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15:05:17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目標林火檢測實驗設計與實現————作者:林海峰;馬宇晨;蔣玲;薛琦琳;
摘要:[目的]當前,在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領域,林火樣本圖像存在火點隱蔽、易漏檢等問題。為此,提出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小目標森林火災檢測模型。[方法]該模型采用輕量級主干網絡,在特征融合層引入全局注意力機制,這有助于減少信息損失并提升深度神經網絡的性能。此外,添加小目標檢測層用于檢測較淺的特征圖,從而實現對小目標林火的高精度檢測。在不同數據集和多個場景下對模型的檢測效果進行測試。[結果]構建的模型在mAP...
外源脫落酸與低溫預處理結合對紅松體胚成熟影響————作者:史玉潔;任悅;湯鑠然;楊玲;
摘要:【目的】為闡明外源脫落酸(ABA)結合低溫預處理對紅松體胚成熟的影響,揭示其對紅松(Pinus koraiensis)胚性細胞分化及代謝物積累的作用機制,篩選最佳培養條件。【方法】以紅松胚性愈傷組織為材料,采用4種不同時長(0、2、4、6天)的低溫(4 ℃)結合體胚成熟培養基中6種質量濃度梯度(0、5、10、20、50、100 mg/L)的ABA處理,測定愈傷組織在代謝過程中營養物質的活性及相關生...
長期氮添加對落葉松和水曲柳人工林根系磷獲取策略的影響————作者:尹天龍;劉志;任浩;馬耀遠;谷加存;
摘要:【目的】通過揭示長期氮(N)添加對我國東北地區人工林根系磷(P)獲取策略的影響,為深入理解根系經濟空間理論框架提供參考。【方法】以黑龍江省帽兒山地區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為對象,研究了長期N添加對兩樹種土壤表層(0~10 cm)和亞表層(11~20 cm)根系磷酸酶活性(RPA)的影響,并分析RPA與根系形態、菌根侵染程...
歐洲小葉椴體細胞胚胎發生及植株再生體系建立————作者:李尹;于絲濃;嚴靈君;王歡利;湯詩杰;
摘要:【目的】通過優化歐洲小葉椴(Tilia cordata)體細胞胚胎誘導的培養基配比,篩選誘導其體胚發生及再生植株成苗的最適培養條件,從而建立完整的體胚發生體系。【方法】以歐洲小葉椴未成熟合子胚作為外植體,通過在培養基中添加不同濃度及配比的植物生長調節劑(2,4-D和6-BA),探究其對體胚發生過程中愈傷組織的誘導、增殖及體胚誘導效率的影響;采用不同基礎培養基、IBA濃度及活性炭添加量的組合處理,探...
油茶‘德油2號’和‘攸雜2’正反交子代生長性狀的遺傳分析————作者:袁迎春;袁德義;龔文芳;郭鑫淼;李楠昕;姜毅;胡觀興;
摘要:【目的】探究油茶正反交子代的生長性狀遺傳規律,為油茶雜交育種的子代早期篩選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德油2號’和‘攸雜2’及其正反交子代為試材,對其葉片和樹體的數量性狀進行遺傳變異情況和遺傳傾向趨勢分析。【結果】①正反交子代生長性狀變異普遍存在,呈正態或偏正態分布,符合數量性狀的遺傳特點,正反交子代性狀變異系數均值按大小排序為:新梢長>葉面積>樹高>地徑>分枝角度>葉寬>新梢粗>葉厚>葉長>葉形指...
土壤pH值對入侵植物節節麥生長及競爭能力的影響————作者:王寧;袁美麗;黃子軒;劉暢;田耀武;
摘要:【目的】節節麥(Aegilops tauschii)是我國冬小麥種植區危害最重的惡性雜草之一,本研究旨在為構建其擴散蔓延的預警機制提供參考。【方法】采用盆栽試驗,利用de Wit替代系列方法,對比研究不同土壤pH值(7.5、7.0、6.5、6.0、5.5)及種植模式(單、混種)下競爭性作物節節麥與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幼苗形態特征、生理生化指標及競爭能力的差異。【結果】...
錦竹組培快繁技術體系的構建————作者:岳佳慧;王星;張涵姣;張旭;林樹燕;
摘要:【目的】通過系統優化錦竹組培快繁的各關鍵技術環節,建立高效的組培快繁體系,為其規模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方法】以觀賞竹種錦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Shiroshima’)稈芽為材料,進行組培快繁研究。于不同季節采集錦竹稈芽,進行外植體滅菌、叢生芽誘導、繼代增殖、生根誘導、褐化控制、愈傷誘導、煉苗移栽等處理,篩選錦竹組培快繁的最適生長條件,完善優化其快繁體...
