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生物學通報》
關注()【基礎信息】
《生物學通報》雜志是1952年創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現由中國科協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為全國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對象是:全國中等學校教師,并兼顧大專院校師生和一般生物學工作者。
【欄目設置】
《生物學通報》雜志主要欄目: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進展、基礎知識、教學參考資料、新教師園地、教學專題研究、教學實踐與交流、實驗與技術。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生物資源庫的建設、開放與共享——重要生理功能和重大疾病相關蛋白質研究公共資源庫簡介 翟永功,李雪梅,王婭,何大澄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旅游線路鳥類多樣性研究 官天培,胡婧,朱磊,闕品甲,諶利民,陳萬里
朵氏小昆明蟲的攜卵行為 段艷紅
對“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幾個問題的釋疑 趙戀君
為何一個B細胞克隆只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 汪興澤,王霞
細胞核的功能 朱欽士
圍繞核心概念開展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1)”為例 何彬,劉恩山
概念教學與探究教學的融合——以“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一課為例 陳靜,張忠華,溫亞,胡剛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高中生物學移動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1)”為例 顏曉佳,李韶山
發揮學生在生物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DNA的結構”一節的教學 朱世芳
“穩態與健康”專題的教學 陳月艷
生物學課程資源開發的新途徑——壓花藝術 吳巍,任峻,劉志
高中校本選修課開展轉基因技術體驗與實踐活動方案 汪勇
“磨”出來的精彩——記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鳥”一節的磨課過程 呂慧玲,李連梅
蛙心灌流實驗中心肌收縮力不穩定的原因分析與對策 劉梅芳,劉世東
基因工程實驗遞進式教學項目設計 胡巍,陳志偉,劉文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的實驗改進 陳幫強,饒昊立,梁碧波,羅小琴
擬南芥實驗室種植栽培要領 張慶友,孫新月,蘭偉,許樹成,祝雪蘭
“用人口腔上皮細胞提取與鑒定DNA”的實驗改進 桑希
第24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實驗2•植物生理學、形態學和生態學 佟向軍,許崇任,張雁云,范六民
能源與節能期刊投稿:地球化學勘查新技術應用
【摘 要】地球化學勘查是通過系統測量天然物質的地球化學性質,發現各種類型的地球化學異常的一種調查方法。地球化學勘查的核心是方法技術,準確地認識自然規律和把握自然規律,將決定方法技術和選擇方法技術的正確性,而正確的方法技術又反過來服務于自然界規律的新發現與新認識。本文將介紹地球化學勘查技術的的原理和發展現狀及在不同地貌景觀下的應用來探討地球化學勘查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地球化學,勘查新技術,應用
地球化學勘查誕生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通過研究地球化學分散模式,根據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學異常去追蹤和發現礦床。勘查地球化學繼承了人類憑著經驗用肉眼去觀察礦化露頭或礦化引起的蝕變標志進行直接找礦的傳統,又憑借著分析技術,將辨認礦化直接信息的能力從人類肉眼的萬分之幾提高到百萬分之幾或億分之幾,使得對礦化信息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地球化學勘查采用科學的方法技術和地球化學異常的線索來找尋礦床,不斷擴大其應用范圍,它不僅可用于找礦,還可為解決環境污染、農業、畜牧業、地方病以及各種地質問題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以下本文將介紹地球化學勘查技術的的原理和發展現狀及在不同地貌景觀下的應用來探討地球化學勘查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和發展趨勢。
生物學通報最新期刊目錄
嶺南浮蛙在珠三角地區的分布補充和保育建議————作者:石燕香;李遠航;王冰洋;趙一陽;梅隱;盧雨宏;林石獅;
摘要:通過形態學和分子序列比對,確認采自廣東省東莞市水濂山和大嶺山的2個兩棲動物標本應為近年才被科學描述的新種嶺南浮蛙(Occidozyga lingnanica Lyu & Wang,2022)。本研究增加了嶺南浮蛙在珠江口以東地區的分布點,提供了新地理種群的分子數據,科學描述了新采標本,討論了珠三角地區嶺南浮蛙的受脅因素并提供了保育建議
跨學科概念的4種隱喻視角及其生物學教學建議————作者:陳婷;張夢真;張丹鳳;
摘要:為了更好地將跨學科概念融入課堂教學中,以高中生物學學科為內容,以跨學科概念的4種隱喻視角,即“透鏡”“橋梁”“工具”和“游戲規則”為依據,分析跨學科概念融入生物學課堂教學的4條不同路徑,為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基于情境的“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學設計————作者:韓雁飛;
摘要:采用情境教學模式,以“生態果園”為貫穿始終的學習情境,課前調查當地果園,課堂分析“果園生態工程”資料,合作設計生態果園方案,結合任務驅動、問題設置、小組合作等策略,助力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實現生態系統的概念和原理在應用層面的延伸
基于循證思維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實踐————作者:萬勤;
摘要:以“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為例,借助循證思維進行教學,巧妙地依托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和分類的思維方法不斷循證,解決原發性前概念的錯誤問題,逐漸形成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發展核心素養
貫穿式情境下問題驅動的探究式教學————作者:鄒德樂;
摘要:對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現象,師生開展調查,共建貫穿式情境,通過“提出問題,梳理關系;學習新知,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拓展延伸”等環節將社會問題轉化為學習活動,再應用于生活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真實情境的初中生物學實踐探究活動教學設計——以“菜籃子工程”為例————作者:劉鵬;趙焱坤;韓丹;晏潔;田向南;
摘要:以“菜籃子工程”為主題,通過系列活動“調研探究近年來蔬菜的變化情況—課堂分享歸納蔬菜發生變化的原因—實驗探究蔬菜種子萌發的條件—體驗蔬菜種植的快樂”開展實踐探究,以環環相扣的活動將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進行銜接和融合,為學生提供從實踐層面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基于UbD模式的“種群和群落”單元復習教學設計————作者:張賽男;
摘要:基于UbD模式的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由確定預期結果、確定合適的評價證據及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3個階段組成。本文結合“種群和群落”單元,闡述了基于UbD模式的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
基于真實情境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以“蛋白質工程”為例————作者:陳新月;高成;于璇;
