克戰的有人/無人機智能協同作戰模型,對所提智能協同作戰模型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描述了協同細節;分別從靈活性、決策能力、戰爭成本、殺傷效力和安全性等方面分析其作戰優勢;從6個方面總結了智能協同作戰模...
美軍“敏捷作戰運用”概念與行動構想————作者:楊任農;宋祺;李寰宇;
摘要:美空軍為有效應對大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發展,解決傳統兵力投送在現代戰爭中存在的巨大挑戰,提出了敏捷作戰運用概念,并于2021年12月發布了其第1部條令說明。梳理了概念發展沿革與提出背景,闡述了其概念內涵與核心要素,辨析比較了美軍的相關作戰概念,并圍繞作戰鏈條的實施,提出了敏捷作戰運用的作戰行動構想,對于深刻剖析其機理,認清美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武器裝備管理技術進展————作者:高利春;陳曉芳;趙彥東;
摘要:隨著全球軍事格局的動態演變及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武器裝備管理正經歷從傳統經驗型向科技驅動型的深刻變革。系統梳理了裝備質量管理、健康管理及其他新型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重點分析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裝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推動作用。針對現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新時代武器裝備管理需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構建智能驅動的管理體系架構,并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標準體系建設,提升裝備管理的綜合效能
反無人集群作戰指揮控制體系動態構建方法————作者:張曉松;鞠卓亞;陽東升;李強;
摘要:針對反無人集群作戰體系快速閉環難題,圍繞反無人集群作戰體系的核心要素——指揮與控制體系動態構建問題,基于體系工程理論,提出了反無人集群作戰指揮與控制體系構建框架,建立了反無人集群作戰指揮與控制體系的設計與構建、演化與評估步驟,剖析了不同階段的體系迭代演進方式,并進行了框架和流程功能驗證,為開展反無人集群作戰體系設計與構建提供了理論方法,也為作戰籌劃等指揮與控制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思路借鑒
京津冀區域警務合成作戰指揮機制——以時空、組織、制度為視角————作者:劉志勇;耿亞波;
摘要:平等警務主體間的協作是解決主體管轄跨區域執法的常見方式,適用于一般性警務活動,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逐步走向深化,呈復雜性、不確定性、風險性交叉的社會形態,與之相伴隨的是交叉性問題的應對,協作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現本位主義與低效。在承接“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公安體制的同時,針對區域違法犯罪活動時間共現、空間互饋、組織差異、制度乏力等現實問題,提出跨區域警務合成作戰指揮的時間契合、空間互構、組織建構與制度...
航天器預定義時間自適應模糊姿態量化控制————作者:謝樹宗;陳強;李亞倩;
摘要:針對具有慣性不確定性、外部干擾以及輸入量化的航天器系統,提出了一種預定義時間自適應模糊姿態量化控制算法。在控制器設計過程中,采用模糊邏輯系統逼近系統的非線性項,并引入遲滯量化器減小量化信號中的抖振。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預定義時間自適應模糊姿態控制器,以確保航天器姿態能夠在預先給定的時間內收斂到原點附近的鄰域內,收斂時間可通過調節一個簡單參數預先確定。與現有的預定義時間控制算法相比,該算法可直接避...
一類基于噪聲協方差自適應的強跟蹤濾波方法————作者:王遠亮;李云育;王亞飛;葛泉波;李宏;
摘要:強跟蹤濾波是一種能有效應對狀態突變和模型不精準系統的自適應估計方法。傳統強跟蹤濾波是利用漸消因子來調整預測估計誤差協方差公式的狀態轉移矩陣相關部分,導致對濾波模型修正和模型參數估計的可解釋性較弱,估計性能也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針對上述問題,在現有強跟蹤漸消因子調整效果等價于調節過程噪聲協方差的深度分析基礎上,提出直接將漸消因子用來自適應動態調整預測估計誤差協方差計算公式中過程噪聲方差部分的強跟蹤濾波...
基于DoDAF2.0的邊境聯防體系結構設計————作者:張萌萌;林萌龍;陳洪輝;周小虎;阮逸潤;
摘要:邊境聯防任務日益繁重,傳統聯防手段遠不能適應需要,邊境聯防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且缺少科學的頂層設計,不同聯防單位的信息系統難以互聯、互通、互操作,已有聯防信息化建設成果難繼承,存在重復投入、資源浪費。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采用體系結構手段,梳理核心數據要素,建立體系結構多視角與描述模型集合,并基于DoDAF2.0相關描述模型,采用體系結構工具進行開發,明確邊境聯防系統建設的頂層需求與建設指導
一種面向符號網絡社區檢測攻擊的新算法————作者:徐文娟;楊智翔;許小可;
摘要:傳統社區檢測攻擊多聚焦無符號領域,應用于符號網絡上存在忽略符號屬性、算法效率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符號網絡社區檢測攻擊算法。設計了一種考慮符號屬性和攻擊操作的個體編碼方式;進化時不使用檢測算法計算適應度值,簡化攻擊流程以提升算法效率;設計了一種基于攻擊符號模塊度的局部策略,提升算法的攻擊性能。將所提優化策略遷移至不同攻擊框架上,在模型和實證網絡上驗證了攻擊算法的通用性、魯棒性和可移植性
基于集群作戰的事件觸發強化學習分布式跟蹤控制————作者:李華青;李駿;鄭李逢;王慧維;石亞偉;
摘要:針對有人/無人集群系統協同飛行場景,提出一種基于強化學習的分布式動態事件觸發跟蹤控制方法。該方法以未來信息化空戰為背景,將路基/艦載戰斗機、預警機等高成本有人機視為領航者,作為“忠誠僚機”的高速低成本無人機視為跟隨者,實現有人/無人集群系統的分布式實時跟蹤控制。為提高集群隱身性能,設計了一種動態事件觸發強化學習算法,無人作戰單元僅依賴局部信息可自適應地調整通信觸發閾值,有效地減少有人/無人集群通信...
基于Elman的海戰環境蒸發波導特性智能預測————作者:楊鋮;王健;
摘要:在海上作戰環境中,蒸發波導具有很高的可利用率,是影響岸基、船載或低空機載雷達和通信等系統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Elman神經網絡,基于氣象數據,構建蒸發波導特性智能預測模型,實現對蒸發波導高度這一特征參數的精確預測。采集了海上實驗探空數據,利用構建模型實現蒸發波導高度的預測,分析結果表明:針對海上觀測數據,模型能夠深度學習或挖掘氣象參數中時空要素,全部476組數據預測誤差為1.94 m,統計結果符合...
面向多機協同空戰的風格化分層策略設計方法————作者:陳加樂;陳敏;馮錦元;蒲志強;陳敏杰;
摘要:針對空戰中局勢動態變化、對手策略多樣的難點,基于OODA層次化思想提出面向多機協同空戰的風格化分層策略設計方法。orient階段用參數表征風格,實現風格動態切換;decide階段將協同決策問題建模為求解團隊最大價值的優化問題,實現機群的協商與配合。實驗表明,該方法對抗首屆全國空中智能博弈大賽中6支高水平策略時平均勝率達到89.3%,且應對通信故障、武器失效等意外時呈現出極佳的魯棒性,在對手策略變化...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