基于林業碳匯基金減排購買協議模式的碳匯林經營策略研究————作者:吳祎揚;徐笑;陸利華;蔣欣強;彭紅軍;
摘要:【目的】在減排購買協議模式下,考慮資金約束下林農借助林業碳匯基金進行融資問題,分析林農與林業碳匯基金運作主體的最優決策與利潤情況,旨在為林農減排行為激勵、碳匯市場機制完善及林業碳匯基金政策設計提供重要參考。【方法】以林業碳匯基金減排購買協議模式下的林農為研究對象,運用均值方差模型和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林農的碳匯林經營規模及質量優化策略。【結果】林農風險規避性和碳匯產出隨機性的提高均...
基于尺度轉換與重構的FY-3B林火監測影像可視化增強研究————作者:蘇維;尹俊玥;葉江霞;周汝良;溫慶忠;王磊;李元杰;趙俊;
摘要:【目的】針對千米級衛星林火監測影像模糊及火場微地形信息缺失問題,研究基于地形尺度轉換與影像重構的處理方法,增強影像火環境清晰度與可視化效果,為火場信息快速提取及防滅火決策提供支撐。【方法】以2019年“5·17”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干河村森林火災和“5·18”曲靖市陸良縣小百戶鎮永清村雨臺子山火災為研究對象,基于FY-3B影像與30 m DEM地形數據,利用點擴散函數(point spread ...
南陽市獨山礦山周圍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及其源解析————作者:陳俊涵;李巖;孫浩翔;吳清漪;繆依凡;胡瑞雪;李檸;程新宇;魏家祥;
摘要:【目的】明晰南陽市獨山礦山周圍城市和農田土壤重金屬的空間分布特征、污染狀況及其來源。【方法】以南陽13個縣區為研究區進行設點采樣,對樣本中Cr、Ni、Cu、Cd、Pb和Mn含量進行檢測。運用反距離空間插值法探討其分布特征,采用單項污染指數、內梅羅綜合指數和潛在生態風險指數進行重金屬生態風險評價,基于Monte Carlo耦合模擬進行人體健康風險評價。同時通過絕對因子分析-多元線性回歸(APCS-M...
不同間伐恢復年限對秦嶺松櫟混交林土壤甲烷通量的影響————作者:王祥福;盛啟林;李愿會;馮思宇;劉渤然;馬雪紅;李麗;王榮女;王維楓;
摘要:【目的】探究撫育間伐對秦嶺松櫟混交林土壤甲烷(CH4)通量的影響,為森林土壤CH4通量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秦嶺松櫟混交林為研究對象,對未間伐樣地(CK)、間伐5 a、間伐13 a的樣地采用靜態箱-氣相色譜法監測土壤CH4通量,并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以及線性回歸確定了間伐措施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土壤CH 小果白刺bHLH基因家族鑒定與表達分析————作者:張建軍;吳京鄉;方昊;朱禮明;成鐵龍; 摘要:【目的】基本螺旋–環–螺旋(bHLH)轉錄因子在植物的生長、代謝和對生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進行小果白刺bHLH全基因組鑒定與生物信息學分析可為后續bHLH基因克隆和進一步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參考。【方法】用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全基因組水平對小果白刺bHLH基因家族進行系統進化分析并利用轉錄組數據及定量RT–PCR分析小果白刺bHLH基因家族對鹽脅迫的響應。【結果】基... 助力“碳中和”:中國木質林產品碳儲量測算與增長路徑————作者:施正煌;侯方淼; 摘要:【目的】在“雙碳”背景下,探討木質林產品的固碳能力和增長路徑可以為氣候談判、“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助力。【方法】本研究在回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南中木質林產品碳儲量核算方法的基礎上,選取了IPCC 2019年新修訂的“生產法”作為主要方法,對1961—2022年間中國木質林產品的碳儲量貢獻進行核算,并從模型關鍵因子及測算規則入手提出碳儲量增長路徑。【結果】①2022年中國木質林產... 跨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時空演變特征與優化路徑研究——以南京-合肥雙都市圈為例————作者:余瑞;鄭志元;鄭杰;魯珊; 摘要:【目的】跨界地區的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是保障區域生態安全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通過構建跨區域的生態網絡,揭示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生態屏障功能退化與空間異質性特征,促進生態源地間的完整性、連通性、穩定性,為跨省域城市群生態安全格局的保護與優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南京-合肥雙都市圈為研究區域,對比分析了2000年、2010年、2020年3個時期的生態安全格局的時空格局變化特征,根據生態源地具有可逆的... 