摘要:在“蛋白質工程”的教學中,以重組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疫苗改造案例為情境,以獲得保護效力更高的腺病毒新冠病毒疫苗為核心問題導向,圍繞真實問題的解決設計組織遞進串聯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思考社會實際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提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科學思維的高三復習課教學設計——以“TOR激酶調控植物體開花”為例————作者:賈倩;劉曉昕;王瓊霞;
摘要:選取前沿研究成果為素材,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的背景下,逐步分析低溫激活TOR激酶進而調控植物體開花的機制;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等科學思維方法,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等高階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能力進階
基于“三重表征”理論的高三復習課教學設計————作者:柴博文;周婷;
摘要:以高三復習課“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聯系”為例,利用“三重表征”理論對其中的宏觀、微觀、符號3類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和儲存,結合模型構建和模型轉換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以桑構建情境,結合任務驅動、假說演繹、問題串等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基于項目化學習的館校合作課程教學設計——以“傳染病及其預防”為例————作者:史兼華;黃靜;陳華;
摘要:在“傳染病及其預防”的教學中,將生活中常見的傳染病與天津科學技術館公共衛生展區的資源有機整合,帶領學生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主動探究、搜集整理信息,通過科普宣傳會的形式多樣化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情境創設實現了歷史、生物學、美術、勞動、短劇表演、信息技術等多學科融合,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情境貫穿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應用”為例————作者:顧啞慧;何萬紅;
摘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展開學習,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高中生物學教學關注的重點。在“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應用”一節教學中,通過創設獲取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科研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任務中主動探究、理解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思維,形成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情境式教學及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基于“情境-問題-活動”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細胞的基本結構”為例————作者:吳悅;李程;張樹艷;沙汀;
摘要: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導向性的單元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學習路徑,使其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以“情境-問題-活動”為單元教學主線,援引多種實驗現象、事實證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等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論證探究式教學模型在高中生物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作者:陳瑤瑤;虞馳;
摘要:以“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為例,利用論證探究式教學模型進行酶的功能、催化效率、作用機制及本質的概念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收集證據形成主張、對主張進行質疑辯駁、修正主張后達成共識。在探究、論證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對“酶”概念的建立與理解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教學拓展與創新————作者:張曉龍;
摘要:在分組實驗中發現課本實驗裝置存在不足,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了氣球的改進裝置。氣球體積大,有彈性,膨脹比較緩慢,觀察現象所需時間較長。用輸液裝置對實驗進一步改進,實驗效果安全且明顯,實驗結果直觀和定量地反映出酶催化的高效性
利用自制教具模擬“腎單位功能”的創新實驗————作者:董秀云;
摘要:在學生初步制作“腎單位結構模型”的基礎上,創新設計“腎單位模型”模擬腎單位功能實驗,有效突破“尿液的形成”這一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構建生物學概念,促進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融合數學模型的探究式教學設計——以“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為例————作者:馬洪翠;
摘要:基于樺尺蛾情境問題,沿著分析問題、合理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得出結論、遷移應用的思路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探究過程中合理建立數學模型與Excel數據統計分析解決問題,實現生物學與數學的跨學科實踐。該探究式教學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制作青少年科學選用耳機指南”項目式學習課例研究————作者:王丹;李丹;崔穎;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解決與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復雜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任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而落實核心素養。本文以“制作青少年科學選用耳機指南”為例,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科學史材料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作者:黃丹青;
摘要:通過對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科學史進行再梳理,在不增加難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實驗者所處時代的實驗技術手段,還原真實的實驗思路形成過程,通過問題驅動式教學,幫助學生更具代入感地提升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生物學通報》“送課到校:紀念紅軍長征90周年”紅色專題活動第2期成功舉辦————作者:本刊訊;
摘要:<正>《生物學通報》創刊于1952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出版。《生物學通報》自創刊之日起,便以服務于中等生物學教育教學為辦刊宗旨。本著回饋社會的初心,圍繞本刊重點研究方向,邀請審稿編委、教研專家、專業領域專家,舉辦系列“送課到校”公益活動,將課程直接送到學校,與一線教師進行“面對面”的研討,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地服務一線教學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