基于林分生長和徑階分配模型系統的紅松人工林經營優化————作者:楊瑞軻;金星姬;PUKKALA Timo;李鳳日; 摘要:【目的】構建黑龍江省紅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長和徑階分配模型系統,從而優化林分經營策略,為制定經營方案和提升森林質量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基于1980 —2023年黑龍江省218塊紅松人工林固定樣地的復測數據,構建包含枯損模型、優勢高生長方程、斷面積模型以及Weibull徑階分配模型的生長預測系統。運用高斯 - 牛頓法和似乎不相關回歸求解生長模型參數,并且采用矩解法恢復徑階分配模型中的直徑分布參數。為驗... 修枝和間伐對長白落葉松人工幼齡林下草本植物多樣性和土壤理化性質的短期影響————作者:楊賀;劉盛;李國偉;劉東洋;李依桐;王斌; 摘要:【目的】探究單一修枝撫育和疊加間伐撫育兩種撫育方式對長白落葉松人工幼齡林下草本植物多樣性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為落葉松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提供理論與技術依據。【方法】2019年8月選取了17年生的長白落葉松(Larix olgensis)人工幼齡林,設計了修枝+間伐、僅修枝兩種撫育方式,以未撫育為對照,撫育2、4 a后分別對林下草本植物和土壤進行了調查,對不同撫育方式下草本植物多樣性和土壤養分之間的... 水肥耦合對S86三倍體毛白楊人工林碳儲量影響的研究————作者:朱靜偉;賈黎明;古麗米熱·依力哈木;曲冠博;孫一鳴;續可心;周歐;王亞飛; 摘要:【目的】探討華北黃泛平原沙地不同水肥耦合處理下楊樹(Populus)人工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分配格局變化,為提高楊樹人工林固碳增匯能力以及楊樹人工林經營管理技術優化等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山東高唐舊城國有林場6年生不同水肥耦合處理下S86三倍體毛白楊(P. tomentosa)人工林為研究對象,設置3個灌溉水平(滴頭正下方20 cm處土壤水勢分別達到-20、-33和-45 kPa時灌溉,即W1、... 紅松人工林不同復合經營模式土壤養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特征組成的差異————作者:張玲;張東來; 摘要:【目的】篩選紅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下合理的復合經營模式,為紅松人工林復合經營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不同復合經營模式(林-菌、林-藥、林-菜)紅松人工林群落為研究對象,在樣方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測定并分析復合經營模式紅松人工林物種組成、土壤養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結構等特征。【結果】①經營初期,復合經營模式下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比對照低。②林-菌、林-菜經營模式土壤養分積... 瓦雷茲芽孢桿菌FZB42中DUF1453家族蛋白CcdC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作者:李美橘;沈紫竹;官陳鄖;樊奔;趙銀娟; 摘要:【目的】瓦雷茲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FZB42中的未知蛋白CcdC含有一個未知結構和功能的DUF1453結構域。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預測CcdC的生物學特性,并通過構建ccdC敲除株,研究CcdC蛋白的功能,為揭示DUF1453的結構和功能提供基礎。【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學在線軟件預測CcdC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及理化性質、疏水性、跨膜區、亞細胞定位等,并對不同細菌中的Ccd... 基于引力模型的郊野公園吸引力評價————作者:張帆;劉雨菲;仇羽倩;邱冰; 摘要:【目的】明確郊野公園的吸引力影響因素,構建專項評價體系,為提高到訪率和使用率提供理論依據,從而更好發揮郊野公園的綠地效益。【方法】構建推力、拉力、阻力三維分析框架,研究游客對郊野公園吸引力的全過程評價,選取南京市4個建設較完善的郊野公園進行問卷調查,利用SPSS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過計算公式求得各指標和因子的權重,將權重和各項指標得分帶入引力模型得到綜合評價得分,并與游客打分和網絡評...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處理速度超級好評,兩天后拒稿,原因是不符合我刊報道范圍,可惜啦~下次再試 處理速度快,1個月左右時間錄用,總體上流程很快。就是要提交一些新媒體材料~總體上反饋速度很快,推薦投稿!
Yangming_ak
帶頭大哥666
copyright © m.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